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子長不是白癡,他早就知道這個辦法,他的戰車對陣敵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戰法他也看到不是一回兩回了。
他取紅旗在手,連連搖動。
整個漢軍隊伍停了下來。第一排的戰車開始後退。
如果放在以前,戰車後退的速度還真沒辦法太快,畢竟要調轉馬匹,然後再退。但現在,由於有步兵相助,戰車後退的速度大為加快,眾步兵拉的拉推的推,轉眼間已經將第一排戰車調頭向後,隻是,這後退不是直接向後退,而是向左右兩邊繞行而後。
休循統帥大喜。
戰車最利於結陣而守,現在左右分開繞行,正是最致命的行動方式,他急忙下令休循騎兵自中路加速前行,隻要及時插過去,就可以直接從中路繞到戰車身後,那時,這些漢軍就隻能等著休循軍屠殺了。
可惜的是,休循統帥太想當然了。
當第一排的戰車左右退開,漢軍陣中門旗一開,又一排戰車現了出來。隻聽一聲令下,弓箭齊發,密集的箭雨迎著休循騎兵直擊過來,休循騎兵立時紛紛仆倒。
休循統帥大怒,下令騎兵繼續攻擊,不得後退,同時急令步兵全速趕上,決心不惜代價接近敵人。
在漢軍第二排戰車的攻擊下,休循軍傷亡不斷,但休循軍倒也真是勇敢,冒著箭雨再次接近漢軍第二排戰車。
錢子長再次取旗在手搖動,這一回,搖動的是黃旗。
第二排戰車也開始向左右繞行後撤。
休循軍再次向中路突擊。
這倒不是休循軍不知道兵分左右,問題是如果兵分左右,他們隻能尾隨著漢軍戰車,如果尾隨漢軍戰車,不是一直處於漢軍戰車的弓箭飛錐攻擊之下?這就成了找死了,所以他們最好的選擇是中路突擊。
當第二排戰車撤開後,漢軍陣中門旗再開,第三排戰車又現!
“胡大,瑪裏多蘭阿拉巴!”休循統帥大聲叫嚷起來。
這不是什麽命令,雖然你我都聽不懂這話,但看著休循統帥那怒極的麵容就猜得到,這是在罵人。
但戰爭沒有罵勝的。如果戰爭雙方中有一方怒極而罵,那隻能證明一件事:他沒有辦法了。
不過,休循統帥還是有一些才能,也有一些理智的。在怒罵了一堆“瑪裏多蘭阿拉巴”“德尼克裏多托裏阿輪勒”“藉炷了婦凹漓氏有”之類的話之後,他下令全軍收容,集中在中央部分繼續衝擊。
他的想法倒也合理:展開的部隊麵積太大,被弓箭攻擊傷亡太多,如果集中起來,受箭麵積就會小不少,隻要突破了漢軍中路,再展開部隊也來得及。
果然,如果一來,漢軍殺傷的敵軍數量大為減少,而在休循軍的攻擊下,漢軍第三排戰車也向後退去。
休循統帥長出一口氣。
雖然他的傷亡不小,但現在畢竟突然了敵人的防線,漢軍三列戰車陣都被突破了,接下來,就該休循人複仇了!
休循陣中,號角聲不斷,催促著休循部隊加速向前,休循軍士兵們也是紛紛加快速度,希望能夠當麵刀對麵槍的大戰一場,方才這一戰實在太憋氣了,死亡不少同伴,卻連對方的衣角都沒碰到!
當休循軍再次衝上前後,又一列漢軍戰車迎麵排開。
休循統帥的眼睛都要從眼眶裏鼓出來了。
這又是哪兒來的戰車?不是隻有三列嗎?怎麽出現了第四列了?隻是,這第四列好象很是熟悉啊,難道是。。。。。。
休循統帥突然明白了。
漢軍為什麽排列三列戰車陣?為的就是防止,或者說引誘他們中路突破。
當休循軍向第一列戰車突擊時,第一列戰車陣後撤,第二列戰車陣迎擊,當休循軍接近第二列戰車陣時,第二列戰車陣後撤,第三列戰車陣迎擊,而當休循軍接近第三列戰車陣時,第三列戰車陣後撤,此時,第一列戰車已經在第三列戰車陣後重新排好了陣勢,成為第四列戰車陣!
隻要地方足夠大,這個辦法完全可以無限的用下去,會有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十十一列。。。。。。如果不考慮人力因素,你能數多少個數,就能排多少列。
“作品灰澀氏助虐皮!”“作品灰澀氏助虐皮!”“作品灰澀氏助虐皮!”“作品灰澀氏助虐皮!”
