“你是想派內官監隨侍太監出鎮邊塞?”</p>
朱棣聽了朱高煦所言,眉頭緊鎖道:“你就不怕宦官掌握領軍權之後,重演唐代宦官之禍?”</p>
“都怪兒子沒說清楚。”</p>
朱高煦苦笑道:“是這樣的,因為鄭和、王景弘、慶耀的功績十分耀眼,出海提督一支艦隊,已經成為許多宦官的最高追求,兒子確實有意派隨侍太監作為欽差,代替天子巡視邊軍或水師,不過其職責卻是監督一軍,這與以往臨時充任監軍的太監並無區別。”</p>
曆史上大明王朝第一個鎮守太監,是永樂時期鎮守遼東的王彥,此人當時就是以禦馬監內官身份被派到外麵。</p>
雖然鎮守太監並不在朝廷文武官員編製之內,但卻代表皇權,是實際意義上的地方最高主官之一。</p>
盡管鎮守太監的權限不明,和地方軍權主官總兵、政權主官巡撫都有交疊,任何事皆可插手,如此一來,鎮守太監、總兵、巡撫就稱為“三堂”。</p>
曆史上,尤其是九邊的鎮守太監,對軍權的幹涉尤為嚴重,九邊凡遇戰事,慣例由總兵領軍、鎮守太監監軍、巡撫提督軍務。</p>
而且每年九邊燒荒防止遊牧民族靠近,也是由鎮守太監協同各鎮總兵帶隊。</p>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朱高煦才有意分禦馬監太監的權,將鎮守一方或提督監軍一方的權力,劃歸到內官監上。</p>
畢竟,有鄭和、王景弘屢次兼任總兵官出海,但一個太監身居總兵官之職務,總歸會被人當成幹政,所以讓太監監軍,或提督一軍,就比總兵官相對好一些。</p>
這樣形成定製之後,監軍太監依然隻是大明皇帝監督軍務的代理人而已,依然沒有統領一軍的權力。</p>
此時,朱高煦又補充道:“爺爺當年說過,要想作為一個真正的帝王,必須牢牢把握兵權,任何人或衙門都不得同時掌握調兵權與領兵權,這叫兵將分離。我大明朝的體製,沒有宦官領兵造反的土壤。”</p>
朱棣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p>
雖大明皇帝在各地派太監監軍,或提督營衛,使宦官掌握兵權。</p>
但是明朝宦官掌握的兵權並不完整,因為同其一起掌握兵權的還有武將和文官。</p>
三方彼此互相牽製,都不能獨自掌握兵權,最後隻能聽命於皇帝。</p>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即募兵製已經在京營推行,五、六年之後,大明的正兵將會成為職業軍人,徹底脫離舊式的兵為將有的情形。</p>
沒有軍餉物資等實實在在的東西,誰還會傻乎乎的靠著一腔熱血,以及遙不可及的承諾而造反?</p>
除非朝廷腐敗到連軍餉都發不出來了!</p>
“既然內官監的隨侍太監會經常外派,那麽你拔高禦馬監的地位,應該是為了製衡司禮監。”</p>
朱棣稍微一想,就看穿了朱高煦的謀算。</p>
“果然是什麽都瞞不住爹的慧眼。”</p>
朱高煦微微一笑道:“爹當年設立禁兵,以備宿衛扈從,名為養馬,實以防奸禦侮也。”</p>
他指的是永樂中期,朱棣挑選草原內附民中善騎射者組成了騰驤、武驤等四衛負責養馬,在四衛中再選精銳者入職禁中養馬,實際上入職大內的四衛禁軍戰力極強。</p>
</p>
雖然四衛“名雖養馬,實為禁兵”,但是四衛禁軍名義上還是養馬的,所以就和管理皇家馬匹的禦馬監扯上了關係。</p>
朱棣曾三次親征大漠,出征時所用的馬匹由禦馬監提供,再加上禦馬監還負責騰驤等禁軍的馬匹,因此禦馬監的宦官要隨王伴駕。</p>
慶耀自宮之後,就是在禦馬監當差。</p>
而他得朱高煦舉薦,從禦馬監典簿一步步晉升到禦馬監少監,獲得了隨同朱棣北征的機會。</p>
當時禦馬監少監海壽也隨朱棣一起北征。</p>
