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顧及到安妙依的情緒,葉崔氏對慕容清舞的喜歡表現的非常克製,但是慕容清舞卻也明白,要想在葉府站穩腳跟,就必須得到老太太的喜歡················
所以她也是刻意的討好葉崔氏,在安妙依靜養的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讓慕容清舞抓到了機會一直陪伴在葉崔氏的左右。
另外有著天下第一才女之名的安妙依,還有個優勢那就是從小飽讀詩書的她博聞強記,而且她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超強,那些晦澀難懂的佛經,她看一遍基本上就能夠複述下來,領會到其中的意思,這一點無疑是讓篤信佛教的葉崔氏十分欣賞,所以婆媳二人這段時間經常一起探討佛經。
而在此次的例會結束後,安妙依便是按照往常一樣,想要陪著葉崔氏待一會,然而讓她感到心情凝重的是,除了她和槿玉之外,慕容清舞也是出現在了葉崔氏身邊,並且和葉崔氏相談甚歡,這很是讓大病初愈的安妙依心情無疑又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不容易等到葉崔氏午睡休息,她們幾個人告辭離去,離開葉崔氏的院子,安妙依本想要返回自己的院子照看兒子葉景仁,不過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慕容清舞卻是主動叫住了她。
盡管並不想要搭理慕容清舞,但是處於作為大婦的風度,還是讓安妙依挺住了腳步,而在她身後的慕容清舞,巧笑嫣然的走到麵前躬身行禮說道:
“清舞恭喜安姐姐能夠痊愈如初!”
盡管慕容清舞的話看上去非常的真誠,但是對於慕容清舞的祝賀,安妙依並沒有什麽興致,隻是微微點了點頭就算做回應了····················
她心裏很清楚麵前這個看似單純的女子,恐怕是最這葉府中最希望她死的哪一個,自己要真是一命嗚呼了,她恐怕就能夠上位成為這葉府的女主人了,而她身後的慕容家在奉武軍中的地位也將回隨之水漲船高
雖然安妙依表現的很冷漠,但是慕容清舞看上去並不是很在意,臉上依舊保持著笑容道:
“清舞初入葉府,以後還需要安姐姐照拂,還望安姐姐莫要嫌棄清舞愚笨!”
聽著慕容清舞的話,安妙依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笑容淡淡的說道:
“清舞妹妹你是慕容家的嫡女,又是天下第一才女,該是姐姐向你請教才對!”
“安姐姐說笑了,清舞從小心中便一直非常尊重敬仰姐姐,不敢對姐姐有任何的不敬,更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隻想著一心伺候在夫君左右,還望姐姐能夠明察!”說完慕容清舞又是衝著安妙依行了一禮。
這話慕容清舞雖然說的是情真意切,但是安妙依在心中卻是冷笑一聲,不過在表麵上身為大婦還是表現出了應有的風度笑著說道:
“你的心意姐姐自然是明白,相信有了慕容妹妹你在身邊,夫君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早日能夠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又是說了一些沒有營養的話,安妙依才是在丫鬟侍女的簇擁下轉身離去,而慕容清舞則是在原地目送她離去。
“不就是生了個兒子嗎,整天端著一副臭架子!”
看到安妙依走遠了,跟在慕容清舞的侍女穎兒低聲嘟囔道:
聽到穎兒的話,慕容清舞旋即把目光轉向身旁的小丫鬟,穎兒旋即有些悻悻的低下了頭·················
回到自己的院子中,安妙依先是陪著和葉景仁玩了一會,現在的葉景仁還有幾天就滿七個月了,雖然說的不是很清晰,但是已經能夠喊“娘”了,這自然是讓安妙依非常的興奮,所以這幾天她便是一直在教葉景仁喊“爹”爭取能夠在葉明盛回來之前學會,好給葉明盛一個驚喜。
雖然葉景仁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但近來隨著裴智秀,沈玉彤相繼懷孕,小景仁的地位也不再是的獨一無二,更何況慕容清舞的出現,也是讓安妙依察覺到了一絲危機,要知道嫡長子雖然在禮法中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者,但是也不代表就一定是繼承者,史書中廢長立幼的又不是沒有。
況且跟在葉明盛身邊這麽長時間,安妙依對葉明盛的性格也是有著很深的理解,葉明盛從來不是一個墨守成規,按部就班之人,禮法上的束縛對別人來說作用很大,但對葉明盛來說或許根本不算什麽。
如果符合葉明盛的利益,那葉明盛可能會撿起來用用,但如果不符合葉明盛的利益,那就是一紙空文,葉明盛會毫不客氣的將它們都掃入到垃圾堆當中!
