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很多人對整頓軍紀還有重重顧慮,畢竟現在是大敵當前的時候。但後來眾人才發現,張胡子腦袋的威懾力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當黃明遠整肅軍紀的命令一下達各部,當夜,很多營隊已經開始了思想教育。識字的主官,開始按照法曹下發的宣傳材料對士兵們進行學習教育。當然這與黃明遠在練軍時不忘對官兵的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有關,很多不識字的將領都被黃明遠逼著認了字。
第二日一早,由李襲誌和於崇二人率領的軍紀整風隊開始進入軍中,對影響軍中軍容軍貌,違反軍中軍規軍紀的個人、集體開始整肅。
前前後後不到十天的時間,軍紀整風隊共處理相關個人達兩百多人,相關事件一百一十餘起,十餘人被撤職,更有十三人被直接下獄。包括軍法、後勤等很多部門的惡習被清掃一空,已經產生在萌芽階段的錯誤思想也被通通清理掉。
而同樣經過這次整肅,整個大同軍比以前更加精神。
但這隻是治標不治本。
雖然經過這次整肅,軍中賭博、酗酒、嫖娼等惡習得到很大的控製,但黃明遠很清楚,軍隊需要豐富的業餘生活。若是不能夠使官兵們的空閑時間得到充分利用,那這些人在無聊的時候,又會重操舊業,再次將手伸向賭博、嫖娼等活動。
不過在軍中推廣什麽活動,黃明遠有些拿不定主意。
其實現在軍中的娛樂生活真的很匱乏,士兵們閑下來不去賭博、喝酒,還真不知道去幹些什麽。因為精力旺盛,又大肆酗酒,所以尋釁滋事的人也便增多。黃明遠試圖在士兵的業餘時間推廣運動,最大的目的是消耗士兵們過剩的精力。
黃明遠也想在軍中引入文工團製度,畢竟女人是男人奮鬥的催化劑。但現在正逢大戰來臨之際,在豐州這個窮困之地,黃明遠還真沒有辦法找出一群能歌善舞的姑娘們。雖然之前很多被解救的女性,紛紛加入大同軍成了護士、幫傭,但若是讓她們拋頭露麵,唱歌跳舞,她們寧可死都不會去的。
其實黃明遠都準備到燕趙之地買一群雛妓來培養了,這些人有表演的底子,關鍵是膽大,敢上台。而且李子孝手底下倒是有不少擅長排演參軍戲的人,能給他們當導演,關鍵時刻也能拉過來救急。
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準備,就是真有文工團的女兵來,人家也需要排練。
黃明遠看重的還是足球,後世有幾個男人不愛足球的。不會踢,也愛看啊。
中國是古代足球的發源地,中國人很早就有踢蹴鞠的習慣,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跟現代足球差不多。但中國的蹴鞠過於強調技巧和花樣,搞得球員跟演雜技的一樣,所以黃明遠並不準備讓士兵們去踢蹴鞠。他想要推廣的是現代足球,是有些血腥和殘暴的英式足球。
可惜足球的推廣到現在也沒有開始。
事實上,後世流行的許多球類運動,在現在都沒辦法推廣。不是因為這時候的人和後人興趣愛好不同,他們不愛玩,或者玩不了,而是像足球、籃球一類的東西,黃明遠找不到合適的東西進行替代。
最早的原始足球是使用動物的膀胱和胃製成的。而現代足球過去一般是由牛皮和牛筋製作的。黃明遠讓人去試著製作了兩個足球,倒是也能成型,但往裏邊充氣是個難題。
沒有辦法,黃明遠見過現代足球,但他不是工匠,自己不會做。而工匠有技術,但讓他憑空造出一種東西來,即使有黃明遠的設計還是很難。
這邊工匠還在摸索足球的製作方法,而黃明遠又有了新的選擇。
原來,黃明遠整日思索如何豐富官兵的業餘生活,又是搞蹴鞠,又是造足球的,引得眾人都很奇怪。
黃明遠不說,眾人也不敢問。
看了良久,陸貞便帶著不解問道:“郎君為士兵們想法子造什麽皮鞠,可為什麽不讓他們擊鞠呢?”