休循統帥氣的連聲怒罵,隻是看來他於罵人一道並不擅長,也許是休循人的語言裏罵人的話不多,一句話讓他重複了好多回,當然,也可能休循統帥認為這句話殺傷力最大吧。
漢軍可沒功夫聽休循統帥那殺傷力大的髒話,他們正忙著一列列的重新排列戰車陣,如果休循軍一直這樣衝鋒,他們可以幾乎沒有任何傷亡的擊敗對手。
休循統帥罵夠了,卻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長歎一聲,下令後撤。
現在他也沒辦法了,惹不起,隻好躲了。
隨著休循軍的後撤,漢軍也停止了後撤,片刻後,漢軍陣中旌旗招展,第二列戰車躍過第一列戰車,向前進了一位!
休循軍再次處於漢軍戰車的弓箭攻擊範圍內。
休循統帥氣的暴跳如雷。
看來漢軍不止會後退,也會前進,你攻擊,我就分批後退,不斷在後退中殺傷你,你後退,我就分批前進,在前進中繼續殺傷你,如果你再攻擊呢?那我就再退。。。。。。
其實休循統帥要是熟悉漢語的話,對這個戰法應當很容易理解,因為在漢語裏,有一個專門的詞形容這種戰法:車輪戰。
這一回,漢軍不但是車輪戰,而且是真的在用大車進行車輪戰。
休循統帥看著麵前的漢軍,急的直冒汗,正自著急,一個將領卻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休循統帥初聽這主意時,眉毛皺的緊緊的,但當聽罷這主意,眉毛終於鬆開了。
片刻後,休循人的陣勢變了。
當先一路,又返身向前,全力衝鋒,同時左右各出一路,向兩側攻擊。
這個辦法其實倒也是很簡單:漢軍不是自左右而退嗎?那好,我寧可被你邊退邊攻擊,中路突破的同時,左右追著,不讓你的戰車重新布陣。
漢軍好象並沒有反應過來休循已經變陣,仍是按原來的辦法,第一列戰車兵分左右退下。休循軍中路突擊,左右追擊,呐喊著衝了上去。
然而,當休循軍衝上去後,漢軍也開始變陣了。
整個中路開始緩慢後退,不是輪流後退,而是整個慢慢後撤,隻是這種後撤不是整個陣線同時後撤,而是中央部分,正當休循兵衝擊的部分後撤的快一些,兩邊慢一些,而左右兩側的戰車則就地停下列陣,同時,步兵在戰車前列陣。
休循人沒有注意漢軍這種變化有什麽陰謀,因為他們現在終於可以與漢軍真刀真槍的接戰了,休循軍開始和漢軍步兵近距離接戰,雙方一時殺的難分難解。
休循統帥激動的胡子都發抖。
無論如何,總算開戰了,這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開戰,不是被敵人弓箭攻擊的開戰。
他有信心贏得這一戰,因為對麵的漢軍固然優勢明顯,但缺陷也同樣明顯:雙方不近距離接戰時,漢軍占優,一旦近距離接戰,戰車可打不過他的騎兵!
果然,雙方對戰不一會兒,漢軍步兵就處於下風,被休循軍逼的步步後退。但正當休循統帥打算組織起一次衝鋒,一舉擊破漢軍步兵的陣勢時,隻聽一聲鑼聲,漢軍步兵居然全力後撤了。
休循統帥哪能讓漢軍這樣逃跑,如果讓漢軍這樣跑了,實在對不起方才死傷的那麽多部下,他連連下令,命令全軍加速向前。
這個命令並沒有執行多久。
因為隨著漢軍步兵的後撤,漢軍戰車兵的陣勢再次露了出來,這一回,休循統帥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個陣勢意味著什麽了。
漢軍由於休循軍的衝擊,中央退的快,左右退的慢,兩側戰車則幹脆原地停下布陣,結果,現在居然布成了一個口袋陣!
休循統帥的臉突然有些發白。
他現在弄明白方才為什麽漢軍步兵會上來阻擋了,那不是因為沒辦法了,而是因為有了新的辦法,這辦法就是:布置一個口袋陣!
想來好笑,休循統帥想布口袋陣沒布成,現在,反倒讓漢軍給裝在口袋裏了。
這一回,休循軍可不能再希望近身攻擊了。這倒不是說衝不到近距離,事實上自開戰以來,現在離漢軍戰車最近,如果拚命衝擊,完全可能衝到漢軍戰車近前,問題是,如果漢軍一聲令下,所的戰車一起放箭怎麽辦?要多少條命才能撐得住衝到漢軍戰車前?就算衝到了,漢軍步兵要是再返身殺回來怎麽辦?那時休循軍還有幾個人能作戰?