所以光一個嫡長子的位置在安妙依看來並不保險,葉明盛的喜愛才是根本!二者加在一起才是真的雙保險!
雖然很想要讓小景仁盡快學會怎麽喊“爹”但是看著小家夥又累又困的樣子,安妙依這個做娘的還是心軟了,將小家夥攬在懷中哼著搖籃曲,將小景仁哄睡著···················
將小景仁找給侍女照看,安妙依端起茶杯慢慢喝著,仔細回味著她今天和慕容清舞的對話。
慕容清舞剛剛的表態,和安妙依預想的差不多,向自己示弱盡一切可能讓她看上去,就像一朵純潔無害的白蓮花,葉明盛雖然事務繁忙,不是很摻和後院女眷的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葉明盛不知情。
另外以葉明盛的性格,也不會喜歡太過驕橫強勢的女人,所以盡管有心挑戰自己,但是直接站在明麵挑戰自己是最為不智的,反而是像現在一樣徐徐圖之,從葉崔氏下手毀掉自己的根基,才是最有效和穩妥的!
而除了向自己示弱以外,慕容清舞話裏話外也可能是在向自己暗示,前幾天的流言並不是她放出去的!對此安妙依是相信的,畢竟做這件事情對慕容清舞沒好處,反而還會惹得葉明盛生厭。
看來這葉府或許有第三個人躲在暗中對自己虎視眈眈,想要看自己和慕容清舞鬥起來,她好火中取栗渾水摸魚啊!
想到這裏安妙依也是感覺到有一些頭疼,盡管有著崔紹等人的幫襯,但隨著奉武軍的地盤越來越大,葉明盛手中的權柄越來越重,女人也自然會越來越多,盯著她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雖然早就有所預料,但還真是讓人感覺到如山般的壓力啊!
··························
··························
涿縣東南三十裏,南鶴山
雖然相隔近三十裏看不見涿縣的全貌,但是站在山頭上董誠卻是心潮澎湃,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在前方!
他們五千安慶軍九天日月兼程,風餐露宿,銷聲匿跡,走的都是人跡罕至的鄉間小道,九天奔襲近八百裏為的就是今天!
那個傳聞中鷹視狼顧,帶領奉武軍短短幾年就雄霸北方的葉明盛,此刻恐怕死到臨頭還不自知,想來他正毫不知情的指揮著冀豫的戰局,他那裏會想到自己的戰刀馬上就可以收割他的頭顱,用他的鮮血來讓自己董誠的名號響徹天下!
想到這裏董誠粗獷的臉龐上浮現出了一抹陰森的笑容,侯爺已經是承諾他了,隻要這一戰成了斬殺,就讓他做亳州總兵,掌握一方生殺大權,所以這一戰不容有失,務必要讓葉明盛粉身碎骨!
