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率領十一位仙女姐妹,一齊站在雲端裏向大禹致謝為大禹送行。巫山神女說道:“多謝大禹兄弟,神斧劈開了巫山,除掉了兩條惡龍,從此巫峽無憂了,過往船隻也無憂了。我等十二姐妹不勝感激,祝大禹兄弟一路順風。”
大禹向空中拱手還禮,說道:“神女姐姐不必客氣,治水本是大禹的份內之事。神女姐姐常年保護巫峽往來船隻平安,我倒要替行船的百姓謝謝神女姐姐。”
大禹告別了巫山神女,剛要率眾返回帝都,忽然看見從長江上遊飛過來一朵白雲。白雲飛行很快,眨眼之間便飛到了大禹的眼前。落地後從雲朵裏走出來一隻九尾白狐,那九尾白狐渾身雪白,兩耳上聳,兩眼放光,身後的九條尾巴根根豎起,排列成一把扇子的形狀,十分神勇威風。
九尾白狐走出雲朵,腳下好象是絆了一下,就地向前打了一個滾,眨眼之間就變成了一位白衣老仙。穿一身雪白色的織錦衣裳,身高八尺,三縷銀須,一頭銀發,發鬢上插著一柄白玉簪子。麵如銀盤,目若朗星,手中抱著一柄白色馬尾拂塵。
九尾白狐老仙見了大禹,抱著拱手,問訊道:“夏伯別來無恙,還記得老朽否?”
大禹定睛一看,來的不是別人,原來正是自己的媒人、塗山國的老祖仙,九尾白狐老祖。急忙抱拳拱手,向前行禮,說道:“原來是塗山國的九尾白狐老神仙,老神仙別來無恙!沒想到今天在巫山腳下又見到了老神仙,幸會、幸會。”
五個小兄弟之中除了小愚之外,都見過九尾白狐老神仙,而伯益又與老神仙最為相熟。這時也都過來一一向老神仙問候。一陣寒暄之後,老神仙指著小愚道:“莫非這位小朋友是北山愚公的後世子孫嗎?”
小愚一愣,問道:“老神仙怎麽知道的?”
老神仙道:“我與北山愚公曾經是朋友,你的長相與你的老祖北山愚公一模一樣,我自然認識你了,還有你身後背著的那把钁頭,不正是北山愚公挖太行山的時候使用過的嗎?哈哈、哈哈!”
小愚下意識摸了一下身後背著的钁頭,吐了吐舌頭,說道:“什麽事也瞞不過老神仙,老神仙說的沒錯,我正是北山愚公的後代,名字叫小愚。”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幾年沒見,小朋友們都長高了許多,當年的翩翩少年,如今都長成了挺拔英俊青年,可喜可賀。”
伯益說道:“可是老神仙卻一點也不見老啊,也可喜可賀啊!請問老神仙,這次來到這裏還是來說媒的嗎?”
神農仔一邊擠眉弄眼,一邊說道:“老神仙該不會是給伯益說媒的吧?”
這一問立刻引來了大家的一陣歡笑。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給伯益說媒還不著急,等你們治水成功再說媒也不遲,有許多好姑娘,都在等著你們呢,哈、哈、哈哈哈哈。”
大禹問道:“不知老神仙此來,有何見教?”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老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今天到此,是來敦請夏伯到塗山國治水的。眼下,洪水正在困擾著塗山國,塗山國的國君和老百姓都到我的廟裏燒香,請求我出麵來請夏伯前往塗山國治水,拯救塗山國的百姓。”
大禹一驚,問道:“什麽?到塗山國治水?塗山國的水患不是早已經平複了嗎?淮河水妖巫支祁不是也早就被鎖進淮河水底了嗎?難道巫支祁又逃出來作亂了嗎?”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所說的都不是。夏伯有所不知,其實天下有兩個塗山國.一個是淮南的塗山國,另一個是巴蜀之地的巴蜀塗山國。當年的塗山國被洪水淹沒的時候,塗山侯將塗山國一分為二。與兄弟二個各率領一支,分兩路向別處避難。哥哥率領的一路族人輾轉避難來到了長江北岸的淮南地方,找到了一塊安身之地,安頓了下來,就是夏伯娶親的塗山國。
另一路則由弟弟率領的一支族人,也打著塗山國的旗號,沿著長江,溯江而上,一直走到嘉陵江與長江的三江交匯口處。找到了一塊福地,才安頓了下來。從此,天下就有了兩個塗山國,一個塗山國在淮南,另一個塗山國在巴蜀。
因為兩個塗山國,同宗同源,所以在兩地都供奉著一個共同祖先。兩地也都有我的廟宇和生祠,共同奉我為國家的老祖仙。而我呢,個神仙同管兩地,哪一個塗山國有事我都要管。我這次說的塗山國便是巴山蜀水的那個塗山國。”
大禹說道:“原來是這樣,天下竟有兩個塗山國,老神仙如果不說,我真的不知道呢。”
九尾白狐老神仙又說道:“還有夏伯不知道的事情呢!夏伯想不想聽一聽?”
大禹說道:“既然老神仙知道,就請說一說吧!”
老神仙接著說:“巴蜀之地的塗山國,上至國君,下到百姓都一致認定,你是他們那個塗山國的女婿呢!”
