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嬌和兒子啟兒聽要在塗山國召開諸侯大會,便要隨大禹一同前往。一是塗嬌要順便回去看望父母,二是想讓啟兒見識天下,增長閱曆。大禹考慮道此行時間寬裕,行程輕鬆,又可以一路上觀賞風景,了解風土人情,便欣然同意了。


    啟兒這時已經十四、五歲了。自從大禹建立夏朝之後,大家便稱呼啟兒為夏啟。夏啟自幼聰明好學,天資聰惠,彼有乃父之風。


    先是跟隨夏地相國伯夷讀書。漸漸長大之後,伯夷又請來了一位神仙廣成子,做夏啟的老師。


    這個廣成子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名的神仙,已經經曆過數個朝代。白須白發白眉毛,鶴發童顏。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大的年紀。他胸中的的學問,博大精深。知天文,識地理,通古今。文治武功樣樣精通。


    在廣成子的教誨下,夏啟的學識大進,武功日深,一也不亞於當年的大禹。


    塗嬌和夏啟高高興興地收拾行裝,跟隨大禹上路。夏啟一見到伯益、勾股、九章、神農仔這幾個昔日跟隨父親治水的叔叔,立刻便與他們打成了一片,不管白日黑夜都混在一起,再也不回到大禹和塗嬌的身邊了。


    大禹一行人馬從都城夏邑出發。先是乘車駕來到了黃河岸邊,然後棄車登船。坐上官船,順流而下。經過三門峽的時候,見到了大禹當年與兄弟們共同鑿出來的“神門”、“鬼門”和“人門。再過撼人心魄的“中流砥柱”。然後過孟津,進濟水,入泗水,過南四湖。一路上乘船行進,免去許多鞍馬勞頓。騰出時間觀看兩岸沿途風光景色,輕鬆而愜意。


    大禹看見沿岸上的村落房屋和田野的莊稼,還有在田野裏勞作的百姓。一派富庶祥和的氣象。想起了當年自己率領五個兄弟和塗嬌剛剛踏上治水時,大地上洪水肆虐,房屋被衝毀,莊稼被淹沒,百姓們流離失所的情形。


    想想那時再看看現在,心潮起伏,感慨萬千。道:“十三年奔波治水,雖然落得一個胼胝足,風濕骨病,可是見到今天的景象,足感欣慰,一%%%%,切苦累病痛也都值了。”


    塗嬌也道:“當年我跟隨禹哥哥治水,毫無頭緒,一片茫然,怎麽也想不到還有今天啊!”


    伯益道:“我自打七歲開始,便跟隨大禹哥哥治水,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治水大業,但是我並不後悔,而且恰恰把治水的那段經曆看作是我人生的最大財富,是治水大業成就了我的人生。特別是看見今天的這番景象,更是倍感自豪。”


    神農仔道:“十三年的治水生涯,是自己的奉獻,也是對自己的曆練。大家看看,我就是從一個山野精靈,成長為華夏的一個神醫的麽。如今啟兒賢侄也應該趁著年青,到外麵多見識,多曆練,將來好接你父親的班。”


    夏啟道:“父親卻一直把我當做孩子看待。可是他自己在象我這麽大的時候,卻早已離開家鄉,到外邊曆練了多時了。”


    眾人一路上一邊觀賞風景,一邊著話,沿途都有諸侯迎送接待。無論是吃喝還是住行,無論是坐車還是乘船,都有人安排。大禹也隨時了解、詢問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百姓的生產、生活,慰勉各地諸侯。


    離八月十五開會的日期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大禹一行人馬便來到了塗山國。隻見塗山國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張燈結彩,一派節日氣象。


    塗山侯夫婦,率領大官員,列隊出郭迎接。大禹和塗嬌深感意外。問塗山侯道:“不知嶽父什麽時候得到的消息,知道我們要回來,準備得這般隆重?”


    塗山侯道:“還不是我們塗山國的老祖仙告訴我的?他老人家,朝廷要在塗山國召開諸侯大會,今日姑爺和姑奶奶要回國,所以我早就安排妥當了。”


    大禹和塗嬌這才恍然大悟。塗嬌見到了闊別多年的母親,上前抱住,母女二人喜極而泣,訴了許多離別之情。夏啟也頭一次見到外公、外婆,上前行禮問安。塗山侯夫婦拉住夏啟看個不夠。道路兩旁站滿了前來歡迎的塗山國老百姓。大禹一行人馬不斷地向兩旁招手致意。到了晚上,塗山侯舉行了盛大的筵會,款待大禹一行。


    第二天,長辛、豎亥二人準備選擇諸侯大會的會址。塗山侯建議道:“城外有一處絕好的去處。過去稱做茅山,又叫苗山,山不算高卻靈秀,水不深卻清幽。主峰叫做香爐峰,是最適合召開諸侯大會的地方。”