這一次的突襲行動,為了保證速度好在預定的時間殺到涿縣,他們這五千騎兵是輕裝簡從,近乎拋棄了所有的輜重補給,一路上的吃喝補給完全是靠著,齊軍在沿途悄悄留下的東西,而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董誠率領的這支安慶軍騎兵卻是攜帶了上萬斤的火藥,以及上百名火器工匠
這些火藥和火器工匠是上官宏遠給的,也是徐兆傑這一次針對葉明盛真正的殺招··············
在製定此次作戰計劃的時候,徐兆傑已經通過敗逃流亡的燕軍將士,對涿縣的城池構造有著清楚的了解。
盡管涿縣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是幽燕南部的重鎮,但是從名字上來看,它是一座縣城規模並不大,盡管在趙複渠退守涿縣的時候,涿縣的防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但是其城牆厚度依舊隻有半丈左右。
按照正常情況而言,在輕裝簡從沒有任何輜重,重型攻城武器的裝備下,除非董誠麾下的五千騎兵足夠幸運,在奉武軍措不及防的情況下直接殺入涿縣城中,否則城門一旦關上董誠手下的騎兵,就很難在短時間攻下涿縣,到時候冀豫的奉武軍主力撤回,董誠所部非但不能成功斬殺葉明盛,反而會成為奉武軍嘴邊的肥肉。
所以為了能夠攻破涿縣,上官宏遠和徐兆傑聯手,給葉明盛準備了一份大禮················
隨著葉明盛率領的奉武軍,在火器的幫助下大獲成功,短短幾年的功夫就已經是坐擁兩省之地,大周的各方諸侯都對火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一方麵試圖仿製奉武軍的火器,想要複製奉武軍的成功,另外一方麵他們也是在奉武軍對火器運用的啟發下,針對各自軍隊的需求嚐試進行創新!
而坐擁洛安,擁有天底下最多火器工匠的上官宏遠,在仿製和自創這兩條賽道上都擁有這很強的競爭力,他們在仿製奉武軍火器研製出神武銃,征東大炮之前,因為因為在川蜀作戰破城的需要,自創了一種名為“火棺材”的武器。
所謂的“火棺材”顧名思義就是把大量的火藥放進棺材裏,然後把火棺材表麵覆蓋上一層砂石防止被火攻,最後將火棺材帶到城牆下方引爆,利用火藥爆炸的威力來將城牆炸開一個大洞,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沒什麽太多的技術含量。
但是在第一次使用,對方沒有見過這種東西的情況下,還是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上官宏遠麾下的禁軍,就是憑借著這種方式,在之前川蜀的作戰中,一連攻克了數座城池,不過後來蜀軍也有了作戰經驗反應過來了,一見到火棺材的出現就集中箭矢火銃猛攻,火棺材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
而隨著上官宏遠麾下的禁軍研製出了更為強大的征東大炮,火棺材也就隨之退伍了,而在這一次對葉明盛密謀中,為了把葉明盛這個禍害給弄死,解決掉奉武軍來自東線的威脅,上官宏遠也是忍痛割愛分給了徐兆傑十門征東大炮,和上千隻神武銃。
不過徐兆傑考慮到,此次作戰是突襲走的道路也都是鄉間小道,而征東大炮雖然威力強大,但是其每一門都有數千斤之重,攜帶起來特別不方便,如果在遇上一些陰雨天道路變的泥濘,那將會是一場災難,完全不符合突襲作戰的要求。
因此徐兆傑沒有讓董誠所部攜帶征東大炮,而是給董誠所部配備了上萬斤的火藥和上百名工匠,讓董誠到了涿縣附近後開始製造火棺材。
按照大周的風俗,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後,都會給自己準備一口壽材,所以隨便找一個村子,就可以弄到不少的棺材,到時候有原材料有工匠,再加上火棺材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火棺材便可以很快製作完成。
按照禁軍在川蜀地區的使用經驗,一口裝配了足夠火藥的火棺材,是完全可以摧毀半丈厚的城牆,因此徐兆傑便是寄希望於,火棺材在和奉武軍的初次見麵時,給葉明盛一個大大的驚喜。
在徐兆傑看來,隻要攻破了涿縣的城牆,那麽以涿縣現在守衛力量的三瓜兩棗,麵對安慶軍最精銳的五千騎兵,那就將會是異常慘無人道的屠殺,即便到最後這五千騎兵沒能撤回來全軍覆沒,但是隻要斬殺了葉明盛,瓦解了奉武軍迫在眉睫的危險,那就將是一樁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所以她也是刻意的討好葉崔氏,在安妙依靜養的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讓慕容清舞抓到了機會一直陪伴在葉崔氏的左右。
