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玄感還不知道大隊隋軍已經近在咫尺。這些日子,楊玄感被樊子蓋死死地拖在洛陽城下,進退不得,已經完全落入了下風。
當時決定分兵據守,李密便勸楊玄感在屈突通立足未穩之時,主動北上決戰,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占領河陽城,打通前往河東的道路。
可惜想法雖好,甚至也很有可能實現,但奈何楊玄感此時手上兵力實在不足,因此始終不同意此事。
連續激戰半個多月,楊玄感部傷亡慘重,可用之兵並沒有多少。而楊玄感這微薄的兵力又要同時防守屈突通、衛玄、洛陽城、金墉城等幾處的兵馬,兵力實在捉襟見肘。
眼看在洛陽城下拖得越來越久,楊玄感本人也越發急躁,他不顧一切地攻打洛陽城,就像一個輸急眼的賭徒一般,要與隋軍搏命。但楊玄感的實力實在有限,血戰連連,卻始終沒能破城。
就這樣又鏖戰了數日,楊玄感一無所獲,李密實在坐不住了。他麵見楊玄感,再次請求主動出擊屈突通,打通北上的道路。從河陽直趨入河東,沿途道路要比崤函一帶方便的多,而且從蒲阪渡河,不走潼關,其成功的可能也更大。
這兩日楊玄感被樊子蓋纏鬥的沒辦法,早失了當初的一番意氣,滿是憔悴。而且這兩日楊玄感多聞噩耗,從河間郡傳來的消息,其最善戰的五弟楊萬項在高陽縣(治今河北省高陽縣西)暴露行蹤,被縣令許華所殺;而其擔任義陽郡太守的六弟楊玄獎因為響應自己,被其郡丞周旋玉所殺。舉事以來,楊玄感連喪三個弟弟,心如刀絞,恨不得親率軍隊為幾個弟弟報仇,可現在他在洛陽這一隅之地,進退兩難,此時隻剩下哀傷。
楊玄感終於再次審視李密的獻計,他很清楚自己麵臨的處境,對於李密的建議,雖然成功率並不高,但為今之計,也隻得去賭這一次。
楊玄感隻得傳令其弟楊民行在破陵渡口大張旗鼓,吸引屈突通的注意力。又命李子雄率領老弱萬人? 繼續圍困洛陽? 而他則率領剩餘的三萬主力,伺機北渡黃河? 直取河陽? 跳出隋軍的包圍圈。
但楊玄感想離開洛陽城下並不容易。
樊子蓋很清楚援軍將至,更不會放任楊玄感離開。因此楊玄感所部隻要一動,他就立刻出擊襲擾? 使得楊玄感所部不得寸進。
這日伏在楊玄感軍中的探子來報? 楊玄感隻是用老弱病殘來吸引城中隋軍的注意力? 而主力已經向北到了孟津,準備趁機偷渡過河。城外的一眾叛軍不過是一群被拋棄的小卒子而已。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樊子蓋大驚,意識到楊玄感要逃? 他立刻決定要率主力出城追擊。
眾將皆是不同意? 他們這群人守著洛陽城? 還能跟對方周旋一二,若是出城? 誰知道會引發什麽樣的後果。
麵對眾人的勸諫? 樊子蓋卻是不聽。他說道:“今日楊玄感北逃? 必是天子的援兵已到。楊賊之叛? 亂我朝綱? 影響極大,非斬殺於洛陽街口不足以正視聽,震懾不臣。楊氏影響力極大,一旦使其脫困討逆,必將肆虐一方,到時再想抓獲其人怕是不容易了。”
樊子蓋心意已定,便點起城中三萬人馬,準備出擊。
洛陽城的上春門在被圍困一個多月之後突然打開,數萬隋軍突然從城中殺出,直奔城外的叛軍。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戰鬥,這數萬隋軍多多少少也見了血,已不是之前那群羸弱之兵了。
樊子蓋以劉長恭為先鋒,直奔城外叛軍的大營。
這群叛軍的精壯早被楊玄感帶走了,不過是一個樣子貨,隻是突然遭遇打擊,別說應戰,逃跑都跑不動。
劉長恭在後不斷掩殺,如驅趕豬狗一般,毫不費力。
整個洛陽城外呈現出一場一邊倒的戰爭,都是殺戮與恐懼。劉長恭所部極為迅速,很快便突入叛軍的大營。