大禹聽了大惑不解,說道:“我從來也沒到過巴蜀之地,怎麽會是他們的女婿呢?說我是淮南塗山國的女婿道是不假。”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雖然沒到過巴蜀之地的塗山國,但是這並不妨礙你成為巴蜀塗山國的女婿,你也的確是他們的女婿呢!”
大禹聽了這話,嚇了一跳。說道:“怪事了,我與巴蜀之地的塗山國夙昧平生,從未謀麵,怎麽就成了他們的女婿,怎麽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有所不知,當年躲避洪水的時候,淮南塗山侯和巴蜀塗山侯各有一個女兒,兩女孩年齡相仿,從小便養在淮南塗山侯的府裏。兩姐妹同吃同住,一同玩耍,兩家大人各率領族人分別躲避洪水的時候,兩姐妹不願意分離,便都留在了淮南塗山侯那邊。
淮南塗山侯視侄女同已女,嗬護倍加,因此在夏伯求親的時候,塗山侯執意將侄女與女兒一同嫁與了夏伯。
塗嬌是淮南塗山侯的親生女兒,塗攸便正是巴蜀塗山侯的女兒。”
大禹聽了這番話,這才晃然大悟。說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段往事。原來我既是淮南塗山國的女婿,同時也是巴蜀之地塗山國的女婿啊!都是我粗心,我婚後的第四天,便出門治水去了。還沒來得及與塗嬌、塗攸姐妹二人多說說話,便分別了。可是等我再次見到塗攸的時候,她已經化作了一尊石像仙去了。咳,可惜、可惜,可憐的塗攸啊!”說著話,落下了淚來。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不必太難過,天意不可違,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塗攸不是為夏伯留下了啟兒嗎?啟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上天對塗攸的最好的安慰。”
大禹說道:“我也知道人死不能複生,可是夫妻一場,豈能無情!”
九尾白狐老神仙又說道:“眼下巴蜀之地的塗山國正被洪水困擾,那裏的百姓們都盼望他們的女婿夏伯能夠早日治水來到巴蜀,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便都紛紛跑到老朽的廟裏,燒香許願,請求老朽來敦請夏伯速到巴蜀治水,不要忘了塗山國。”
大禹說道:“我的使命就是治理天下的洪水。不論是中原還是巴蜀,哪裏發生了洪水,我都要治,責無旁貸。近的地方要治,遠的地方也要治。有親屬的地方要治,沒親屬的地方也要治。咱們這就去巴蜀之地治水去。說走就走,還過我沒到過巴蜀之地,還須請老神仙引路。”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說話辦事就是幹脆,說到做到,幹淨利落。走,咱們這就前往巴蜀之地治水去。”
大禹向空中喝道:“應龍聽令,咱們這就往巴蜀之地治水去。”
應龍應聲現身,說道:“應龍聽令,應龍明白。”
大禹率領五個小兄弟都跨上了龍背。
九尾白狐老神仙縱上了雲端,一個滾翻又變成了九尾白狐,駕雲頭在前方引路。應龍呼嘯而起,在後邊緊緊相隨,四員天將跟在最後邊。
卻說這巴山蜀水,本是大巴山與西麵的大盆地的統稱。千裏大巴山是嘉陵江與漢江的分水嶺,西邊是四川盆地,東邊為漢中盆地,呈西北東南走向。主峰就在神農架之中的“神農頂”。
其間多峽穀,多峰叢,穀坡陡峭,多有溶洞暗河,塌陷滑坡遍布山間。
蜀水則是大巴山以西的大盆地地帶。溯長江向上穿過了大巴山,便是蜀水,自古以來八巴蜀的道路崎嶇凶險難攀。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正因為有千山萬水的阻隔,所以使得巴山蜀水變成了一處天生的福地,世外的桃園。自古與世隔絕,是居住在岷山腳下的羌人,也就是大禹的同族先人的一部分,沿著岷江,誤打誤撞,輾轉進入了巴蜀之地。進來後發現巴蜀之地沃野千裏,特產豐富,非常適合居住生活,從此這一方定居下來,成了巴蜀之地的最早原住民。