就這樣,禦馬監宦官伴隨大明皇帝出征的慣例由此開始。</p>
於是,禦馬監的權限以點破麵,最終成了內廷二十四衙門中唯一的武職部門。</p>
“可是,此舉似乎有違祖製啊?”</p>
朱棣笑著問道。</p>
朱高煦卻一本正經道:“爹,兒子可沒有違背祖製,這可是皇爺爺的意思。”</p>
朱棣何等人物,轉念一想就明白了朱高煦為何說這話。</p>
早在大明建國之前的吳王元年,朱元璋設立吳王府內府官製時,內府中就有禦馬司,其長官是正五品,職責是管理王府內馬匹、馬廄之事。</p>
這是朱元璋設立的第三個內官衙門,比司禮監的前身內政司還早六年。</p>
到了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更新內官官製,將禦馬司改名禦馬監,長官是正七品,職責依舊是管理宮中馬匹之事。</p>
而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再度更新內廷官製,正式確立了四司八局十二監,十二監的長官為正四品,內官二十四衙門體製基本確立。</p>
朱元璋之所以對內官製度不斷調整,是因為與外朝政治上的波動有關,胡惟庸謀逆案發生後,宰相製度被廢除。</p>
在外朝大波動的同時,老朱加重了內廷權限,用內外製衡來維持皇權,即“彼此頡頏,不敢相壓”。</p>
“按理說,外出監督一軍的太監,應該由禦馬監宦官擔任,畢竟也有前例(慶耀)。”</p>
朱高煦慢悠悠的解釋道:“可禦馬監已經提督四衛,又握著一定程度的稅收財權,所以兒子要限製其權力。”</p>
禦馬監本職是養馬的,馬要吃草,就需要草料場。</p>
早在永樂前期,禦馬監就已經掌握了北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境內的草料場,共十餘處,兩萬餘頃,每個草料場有主管少監、帖場少監、僉書少監,但收取的草料並非實物,而是要折合成銀子“子粒銀”。</p>
因為沒有發生靖難之役,所以大明承平日久,隨著人口大量北遷以及荒地的開墾,傳統的草料征收的模式早已發生變化,至永樂八年開始,朝廷禦馬監的草料征收已經從實物轉換為稅銀。</p>
這筆錢直接轉入戶部太倉庫,需要購買草料的時候,再撥付給禦馬監,向百姓購買草料。</p>
至於放牧場,禦馬監的職權則是管理圖冊,巡查牧場,專門為朝廷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並保證牧場的使用效率。</p>
永樂中期,三省草料場一年收入是三萬兩。</p>
因有管理草場的經驗,所以禦馬監在永樂後期還開始管理皇莊。</p>
至乾熙元年,也就是今年,由禦馬監管理的皇莊已高達三十餘處,總計接近三萬頃,每年收稅約八萬兩。</p>
如此算來,禦馬監能直接挪用的銀子就達十萬兩有餘,這可不是個小數目!</p>
“如此甚好!司禮監協助皇帝批閱奏章文書,對朝廷政事有相當大的發言權,但卻沒有兵權和財權。”</p>
朱棣撫須笑道:“內官監入則隨侍左右,出則皇命欽差,對朝廷政事的發言權雖不如司禮監,卻握有一定程度的兵權,但沒有財權。”</p>
“禦馬監掌握的兵權雖無法與內官監相比,也沒有政事上的發言權,可憑借著掌握了相當的財權,可與司禮、內官齊平。”</p>
為何說禦馬監憑借“財權”就能與司禮監、內官監平起平坐?</p>
因為禦馬監宦官通常負責采辦貢品,其經手的錢糧票引更是不可計量,對大明各行各業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p>
換言之,朱高煦可以通過禦馬監的禦用采辦,來帶動天下人的消費習慣。</p>