休循統帥臉上發白,手上發顫,急看向眾將。
幾個將領都是額角冒汗,沒有人有解決的辦法。
休循統帥再看向方才出主意的那將領。
那將領才抹了汗,見主帥看向自己,兩手一攤,表示他也無能為力。
他取紅旗在手,連連搖動。
整個漢軍隊伍停了下來。第一排的戰車開始後退。
如果放在以前,戰車後退的速度還真沒辦法太快,畢竟要調轉馬匹,然後再退。但現在,由於有步兵相助,戰車後退的速度大為加快,眾步兵拉的拉推的推,轉眼間已經將第一排戰車調頭向後,隻是,這後退不是直接向後退,而是向左右兩邊繞行而後。
休循統帥大喜。
戰車最利於結陣而守,現在左右分開繞行,正是最致命的行動方式,他急忙下令休循騎兵自中路加速前行,隻要及時插過去,就可以直接從中路繞到戰車身後,那時,這些漢軍就隻能等著休循軍屠殺了。
可惜的是,休循統帥太想當然了。
當第一排的戰車左右退開,漢軍陣中門旗一開,又一排戰車現了出來。隻聽一聲令下,弓箭齊發,密集的箭雨迎著休循騎兵直擊過來,休循騎兵立時紛紛仆倒。
休循統帥大怒,下令騎兵繼續攻擊,不得後退,同時急令步兵全速趕上,決心不惜代價接近敵人。
在漢軍第二排戰車的攻擊下,休循軍傷亡不斷,但休循軍倒也真是勇敢,冒著箭雨再次接近漢軍第二排戰車。
錢子長再次取旗在手搖動,這一回,搖動的是黃旗。
第二排戰車也開始向左右繞行後撤。
休循軍再次向中路突擊。
這倒不是休循軍不知道兵分左右,問題是如果兵分左右,他們隻能尾隨著漢軍戰車,如果尾隨漢軍戰車,不是一直處於漢軍戰車的弓箭飛錐攻擊之下?這就成了找死了,所以他們最好的選擇是中路突擊。
當第二排戰車撤開後,漢軍陣中門旗再開,第三排戰車又現!
“胡大,瑪裏多蘭阿拉巴!”休循統帥大聲叫嚷起來。
這不是什麽命令,雖然你我都聽不懂這話,但看著休循統帥那怒極的麵容就猜得到,這是在罵人。
但戰爭沒有罵勝的。如果戰爭雙方中有一方怒極而罵,那隻能證明一件事:他沒有辦法了。
不過,休循統帥還是有一些才能,也有一些理智的。在怒罵了一堆“瑪裏多蘭阿拉巴”“德尼克裏多托裏阿輪勒”“藉炷了婦凹漓氏有”之類的話之後,他下令全軍收容,集中在中央部分繼續衝擊。
他的想法倒也合理:展開的部隊麵積太大,被弓箭攻擊傷亡太多,如果集中起來,受箭麵積就會小不少,隻要突破了漢軍中路,再展開部隊也來得及。
果然,如果一來,漢軍殺傷的敵軍數量大為減少,而在休循軍的攻擊下,漢軍第三排戰車也向後退去。
休循統帥長出一口氣。
雖然他的傷亡不小,但現在畢竟突然了敵人的防線,漢軍三列戰車陣都被突破了,接下來,就該休循人複仇了!
休循陣中,號角聲不斷,催促著休循部隊加速向前,休循軍士兵們也是紛紛加快速度,希望能夠當麵刀對麵槍的大戰一場,方才這一戰實在太憋氣了,死亡不少同伴,卻連對方的衣角都沒碰到!
當休循軍再次衝上前後,又一列漢軍戰車迎麵排開。
休循統帥的眼睛都要從眼眶裏鼓出來了。
這又是哪兒來的戰車?不是隻有三列嗎?怎麽出現了第四列了?隻是,這第四列好象很是熟悉啊,難道是。。。。。。
休循統帥突然明白了。
漢軍為什麽排列三列戰車陣?為的就是防止,或者說引誘他們中路突破。
當休循軍向第一列戰車突擊時,第一列戰車陣後撤,第二列戰車陣迎擊,當休循軍接近第二列戰車陣時,第二列戰車陣後撤,第三列戰車陣迎擊,而當休循軍接近第三列戰車陣時,第三列戰車陣後撤,此時,第一列戰車已經在第三列戰車陣後重新排好了陣勢,成為第四列戰車陣!
隻要地方足夠大,這個辦法完全可以無限的用下去,會有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十十一列。。。。。。如果不考慮人力因素,你能數多少個數,就能排多少列。
“作品灰澀氏助虐皮!”“作品灰澀氏助虐皮!”“作品灰澀氏助虐皮!”“作品灰澀氏助虐皮!”
