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腥的內廷(十二)
紀用莫名其妙說這話幹什麽?
袁大海不明白紀用這話什麽意思,不解的望著他。(/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du kank
紀用沒有吱聲,而是很是多愁善感般的邁了幾步,爾後停下靜靜的望著窗外,似是在對袁大海說,又似是自言自語道:“皇宮雖大,但咱們這些人,就是那籠中的鳥兒,想要撲騰撲騰翅膀都是不敢想的。如果有機會,還是想出宮看看、轉轉的,這宮外再不好,也總比呆在這皇宮裏看著他們鬥來鬥去好的多…”
“紀公公,屬下不是太明白您的意思。”袁大海聽得一臉糊塗,直覺告訴他,紀用身上肯定發生什麽事了。
紀用長歎一聲,悠悠轉過身來,正視袁大海道:“前日司禮監的李公公來找我,問咱家願不願意出宮,咱家已經答應了,明日便要赴任,所以今後怕是再難與袁千戶見麵了。”
“恭喜公公,賀喜公公!”
紀用剛說完,便見袁大海興奮的抱拳向自己道起喜來了,瞧他高興的勁,就好像自己又升官發財般,看得紀用是曬然一笑:“咱家有什麽值得好賀的?”
袁大海滿臉笑容道:“公公能夠外放,多半就是一地鎮守,如此美差,當然值得賀喜了!”
紀用聽後,卻是苦笑一聲:“你道咱家這回是撈了個美缺嗎?非也,非也…”
袁大海一愣:“怎麽?…”
紀用兩手一攤,自嘲似的道:“咱家這回是攤上的可是個棘手的差事,凶險得很,一個不小心,怕這顆腦袋就丟那了。也怪咱家心急,一直都想出宮離京尋個外放,所以李公公一說,便滿口答應,事後才知是去關外做監軍,這後悔也都來不及了,唉…”
“李公公到底要公公去哪?”
袁大海隱約猜出紀用怕是要去寧遠監軍了,不然他不會這麽說,但不敢確定。
果然,紀用說道:“李公公讓咱家去關外監軍。”
“關外!”
是了,是了,紀用要去寧遠監袁崇煥的軍了,袁大海想都沒想,脫口便叫了起來:“公公可是去寧遠監軍?”
“咦?”紀用吃了一驚,失聲道:“你怎麽知道咱家要去寧遠監軍?”
“我…”
袁大海一時語寒,腦子飛速轉動,忙道:“不瞞公公,屬下也是猜的,爾今關外隻有寧遠、前屯等地尚在我大明手中,而公公要去關外,想必不是寧遠就是前屯了,除了這兩地,屬下倒真想不出這關外還有什麽地方值得公公去的。”
聽了袁大海的解釋,紀用點了點頭,沒有多想,道:“你猜的不錯,李公公這回派給咱家的差事便是到寧遠監軍,唉,咱家這回可真是走到刀尖上了,原以為能夠外放一地鎮守,不想到了,卻是讓咱家去關外監軍,這算什麽事。”言語間滿是自嘲,也滿是不平。
聽紀用的語氣,顯然對去關外監軍這個差事十分不滿,一點也沒有那個身披甲胄,毅然站在城頭指揮督戰,寧死不退紀監軍的風範,這讓袁大海有點怪怪的感覺。但想人總不會天生就是英雄,想必紀用到了關外後才有所改變的吧。
眼下關外局勢不容樂觀,山海關外大片土地已落後金之手,孫承宗雖竭力維持,並積極拓展,終不過往關外拓了百裏,遼陽等重鎮仍在後金之手,山海關隨時都要承受後金軍的大舉攻擊。寧遠、前屯、中左所等地雖已築城,但百廢待興,尚未見規模,紀用於此時前往寧遠監軍,無疑真是把腦袋提在褲襠上了。袁大海知他日後有揚名之威,但紀用卻是不知,所以此行寧遠監軍確是談不上有什麽可賀之喜的。言念於此,袁大海隻好改了說辭,道:“關外雖亂,但我大明仍占主動,女真韃子再強,不過區區數萬之眾,隻要我大明防守得方,任用能臣幹將,想必局勢會慢慢變好,屆時,公公在軍中,總是能立些功勞的,他日回京,司禮監中說不得會有公公的一席之位。”
聽了袁大海的話,紀用莞爾一笑:“袁千戶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會說話了?”