大巴山上岩洞眾多,所以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都住在岩洞裏。他們稱岩洞為“巴”,因此自稱為“巴人”。而居住在大盆地裏邊的人們,發現並且馴養了野蠶,從此采桑養蠶,抽絲剝繭,織成蜀錦,因為他們把蠶也稱“蜀”,所以自稱為蜀人。
蜀王蠶叢,就是最早發現並且馴養野蠶的人,他教給百姓們養蠶,織錦。因此得到了百姓們的尊敬和愛戴,被推舉為蜀王。
蠶叢生著一雙“縱目”。“縱目”就是兩隻眼睛向前突出,也叫“龍睛”,就象蝦或螃蟹的眼睛一樣。蠶叢穿著一身青衣,後人尊他為青衣神。因此後來才有了青衣山,青城山,青衣江等等名稱。
蠶叢之後的蜀王叫做魚鳧。魚鳧善於結網捕魚,他教給百姓結網捕魚的方法。從此使蜀地上的人們過上了食白米飯,吃魚蝦,衣蜀錦的富足生活。後世的朝
廷在蜀地上設立了專門管理織錦的官員,官員住在蜀都裏,所以蜀都又被稱為“錦官城”。
前頭說過的蠶神馬頭娘娘。她最早就是蜀地的蠶神。
要想進入巴山蜀水,溯長江向西是最佳的路線。隻是難在了逆水行舟,水急峽險,因此難上加難,九尾白狐帶領大禹一行也是沿著長江溯江而上,不同的是,他們不是逆水行舟,而是在空中騰雲。自然另是一番景象,人在天上行走,高山峻嶺盡在腳下。
一路上大禹仔細觀察山山水水,努力理清巴山蜀水的脈絡。以便掌握治水的關鍵。他們在巴山蜀水上空轉了一大圈,最後才轉回了塗山國。九尾白狐又帶著大禹一行在塗山國的上空兜了一圈。隻見塗山國的百姓們都走上了街頭,仰望著空中飛行的火紅色的應龍,和騎在龍背上的大禹,一邊揮著手,一邊歡呼著:“乘龍佳婿,佳婿乘龍,塗山治水,為國立功。”塗山侯率領百官,站在朝堂前歡迎大禹。
九尾白狐落下了雲頭,應龍也隨後落地。大禹率領小兄弟們跳下了龍背。四員天將仍舊留在了空中警戒。
塗山侯迎上前來,與大禹見禮。說道:“塗山國歡迎乘龍佳婿夏伯大禹的到來。”
大禹也說道:“小婿大禹拜見嶽父大人。小婿以前不知,今天九尾白狐老神仙才告知,原來塗攸本是巴蜀塗山國的女兒。小婿拜見來遲,望嶽父大人恕罪。”
塗山侯說道:“不知者不罪,夏伯何罪之有?塗山國早就聽說夏伯大禹娶了塗山國的女兒,能與夏伯結親,塗山國舉國上下備感驕傲與榮耀。從此塗山國有了靠山。”
大禹說道:“能娶到塗山國的女兒,與塗山國結親,也是大禹的榮耀。”
塗山侯見大禹三十歲上下的年齡,身高一丈,長得英俊瀟灑,一表人才,非常滿意。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塗攸。
於是又問道:“眼下塗攸可好嗎?不知住在哪裏?”
大禹不忍直告塗攸化石登仙之事,隻是說道:“塗嬌、塗攸姐妹二人都很好,塗攸在三年前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啟兒,現在居住在夏地,啟兒在讀書,嶽父不必掛念。”
這時塗山國的百姓們都圍了上來,都想一暏乘龍佳婿的風采。大禹抱拳拱手,向四周的百姓們行禮。塗山侯請大禹進宮中休息敘話。
大禹說道:“大禹治水的使命在身,已經見過了嶽父大人,不敢多耽擱時間了,這就告辭,去治水去了。”說罷,向塗山侯行禮畢,帶著小兄弟們跨上了應龍。應龍一聲呼嘯騰空而起,飛上了天空。塗山侯率領全國百姓注目相送。
原來大禹早就在空中看清了巴山蜀水之地。這裏四麵是高山,中間是一塊平坦的盆地,境內河流眾多,有金少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烏江,還有理塘河、麻爾柯河等大小河流。這些河流都屬長江水係,最後注入長江。阻擋洪水下泄的咽喉就在塗山國與巴山國的嘉陵江與長江的三江口處。
大禹吩咐應龍降落在江岸之上。與眾小兄弟都跳下了龍背。放眼西望,隻見滔滔長江從西方天際滾滾而來,到了腳下,又接納了從北邊流過來的嘉陵江,水勢頓時大增,可是再往下流卻是河道峽窄,河底被沉沙抬高,水流受限,致使上遊洪水積存,形成內澇。
大禹看罷,從懷中取《召神符籙》,祭起到半空,念道:“大禹治水,號令神鬼,大巴山山神來見!”