朱棣聽了朱高煦所言,眉頭緊鎖道:“你就不怕宦官掌握領軍權之後,重演唐代宦官之禍?”</p>
“都怪兒子沒說清楚。”</p>
朱高煦苦笑道:“是這樣的,因為鄭和、王景弘、慶耀的功績十分耀眼,出海提督一支艦隊,已經成為許多宦官的最高追求,兒子確實有意派隨侍太監作為欽差,代替天子巡視邊軍或水師,不過其職責卻是監督一軍,這與以往臨時充任監軍的太監並無區別。”</p>
曆史上大明王朝第一個鎮守太監,是永樂時期鎮守遼東的王彥,此人當時就是以禦馬監內官身份被派到外麵。</p>
雖然鎮守太監並不在朝廷文武官員編製之內,但卻代表皇權,是實際意義上的地方最高主官之一。</p>
盡管鎮守太監的權限不明,和地方軍權主官總兵、政權主官巡撫都有交疊,任何事皆可插手,如此一來,鎮守太監、總兵、巡撫就稱為“三堂”。</p>
曆史上,尤其是九邊的鎮守太監,對軍權的幹涉尤為嚴重,九邊凡遇戰事,慣例由總兵領軍、鎮守太監監軍、巡撫提督軍務。</p>
而且每年九邊燒荒防止遊牧民族靠近,也是由鎮守太監協同各鎮總兵帶隊。</p>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朱高煦才有意分禦馬監太監的權,將鎮守一方或提督監軍一方的權力,劃歸到內官監上。</p>
畢竟,有鄭和、王景弘屢次兼任總兵官出海,但一個太監身居總兵官之職務,總歸會被人當成幹政,所以讓太監監軍,或提督一軍,就比總兵官相對好一些。</p>
這樣形成定製之後,監軍太監依然隻是大明皇帝監督軍務的代理人而已,依然沒有統領一軍的權力。</p>
此時,朱高煦又補充道:“爺爺當年說過,要想作為一個真正的帝王,必須牢牢把握兵權,任何人或衙門都不得同時掌握調兵權與領兵權,這叫兵將分離。我大明朝的體製,沒有宦官領兵造反的土壤。”</p>
朱棣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p>
雖大明皇帝在各地派太監監軍,或提督營衛,使宦官掌握兵權。</p>
但是明朝宦官掌握的兵權並不完整,因為同其一起掌握兵權的還有武將和文官。</p>
三方彼此互相牽製,都不能獨自掌握兵權,最後隻能聽命於皇帝。</p>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即募兵製已經在京營推行,五、六年之後,大明的正兵將會成為職業軍人,徹底脫離舊式的兵為將有的情形。</p>
沒有軍餉物資等實實在在的東西,誰還會傻乎乎的靠著一腔熱血,以及遙不可及的承諾而造反?</p>
除非朝廷腐敗到連軍餉都發不出來了!</p>
“既然內官監的隨侍太監會經常外派,那麽你拔高禦馬監的地位,應該是為了製衡司禮監。”</p>
朱棣稍微一想,就看穿了朱高煦的謀算。</p>
“果然是什麽都瞞不住爹的慧眼。”</p>
朱高煦微微一笑道:“爹當年設立禁兵,以備宿衛扈從,名為養馬,實以防奸禦侮也。”</p>
他指的是永樂中期,朱棣挑選草原內附民中善騎射者組成了騰驤、武驤等四衛負責養馬,在四衛中再選精銳者入職禁中養馬,實際上入職大內的四衛禁軍戰力極強。</p>
</p>
雖然四衛“名雖養馬,實為禁兵”,但是四衛禁軍名義上還是養馬的,所以就和管理皇家馬匹的禦馬監扯上了關係。</p>
朱棣曾三次親征大漠,出征時所用的馬匹由禦馬監提供,再加上禦馬監還負責騰驤等禁軍的馬匹,因此禦馬監的宦官要隨王伴駕。</p>
慶耀自宮之後,就是在禦馬監當差。</p>
而他得朱高煦舉薦,從禦馬監典簿一步步晉升到禦馬監少監,獲得了隨同朱棣北征的機會。</p>
當時禦馬監少監海壽也隨朱棣一起北征。</p>
就這樣,禦馬監宦官伴隨大明皇帝出征的慣例由此開始。</p>