    長辛、豎亥帶領眾人來到茅山實地一看,果然是一個好地方。真是蟬鳴山逾靜,鳥鳴山更幽。正適合於召開天下諸侯大會。


    於是選出了一片背山臨水,地勢平坦之處。砍掉了惡竹,搬走了亂石,清理出來一大片空曠平整之地。設立會場,安置座位。並且在附近搭建起來一大片生活區,支起帳篷,搭建茅舍,供八百諸侯臨時居住生活。


    天下共有八百八十家諸侯。離塗山國路途遙遠的雍州、梁州,在半年之前便已經從國內出發了。路途中遠的冀州、荊州和豫州,也提前三、五個月出發了。有的走水路,有的走旱路,也有的既要走江河水路,也要走旱路。所以有的提前十天半月之前便到了塗山國,也有的臨要開會了才剛剛到達。都怕耽誤了會期,被朝廷治罪。


    長辛、豎亥二人專門負責接待、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諸侯們來到一個,安排一個,一切吃、住、行,樣樣都有著落。塗山國也傾其所有,拿出來最好的東西,盡量招待好天下諸侯。


    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月圓之日。日期一到,天下八百八十諸侯齊集茅山會場。長辛、豎亥早已按照國家大,人口多少和出產多寡,將天下諸侯分為上、大、中、四等。大國座前頭,國座後頭。朝廷的官員分別座在台上的兩廂。大禹端座在高台的正中央,威嚴地注視著台下就座的八百諸侯。


    時刻一到,諸侯大會開始。一清,出席大會的一共有八百七十八家,除去反叛了的三苗國外,還缺少一家諸侯尚未到會。


    大禹問道:“還有哪家諸侯未到?”


    九章答道:“隻差防風國未到。”


    大禹聽了,把臉沉了下來。道:“天下諸侯都已按時到會。八百七十九家諸侯,隻缺少了一個防風氏,於大會無礙。不等了,現在開會。”


    卻這個防風氏,本是一個巨人部族部落。族人身長三丈三尺,隻生得龍首、牛耳,相貌凶惡,生性桀驁不馴。


    防風氏的部落住在封山之陽,國內盡是湖泗風渚,港汊縱橫迷離,汀渚星羅棋布。湖蕩四周長滿了蘆葦。


    平日裏防風氏就仗著身高人大,地處湖泗,而不把華夏放在眼裏,也不朝拜,也不進貢。這次接到朝廷在塗山召開大會的通知後,早就打定了主意,要給朝廷和大禹一個眼色看看,所以故意遲到。好讓朝廷和天下諸侯都知道,大人國的防風氏不是好惹的。也挫一挫大禹的威風,讓他今後不敢覷防風國,所以這才故意遲到。


    大會第一天的議程是:由伯益宣布朝廷將華夏大地劃成分成九州,即豫州、冀州、青州、兗州、雍州徐州、揚州、荊州和梁州的決定。


    隨後宣布了以帝都夏邑為中心,由近及遠劃定的“五服”。即甸服、侯服、綏服、要服和荒服。


    第三項,頒布天文曆法“大夏曆”。規定一年為十二個月。每個月從月圓到月虧為二十八天。每個月裏要有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二個節氣。如果哪個月中隻有一個節氣,那麽這個月便稱作“潤月”。有潤月的年份為十三個月。


    這樣,每三年之中便有一個潤年,五年二潤,十九年七潤。


    並規定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歲首,十二月三十為歲尾。每天的寅時為新一天的開始。


    這個大夏曆的曆法,是以月亮的圓缺周期為依據的“太陰曆”。也就是“陰曆”。就是我們今天仍舊沿用的“農曆”,也叫“夏曆”。


    第二天接著開會。議程是公布朝廷為天下諸侯封爵的辦法和依據,以及諸侯享受待遇的等級。按照各諸侯國自行報上來的國土方圓和人口數量以及物產的多寡,劃分為伯爵國、侯爵國、子爵國和男爵國。


    伯爵國的國君稱為伯,出行的儀仗用四匹馬駕的車,祭祀用四隻鼎,給朝廷交第一等的貢賦。


    侯爵國的國君稱為侯,出行的儀仗用三匹馬駕的車,祭祀用三隻鼎,給朝廷交第二等的貢賦。


    子爵國的國君稱為子。出行的儀仗用二馬匹駕的車,祭祀用二隻鼎,給朝廷交第三等的貢賦。


    男爵國的國君稱為男。出行的儀仗用一匹馬駕的車,祭祀用一隻鼎,給朝廷交第四等的貢賦。


    直第二天的諸侯大會正在進行之中之時,防風氏才大搖大擺的來到了會場。


    走進會場之後,看見大禹威嚴地端坐在高台上,身後站著四個年輕的侍衛官,兩旁排列著朝廷的大臣。天下八百諸侯依次座在會場上,鴉雀無聲。會場裏隆重肅穆,朝廷的一位大官正在宣讀政令。


    防風氏定了定神,擺足了氣派。大搖大擺地邁步越過了後麵的諸侯,走到了會場的最前頭。提高了嗓門道:“我乃是巨人國的防風氏,快給我在這裏設一個座位。”


    大禹威嚴地審視著防風氏。問道:“剛進來的就是防風氏嗎?”