話音剛落隻見從大巴山的叢山峻嶺之中,升起來一朵青雲,飄到了大禹麵前,從青雲中走出來一位山神,隻見那位山神,身披蓑衣,腳踏麻鞋,長著一張馬臉,一對蠶眉,一雙縱目,兩耳上聳,懷中抱著一柄笏板。
巴山神向大禹行禮,說道:“巴山神巴塗,參見夏伯。不知夏伯有何吩咐?”大禹拱手還禮說道:“大禹奉命治理天下洪水,今天來到巴山蜀水,不得要領,特請尊神賜教。”
巴山神說道:“蒙夏伯垂問,本神就知無不言了。這巴山蜀水乃是天帝賜予華夏的一塊寶地。得天獨厚,因此號稱天府之國。又因為四麵有高山峻嶺阻隔,中間是一塊米糧川,境內有四條大川,所以又稱為四川。
從西北到東南有一道山脈,叫做大巴山,北臨漢水,南接長江。
嘉陵江在西側流過。這條嘉陵江發源於秦嶺的主脊,流經華瑩山、九峰山、縉雲山、中深山,接納了白龍江、渠江、涪江,之後形成了風光奇麗的“小三峽”,山高崖陡,峭拔幽深,形勢險要,宛如長江三峽的縮影。
嘉陵江與長江匯合,但是涇渭分明,碧綠的嘉陵江與褐黃的長江形成鮮明對照。巴山國、塗山國便都座落在嘉陵江邊上。這裏有老天保佑,從古以來,風調雨順,王穀豐登。隻是一到秋天,連夜下雨,洪水暴漲。連就是所說的巴山夜雨漲秋池,。
隻是近年來,天降洪水,原先盤據在嘉陵江上遊的小白龍不甘寂寞,順著嘉陵江,來到了長江匯合口,將這裏占為已有,稱王稱霸,興風作浪,為所欲為,淹沒農田和房屋,使許多地方‘蛙生灶中,浪起千層,舟行屋上。’
因此夏伯要想治巴山蜀水,關鍵就是要降伏這個小白龍。隻要降伏了小白龍,塗山國、巴山國裏的洪災自然就平複了。”
大禹拱手稱謝,說道:“多謝尊神指點,使大禹頓開茅塞,尊神請回吧。”
送走了巴山神,大禹把應龍召了下來。大禹說道:“這處兩江交匯口處,看似寬闊,但是水下泥沙淤積嚴重,水道幾乎被小白龍給淤塞死了。應龍可以大顯身手,清理沉沙,疏通河道,如果小白龍出來搗亂,正好一起收拾他,永絕後患。”
應龍應道:“應龍明白,疏通河道,清理泥沙,是應龍的看家本領,小白龍如果出來,一並收拾。”說完,一低頭鑽進了江中。
大禹率領五個小兄弟站在岸邊的高地上觀戰。四員天將升到了空中,防範著小白龍。
這時隻見長江的中流,已經被應龍攪起了滔天的波浪。真是翻江倒海。沉沙泛起,濁浪排空,洪峰裹著泥沙,翻滾著,咆哮著,向下遊衝去,紅色的應龍在江水中時隱時現,挾風帶雨地攪動著江水,滾滾東流。
正在這時,忽然聽得嘉陵江中一聲咆哮,從江水中竄出來一條白龍。那白龍凶惡猙獰,怒不可遏。高聲吼道:“何方紅龍?敢到小白龍爺爺的地盤上撒野?”
應龍一邊疏導泥沙,一邊等待著小白龍的出現。這時見小白龍終於出現,不禁大喜。高聲說道:“小白龍,我乃是你天上的應龍爺爺,幫助大禹治水來到這裏,今天特來會你這個無賴地頭蛇。”
小白龍仔細一看,見應龍渾身火紅色,脅生雙翅,象一團燃燒的火焰,十分神勇驃悍,不由得心生怯意。說道:“應龍,你本是天龍,我乃是江龍,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你何苦與大禹攪在一起,幫助他治什麽洪水?你還是快回天上快活去吧,我不惹你。”
應龍說道:“小白龍,今天你想要走也走不了了,你不惹我,我也不能饒了你,還不快快束手就縛,聽候夏伯發落!”
小白龍一看應龍不鬆口,於是咬牙說道:“應龍,我可不是怕你,你把我逼急了,大不了與你拚一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應龍道:“好樣的,小白龍,過來吧,咱倆過上兩招。”
小白龍自忖,反正是在自己的地盤上,常言道:“強龍鬥不過地頭蛇”。自己不能被應龍的幾句大話嚇倒,不鬥上幾招,麵子上也過不去。豁出去,來一個破釜沉舟,還說不定誰輸,誰贏呢?於是憋足了一口氣,一聲咆哮撲向了應龍。
大禹和五個小兄弟站在高處,隻見長江之中一條紅龍和一條白龍,翻翻滾滾鬥到了一處。一會兒紅色的浪花湧起,一會兒白色的浪花泛起,一會兒紅、白浪花攪到了一處,一會兒又分了開來。
幾招過去,小白龍氣力不加,氣喘噓噓,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瞅準了一個空子,一低頭從應龍的胯下鑽了過去,一溜煙似的向嘉陵江上遊逃去,連頭都不敢回一回。
應龍隨後便追。嘉陵江的江麵上,前邊一衝出一條白色的波浪,後邊衝出一道紅色的波浪。兩道波浪一前一後,向上遊射去。
越追越近,眼看追進了嘉陵江上遊的一條山溝裏,應龍一探前爪,一把抓住了小白龍的尾巴,用力向空中一甩,就象甩鞭子一樣,高高地揮到半空中,再用力摔向了山溝,隻聽得“啪嗒”的一聲巨響,已經將小白龍摔得扁扁地臥伏在了山溝裏。過了半天也沒有動靜。
應龍飛起來上前查看,隻見小白龍已經斷了氣。靜靜地伏在了溝底。再過了一會,隻見小白龍的身上淌出了一股清清的山泉水來,眨眼之間,便匯成了一條小溪,繼而又流成了一條小河。小河彎彎流淌,流進了嘉陵江。
因為這條江是小白龍化成的,所以後人們便把這條江叫做了白龍江。
應龍飛回了三江匯合口,向大禹報告了小白龍化作白龍江的經過。大禹誇獎道:“應龍好樣的,這回治水巴山蜀水,你立了大功。”
大禹又轉身對伯益和神農仔說道:“現在我們原路返回,再將沿途的阻水頑石見一處劈一處,一處不落。”
大禹和五個小兄弟都跨上了應龍,火紅色的應龍,帶著眾人飛上了天空,一路向東,向北,穿行在高山峽穀之間,大禹手擎開山神斧,碰到阻水頑石,揮斧劈掉,走了一路,劈了一路。
四員天將在後邊緊緊相隨。
大禹向空中拱手還禮,說道:“神女姐姐不必客氣,治水本是大禹的份內之事。神女姐姐常年保護巫峽往來船隻平安,我倒要替行船的百姓謝謝神女姐姐。”
大禹告別了巫山神女,剛要率眾返回帝都,忽然看見從長江上遊飛過來一朵白雲。白雲飛行很快,眨眼之間便飛到了大禹的眼前。落地後從雲朵裏走出來一隻九尾白狐,那九尾白狐渾身雪白,兩耳上聳,兩眼放光,身後的九條尾巴根根豎起,排列成一把扇子的形狀,十分神勇威風。
九尾白狐走出雲朵,腳下好象是絆了一下,就地向前打了一個滾,眨眼之間就變成了一位白衣老仙。穿一身雪白色的織錦衣裳,身高八尺,三縷銀須,一頭銀發,發鬢上插著一柄白玉簪子。麵如銀盤,目若朗星,手中抱著一柄白色馬尾拂塵。
九尾白狐老仙見了大禹,抱著拱手,問訊道:“夏伯別來無恙,還記得老朽否?”
