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的步迦可汗又派兵追擊阿即思,希望斬草除根。
阿即思早就逃回了牙帳,隻留下阿史那思摩在木燭嶺率部抵禦步迦可汗。步迦可汗率部攻擊了數次,皆沒能成功。
阿史那思摩驍勇有力,短兵相接時,幾乎突到步迦可汗的麵前,步迦可汗見其人勇武,心中愛之,決定要收服此人。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阿史那思摩屯兵於木燭嶺,所能依靠的水源隻有木燭嶺上一條東南——西北方向的小河。步迦可汗眼看阿史那思摩部久攻不能下,便命人將其團團圍住,又命部下在小河上遊築堤壩截斷水流。
阿史那思摩所部很快斷水,士兵因為缺水很快喪失了戰鬥力。
阿史那思摩無奈,見事不可逆,隻得讓部下將他綁了起來,向步迦可汗投降。
步迦可汗質問阿史那思摩為什麽阻攔自己,阿史那思摩便說道:“職責所在,身為阿即思大汗的臣子,不敢讓可汗過此地。”
然後阿史那思摩又求死道:“如能蒙受大汗大恩,讓我早死,這就是對我最大的恩德。”
步迦可汗見阿史那思摩為人如此忠義,便親自為阿史那思摩解綁,又說道:“你是一個忠臣!本可汗正要和你一起平定天下。”
阿史那思摩迫於形勢,遂降。
步迦可汗封阿史那思摩為特勤,令其統帥一部降軍。往來軍事,多向其谘詢,因此阿史那思摩遂漸漸歸心。
大軍渡過木燭嶺之後,整個突厥牙帳的大門洞開。步迦可汗遂命大將舍利和巴耶爾各領一部,分兩路清繳殘餘部落,自領大軍向突厥牙帳而去。
步迦可汗的大軍直抵頞根河,威脅突厥牙帳。
雖然離勝利隻有一步之遙,步迦可汗率主力一直不渡過頞根河,而是派突騎四出,企圖襲擾突厥牙帳。眾將對此感到不解,紛紛勸步迦可汗速速發兵再擊牙帳,以競全功。
阿史那忽勒勃勸步迦可汗道:“大汗北上便是為了奪回牙帳的,今牙帳眾人對大汗是翹首以盼,奈何牙帳近在咫尺,大汗如何不繼續進軍?如此豈不讓心向大汗的人失望?”
其他諸將也紛紛勸諫步迦可汗抓緊時間北上,爭取在年中消滅阿即思,省得夜長夢多。
步迦可汗說道:“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對方知道我希望主力決戰,必定會堅守不出。我等遠道而來,軍隊不多,一旦有所折損,必定士氣大降,再想得勝就難了。
而且牙帳的眾人雖然各懷鬼胎,但大多數人並不希望我重新入主牙帳。一旦我軍攻之愈急,對方勢必因為外因團結起來,與我死戰。到時候哪怕我軍能夠得勝,也是慘勝。眾位說說,一個破敗不堪的牙帳對我又有什麽意義呢?
我們駐軍於此,一旦對牙帳的壓迫降低,這些本就三心二意的人立刻就會因為分贓不均發生矛盾,到時候我軍再行出擊,直擊對方的要害,牙帳必敗。”
眾人這才歎服步迦可汗的深謀遠慮。
步迦可汗又說道:“我軍不能給對方太大壓迫,也不能讓對方視我軍如無物。明日各部分批次出擊,急速前去,出其不意,猛擊對方的散部。他們救援前軍我們就攻打後軍,他們救援後軍就攻打前軍,一定要使他們疲於奔命,而我們則從容自若。用不了多久,對方臨戰則驚懼,將不戰自潰。”
各部依令而行,果然多有斬獲。
而突厥牙帳的東突厥貴族也因為步迦可汗放鬆了對他們的攻擊,本來已經準備嚴陣以待應敵的他們又發生了分裂。一部以阿即思的支持者為主主張應該聯合草原各部討伐步迦可汗,將其徹底逐出於都斤山;但也有人認為之前的連番大戰已經導致牙帳損失慘重,牙帳應該養精蓄銳,暫時不應再與步迦可汗決戰;當然因為步迦可汗強大的軍鋒,有不少人已經準備投降步迦可汗,以求富貴長保。
眾人對於是戰是和爭論不休,甚至最後達到兵刃相加的地步。而與此同時,步迦可汗的兵鋒還懸在他們的頭頂。