另外有著天下第一才女之名的安妙依,還有個優勢那就是從小飽讀詩書的她博聞強記,而且她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超強,那些晦澀難懂的佛經,她看一遍基本上就能夠複述下來,領會到其中的意思,這一點無疑是讓篤信佛教的葉崔氏十分欣賞,所以婆媳二人這段時間經常一起探討佛經。
而在此次的例會結束後,安妙依便是按照往常一樣,想要陪著葉崔氏待一會,然而讓她感到心情凝重的是,除了她和槿玉之外,慕容清舞也是出現在了葉崔氏身邊,並且和葉崔氏相談甚歡,這很是讓大病初愈的安妙依心情無疑又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不容易等到葉崔氏午睡休息,她們幾個人告辭離去,離開葉崔氏的院子,安妙依本想要返回自己的院子照看兒子葉景仁,不過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慕容清舞卻是主動叫住了她。
盡管並不想要搭理慕容清舞,但是處於作為大婦的風度,還是讓安妙依挺住了腳步,而在她身後的慕容清舞,巧笑嫣然的走到麵前躬身行禮說道:
“清舞恭喜安姐姐能夠痊愈如初!”
盡管慕容清舞的話看上去非常的真誠,但是對於慕容清舞的祝賀,安妙依並沒有什麽興致,隻是微微點了點頭就算做回應了····················
她心裏很清楚麵前這個看似單純的女子,恐怕是最這葉府中最希望她死的哪一個,自己要真是一命嗚呼了,她恐怕就能夠上位成為這葉府的女主人了,而她身後的慕容家在奉武軍中的地位也將回隨之水漲船高
雖然安妙依表現的很冷漠,但是慕容清舞看上去並不是很在意,臉上依舊保持著笑容道:
“清舞初入葉府,以後還需要安姐姐照拂,還望安姐姐莫要嫌棄清舞愚笨!”
聽著慕容清舞的話,安妙依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笑容淡淡的說道:
“清舞妹妹你是慕容家的嫡女,又是天下第一才女,該是姐姐向你請教才對!”
“安姐姐說笑了,清舞從小心中便一直非常尊重敬仰姐姐,不敢對姐姐有任何的不敬,更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隻想著一心伺候在夫君左右,還望姐姐能夠明察!”說完慕容清舞又是衝著安妙依行了一禮。
這話慕容清舞雖然說的是情真意切,但是安妙依在心中卻是冷笑一聲,不過在表麵上身為大婦還是表現出了應有的風度笑著說道:
“你的心意姐姐自然是明白,相信有了慕容妹妹你在身邊,夫君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早日能夠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又是說了一些沒有營養的話,安妙依才是在丫鬟侍女的簇擁下轉身離去,而慕容清舞則是在原地目送她離去。
“不就是生了個兒子嗎,整天端著一副臭架子!”
看到安妙依走遠了,跟在慕容清舞的侍女穎兒低聲嘟囔道:
聽到穎兒的話,慕容清舞旋即把目光轉向身旁的小丫鬟,穎兒旋即有些悻悻的低下了頭·················
回到自己的院子中,安妙依先是陪著和葉景仁玩了一會,現在的葉景仁還有幾天就滿七個月了,雖然說的不是很清晰,但是已經能夠喊“娘”了,這自然是讓安妙依非常的興奮,所以這幾天她便是一直在教葉景仁喊“爹”爭取能夠在葉明盛回來之前學會,好給葉明盛一個驚喜。
雖然葉景仁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但近來隨著裴智秀,沈玉彤相繼懷孕,小景仁的地位也不再是的獨一無二,更何況慕容清舞的出現,也是讓安妙依察覺到了一絲危機,要知道嫡長子雖然在禮法中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者,但是也不代表就一定是繼承者,史書中廢長立幼的又不是沒有。
況且跟在葉明盛身邊這麽長時間,安妙依對葉明盛的性格也是有著很深的理解,葉明盛從來不是一個墨守成規,按部就班之人,禮法上的束縛對別人來說作用很大,但對葉明盛來說或許根本不算什麽。
如果符合葉明盛的利益,那葉明盛可能會撿起來用用,但如果不符合葉明盛的利益,那就是一紙空文,葉明盛會毫不客氣的將它們都掃入到垃圾堆當中!