大禹定睛一看,來的不是別人,原來正是自己的媒人、塗山國的老祖仙,九尾白狐老祖。急忙抱拳拱手,向前行禮,說道:“原來是塗山國的九尾白狐老神仙,老神仙別來無恙!沒想到今天在巫山腳下又見到了老神仙,幸會、幸會。”
五個小兄弟之中除了小愚之外,都見過九尾白狐老神仙,而伯益又與老神仙最為相熟。這時也都過來一一向老神仙問候。一陣寒暄之後,老神仙指著小愚道:“莫非這位小朋友是北山愚公的後世子孫嗎?”
小愚一愣,問道:“老神仙怎麽知道的?”
老神仙道:“我與北山愚公曾經是朋友,你的長相與你的老祖北山愚公一模一樣,我自然認識你了,還有你身後背著的那把钁頭,不正是北山愚公挖太行山的時候使用過的嗎?哈哈、哈哈!”
小愚下意識摸了一下身後背著的钁頭,吐了吐舌頭,說道:“什麽事也瞞不過老神仙,老神仙說的沒錯,我正是北山愚公的後代,名字叫小愚。”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幾年沒見,小朋友們都長高了許多,當年的翩翩少年,如今都長成了挺拔英俊青年,可喜可賀。”
伯益說道:“可是老神仙卻一點也不見老啊,也可喜可賀啊!請問老神仙,這次來到這裏還是來說媒的嗎?”
神農仔一邊擠眉弄眼,一邊說道:“老神仙該不會是給伯益說媒的吧?”
這一問立刻引來了大家的一陣歡笑。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給伯益說媒還不著急,等你們治水成功再說媒也不遲,有許多好姑娘,都在等著你們呢,哈、哈、哈哈哈哈。”
大禹問道:“不知老神仙此來,有何見教?”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老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今天到此,是來敦請夏伯到塗山國治水的。眼下,洪水正在困擾著塗山國,塗山國的國君和老百姓都到我的廟裏燒香,請求我出麵來請夏伯前往塗山國治水,拯救塗山國的百姓。”
大禹一驚,問道:“什麽?到塗山國治水?塗山國的水患不是早已經平複了嗎?淮河水妖巫支祁不是也早就被鎖進淮河水底了嗎?難道巫支祁又逃出來作亂了嗎?”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所說的都不是。夏伯有所不知,其實天下有兩個塗山國.一個是淮南的塗山國,另一個是巴蜀之地的巴蜀塗山國。當年的塗山國被洪水淹沒的時候,塗山侯將塗山國一分為二。與兄弟二個各率領一支,分兩路向別處避難。哥哥率領的一路族人輾轉避難來到了長江北岸的淮南地方,找到了一塊安身之地,安頓了下來,就是夏伯娶親的塗山國。
另一路則由弟弟率領的一支族人,也打著塗山國的旗號,沿著長江,溯江而上,一直走到嘉陵江與長江的三江交匯口處。找到了一塊福地,才安頓了下來。從此,天下就有了兩個塗山國,一個塗山國在淮南,另一個塗山國在巴蜀。
因為兩個塗山國,同宗同源,所以在兩地都供奉著一個共同祖先。兩地也都有我的廟宇和生祠,共同奉我為國家的老祖仙。而我呢,個神仙同管兩地,哪一個塗山國有事我都要管。我這次說的塗山國便是巴山蜀水的那個塗山國。”
大禹說道:“原來是這樣,天下竟有兩個塗山國,老神仙如果不說,我真的不知道呢。”
九尾白狐老神仙又說道:“還有夏伯不知道的事情呢!夏伯想不想聽一聽?”
大禹說道:“既然老神仙知道,就請說一說吧!”
老神仙接著說:“巴蜀之地的塗山國,上至國君,下到百姓都一致認定,你是他們那個塗山國的女婿呢!”
大禹聽了大惑不解,說道:“我從來也沒到過巴蜀之地,怎麽會是他們的女婿呢?說我是淮南塗山國的女婿道是不假。”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雖然沒到過巴蜀之地的塗山國,但是這並不妨礙你成為巴蜀塗山國的女婿,你也的確是他們的女婿呢!”
