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繼續尋找出穀的道路。多虧了剛才從山崖上跌下來,才誤打誤撞來到了這個山穀。要不然,怎麽也不會想到,竟能在這人跡罕至的山穀之中找到後土先生。


    大禹他們沿著山間小溪走到山腳下,看見有一個山洞。三個人來到洞前,向洞中望去。隻見山洞之中的石床上麵,坐著一位老神仙,銀須、銀發、五綹長髯飄拂胸前,寬額頭,高鼻梁,丹鳳眼。穿一身白色衣裳。手執拂塵,超凡脫俗。


    大禹見了,心想,看氣質打扮,這位老人一定是後土先生了,便急忙搶步向前行禮。口中說道:“大禹給後土先生行禮了。”那老先生問道:“公子是什麽人?為何行禮?”大禹回答道:“我是華夏子先生的學生,崇伯是我的父親,我的名字叫大禹,是專程前來拜後土先生為師的。”


    老人上下打量大禹,見是一個十二、三歲的翩翩少年,英俊瀟灑,氣質神情與常人大不相同。便說道:你怎麽知道我就是後土?”大禹說道:“我是看先生的氣質神態與眾不同,才冒昧給先生行禮的。”後土先生說道:“你的老師華夏子,我是聽說過的,他是一個神仙。崇伯鯀我也聽說過,現在是帝堯的治水大臣。果真是名師出高徒,將門出虎子。可是,華夏子教過的學生,恐怕我教不了,當不得你的老師。”


    大禹說道:“弟子這次出門,是要去找家父,幫助他治洪水。華夏子老師曾經叮囑過弟子,教弟子路過華山時,一定要拜訪先生,向先生請教地理、山川水文的知識,以資治水之用。望先生不吝賜教。”


    後土先生這才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暫且住下吧。”又問道:“後麵跟著的二位是什麽人?”大禹答道:“是弟子兒時一起長大的兩個夥伴,他們聽說我要去幫助父親治水,所以也想要跟著我一起去建功立業,給我當一個幫手。”後土說道:“那就都一起住下吧。”


    後土先生所治的學問,主要是山川、地理、土壤和水利的學問。在這些方麵具有極高的造詣,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達到他的水平。


    三個人住下以後,後土先生首先問大禹都讀過哪些書,大禹都一一回答。對後土先生提出的問題,大禹都對答如流。後土先生不禁讚道:“果然是天降奇才,天生慧質,觸類旁通,舉一隅以三隅返。”


    第二天,後土先生開始給大禹講課了,他講道:“在五十萬萬年前,世界上不分天地,是一團混混沌沌的狀態,一片漆黑。然而就在這漆黑的混沌之中,卻孕育出來一個生命。這個生命一直在混沌之中孕育了一萬三千六百五十萬年。這一日生命孕育完成,從混沌之中站起身來。他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四肢發達,頭腦裏充滿了智慧和靈感。這個人就是盤古。


    盤古被混沌包圍得喘不過氣來,於是他便想要把混沌分開。盤古把雙手向上托起,將雙腳向下踩踏,慢慢地便把混沌分開來了。清而輕的部分向上升而成為天,濁而重的部分向下沉而成為地。於是,天與地便分開來了。


    盤古立在天地之間,腳下踏著大地,雙手托舉著青天。盤古的身體每天長高一尺,天便每天升高一尺,大地便每天增厚一尺。盤古每年長高一裏,天便每年升高一裏。大地便每年增厚一裏。盤古身高長了九萬年,天便升高了九萬裏。大地便增厚了九萬裏。從此盤古不再長高,天也不再升高了,大地也不再增厚了。


    盤古的肉身完成了開天辟地的使命之後,便躺倒在大地上休息了。我們管這叫死。盤古的靈魂升到了天上,做了主宰世界萬物的天帝。盤古的身軀則化作了大地的一部分。


    盤古仰麵躺在大地上,頭朝西方,腳朝東方。漸漸的,盤古的頭化作了青藏高原。兩隻耳朵化作了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鼻子化作了珠穆朗瑪峰。


    盤古的胸膛化作了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雲貴高原。


    盤古的肚腹化作了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


    盤古的心肝五髒和肚腸化作了南嶺,五嶺、秦嶺,蔥嶺、興安嶺、長白山、橫斷山、太行山、天山和三山五嶽。


    盤古的血管和筋脈化作了長江、珠江、黑龍江、黃河、淮河、洛河、渭河、汾河、濟河、九河和遍地的湖泊和溪流。


    盤古的毛發化作了森林,樹木,莊家和花草。


    盤古的四肢化作了四根擎天柱,分立在大地的東,南,西,北。


    盤古的牙齒化作了大地上蘊藏的玉石和寶藏。


    盤古的右眼化作了天上的太陽,盤古的左眼化作天上的了月亮。


    盤古頭腦裏的意識和靈感飛上了天空化作了三星,北鬥,二十八宿(xiu)、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滿天繁星。