擊鞠?
黃明遠沒聽說過這個運動。聽到是鞠,還以為也是類似於蹴鞠一樣的運動。直到陸貞告訴他是幾個人在馬上擊球,黃明遠這才恍然大悟。這擊鞠不就是傳說中的馬球,難道現在馬球已經從波斯傳到了中國了嗎?不是根據有關史料記載,馬球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左右的波斯,隨後又傳入吐蕃,唐初傳入中國,也稱“波羅球”。當然也有說馬球起源於吐蕃的,源於吐蕃人對賽馬、馬術的發展。
黃明遠自來到這個世上,並沒有見過馬球,還以為真的是如此呢。
經過陸貞給自己講解,黃明遠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自己就有些想當然了。年幼時在鄒山,及長便去了揚州,成人後也在南北征戰,沒見過長安的馬球也就很正常了。
馬球流行於盛唐不假,但其實馬球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們打馬球的情形。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馬球的起源有各種繆傳,主要是到了唐朝以後,其興盛程度突然大爆發,才有了舶來品的誤傳。
仔細想想,其實到了隋唐時期馬球運動的爆發是有一定原因的。騎馬本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最早的騎馬者要用兩條大腿夾住馬腹,在上麵馳奔。所以別說在上麵做動作了,早期的騎馬者能保持高速不掉下馬來就已經很厲害了。
東漢末年,雷台漢墓出土的騎俑和鞍馬彩繪木雕已經出現了高橋馬鞍;在遼寧北票發現的十六國時期北燕馮素弗墓的鎏金銅裹木質馬鐙,是後世發現最早的實物雙馬鐙。這說明最晚在十六國晚期,馬具最後的短板雙馬鐙已經基本出現。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現代全套的馬具基本上都已經裝備了隋唐時代的騎士。靠著這些馬具的輔助,騎馬者可以完成很多之前不能完成的動作,戰馬成了士兵們最忠實有效的朋友。
當黃明遠整肅軍紀的命令一下達各部,當夜,很多營隊已經開始了思想教育。識字的主官,開始按照法曹下發的宣傳材料對士兵們進行學習教育。當然這與黃明遠在練軍時不忘對官兵的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有關,很多不識字的將領都被黃明遠逼著認了字。
第二日一早,由李襲誌和於崇二人率領的軍紀整風隊開始進入軍中,對影響軍中軍容軍貌,違反軍中軍規軍紀的個人、集體開始整肅。
前前後後不到十天的時間,軍紀整風隊共處理相關個人達兩百多人,相關事件一百一十餘起,十餘人被撤職,更有十三人被直接下獄。包括軍法、後勤等很多部門的惡習被清掃一空,已經產生在萌芽階段的錯誤思想也被通通清理掉。
而同樣經過這次整肅,整個大同軍比以前更加精神。
但這隻是治標不治本。
雖然經過這次整肅,軍中賭博、酗酒、嫖娼等惡習得到很大的控製,但黃明遠很清楚,軍隊需要豐富的業餘生活。若是不能夠使官兵們的空閑時間得到充分利用,那這些人在無聊的時候,又會重操舊業,再次將手伸向賭博、嫖娼等活動。
不過在軍中推廣什麽活動,黃明遠有些拿不定主意。
其實現在軍中的娛樂生活真的很匱乏,士兵們閑下來不去賭博、喝酒,還真不知道去幹些什麽。因為精力旺盛,又大肆酗酒,所以尋釁滋事的人也便增多。黃明遠試圖在士兵的業餘時間推廣運動,最大的目的是消耗士兵們過剩的精力。
黃明遠也想在軍中引入文工團製度,畢竟女人是男人奮鬥的催化劑。但現在正逢大戰來臨之際,在豐州這個窮困之地,黃明遠還真沒有辦法找出一群能歌善舞的姑娘們。雖然之前很多被解救的女性,紛紛加入大同軍成了護士、幫傭,但若是讓她們拋頭露麵,唱歌跳舞,她們寧可死都不會去的。