    防風氏答道:“咱家正是防風氏,你就是朝廷的大禹嗎?”


    大禹道:“我正是大禹。防風氏,我來問你,你為什麽遲到了一日?”


    防風氏道:“這我還是為了給你麵子才來的,若不然,就幹脆不來了。防風國路途遙遠,遲到了也在所難免。”


    大禹道:“天下八百諸侯,接時到會八百七十八家。比你路途還遙遠的多得多,為什麽誰都沒有遲到?而你防風國離得並不遠,反而遲到?本來已經遲到了,怎麽還敢強辭奪理?”


    防風氏道:“我來了就是給了你麵子。你反而三道四,那我幹脆就走好了。罷,轉身就要往外走。”


    大禹拍案大怒。道:“大膽防風氏,你敢邈視朝廷,邈視天子,視王法為兒戲?天下諸侯如果都你的樣子,天下豈不是亂套了嗎?你已經遲到了一日,本來就虧理。可是不但不知錯,還在這裏咆哮會場。你既然無視王法,今天我就讓你知道知道,什麽是王法。來人啊中,把這個狂徒防風氏拿下,推到外麵斬首示眾。”


    大禹身後的侍衛,答應一聲,一齊上前,如狼似虎便捉防風氏。防風氏依仗身高體壯,試圖反抗。怎奈四名侍衛武功高強,毫不費力便製服了防風氏,三下兩下便將防風氏捆了一個五花大綁。


    防風氏萬萬沒成想,自己本來是想來到天下諸侯大會上出出風頭,揚名立萬。可是大禹並不象想象的那樣好擺布。自己不但沒能出風頭、立住萬兒、露臉麵,反而弄巧成拙,被大禹當做了反麵教材。要殺一儆百,做了犧牲品,後悔不疊。趕忙喊道:“大禹,不、天子。我防風氏知錯了,你放了我吧,往後,我都聽你的,你幹啥,我就幹啥,再也不敢冒犯朝廷啦。”


    大禹道:“狂徒防風氏,你這時才後悔可惜晚了。今天我就是要殺了你這個邈視朝廷,目無天子,目無王法之輩。以儆效尤。你不是要在天下諸侯大會上揚名立萬兒嗎?我今天就成全你,就用你的腦袋,給朝廷立威。今後再有敢邈視朝廷,邈視天子,邈視王法的,這個防風氏便是榜樣。”


    防風氏知道,自己是撞到了大禹的刀口上了,再求饒也無濟於事。於是一邊掙紮著,一邊梗起了脖子,喊道:“大禹,我不服你,你殺了我,我也不服氣,防風氏來世再找你報仇。”


    侍衛將防風氏推到了會場外麵。按倒在地,手起刀落,斬下了人頭。然後用托盤盛著人頭,端進會場請大禹檢驗。


    大禹看過之後,吩咐道:“拿到會場外邊去,掛在高杆之上示眾三日。”


    天下八百諸侯,筆直的坐在下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嚇得臉色蒼白。更有那些膽兒的,更是琵琶打戰。眼見大禹連巨人國的防風氏都不在話下,更何況餘下的一般諸侯呢?一個個心謹慎,都怕惹禍上身。從此對朝廷,對天子,對王法更加敬畏了,沒有一個敢不順從的了。


    第三天議程是,由大司戶九章與各諸侯國核定貢賦。要把各諸侯國呈報的土地、人口、物產等逐一核對。九章手拿大算盤,劈哩啪啦地響著,一邊核對,一邊宣布。


    從此定下各諸侯國的貢獻給朝廷和天子的貢賦品類和數額。這也給後世留下了收取稅賦的範本。朝廷以此為依據,抽肥補瘦,以多補寡,各國諸侯都感到滿意。


    由於在茅山召開的諸侯大會。會稽、核定了天下貢賦。所以從此便將茅山改稱為“會稽山”了。“會稽”就是“會計”的意思。從此會稽山名揚天下,叫了幾千年,一直叫到了今天。


    最後朝廷要求各國諸回國之後,將各國的金器(古代稱銅為金),貢獻到朝廷上。由朝廷用各州的貢獻的黃金,鑄成以個州名命名的金鼎。天下九州,共鑄成九隻金鼎。每州金鼎的鼎身上,都刻上每州的名山名水和名產。一列排開,擺放在朝堂的門前,永世傳承。以示華夏九州一統,天下歸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