所以光一個嫡長子的位置在安妙依看來並不保險,葉明盛的喜愛才是根本!二者加在一起才是真的雙保險!
雖然很想要讓小景仁盡快學會怎麽喊“爹”但是看著小家夥又累又困的樣子,安妙依這個做娘的還是心軟了,將小家夥攬在懷中哼著搖籃曲,將小景仁哄睡著···················
將小景仁找給侍女照看,安妙依端起茶杯慢慢喝著,仔細回味著她今天和慕容清舞的對話。
慕容清舞剛剛的表態,和安妙依預想的差不多,向自己示弱盡一切可能讓她看上去,就像一朵純潔無害的白蓮花,葉明盛雖然事務繁忙,不是很摻和後院女眷的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葉明盛不知情。
另外以葉明盛的性格,也不會喜歡太過驕橫強勢的女人,所以盡管有心挑戰自己,但是直接站在明麵挑戰自己是最為不智的,反而是像現在一樣徐徐圖之,從葉崔氏下手毀掉自己的根基,才是最有效和穩妥的!
而除了向自己示弱以外,慕容清舞話裏話外也可能是在向自己暗示,前幾天的流言並不是她放出去的!對此安妙依是相信的,畢竟做這件事情對慕容清舞沒好處,反而還會惹得葉明盛生厭。
看來這葉府或許有第三個人躲在暗中對自己虎視眈眈,想要看自己和慕容清舞鬥起來,她好火中取栗渾水摸魚啊!
想到這裏安妙依也是感覺到有一些頭疼,盡管有著崔紹等人的幫襯,但隨著奉武軍的地盤越來越大,葉明盛手中的權柄越來越重,女人也自然會越來越多,盯著她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雖然早就有所預料,但還真是讓人感覺到如山般的壓力啊!
··························
··························
涿縣東南三十裏,南鶴山
雖然相隔近三十裏看不見涿縣的全貌,但是站在山頭上董誠卻是心潮澎湃,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在前方!
他們五千安慶軍九天日月兼程,風餐露宿,銷聲匿跡,走的都是人跡罕至的鄉間小道,九天奔襲近八百裏為的就是今天!
那個傳聞中鷹視狼顧,帶領奉武軍短短幾年就雄霸北方的葉明盛,此刻恐怕死到臨頭還不自知,想來他正毫不知情的指揮著冀豫的戰局,他那裏會想到自己的戰刀馬上就可以收割他的頭顱,用他的鮮血來讓自己董誠的名號響徹天下!
想到這裏董誠粗獷的臉龐上浮現出了一抹陰森的笑容,侯爺已經是承諾他了,隻要這一戰成了斬殺,就讓他做亳州總兵,掌握一方生殺大權,所以這一戰不容有失,務必要讓葉明盛粉身碎骨!
