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呂蒙曾留下“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語,邢道榮昔日的零陵上將軍綽號,更多是自吹自擂,而現在的邢道榮已經不一樣了。


    先跟著劉封耳瀆目染,又到陳到軍中任白耽兵副將,升級版的邢道榮急盼著能上陣一顯身手,這一回急救習珍,讓他一身本領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劉封這一次下令白耽兵殺回武陵、零陵,主要出於兩點考慮:一是白耽兵是陳到在江州招募組建,其中不少的夷兵家鄉就在這裏;


    二是當年五溪蠻王沙摩柯就戰死在吳軍手裏,新仇舊恨疊加上來,白耽兵的士氣必然暴漲到了極點。


    三是這次的對手,是蜀漢最無恥的叛徒潘濬。


    論及曆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略,其中不得不提三個叛徒:糜芳、傅士仁、潘濬。


    糜芳不用說了,劉備的小舅子,妥妥的皇親國戚,屬於背大黑鍋的最佳人選,若不是他獻出江陵城,關羽也不至於走麥城。


    傅士仁是公安守將,公安是劉備昔日左將軍府治所,蜀漢在荊南的重鎮,傅士仁更是從涿郡開始就跟隨劉備的元從老臣,他的背叛是推倒多米諾骨牌的第一步。


    而潘濬是當時的荊州治中從事,不僅是劉備最為器重和信賴的官員,更是丞相府參軍長史蔣琬的表弟。


    一個外戚,一個元從老臣,一個新提拔的年輕幹部。


    劉備在荊州的這個官員配置,老中青三代相結合,從年齡結構、各自資曆和能力來看,還是很合理的。


    這三人中,劉備最器重的人,不是糜芳,不是傅士仁,而是潘濬。


    以常理推斷,最不會出問題的,應是潘濬,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就算放到後世,誰提拔了你,就為誰效力,這是常情。


    但荊州出問題,就在潘濬身上。


    按史記載,劉備入益州,將潘濬留下以管理荊州事務。但潘濬在荊州時,卻與荊州守臣關羽不和。


    這一句話是什麽意思?


    就是說潘濬是劉備選定的治荊文臣之首,而關羽是荊州武將之首,這兩個蜀漢在荊州的首要人物,卻不和睦。


    其實,以關羽劉備義弟,又是軍中第一將的資曆,潘濬一個小年輕,新提拔幹部,怎麽說也要尊重些,等到關羽病逝之後,潘濬再軍政一把抓也不遲。


    但事實上,潘濬並沒有這麽做。


    他擔任治中從事之後,與東吳來往密切,雙方商貿頻頻,荊州的糧秣被倒賣到江東的不知多少,最後導致關羽遣人回來催糧,卻連連碰壁。


    關羽為人倨傲,前方戰事吃緊,後方供應不上,遂直接和南郡太守糜芳翻臉,這件事情也使得糜芳最後下定決心投吳。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其實,細細一分析,根子就在潘濬身上,他才是荊州之變的最大推手。


    更讓人覺得不齒的是,潘濬在江陵失陷之後,還裝模作樣的在江陵城中閉門不出,裝作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等到孫權親自出麵延請時,潘濬才算是勉為其難答應出仕。


    在到了吳國之後,糜芳、傅士仁因叛變之事,被江東諸臣看不起,潘濬卻因為“品性高潔”,得到孫權的重用,靠著征剿習珍、樊胃等舊日同僚,一路飛黃騰達,最後更是成為了吳國的重臣。


    一個降官,能夠做到這個級別,也是絕無僅有了。


    .......


    潘濬這一次領兵進犯零陵,可是揪準了劉封遠在漢中的空隙。


    在他看來,劉永、劉胃在南中作亂,駐守江州的關平軍被調往南中平亂,荊南及周邊地區,漢軍兵力空虛,正是吳國謀取這一地區的有利時機,也是他潘濬向孫權表忠心的機會。


    等到劉永被平定、劉封從漢中、隴右回轉,他們要是再想取荊南,那就難上加難了。


    孫權背刺慣了別人。


    聽到潘濬講述,頓時來了興趣。


    這一次吳軍從交州出兵北上,距離江東很遠,孫權也不用擔心,漢軍會一下子打到建業來,既然有便宜,那當然先占了再說。


    至於說漢吳同盟、互不侵犯,那完全可以推脫說不清楚,或者把責任推到呂岱、潘濬、韓綜等地方實力派官員、將領身上。


    反正,東吳是將領世襲製,孫權一時指揮和管控不到交州,也大致能說得過去。


    ......


    邢道榮一頓猛打猛衝,出奇不意,攻敵無備。


    他的零陵上將軍之名,雖然是自詡居多,真正的本領並不是那麽強,但這也要看和誰比,和張飛、趙雲、劉封相比,邢道榮肯定不如,而和一般的吳軍將校相比,邢道榮那就是無敵猛將。


    更讓吳國交州兵心驚的是,白耽兵之凶悍,這支由陳到編練而成的精兵,人數雖然不過二千人,但卻是從五溪蠻青壯夷民中挑選出來的悍勇之卒。


    溪蠻之勇,從昔日蠻王猛將沙摩柯身上就能看出。


    “邢道榮,這蠻將太過厲害,切切不可力敵!”吳軍裨將劉寧、杜路等人,見到邢道榮領兵殺來,頓時大驚失色。


    在邢道榮的強力衝殺下,劉寧、杜路稍一接戰,就敗逃而走,在他們的帶領下,大隊吳軍兵敗如山倒。


    這兩人以前也是劉備手下的軍校,在東征失敗之後投降東吳,後來潘濬得到孫權重用,在吳國發達之後,劉、杜兩人轉投潘濬帳下,這一次進襲零陵,他們也是出力甚多。


    不過,叛將之所以為叛將,有一點是共性的,那就是怕死。


    劉寧、杜路怕死,潘濬比他們兩個要好一些,但真正見識到邢道榮那種大刀一輪、血肉橫飛的場景後,潘濬也頂不住了。


    “郝太守,太常有令,你領一部斷後,務必阻擊劉封軍追襲。”在吳軍諸部紛紛向交州一帶撤退的過程中,剛被孫權任命為零陵太守的郝普顯得很茫然無助。


    與潘濬倍受孫權重用不同,郝普投降東吳不情不願,最後的投降,主要還是貪生怕死。


    這一次,跟著潘濬出兵攻打蜀漢,郝普作戰意願勉強,聽到讓他斷後當替死鬼後,郝普二話沒說,直接下令本部人馬舉起白旗,跪在地上投降了。


    “來人,快快去稟告劉大將軍,零陵太守郝普舉兵反正,重歸大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救糜夫人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晶晶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晶晶亮並收藏三國從救糜夫人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