大禹聽了這話,嚇了一跳。說道:“怪事了,我與巴蜀之地的塗山國夙昧平生,從未謀麵,怎麽就成了他們的女婿,怎麽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有所不知,當年躲避洪水的時候,淮南塗山侯和巴蜀塗山侯各有一個女兒,兩女孩年齡相仿,從小便養在淮南塗山侯的府裏。兩姐妹同吃同住,一同玩耍,兩家大人各率領族人分別躲避洪水的時候,兩姐妹不願意分離,便都留在了淮南塗山侯那邊。
淮南塗山侯視侄女同已女,嗬護倍加,因此在夏伯求親的時候,塗山侯執意將侄女與女兒一同嫁與了夏伯。
塗嬌是淮南塗山侯的親生女兒,塗攸便正是巴蜀塗山侯的女兒。”
大禹聽了這番話,這才晃然大悟。說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段往事。原來我既是淮南塗山國的女婿,同時也是巴蜀之地塗山國的女婿啊!都是我粗心,我婚後的第四天,便出門治水去了。還沒來得及與塗嬌、塗攸姐妹二人多說說話,便分別了。可是等我再次見到塗攸的時候,她已經化作了一尊石像仙去了。咳,可惜、可惜,可憐的塗攸啊!”說著話,落下了淚來。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不必太難過,天意不可違,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塗攸不是為夏伯留下了啟兒嗎?啟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上天對塗攸的最好的安慰。”
大禹說道:“我也知道人死不能複生,可是夫妻一場,豈能無情!”
九尾白狐老神仙又說道:“眼下巴蜀之地的塗山國正被洪水困擾,那裏的百姓們都盼望他們的女婿夏伯能夠早日治水來到巴蜀,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便都紛紛跑到老朽的廟裏,燒香許願,請求老朽來敦請夏伯速到巴蜀治水,不要忘了塗山國。”
大禹說道:“我的使命就是治理天下的洪水。不論是中原還是巴蜀,哪裏發生了洪水,我都要治,責無旁貸。近的地方要治,遠的地方也要治。有親屬的地方要治,沒親屬的地方也要治。咱們這就去巴蜀之地治水去。說走就走,還過我沒到過巴蜀之地,還須請老神仙引路。”
九尾白狐老神仙說道:“夏伯說話辦事就是幹脆,說到做到,幹淨利落。走,咱們這就前往巴蜀之地治水去。”
大禹向空中喝道:“應龍聽令,咱們這就往巴蜀之地治水去。”
應龍應聲現身,說道:“應龍聽令,應龍明白。”
大禹率領五個小兄弟都跨上了龍背。
九尾白狐老神仙縱上了雲端,一個滾翻又變成了九尾白狐,駕雲頭在前方引路。應龍呼嘯而起,在後邊緊緊相隨,四員天將跟在最後邊。
卻說這巴山蜀水,本是大巴山與西麵的大盆地的統稱。千裏大巴山是嘉陵江與漢江的分水嶺,西邊是四川盆地,東邊為漢中盆地,呈西北東南走向。主峰就在神農架之中的“神農頂”。
其間多峽穀,多峰叢,穀坡陡峭,多有溶洞暗河,塌陷滑坡遍布山間。
蜀水則是大巴山以西的大盆地地帶。溯長江向上穿過了大巴山,便是蜀水,自古以來八巴蜀的道路崎嶇凶險難攀。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正因為有千山萬水的阻隔,所以使得巴山蜀水變成了一處天生的福地,世外的桃園。自古與世隔絕,是居住在岷山腳下的羌人,也就是大禹的同族先人的一部分,沿著岷江,誤打誤撞,輾轉進入了巴蜀之地。進來後發現巴蜀之地沃野千裏,特產豐富,非常適合居住生活,從此這一方定居下來,成了巴蜀之地的最早原住民。
大巴山上岩洞眾多,所以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都住在岩洞裏。他們稱岩洞為“巴”,因此自稱為“巴人”。而居住在大盆地裏邊的人們,發現並且馴養了野蠶,從此采桑養蠶,抽絲剝繭,織成蜀錦,因為他們把蠶也稱“蜀”,所以自稱為蜀人。
蜀王蠶叢,就是最早發現並且馴養野蠶的人,他教給百姓們養蠶,織錦。因此得到了百姓們的尊敬和愛戴,被推舉為蜀王。
蠶叢生著一雙“縱目”。“縱目”就是兩隻眼睛向前突出,也叫“龍睛”,就象蝦或螃蟹的眼睛一樣。蠶叢穿著一身青衣,後人尊他為青衣神。因此後來才有了青衣山,青城山,青衣江等等名稱。