    自從盤古開辟地之後,又過了四十多萬萬年,世界上又經曆了幾次滄海變成桑田的變遷,大地才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最近一次是共工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使得天傾西北,地陷東南。說以今天,天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西部的昆侖山,祁連山和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是第一階梯。從這裏往東,到陰山,太行山,巫山一線,地勢中等高低,是第二階梯。從陰山,太行山,巫山一線再往東,一直到東海,地勢平坦、低窪是第三階梯。”


    “既然天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那麽天下的水自然也一定是自西向東流淌。黃河發源於昆侖山南邊的巴顏喀拉山,先向東、折向北,再向南、折向東流去,一直注入到東洋大海。”


    “黃河從源頭到河口鎮為上遊。這一段河水從雪山流下來,清澈、純淨。沿途有洮河、湟水注入,水量才開始增加。


    從河口鎮到孟津為中遊。這一段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因為黃土高原缺乏植被,黃土疏鬆,易被衝涮,大量的黃土,泥沙隨著雨水,山洪流入黃河,使黃河由原來的清水河,變成了一條黃色泥沙之河。


    從孟津到東海為下遊。黃河流入下遊平原,河道展寬,水流緩慢,從中遊帶來的大量泥沙淤積於河床中,以至下遊的河道高出兩岸的平地,成了‘地上河’。所以經常泛濫、改道。現在黃河下遊的平原上已經成了一片澤國,洪水肆虐,人民都躲到了山頭上。”


    講完了黃河,後土又講長江。


    後土講道:“長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邊的唐古拉山。一路向東,向南,再向東,流入東海。


    長江從源頭到宜昌為上遊,沿途接納了岷江,嘉陵江,烏江,大渡河等支流的河水後,浩浩蕩蕩地流向三峽,衝出三峽後,來到宜昌。這一段江水,從高原雪山走來,江水清澈,水流湍急。


    從宜昌到湖口,是中遊。江水從宜昌出來,流速頓時減慢,泥沙沉積,河底抬高,河道曲折,湖泊星羅棋布。長江在中遊又匯集了漢江,湘江,贛江。水流量再一次增大。


    從湖口到東海,是下遊,下遊地勢平緩,流速減慢,泥沙沉積,長江入海口成喇叭狀,寬二、三百裏,江海相連。”


    “淮河又不一樣。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夾在長江和黃河之間,一路向東流去。它既不屬於長江水係,也不屬於黃河水係,而是自成體係。


    它流經的大部分是平原。淮河北麵的黃河,曆史上多次決口,改道,“奪淮入海”。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入海通道,反而使淮河沒有了自己的入海口,所以在中遊的低窪地積水成湖。因為排水不暢,形成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局麵。


    雖然淮河比長江,黃河小得多,但是淮河在地理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那就是:淮河與它西邊的秦嶺排成一條東西走向的橫線。這條橫線就是天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淮河、秦嶺以南為南方,淮河、秦嶺以北為北方,我們也把北方稱為“中原”。


    大禹全神貫注地聽後土講課,他從來也沒聽見過這麽透徹地講解天下地理,真是撥雲霧而見青天,大徹大悟。暗想:“這後土先生也一定是一個神仙。”


    大禹想的確實沒錯。這後土先生確實就是一位神仙。他本來是蚩尤的兒子,因為不滿意蚩尤的殘暴和跋扈,憤而離家出走。一生研究水利和土壤。後土不管走到哪裏,都指導百姓興修水利,培肥地力,灌溉農田。肥沃的土壤再經過灌溉,都獲得了大豐收。因此後土深受百姓的愛戴。老百姓尊後土為“社神”。與後稷被尊為“稷神”一樣。“社神”與“稷神”合稱為“社稷”之神。被華夏民族的傳人們,年年祭祀,一直到今天。


    講完了天下的江河,後土又講了三太平原,四大高原,五大湖泊以及山嶽的分布,山川的走向,氣候的形成,雨水的分布等等。


    一眨眼,大禹在後土先生處已經學習了三個月。一日,後土對大禹說道:“我所學的知識已經都傳授給你了,用這些知識來幫助你父親治水,已經是足夠用了。不過,洪水已經淹了大半個天下,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治服得了的,單憑人力怕是還不夠。還要人努力,天幫忙,或許才可成功。”


    “臨別我還要再贈與你二句話,當做治水的口訣。一句叫做隻‘隻可順水之性,不可與水爭勢’,第二句叫做‘隻可疏導,不可堵截’,今日咱們別過,祝你治水早日成功。”


    大禹灑淚拜辭了後土先生,帶著玄弓、黃戈。下了華山,一路向東,去尋找父親,幫助父親治水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