休循統帥氣的連聲怒罵,隻是看來他於罵人一道並不擅長,也許是休循人的語言裏罵人的話不多,一句話讓他重複了好多回,當然,也可能休循統帥認為這句話殺傷力最大吧。
漢軍可沒功夫聽休循統帥那殺傷力大的髒話,他們正忙著一列列的重新排列戰車陣,如果休循軍一直這樣衝鋒,他們可以幾乎沒有任何傷亡的擊敗對手。
休循統帥罵夠了,卻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長歎一聲,下令後撤。
現在他也沒辦法了,惹不起,隻好躲了。
隨著休循軍的後撤,漢軍也停止了後撤,片刻後,漢軍陣中旌旗招展,第二列戰車躍過第一列戰車,向前進了一位!
休循軍再次處於漢軍戰車的弓箭攻擊範圍內。
休循統帥氣的暴跳如雷。
看來漢軍不止會後退,也會前進,你攻擊,我就分批後退,不斷在後退中殺傷你,你後退,我就分批前進,在前進中繼續殺傷你,如果你再攻擊呢?那我就再退。。。。。。
其實休循統帥要是熟悉漢語的話,對這個戰法應當很容易理解,因為在漢語裏,有一個專門的詞形容這種戰法:車輪戰。
這一回,漢軍不但是車輪戰,而且是真的在用大車進行車輪戰。
休循統帥看著麵前的漢軍,急的直冒汗,正自著急,一個將領卻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休循統帥初聽這主意時,眉毛皺的緊緊的,但當聽罷這主意,眉毛終於鬆開了。
片刻後,休循人的陣勢變了。
當先一路,又返身向前,全力衝鋒,同時左右各出一路,向兩側攻擊。
這個辦法其實倒也是很簡單:漢軍不是自左右而退嗎?那好,我寧可被你邊退邊攻擊,中路突破的同時,左右追著,不讓你的戰車重新布陣。
漢軍好象並沒有反應過來休循已經變陣,仍是按原來的辦法,第一列戰車兵分左右退下。休循軍中路突擊,左右追擊,呐喊著衝了上去。
然而,當休循軍衝上去後,漢軍也開始變陣了。
整個中路開始緩慢後退,不是輪流後退,而是整個慢慢後撤,隻是這種後撤不是整個陣線同時後撤,而是中央部分,正當休循兵衝擊的部分後撤的快一些,兩邊慢一些,而左右兩側的戰車則就地停下列陣,同時,步兵在戰車前列陣。
休循人沒有注意漢軍這種變化有什麽陰謀,因為他們現在終於可以與漢軍真刀真槍的接戰了,休循軍開始和漢軍步兵近距離接戰,雙方一時殺的難分難解。
休循統帥激動的胡子都發抖。
無論如何,總算開戰了,這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開戰,不是被敵人弓箭攻擊的開戰。
他有信心贏得這一戰,因為對麵的漢軍固然優勢明顯,但缺陷也同樣明顯:雙方不近距離接戰時,漢軍占優,一旦近距離接戰,戰車可打不過他的騎兵!
果然,雙方對戰不一會兒,漢軍步兵就處於下風,被休循軍逼的步步後退。但正當休循統帥打算組織起一次衝鋒,一舉擊破漢軍步兵的陣勢時,隻聽一聲鑼聲,漢軍步兵居然全力後撤了。
休循統帥哪能讓漢軍這樣逃跑,如果讓漢軍這樣跑了,實在對不起方才死傷的那麽多部下,他連連下令,命令全軍加速向前。
這個命令並沒有執行多久。
因為隨著漢軍步兵的後撤,漢軍戰車兵的陣勢再次露了出來,這一回,休循統帥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個陣勢意味著什麽了。
漢軍由於休循軍的衝擊,中央退的快,左右退的慢,兩側戰車則幹脆原地停下布陣,結果,現在居然布成了一個口袋陣!
休循統帥的臉突然有些發白。
他現在弄明白方才為什麽漢軍步兵會上來阻擋了,那不是因為沒辦法了,而是因為有了新的辦法,這辦法就是:布置一個口袋陣!
想來好笑,休循統帥想布口袋陣沒布成,現在,反倒讓漢軍給裝在口袋裏了。
這一回,休循軍可不能再希望近身攻擊了。這倒不是說衝不到近距離,事實上自開戰以來,現在離漢軍戰車最近,如果拚命衝擊,完全可能衝到漢軍戰車近前,問題是,如果漢軍一聲令下,所的戰車一起放箭怎麽辦?要多少條命才能撐得住衝到漢軍戰車前?就算衝到了,漢軍步兵要是再返身殺回來怎麽辦?那時休循軍還有幾個人能作戰?
休循統帥臉上發白,手上發顫,急看向眾將。
幾個將領都是額角冒汗,沒有人有解決的辦法。
休循統帥再看向方才出主意的那將領。
那將領才抹了汗,見主帥看向自己,兩手一攤,表示他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