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自己的想法,慕容玉良的目光悄悄打量著葉明盛,想要觀察葉明盛的臉色,他剛剛說的這些政策,很多都是目前遼陽正在施行的政策,也就是葉明盛製定下的改革方案··················
作為一名老官僚,他在揣測葉明盛的想法,葉明盛剛剛問他的那句“對遼陽政務的看法”,結合著眼下奉武軍攻下易京在內的半個幽燕的背景,在他眼中可以說是飽含深意啊。
現任遼陽布政使是崔紹,此人雖然是葉明盛的舅舅,也是安妙依的舅父,並且已經默認了葉明盛對遼陽門閥勢力的肢解,但是其人一直被葉明盛所忌憚!
之前慕容玉良就隱隱猜測,奉武軍攻下易京後,崔紹的位置很有可能就要動一動,而現在葉明盛的問話,無疑是做實了他的猜測!
那麽問題就來了!
作為本土派的崔紹從遼陽離開去往幽燕的話,遼陽布政使就是空了出來,那麽誰會成為崔紹的繼任者呢?
因為奉武軍是剛剛崛起的政權,雖然軍事人才方麵不少,但是政務方麵的人才卻很匱乏,所以慕容玉良在遼陽官府中的高官中捋了一遍,覺得可能的人選隻有兩個!
一個是古三思,一個就是他自己!
相較於古三思,慕容玉良認為自己在資曆,背景,人脈,聲望等方麵都是要遠遠超過他的,按理來說擁有這麽大的優勢,慕容玉良應該已經是勝券在握了,但是對於自己能不能接任崔紹成為遼陽布政使,慕容玉良心中卻是一點底都沒有!
這則是因為古三思雖然在其他方麵都遜於自己,但是他相較於自己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那就是葉明盛非常信任他·····················
而現在葉明盛問自己這個問題,無疑是一種考究,而慕容玉良給出的答案,也是在告訴葉明盛,如果自己當上了遼陽布政使,那麽自己會繼續堅持改革,繼續施行葉明盛所推行的種種政策!
感受到慕容玉良心意的葉明盛,雖然表麵上不動神色沒有任何表示,但是心中還是暗暗點點頭覺得慕容玉良還是很能夠分清楚形勢十分的上道!
沉吟了一番後,葉明盛開口叮囑道:
“現在遼陽對百姓的稅賦,放眼整個大周也是最低之一的了,而且我軍剛剛攻克幽燕,為了安撫民心我也宣布一些列的減負政策,所以短時間內遼陽的擔子還是很重的,減稅降費的步伐可以緩一緩!”
“遼陽下一步的任務,是持續反腐的高壓態勢,要把反腐的清風吹向鄉鎮,而且不僅僅是反腐,我們還要嚴查懶政怠政的情況,對於那些不作為,每天混吃等死的官員,也要根據情況,進行革職批評教育等處理。”
“另外雖然減稅降費的步伐緩了,但是我們要加大對囤積居奇,炒作商品等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市場的本質就是供需,供給多餘需求價格就自然下降,需求多餘供給價格就自然上漲,各部門要保障像糧食,布匹,鹽等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穩定,不能讓這些東西價格大起大落影響民生················”
“除了上述這些外,還要鼓勵生產,要加大對鐵礦等礦山的開采力度,鼓勵農民開荒田,凡是能夠開闊荒田的,都可以獲得土地五十年的種植權,以及接下來種植權的優先續約!”
“還有水利工程方麵,我之前去看了現在各府縣很多的水渠,大壩都是幾十年修建的,有些已經不適合如今的生產力發展了,當然現在幽燕還沒有平定,戰事還要繼續,財政很是吃緊拿不出銀子來。”
“重大的水利工程做不了,但是地方上一些小規模的能修還是要修一修,能建的還是要建一建的,這需要有人能夠把百姓組織動員起來!銀子方麵財政很難有什麽支持,但是可以調集駐軍去協助工作!”