於是,禦馬監的權限以點破麵,最終成了內廷二十四衙門中唯一的武職部門。</p>
“可是,此舉似乎有違祖製啊?”</p>
朱棣笑著問道。</p>
朱高煦卻一本正經道:“爹,兒子可沒有違背祖製,這可是皇爺爺的意思。”</p>
朱棣何等人物,轉念一想就明白了朱高煦為何說這話。</p>
早在大明建國之前的吳王元年,朱元璋設立吳王府內府官製時,內府中就有禦馬司,其長官是正五品,職責是管理王府內馬匹、馬廄之事。</p>
這是朱元璋設立的第三個內官衙門,比司禮監的前身內政司還早六年。</p>
到了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更新內官官製,將禦馬司改名禦馬監,長官是正七品,職責依舊是管理宮中馬匹之事。</p>
而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再度更新內廷官製,正式確立了四司八局十二監,十二監的長官為正四品,內官二十四衙門體製基本確立。</p>
朱元璋之所以對內官製度不斷調整,是因為與外朝政治上的波動有關,胡惟庸謀逆案發生後,宰相製度被廢除。</p>
在外朝大波動的同時,老朱加重了內廷權限,用內外製衡來維持皇權,即“彼此頡頏,不敢相壓”。</p>
“按理說,外出監督一軍的太監,應該由禦馬監宦官擔任,畢竟也有前例(慶耀)。”</p>
朱高煦慢悠悠的解釋道:“可禦馬監已經提督四衛,又握著一定程度的稅收財權,所以兒子要限製其權力。”</p>
禦馬監本職是養馬的,馬要吃草,就需要草料場。</p>
早在永樂前期,禦馬監就已經掌握了北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境內的草料場,共十餘處,兩萬餘頃,每個草料場有主管少監、帖場少監、僉書少監,但收取的草料並非實物,而是要折合成銀子“子粒銀”。</p>
因為沒有發生靖難之役,所以大明承平日久,隨著人口大量北遷以及荒地的開墾,傳統的草料征收的模式早已發生變化,至永樂八年開始,朝廷禦馬監的草料征收已經從實物轉換為稅銀。</p>
這筆錢直接轉入戶部太倉庫,需要購買草料的時候,再撥付給禦馬監,向百姓購買草料。</p>
至於放牧場,禦馬監的職權則是管理圖冊,巡查牧場,專門為朝廷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並保證牧場的使用效率。</p>
永樂中期,三省草料場一年收入是三萬兩。</p>
因有管理草場的經驗,所以禦馬監在永樂後期還開始管理皇莊。</p>
至乾熙元年,也就是今年,由禦馬監管理的皇莊已高達三十餘處,總計接近三萬頃,每年收稅約八萬兩。</p>
如此算來,禦馬監能直接挪用的銀子就達十萬兩有餘,這可不是個小數目!</p>
“如此甚好!司禮監協助皇帝批閱奏章文書,對朝廷政事有相當大的發言權,但卻沒有兵權和財權。”</p>
朱棣撫須笑道:“內官監入則隨侍左右,出則皇命欽差,對朝廷政事的發言權雖不如司禮監,卻握有一定程度的兵權,但沒有財權。”</p>
“禦馬監掌握的兵權雖無法與內官監相比,也沒有政事上的發言權,可憑借著掌握了相當的財權,可與司禮、內官齊平。”</p>
為何說禦馬監憑借“財權”就能與司禮監、內官監平起平坐?</p>
因為禦馬監宦官通常負責采辦貢品,其經手的錢糧票引更是不可計量,對大明各行各業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p>
換言之,朱高煦可以通過禦馬監的禦用采辦,來帶動天下人的消費習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