蠶叢之後的蜀王叫做魚鳧。魚鳧善於結網捕魚,他教給百姓結網捕魚的方法。從此使蜀地上的人們過上了食白米飯,吃魚蝦,衣蜀錦的富足生活。後世的朝
廷在蜀地上設立了專門管理織錦的官員,官員住在蜀都裏,所以蜀都又被稱為“錦官城”。
前頭說過的蠶神馬頭娘娘。她最早就是蜀地的蠶神。
要想進入巴山蜀水,溯長江向西是最佳的路線。隻是難在了逆水行舟,水急峽險,因此難上加難,九尾白狐帶領大禹一行也是沿著長江溯江而上,不同的是,他們不是逆水行舟,而是在空中騰雲。自然另是一番景象,人在天上行走,高山峻嶺盡在腳下。
一路上大禹仔細觀察山山水水,努力理清巴山蜀水的脈絡。以便掌握治水的關鍵。他們在巴山蜀水上空轉了一大圈,最後才轉回了塗山國。九尾白狐又帶著大禹一行在塗山國的上空兜了一圈。隻見塗山國的百姓們都走上了街頭,仰望著空中飛行的火紅色的應龍,和騎在龍背上的大禹,一邊揮著手,一邊歡呼著:“乘龍佳婿,佳婿乘龍,塗山治水,為國立功。”塗山侯率領百官,站在朝堂前歡迎大禹。
九尾白狐落下了雲頭,應龍也隨後落地。大禹率領小兄弟們跳下了龍背。四員天將仍舊留在了空中警戒。
塗山侯迎上前來,與大禹見禮。說道:“塗山國歡迎乘龍佳婿夏伯大禹的到來。”
大禹也說道:“小婿大禹拜見嶽父大人。小婿以前不知,今天九尾白狐老神仙才告知,原來塗攸本是巴蜀塗山國的女兒。小婿拜見來遲,望嶽父大人恕罪。”
塗山侯說道:“不知者不罪,夏伯何罪之有?塗山國早就聽說夏伯大禹娶了塗山國的女兒,能與夏伯結親,塗山國舉國上下備感驕傲與榮耀。從此塗山國有了靠山。”
大禹說道:“能娶到塗山國的女兒,與塗山國結親,也是大禹的榮耀。”
塗山侯見大禹三十歲上下的年齡,身高一丈,長得英俊瀟灑,一表人才,非常滿意。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塗攸。
於是又問道:“眼下塗攸可好嗎?不知住在哪裏?”
大禹不忍直告塗攸化石登仙之事,隻是說道:“塗嬌、塗攸姐妹二人都很好,塗攸在三年前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啟兒,現在居住在夏地,啟兒在讀書,嶽父不必掛念。”
這時塗山國的百姓們都圍了上來,都想一暏乘龍佳婿的風采。大禹抱拳拱手,向四周的百姓們行禮。塗山侯請大禹進宮中休息敘話。
大禹說道:“大禹治水的使命在身,已經見過了嶽父大人,不敢多耽擱時間了,這就告辭,去治水去了。”說罷,向塗山侯行禮畢,帶著小兄弟們跨上了應龍。應龍一聲呼嘯騰空而起,飛上了天空。塗山侯率領全國百姓注目相送。
原來大禹早就在空中看清了巴山蜀水之地。這裏四麵是高山,中間是一塊平坦的盆地,境內河流眾多,有金少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烏江,還有理塘河、麻爾柯河等大小河流。這些河流都屬長江水係,最後注入長江。阻擋洪水下泄的咽喉就在塗山國與巴山國的嘉陵江與長江的三江口處。
大禹吩咐應龍降落在江岸之上。與眾小兄弟都跳下了龍背。放眼西望,隻見滔滔長江從西方天際滾滾而來,到了腳下,又接納了從北邊流過來的嘉陵江,水勢頓時大增,可是再往下流卻是河道峽窄,河底被沉沙抬高,水流受限,致使上遊洪水積存,形成內澇。
大禹看罷,從懷中取《召神符籙》,祭起到半空,念道:“大禹治水,號令神鬼,大巴山山神來見!”
話音剛落隻見從大巴山的叢山峻嶺之中,升起來一朵青雲,飄到了大禹麵前,從青雲中走出來一位山神,隻見那位山神,身披蓑衣,腳踏麻鞋,長著一張馬臉,一對蠶眉,一雙縱目,兩耳上聳,懷中抱著一柄笏板。
巴山神向大禹行禮,說道:“巴山神巴塗,參見夏伯。不知夏伯有何吩咐?”大禹拱手還禮說道:“大禹奉命治理天下洪水,今天來到巴山蜀水,不得要領,特請尊神賜教。”
巴山神說道:“蒙夏伯垂問,本神就知無不言了。這巴山蜀水乃是天帝賜予華夏的一塊寶地。得天獨厚,因此號稱天府之國。又因為四麵有高山峻嶺阻隔,中間是一塊米糧川,境內有四條大川,所以又稱為四川。
從西北到東南有一道山脈,叫做大巴山,北臨漢水,南接長江。
嘉陵江在西側流過。這條嘉陵江發源於秦嶺的主脊,流經華瑩山、九峰山、縉雲山、中深山,接納了白龍江、渠江、涪江,之後形成了風光奇麗的“小三峽”,山高崖陡,峭拔幽深,形勢險要,宛如長江三峽的縮影。
嘉陵江與長江匯合,但是涇渭分明,碧綠的嘉陵江與褐黃的長江形成鮮明對照。巴山國、塗山國便都座落在嘉陵江邊上。這裏有老天保佑,從古以來,風調雨順,王穀豐登。隻是一到秋天,連夜下雨,洪水暴漲。連就是所說的巴山夜雨漲秋池,。