雙方一直從夏天相持到九月,步迦可汗逐漸掃清了於都斤山的外圍,同時降服拔悉密、思結等部,基本上完成了從金山直到於都斤山的統治。
此時無論是戰機還是時局都已經充分。
九月底,步迦可汗開始準備對於都斤山的阿即思諸軍進行最後一擊。
此時的阿即思也聯合了阿特等部,其麾下約有三萬多騎,相較步迦可汗實力並不弱。
雙方之前在頞根河兩岸已經對峙了數月,眼看已進入冬天,阿特等部的將士思歸心切,已經不願再在此地與步迦可汗大戰。
四處襲擾的步迦截斷了各部與突厥牙帳的聯係,步迦可汗命抓獲的信使到頞根河旁對諸部將士喊話,告訴他們老營已破,財貨盡失,眾人還不撤軍。
阿特等部的將士也分不清真假,又擔心又害怕,各軍的士兵們更是軍心動搖,謠言四起。
諸部將士處境極其艱難,步迦可汗則準備妥當。
步迦可汗命巴耶爾、阿史那忽勒勃各領萬餘騎兵主力從於都斤山悄悄地繞到了諸部聯軍的東北麵,也就是各部撤退的道路上。
雙方相持數月,諸部聯軍早就成了一支羸兵,兵無戰心。阿即思雖然心中發虛,但知道不能讓阿特諸部回去,否則光憑他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擋步迦可汗的兵鋒。
這時候阿特部的領軍將領阿特赤卻是擔心老營安危,眼看阿即思不讓他們離開,阿特赤竟然帶人兵圍阿即思的大營,雙方矛盾尖銳,差一點便大打出手。
阿即思眼看壓製不住諸部聯軍,知道大軍馬上要分崩離析。
阿即思麾下的不少人也勸阿即思放棄牙帳,與諸部聯軍一同撤向東北方向,否則若是留在突厥牙帳,必定被步迦可汗包圍的死死的。
而大河即將封凍,現在的牙帳馬上就要無險可守了。
阿即思雖然不舍得那尊汗位,但知道留下便是一個死,最後決定率領忠於他的勢力撤出突厥牙帳,等待重新返回牙帳的機會。
阿即思早就逃回了牙帳,隻留下阿史那思摩在木燭嶺率部抵禦步迦可汗。步迦可汗率部攻擊了數次,皆沒能成功。
阿史那思摩驍勇有力,短兵相接時,幾乎突到步迦可汗的麵前,步迦可汗見其人勇武,心中愛之,決定要收服此人。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阿史那思摩屯兵於木燭嶺,所能依靠的水源隻有木燭嶺上一條東南——西北方向的小河。步迦可汗眼看阿史那思摩部久攻不能下,便命人將其團團圍住,又命部下在小河上遊築堤壩截斷水流。
阿史那思摩所部很快斷水,士兵因為缺水很快喪失了戰鬥力。
阿史那思摩無奈,見事不可逆,隻得讓部下將他綁了起來,向步迦可汗投降。
步迦可汗質問阿史那思摩為什麽阻攔自己,阿史那思摩便說道:“職責所在,身為阿即思大汗的臣子,不敢讓可汗過此地。”
然後阿史那思摩又求死道:“如能蒙受大汗大恩,讓我早死,這就是對我最大的恩德。”
步迦可汗見阿史那思摩為人如此忠義,便親自為阿史那思摩解綁,又說道:“你是一個忠臣!本可汗正要和你一起平定天下。”
阿史那思摩迫於形勢,遂降。
步迦可汗封阿史那思摩為特勤,令其統帥一部降軍。往來軍事,多向其谘詢,因此阿史那思摩遂漸漸歸心。
大軍渡過木燭嶺之後,整個突厥牙帳的大門洞開。步迦可汗遂命大將舍利和巴耶爾各領一部,分兩路清繳殘餘部落,自領大軍向突厥牙帳而去。
步迦可汗的大軍直抵頞根河,威脅突厥牙帳。
雖然離勝利隻有一步之遙,步迦可汗率主力一直不渡過頞根河,而是派突騎四出,企圖襲擾突厥牙帳。眾將對此感到不解,紛紛勸步迦可汗速速發兵再擊牙帳,以競全功。
阿史那忽勒勃勸步迦可汗道:“大汗北上便是為了奪回牙帳的,今牙帳眾人對大汗是翹首以盼,奈何牙帳近在咫尺,大汗如何不繼續進軍?如此豈不讓心向大汗的人失望?”
