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幾位實職丞相之中,蘇威油滑、楊達低調、牛弘淡然、裴矩寬簡、楊約狡黠、張衡鯁直。諸相之中,雖說皆是能臣,實並無人能擔大事。至於黃明遠,雖然有為,也不準備做個雷厲風行之人。


    不過或許楊廣正是希望如漢武帝一般,通過這些並不完全稱職的宰相,他才能完全掌握最高的權力。正如他從來都知道裴蘊、虞世基、封德彝等人媚上,但他就是不換人。因為隻有大臣媚上,事事為其考慮,他用著才順心。


    當然楊廣或許沒想到,正式因為這些人的媚上欺下,才阻攔了他了解下麵的真實情況,最終走向了毀滅。一飲一啄,皆是天定。


    若是說諸宰相總體還過得去,而令黃明遠警惕的則是裴蘊、虞世基二人。二人專典機密,算是天子的秘書,其權利實際上不弱於宰輔。二人雖然都是能臣,但為人卻是缺少原則,性格奸詐油滑,稱其二人為奸佞倒也不屈了二人。大隋之亡,二人有很大責任,使二人作為宰相後備人選,掌這麽大的權利,並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現在可沒人知道,裴蘊、虞世基都是天下有數的能臣,又親近楊廣,這次顯拔反而沒人對此感到意外。


    這份封賞實際上倒是也沒有怎麽出人意料,像是一種為了方方俱到而妥協的產物。然而令黃明遠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麽宇文述沒有拜相,不知是不是自己占了宇文述的位置。


    不過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算是名義上的武將之首,更在黃明遠的左武衛大將軍之上。黃明遠不知道楊廣這麽做是什麽目的,難道是希望削弱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而使自己轉向政壇發展?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黃明遠正冥想著,封賞便已經結束了。楊廣坐在上首看著眾人,眾人皆正襟危坐起來。黃明遠也顧不得想其它,轉而專注於楊廣的訓話。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的封賞並不是重點。


    楊廣掃視了眾人一眼,這才說道:“列位愛卿可能也知曉了,今日傍晚,河東急報,漢王楊諒在晉陽謀反了,諸位臣工可有何看法?”


    楊廣臉色平靜地看著眾人,看不出一絲的悲喜。


    眾人剛拿了楊廣的封賞,正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因此不論心中作何想,皆麵上義憤填膺,悲憤異常。


    眾人正交頭接耳,不知如何發言。這時在首位的楊素突然起身說道:“臣行為不謹,給漢王以借口,實愧對天下人,請聖人斬臣以示漢王,到時也可平息叛亂!”


    眾人一驚,楊素第一個站出來,還是請死,實在出人意料。


    不過黃明遠心中不由為楊素叫好,楊素此舉雖然致之險地,但其實充分猜透了楊廣的心思。楊廣為人高傲,絕不願意向楊諒低頭,如果讓他選擇殺了楊素向楊諒服軟,比殺了他本人還難受,所以他絕不會這麽做。


    而且楊素可不是晁錯那種孤臣,其黨羽遍布天下,殺了楊素怕是要讓大隋塌了半邊天,這是楊素的底氣。


    今日楊素自己說出來這一條,便是堵住了其他人的嘴,眾人再也不能請天子殺楊素以退亂軍。


    這時宇文述立刻站出來說道:“天子不可,楊諒小兒此叛,實乃蓄謀已久,非大軍平定,不可以震懾天下蠢蠢欲動之徒。今日若殺太仆,必會使楊諒叛逆恥笑,實乃讓親者痛,仇者快也。”


    這時張衡也站出來說道:“楊諒之‘清君側’實乃其覬覦皇位之借口,若是誅殺楊太仆不過是對內堵塞了忠臣之口,對外卻為楊諒報了仇,楊諒的野心將會因此越加膨脹,得寸進尺,叛亂也並不會平息。”


    接著不少人紛紛進言,都是反對誅殺楊素的言論。無論眾人的出發點如何,但都表現出與楊諒一戰的勇氣與決心。


    不過黃明遠沒有湊這個數。


    雖然黃明遠在楊素麵前表現的對楊素很是支持,實際上,黃明遠覺得這個時候誅殺楊素才是正確的選擇。誅殺楊素一方麵可以穩住楊諒,同時使楊諒失去了反叛的旗號;另一方麵也是通過楊素之死,使諸大臣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團結一致,抵禦叛軍。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事件之外的事情,殺了楊素,便可兵不血刃地化解了楊素對皇權的威脅。


    隻是這些黃明遠不能提,否則就是選擇和楊素死磕。而且今日楊素為國請死,楊廣但凡要點臉麵,於情於理也不能殺了楊素。


    或許楊廣真的有那麽一絲順水推舟的意思,但卻被楊素擠兌到牆角裏了。楊廣還是臉皮不夠厚,心也不夠黑,要換了朱元璋早就趁機弄死楊素了。


    此時楊廣一拍桌案,凜然說道:“朕這個弟弟,從小便淫荒無度,法令滋章,教絕四維,刑參五虐,鋤誅骨肉,屠剿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既然他今日不識天數,不奉倫理,不循綱常,那麽朕便代天剿滅於他,以周全社稷,安定黎民,上不負祖宗之庇佑,下不負萬民之期盼。”


    眾人齊刷刷地拜服道:“聖人聖明!”


    既然楊廣定下了基調,接下來便是今日重中之重的事情,如何討伐漢王的叛亂。也是楊廣一開始被此事嚇得慌了手腳,因此將重臣文武一窩蜂地全叫來。這時候到了具體方略的時候,眾人全都抓瞎了手腳。


    不少人提議征調天下兵馬來征討漢王。有人奏請楊廣隔斷潼關,阻絕東西道路,退守關中;還有人奏請楊廣引草原新降服胡虜入塞,夾擊漢王。


    各種說法,紛紛有理,弄得楊廣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好。無怪乎楊廣不喜歡納諫,人一多就跟放鴨子一樣,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


    黃明遠就知曉這一缺點,因此每次議事,隻是召集李子孝、陳遠兩三人共同商論,有什麽不同意見也能相互分析,遠比這一鍋燴有用多了。


    楊廣被叨擾的不厭其煩,但最後還是沒有統一意見,眼看時間不早了,便讓眾人散了,各自寫個條陳給他。


    一場規模宏大的禦前會議,竟這麽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