這一次的突襲行動,為了保證速度好在預定的時間殺到涿縣,他們這五千騎兵是輕裝簡從,近乎拋棄了所有的輜重補給,一路上的吃喝補給完全是靠著,齊軍在沿途悄悄留下的東西,而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董誠率領的這支安慶軍騎兵卻是攜帶了上萬斤的火藥,以及上百名火器工匠
這些火藥和火器工匠是上官宏遠給的,也是徐兆傑這一次針對葉明盛真正的殺招··············
在製定此次作戰計劃的時候,徐兆傑已經通過敗逃流亡的燕軍將士,對涿縣的城池構造有著清楚的了解。
盡管涿縣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是幽燕南部的重鎮,但是從名字上來看,它是一座縣城規模並不大,盡管在趙複渠退守涿縣的時候,涿縣的防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但是其城牆厚度依舊隻有半丈左右。
按照正常情況而言,在輕裝簡從沒有任何輜重,重型攻城武器的裝備下,除非董誠麾下的五千騎兵足夠幸運,在奉武軍措不及防的情況下直接殺入涿縣城中,否則城門一旦關上董誠手下的騎兵,就很難在短時間攻下涿縣,到時候冀豫的奉武軍主力撤回,董誠所部非但不能成功斬殺葉明盛,反而會成為奉武軍嘴邊的肥肉。
所以為了能夠攻破涿縣,上官宏遠和徐兆傑聯手,給葉明盛準備了一份大禮················
隨著葉明盛率領的奉武軍,在火器的幫助下大獲成功,短短幾年的功夫就已經是坐擁兩省之地,大周的各方諸侯都對火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一方麵試圖仿製奉武軍的火器,想要複製奉武軍的成功,另外一方麵他們也是在奉武軍對火器運用的啟發下,針對各自軍隊的需求嚐試進行創新!
而坐擁洛安,擁有天底下最多火器工匠的上官宏遠,在仿製和自創這兩條賽道上都擁有這很強的競爭力,他們在仿製奉武軍火器研製出神武銃,征東大炮之前,因為因為在川蜀作戰破城的需要,自創了一種名為“火棺材”的武器。
所謂的“火棺材”顧名思義就是把大量的火藥放進棺材裏,然後把火棺材表麵覆蓋上一層砂石防止被火攻,最後將火棺材帶到城牆下方引爆,利用火藥爆炸的威力來將城牆炸開一個大洞,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沒什麽太多的技術含量。
但是在第一次使用,對方沒有見過這種東西的情況下,還是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上官宏遠麾下的禁軍,就是憑借著這種方式,在之前川蜀的作戰中,一連攻克了數座城池,不過後來蜀軍也有了作戰經驗反應過來了,一見到火棺材的出現就集中箭矢火銃猛攻,火棺材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
而隨著上官宏遠麾下的禁軍研製出了更為強大的征東大炮,火棺材也就隨之退伍了,而在這一次對葉明盛密謀中,為了把葉明盛這個禍害給弄死,解決掉奉武軍來自東線的威脅,上官宏遠也是忍痛割愛分給了徐兆傑十門征東大炮,和上千隻神武銃。
不過徐兆傑考慮到,此次作戰是突襲走的道路也都是鄉間小道,而征東大炮雖然威力強大,但是其每一門都有數千斤之重,攜帶起來特別不方便,如果在遇上一些陰雨天道路變的泥濘,那將會是一場災難,完全不符合突襲作戰的要求。
因此徐兆傑沒有讓董誠所部攜帶征東大炮,而是給董誠所部配備了上萬斤的火藥和上百名工匠,讓董誠到了涿縣附近後開始製造火棺材。
按照大周的風俗,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後,都會給自己準備一口壽材,所以隨便找一個村子,就可以弄到不少的棺材,到時候有原材料有工匠,再加上火棺材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火棺材便可以很快製作完成。
按照禁軍在川蜀地區的使用經驗,一口裝配了足夠火藥的火棺材,是完全可以摧毀半丈厚的城牆,因此徐兆傑便是寄希望於,火棺材在和奉武軍的初次見麵時,給葉明盛一個大大的驚喜。
在徐兆傑看來,隻要攻破了涿縣的城牆,那麽以涿縣現在守衛力量的三瓜兩棗,麵對安慶軍最精銳的五千騎兵,那就將會是異常慘無人道的屠殺,即便到最後這五千騎兵沒能撤回來全軍覆沒,但是隻要斬殺了葉明盛,瓦解了奉武軍迫在眉睫的危險,那就將是一樁一本萬利的好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