隻是近年來,天降洪水,原先盤據在嘉陵江上遊的小白龍不甘寂寞,順著嘉陵江,來到了長江匯合口,將這裏占為已有,稱王稱霸,興風作浪,為所欲為,淹沒農田和房屋,使許多地方‘蛙生灶中,浪起千層,舟行屋上。’
因此夏伯要想治巴山蜀水,關鍵就是要降伏這個小白龍。隻要降伏了小白龍,塗山國、巴山國裏的洪災自然就平複了。”
大禹拱手稱謝,說道:“多謝尊神指點,使大禹頓開茅塞,尊神請回吧。”
送走了巴山神,大禹把應龍召了下來。大禹說道:“這處兩江交匯口處,看似寬闊,但是水下泥沙淤積嚴重,水道幾乎被小白龍給淤塞死了。應龍可以大顯身手,清理沉沙,疏通河道,如果小白龍出來搗亂,正好一起收拾他,永絕後患。”
應龍應道:“應龍明白,疏通河道,清理泥沙,是應龍的看家本領,小白龍如果出來,一並收拾。”說完,一低頭鑽進了江中。
大禹率領五個小兄弟站在岸邊的高地上觀戰。四員天將升到了空中,防範著小白龍。
這時隻見長江的中流,已經被應龍攪起了滔天的波浪。真是翻江倒海。沉沙泛起,濁浪排空,洪峰裹著泥沙,翻滾著,咆哮著,向下遊衝去,紅色的應龍在江水中時隱時現,挾風帶雨地攪動著江水,滾滾東流。
正在這時,忽然聽得嘉陵江中一聲咆哮,從江水中竄出來一條白龍。那白龍凶惡猙獰,怒不可遏。高聲吼道:“何方紅龍?敢到小白龍爺爺的地盤上撒野?”
應龍一邊疏導泥沙,一邊等待著小白龍的出現。這時見小白龍終於出現,不禁大喜。高聲說道:“小白龍,我乃是你天上的應龍爺爺,幫助大禹治水來到這裏,今天特來會你這個無賴地頭蛇。”
小白龍仔細一看,見應龍渾身火紅色,脅生雙翅,象一團燃燒的火焰,十分神勇驃悍,不由得心生怯意。說道:“應龍,你本是天龍,我乃是江龍,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你何苦與大禹攪在一起,幫助他治什麽洪水?你還是快回天上快活去吧,我不惹你。”
應龍說道:“小白龍,今天你想要走也走不了了,你不惹我,我也不能饒了你,還不快快束手就縛,聽候夏伯發落!”
小白龍一看應龍不鬆口,於是咬牙說道:“應龍,我可不是怕你,你把我逼急了,大不了與你拚一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應龍道:“好樣的,小白龍,過來吧,咱倆過上兩招。”
小白龍自忖,反正是在自己的地盤上,常言道:“強龍鬥不過地頭蛇”。自己不能被應龍的幾句大話嚇倒,不鬥上幾招,麵子上也過不去。豁出去,來一個破釜沉舟,還說不定誰輸,誰贏呢?於是憋足了一口氣,一聲咆哮撲向了應龍。
大禹和五個小兄弟站在高處,隻見長江之中一條紅龍和一條白龍,翻翻滾滾鬥到了一處。一會兒紅色的浪花湧起,一會兒白色的浪花泛起,一會兒紅、白浪花攪到了一處,一會兒又分了開來。
幾招過去,小白龍氣力不加,氣喘噓噓,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瞅準了一個空子,一低頭從應龍的胯下鑽了過去,一溜煙似的向嘉陵江上遊逃去,連頭都不敢回一回。
應龍隨後便追。嘉陵江的江麵上,前邊一衝出一條白色的波浪,後邊衝出一道紅色的波浪。兩道波浪一前一後,向上遊射去。
越追越近,眼看追進了嘉陵江上遊的一條山溝裏,應龍一探前爪,一把抓住了小白龍的尾巴,用力向空中一甩,就象甩鞭子一樣,高高地揮到半空中,再用力摔向了山溝,隻聽得“啪嗒”的一聲巨響,已經將小白龍摔得扁扁地臥伏在了山溝裏。過了半天也沒有動靜。
應龍飛起來上前查看,隻見小白龍已經斷了氣。靜靜地伏在了溝底。再過了一會,隻見小白龍的身上淌出了一股清清的山泉水來,眨眼之間,便匯成了一條小溪,繼而又流成了一條小河。小河彎彎流淌,流進了嘉陵江。
因為這條江是小白龍化成的,所以後人們便把這條江叫做了白龍江。
應龍飛回了三江匯合口,向大禹報告了小白龍化作白龍江的經過。大禹誇獎道:“應龍好樣的,這回治水巴山蜀水,你立了大功。”
大禹又轉身對伯益和神農仔說道:“現在我們原路返回,再將沿途的阻水頑石見一處劈一處,一處不落。”
大禹和五個小兄弟都跨上了應龍,火紅色的應龍,帶著眾人飛上了天空,一路向東,向北,穿行在高山峽穀之間,大禹手擎開山神斧,碰到阻水頑石,揮斧劈掉,走了一路,劈了一路。
四員天將在後邊緊緊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