“屬下但說真話而已!”袁大海陪笑道。
紀用擺了擺手,不以為然道:“其實咱家倒也不是怕了女真韃子,害怕丟了性命,咱家隻是自感無甚才幹,怕到了關外後,和將帥有所衝突,反而誤了國家大事。你也知這自古以來,內監監軍者,多半是沒有好下場的,做得好,那是本份,無人會提你功勞,做得不好,那更是背負罵名,更有甚者,這戰敗失地的罪責便是要盡數推了過來的。”
袁大海聞言,點了點頭,他知道所謂監軍由來以久,自古以來,皇帝要控製出征在外的軍隊,就需要在軍隊裏有自己的耳目,這就是曆代的監軍製度。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是做皇帝的最大忌諱,而設了監軍之後,皇帝這擔心便大大的減弱。
而監軍有文臣,也有太監。秦漢時,便有“監軍禦史”之職,以後各代都有派遣文臣監軍的製度,但與文臣監軍相比,太監監軍之製要出名得多。據史載,最早用太監監軍是始於唐朝的,當年唐玄宗依靠宦官幫助發動政變才得以為皇帝,上台後便任命宦官為將軍,從此太監監軍成為慣例。然而大多數宦官既無軍事常識,又因身處深宮,對社會缺乏正常的判斷能力,所以往往會誤事。最有名的便要數唐代的監軍大太監邊令誠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派遣宦官邊令誠為監軍,監督封常清、高仙芝率領的平叛軍隊。邊令誠無軍事之能,一心貪功,逼迫封高二人出潼關而戰,結果一戰而敗,事後邊令誠則向玄宗報告說封高二人無故棄守,結果玄宗立即派人將這二人處死。二人死後,唐軍煥散,潼關天險失守,玄宗隻能西逃蜀地,終成“太上皇”,大唐也由盛轉衰。
到了宋代,監軍太監也有很多,有宋一代,宦官具有傑出軍事才能者也是層出不窮,如王繼恩、李神福、鄧永遷、張景宗、李憲、童貫等人。而到了大明永樂朝以後,因成祖起兵時太監助力甚多,故成祖登基之後便開始委派太監監軍。太監監軍和文臣監軍並列,可以直接向皇帝密奏,但不同的是,文臣監軍不能監察自己的朝臣上級,而太監監軍正可以監視這些朝臣。所以,這派太監監軍實際上是皇帝對邊將的不放心之舉。
當然,也正是因為太監是皇帝身邊的奴才下人,也因為他們中有很多人並無軍事才能,隻知道瞎指揮,打小報告,故而很是不得邊將之喜,由此鬧出的事情也很多。此番紀用前往寧遠監軍,便是代表皇帝,更是代表魏忠賢,因此,他的擔憂不無道理。若後金不來犯還好,一旦來犯,怕他這監軍和寧遠的那些文官武將們就要有大矛盾了。
!#
紀用莫名其妙說這話幹什麽?
袁大海不明白紀用這話什麽意思,不解的望著他。(/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du kank
紀用沒有吱聲,而是很是多愁善感般的邁了幾步,爾後停下靜靜的望著窗外,似是在對袁大海說,又似是自言自語道:“皇宮雖大,但咱們這些人,就是那籠中的鳥兒,想要撲騰撲騰翅膀都是不敢想的。如果有機會,還是想出宮看看、轉轉的,這宮外再不好,也總比呆在這皇宮裏看著他們鬥來鬥去好的多…”
“紀公公,屬下不是太明白您的意思。”袁大海聽得一臉糊塗,直覺告訴他,紀用身上肯定發生什麽事了。
紀用長歎一聲,悠悠轉過身來,正視袁大海道:“前日司禮監的李公公來找我,問咱家願不願意出宮,咱家已經答應了,明日便要赴任,所以今後怕是再難與袁千戶見麵了。”
“恭喜公公,賀喜公公!”
紀用剛說完,便見袁大海興奮的抱拳向自己道起喜來了,瞧他高興的勁,就好像自己又升官發財般,看得紀用是曬然一笑:“咱家有什麽值得好賀的?”
袁大海滿臉笑容道:“公公能夠外放,多半就是一地鎮守,如此美差,當然值得賀喜了!”
紀用聽後,卻是苦笑一聲:“你道咱家這回是撈了個美缺嗎?非也,非也…”
袁大海一愣:“怎麽?…”
紀用兩手一攤,自嘲似的道:“咱家這回是攤上的可是個棘手的差事,凶險得很,一個不小心,怕這顆腦袋就丟那了。也怪咱家心急,一直都想出宮離京尋個外放,所以李公公一說,便滿口答應,事後才知是去關外做監軍,這後悔也都來不及了,唉…”
“李公公到底要公公去哪?”
袁大海隱約猜出紀用怕是要去寧遠監軍了,不然他不會這麽說,但不敢確定。
果然,紀用說道:“李公公讓咱家去關外監軍。”
“關外!”
是了,是了,紀用要去寧遠監袁崇煥的軍了,袁大海想都沒想,脫口便叫了起來:“公公可是去寧遠監軍?”
“咦?”紀用吃了一驚,失聲道:“你怎麽知道咱家要去寧遠監軍?”