其實黃明遠都準備到燕趙之地買一群雛妓來培養了,這些人有表演的底子,關鍵是膽大,敢上台。而且李子孝手底下倒是有不少擅長排演參軍戲的人,能給他們當導演,關鍵時刻也能拉過來救急。
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準備,就是真有文工團的女兵來,人家也需要排練。
黃明遠看重的還是足球,後世有幾個男人不愛足球的。不會踢,也愛看啊。
中國是古代足球的發源地,中國人很早就有踢蹴鞠的習慣,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跟現代足球差不多。但中國的蹴鞠過於強調技巧和花樣,搞得球員跟演雜技的一樣,所以黃明遠並不準備讓士兵們去踢蹴鞠。他想要推廣的是現代足球,是有些血腥和殘暴的英式足球。
可惜足球的推廣到現在也沒有開始。
事實上,後世流行的許多球類運動,在現在都沒辦法推廣。不是因為這時候的人和後人興趣愛好不同,他們不愛玩,或者玩不了,而是像足球、籃球一類的東西,黃明遠找不到合適的東西進行替代。
最早的原始足球是使用動物的膀胱和胃製成的。而現代足球過去一般是由牛皮和牛筋製作的。黃明遠讓人去試著製作了兩個足球,倒是也能成型,但往裏邊充氣是個難題。
沒有辦法,黃明遠見過現代足球,但他不是工匠,自己不會做。而工匠有技術,但讓他憑空造出一種東西來,即使有黃明遠的設計還是很難。
這邊工匠還在摸索足球的製作方法,而黃明遠又有了新的選擇。
原來,黃明遠整日思索如何豐富官兵的業餘生活,又是搞蹴鞠,又是造足球的,引得眾人都很奇怪。
黃明遠不說,眾人也不敢問。
看了良久,陸貞便帶著不解問道:“郎君為士兵們想法子造什麽皮鞠,可為什麽不讓他們擊鞠呢?”
擊鞠?
黃明遠沒聽說過這個運動。聽到是鞠,還以為也是類似於蹴鞠一樣的運動。直到陸貞告訴他是幾個人在馬上擊球,黃明遠這才恍然大悟。這擊鞠不就是傳說中的馬球,難道現在馬球已經從波斯傳到了中國了嗎?不是根據有關史料記載,馬球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左右的波斯,隨後又傳入吐蕃,唐初傳入中國,也稱“波羅球”。當然也有說馬球起源於吐蕃的,源於吐蕃人對賽馬、馬術的發展。
黃明遠自來到這個世上,並沒有見過馬球,還以為真的是如此呢。
經過陸貞給自己講解,黃明遠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自己就有些想當然了。年幼時在鄒山,及長便去了揚州,成人後也在南北征戰,沒見過長安的馬球也就很正常了。
馬球流行於盛唐不假,但其實馬球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們打馬球的情形。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馬球的起源有各種繆傳,主要是到了唐朝以後,其興盛程度突然大爆發,才有了舶來品的誤傳。
仔細想想,其實到了隋唐時期馬球運動的爆發是有一定原因的。騎馬本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最早的騎馬者要用兩條大腿夾住馬腹,在上麵馳奔。所以別說在上麵做動作了,早期的騎馬者能保持高速不掉下馬來就已經很厲害了。
東漢末年,雷台漢墓出土的騎俑和鞍馬彩繪木雕已經出現了高橋馬鞍;在遼寧北票發現的十六國時期北燕馮素弗墓的鎏金銅裹木質馬鐙,是後世發現最早的實物雙馬鐙。這說明最晚在十六國晚期,馬具最後的短板雙馬鐙已經基本出現。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現代全套的馬具基本上都已經裝備了隋唐時代的騎士。靠著這些馬具的輔助,騎馬者可以完成很多之前不能完成的動作,戰馬成了士兵們最忠實有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