其他諸將也紛紛勸諫步迦可汗抓緊時間北上,爭取在年中消滅阿即思,省得夜長夢多。
步迦可汗說道:“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對方知道我希望主力決戰,必定會堅守不出。我等遠道而來,軍隊不多,一旦有所折損,必定士氣大降,再想得勝就難了。
而且牙帳的眾人雖然各懷鬼胎,但大多數人並不希望我重新入主牙帳。一旦我軍攻之愈急,對方勢必因為外因團結起來,與我死戰。到時候哪怕我軍能夠得勝,也是慘勝。眾位說說,一個破敗不堪的牙帳對我又有什麽意義呢?
我們駐軍於此,一旦對牙帳的壓迫降低,這些本就三心二意的人立刻就會因為分贓不均發生矛盾,到時候我軍再行出擊,直擊對方的要害,牙帳必敗。”
眾人這才歎服步迦可汗的深謀遠慮。
步迦可汗又說道:“我軍不能給對方太大壓迫,也不能讓對方視我軍如無物。明日各部分批次出擊,急速前去,出其不意,猛擊對方的散部。他們救援前軍我們就攻打後軍,他們救援後軍就攻打前軍,一定要使他們疲於奔命,而我們則從容自若。用不了多久,對方臨戰則驚懼,將不戰自潰。”
各部依令而行,果然多有斬獲。
而突厥牙帳的東突厥貴族也因為步迦可汗放鬆了對他們的攻擊,本來已經準備嚴陣以待應敵的他們又發生了分裂。一部以阿即思的支持者為主主張應該聯合草原各部討伐步迦可汗,將其徹底逐出於都斤山;但也有人認為之前的連番大戰已經導致牙帳損失慘重,牙帳應該養精蓄銳,暫時不應再與步迦可汗決戰;當然因為步迦可汗強大的軍鋒,有不少人已經準備投降步迦可汗,以求富貴長保。
眾人對於是戰是和爭論不休,甚至最後達到兵刃相加的地步。而與此同時,步迦可汗的兵鋒還懸在他們的頭頂。
雙方一直從夏天相持到九月,步迦可汗逐漸掃清了於都斤山的外圍,同時降服拔悉密、思結等部,基本上完成了從金山直到於都斤山的統治。
此時無論是戰機還是時局都已經充分。
九月底,步迦可汗開始準備對於都斤山的阿即思諸軍進行最後一擊。
此時的阿即思也聯合了阿特等部,其麾下約有三萬多騎,相較步迦可汗實力並不弱。
雙方之前在頞根河兩岸已經對峙了數月,眼看已進入冬天,阿特等部的將士思歸心切,已經不願再在此地與步迦可汗大戰。
四處襲擾的步迦截斷了各部與突厥牙帳的聯係,步迦可汗命抓獲的信使到頞根河旁對諸部將士喊話,告訴他們老營已破,財貨盡失,眾人還不撤軍。
阿特等部的將士也分不清真假,又擔心又害怕,各軍的士兵們更是軍心動搖,謠言四起。
諸部將士處境極其艱難,步迦可汗則準備妥當。
步迦可汗命巴耶爾、阿史那忽勒勃各領萬餘騎兵主力從於都斤山悄悄地繞到了諸部聯軍的東北麵,也就是各部撤退的道路上。
雙方相持數月,諸部聯軍早就成了一支羸兵,兵無戰心。阿即思雖然心中發虛,但知道不能讓阿特諸部回去,否則光憑他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擋步迦可汗的兵鋒。
這時候阿特部的領軍將領阿特赤卻是擔心老營安危,眼看阿即思不讓他們離開,阿特赤竟然帶人兵圍阿即思的大營,雙方矛盾尖銳,差一點便大打出手。
阿即思眼看壓製不住諸部聯軍,知道大軍馬上要分崩離析。
阿即思麾下的不少人也勸阿即思放棄牙帳,與諸部聯軍一同撤向東北方向,否則若是留在突厥牙帳,必定被步迦可汗包圍的死死的。
而大河即將封凍,現在的牙帳馬上就要無險可守了。
阿即思雖然不舍得那尊汗位,但知道留下便是一個死,最後決定率領忠於他的勢力撤出突厥牙帳,等待重新返回牙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