“我…”
袁大海一時語寒,腦子飛速轉動,忙道:“不瞞公公,屬下也是猜的,爾今關外隻有寧遠、前屯等地尚在我大明手中,而公公要去關外,想必不是寧遠就是前屯了,除了這兩地,屬下倒真想不出這關外還有什麽地方值得公公去的。”
聽了袁大海的解釋,紀用點了點頭,沒有多想,道:“你猜的不錯,李公公這回派給咱家的差事便是到寧遠監軍,唉,咱家這回可真是走到刀尖上了,原以為能夠外放一地鎮守,不想到了,卻是讓咱家去關外監軍,這算什麽事。”言語間滿是自嘲,也滿是不平。
聽紀用的語氣,顯然對去關外監軍這個差事十分不滿,一點也沒有那個身披甲胄,毅然站在城頭指揮督戰,寧死不退紀監軍的風範,這讓袁大海有點怪怪的感覺。但想人總不會天生就是英雄,想必紀用到了關外後才有所改變的吧。
眼下關外局勢不容樂觀,山海關外大片土地已落後金之手,孫承宗雖竭力維持,並積極拓展,終不過往關外拓了百裏,遼陽等重鎮仍在後金之手,山海關隨時都要承受後金軍的大舉攻擊。寧遠、前屯、中左所等地雖已築城,但百廢待興,尚未見規模,紀用於此時前往寧遠監軍,無疑真是把腦袋提在褲襠上了。袁大海知他日後有揚名之威,但紀用卻是不知,所以此行寧遠監軍確是談不上有什麽可賀之喜的。言念於此,袁大海隻好改了說辭,道:“關外雖亂,但我大明仍占主動,女真韃子再強,不過區區數萬之眾,隻要我大明防守得方,任用能臣幹將,想必局勢會慢慢變好,屆時,公公在軍中,總是能立些功勞的,他日回京,司禮監中說不得會有公公的一席之位。”
聽了袁大海的話,紀用莞爾一笑:“袁千戶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會說話了?”
“屬下但說真話而已!”袁大海陪笑道。
紀用擺了擺手,不以為然道:“其實咱家倒也不是怕了女真韃子,害怕丟了性命,咱家隻是自感無甚才幹,怕到了關外後,和將帥有所衝突,反而誤了國家大事。你也知這自古以來,內監監軍者,多半是沒有好下場的,做得好,那是本份,無人會提你功勞,做得不好,那更是背負罵名,更有甚者,這戰敗失地的罪責便是要盡數推了過來的。”
袁大海聞言,點了點頭,他知道所謂監軍由來以久,自古以來,皇帝要控製出征在外的軍隊,就需要在軍隊裏有自己的耳目,這就是曆代的監軍製度。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是做皇帝的最大忌諱,而設了監軍之後,皇帝這擔心便大大的減弱。
而監軍有文臣,也有太監。秦漢時,便有“監軍禦史”之職,以後各代都有派遣文臣監軍的製度,但與文臣監軍相比,太監監軍之製要出名得多。據史載,最早用太監監軍是始於唐朝的,當年唐玄宗依靠宦官幫助發動政變才得以為皇帝,上台後便任命宦官為將軍,從此太監監軍成為慣例。然而大多數宦官既無軍事常識,又因身處深宮,對社會缺乏正常的判斷能力,所以往往會誤事。最有名的便要數唐代的監軍大太監邊令誠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派遣宦官邊令誠為監軍,監督封常清、高仙芝率領的平叛軍隊。邊令誠無軍事之能,一心貪功,逼迫封高二人出潼關而戰,結果一戰而敗,事後邊令誠則向玄宗報告說封高二人無故棄守,結果玄宗立即派人將這二人處死。二人死後,唐軍煥散,潼關天險失守,玄宗隻能西逃蜀地,終成“太上皇”,大唐也由盛轉衰。
到了宋代,監軍太監也有很多,有宋一代,宦官具有傑出軍事才能者也是層出不窮,如王繼恩、李神福、鄧永遷、張景宗、李憲、童貫等人。而到了大明永樂朝以後,因成祖起兵時太監助力甚多,故成祖登基之後便開始委派太監監軍。太監監軍和文臣監軍並列,可以直接向皇帝密奏,但不同的是,文臣監軍不能監察自己的朝臣上級,而太監監軍正可以監視這些朝臣。所以,這派太監監軍實際上是皇帝對邊將的不放心之舉。
當然,也正是因為太監是皇帝身邊的奴才下人,也因為他們中有很多人並無軍事才能,隻知道瞎指揮,打小報告,故而很是不得邊將之喜,由此鬧出的事情也很多。此番紀用前往寧遠監軍,便是代表皇帝,更是代表魏忠賢,因此,他的擔憂不無道理。若後金不來犯還好,一旦來犯,怕他這監軍和寧遠的那些文官武將們就要有大矛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