聽著葉明盛交代下來的這種種工作,慕容玉良頓時就是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意識到接替崔紹成為遼陽布政使,並不是什麽輕鬆的任務,不過作為一個擁有遠大抱負,人生誓要入閣拜相,想要青史留名的政治家而言,慕容玉良並沒有困難所嚇倒,在葉明盛目光的注視下他重重的點了點頭說道:
“請督軍大人放心,卑職知道該怎麽做了!”
感受著慕容玉良言語中的信心,葉明盛也是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很好!回家好生休息吧!”
聽著葉明盛的回答,慕容玉良心中不由一些竊喜,他知道遼陽布政使的位置是自己的了··················
盡管心中十分的喜悅,但為了把自己沉穩的一麵展示給葉明盛,慕容玉良還是強壓住自己的興奮衝著葉明盛長施一禮道:
“卑職遵命!”
一盞茶後慕容玉良已經離開,書房中重新恢複了安靜,沉思片刻後的葉明盛搖了搖頭。
遼陽雖然是自己的龍興之地,是自己的老巢,但是因為位於荒僻之地,無論是經濟,文化,人口等諸多方麵,都是大周倒數的存在,所以自己若是爭霸天下,勢必要將自己政權核心從遼陽轉移出來。
葉明盛已經決定了,他下一步就要經營易京了,易京雖不如洛安,玉京這兩個帝國政治經濟中心,但是易京也是大周為數不多城市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大城市,經濟,文化,基礎實施等方麵也都處於大周前列,雖然冬天冷了一點,但也是一個不錯的基業之地。
而在做出政權核心入關的決定之後,葉明盛緊接著做出的第二個決定,就是讓崔紹做幽燕布政使,盡管目前遼陽世家門閥勢力,在他多重打擊下,實力已經不複往昔。
但是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等到自己搬去易京,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入關,擔任布政使的崔紹便很有可能,悄悄地讓世家門閥的實力在遼陽死灰複燃,因此葉明盛要未雨綢繆,杜絕這個可能··················
作為一名老官僚,他在揣測葉明盛的想法,葉明盛剛剛問他的那句“對遼陽政務的看法”,結合著眼下奉武軍攻下易京在內的半個幽燕的背景,在他眼中可以說是飽含深意啊。
現任遼陽布政使是崔紹,此人雖然是葉明盛的舅舅,也是安妙依的舅父,並且已經默認了葉明盛對遼陽門閥勢力的肢解,但是其人一直被葉明盛所忌憚!
之前慕容玉良就隱隱猜測,奉武軍攻下易京後,崔紹的位置很有可能就要動一動,而現在葉明盛的問話,無疑是做實了他的猜測!
那麽問題就來了!
作為本土派的崔紹從遼陽離開去往幽燕的話,遼陽布政使就是空了出來,那麽誰會成為崔紹的繼任者呢?
因為奉武軍是剛剛崛起的政權,雖然軍事人才方麵不少,但是政務方麵的人才卻很匱乏,所以慕容玉良在遼陽官府中的高官中捋了一遍,覺得可能的人選隻有兩個!
一個是古三思,一個就是他自己!
相較於古三思,慕容玉良認為自己在資曆,背景,人脈,聲望等方麵都是要遠遠超過他的,按理來說擁有這麽大的優勢,慕容玉良應該已經是勝券在握了,但是對於自己能不能接任崔紹成為遼陽布政使,慕容玉良心中卻是一點底都沒有!
這則是因為古三思雖然在其他方麵都遜於自己,但是他相較於自己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那就是葉明盛非常信任他·····················
而現在葉明盛問自己這個問題,無疑是一種考究,而慕容玉良給出的答案,也是在告訴葉明盛,如果自己當上了遼陽布政使,那麽自己會繼續堅持改革,繼續施行葉明盛所推行的種種政策!
感受到慕容玉良心意的葉明盛,雖然表麵上不動神色沒有任何表示,但是心中還是暗暗點點頭覺得慕容玉良還是很能夠分清楚形勢十分的上道!
沉吟了一番後,葉明盛開口叮囑道:
“現在遼陽對百姓的稅賦,放眼整個大周也是最低之一的了,而且我軍剛剛攻克幽燕,為了安撫民心我也宣布一些列的減負政策,所以短時間內遼陽的擔子還是很重的,減稅降費的步伐可以緩一緩!”
“遼陽下一步的任務,是持續反腐的高壓態勢,要把反腐的清風吹向鄉鎮,而且不僅僅是反腐,我們還要嚴查懶政怠政的情況,對於那些不作為,每天混吃等死的官員,也要根據情況,進行革職批評教育等處理。”
“另外雖然減稅降費的步伐緩了,但是我們要加大對囤積居奇,炒作商品等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市場的本質就是供需,供給多餘需求價格就自然下降,需求多餘供給價格就自然上漲,各部門要保障像糧食,布匹,鹽等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穩定,不能讓這些東西價格大起大落影響民生················”
“除了上述這些外,還要鼓勵生產,要加大對鐵礦等礦山的開采力度,鼓勵農民開荒田,凡是能夠開闊荒田的,都可以獲得土地五十年的種植權,以及接下來種植權的優先續約!”
“還有水利工程方麵,我之前去看了現在各府縣很多的水渠,大壩都是幾十年修建的,有些已經不適合如今的生產力發展了,當然現在幽燕還沒有平定,戰事還要繼續,財政很是吃緊拿不出銀子來。”
“重大的水利工程做不了,但是地方上一些小規模的能修還是要修一修,能建的還是要建一建的,這需要有人能夠把百姓組織動員起來!銀子方麵財政很難有什麽支持,但是可以調集駐軍去協助工作!”
聽著葉明盛交代下來的這種種工作,慕容玉良頓時就是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意識到接替崔紹成為遼陽布政使,並不是什麽輕鬆的任務,不過作為一個擁有遠大抱負,人生誓要入閣拜相,想要青史留名的政治家而言,慕容玉良並沒有困難所嚇倒,在葉明盛目光的注視下他重重的點了點頭說道:
“請督軍大人放心,卑職知道該怎麽做了!”
感受著慕容玉良言語中的信心,葉明盛也是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很好!回家好生休息吧!”
聽著葉明盛的回答,慕容玉良心中不由一些竊喜,他知道遼陽布政使的位置是自己的了··················
盡管心中十分的喜悅,但為了把自己沉穩的一麵展示給葉明盛,慕容玉良還是強壓住自己的興奮衝著葉明盛長施一禮道:
“卑職遵命!”
一盞茶後慕容玉良已經離開,書房中重新恢複了安靜,沉思片刻後的葉明盛搖了搖頭。
遼陽雖然是自己的龍興之地,是自己的老巢,但是因為位於荒僻之地,無論是經濟,文化,人口等諸多方麵,都是大周倒數的存在,所以自己若是爭霸天下,勢必要將自己政權核心從遼陽轉移出來。
葉明盛已經決定了,他下一步就要經營易京了,易京雖不如洛安,玉京這兩個帝國政治經濟中心,但是易京也是大周為數不多城市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大城市,經濟,文化,基礎實施等方麵也都處於大周前列,雖然冬天冷了一點,但也是一個不錯的基業之地。
而在做出政權核心入關的決定之後,葉明盛緊接著做出的第二個決定,就是讓崔紹做幽燕布政使,盡管目前遼陽世家門閥勢力,在他多重打擊下,實力已經不複往昔。
但是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等到自己搬去易京,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入關,擔任布政使的崔紹便很有可能,悄悄地讓世家門閥的實力在遼陽死灰複燃,因此葉明盛要未雨綢繆,杜絕這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