此時李子雄眼看隋軍殺入,也不作抵抗,便帶著軍中一千多老兵向北逃去,將整個叛軍大帳全部丟給了隋軍。
這一仗讓隋軍打的欣喜異常,本以為得陷入一番苦戰,誰曾想就是追著叛軍跑。
先鋒主將劉長恭也是喜不自禁,高興地來到樊子蓋身前,請求追擊李子雄所部。樊子蓋倒是很清醒,並不為這場小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他很清楚,這些都是楊玄感丟給自己的累贅,根本就是一群沒有戰力的老弱,勝利不過是必然。此戰並沒有改變什麽局勢,他還是要盡快將楊玄感攔在黃河以南,不能讓他北渡。
樊子蓋決定繼續追擊。
這時張方翼勸樊子蓋道:“楊玄感此時窮途末路,臨死一擊,勢必拚命,我軍不可追之太急。不若先解了金墉城之圍,然後合兵一處,再行向北。”
樊子蓋不悅地說道:“我軍若追擊晚了,楊玄感就逃了。屈突通隻有兩萬人馬,根本擋不住楊玄感。”
卻是不顧張方翼的勸諫,令其守衛洛陽城,自和劉長恭、範貴二人趨兵追擊。
樊子蓋領著三萬人馬迤邐前進,不知不覺進入北邙山中,離著孟津渡口已經不遠了。眾人追了一下午,到了傍晚,已經疲憊不堪。
樊子蓋卻是擔憂走了楊玄感,因此令大軍加快追擊。
到了一處山穀,樊子蓋眼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天,枝葉茂盛。心中卻是有些不安,便勒住戰馬問道:“此處是何地?”
這時範貴說道:“此地叫做落駕溝,傳說某一年,還是代王的漢文帝劉恒和母親薄姬經過此地,老天突降滂沱大雨,劉恒和薄姬的車蓋被大風掀掉,衣服被大雨淋濕,隨行的旗手們急忙將旗幟蒙到劉恒和薄姬的身上,還是沒能遮擋住風雨,不得不在小山村裏落駕避雨。後來,人們稱二人的落駕避雨的這個小山村為‘落駕溝’。”
樊子蓋心中更是一驚,卻是說道:“連真龍天子來此尚且遭受風雨,我等又如何。此地於我等怕是不利。”
樊子蓋急令後軍疾退,隻聽山坡前一聲梆子響,卻是箭如飛蝗,隻望隋軍射來。
當時決定分兵據守,李密便勸楊玄感在屈突通立足未穩之時,主動北上決戰,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占領河陽城,打通前往河東的道路。
可惜想法雖好,甚至也很有可能實現,但奈何楊玄感此時手上兵力實在不足,因此始終不同意此事。
連續激戰半個多月,楊玄感部傷亡慘重,可用之兵並沒有多少。而楊玄感這微薄的兵力又要同時防守屈突通、衛玄、洛陽城、金墉城等幾處的兵馬,兵力實在捉襟見肘。
眼看在洛陽城下拖得越來越久,楊玄感本人也越發急躁,他不顧一切地攻打洛陽城,就像一個輸急眼的賭徒一般,要與隋軍搏命。但楊玄感的實力實在有限,血戰連連,卻始終沒能破城。
就這樣又鏖戰了數日,楊玄感一無所獲,李密實在坐不住了。他麵見楊玄感,再次請求主動出擊屈突通,打通北上的道路。從河陽直趨入河東,沿途道路要比崤函一帶方便的多,而且從蒲阪渡河,不走潼關,其成功的可能也更大。
這兩日楊玄感被樊子蓋纏鬥的沒辦法,早失了當初的一番意氣,滿是憔悴。而且這兩日楊玄感多聞噩耗,從河間郡傳來的消息,其最善戰的五弟楊萬項在高陽縣(治今河北省高陽縣西)暴露行蹤,被縣令許華所殺;而其擔任義陽郡太守的六弟楊玄獎因為響應自己,被其郡丞周旋玉所殺。舉事以來,楊玄感連喪三個弟弟,心如刀絞,恨不得親率軍隊為幾個弟弟報仇,可現在他在洛陽這一隅之地,進退兩難,此時隻剩下哀傷。
楊玄感終於再次審視李密的獻計,他很清楚自己麵臨的處境,對於李密的建議,雖然成功率並不高,但為今之計,也隻得去賭這一次。
楊玄感隻得傳令其弟楊民行在破陵渡口大張旗鼓,吸引屈突通的注意力。又命李子雄率領老弱萬人? 繼續圍困洛陽? 而他則率領剩餘的三萬主力,伺機北渡黃河? 直取河陽? 跳出隋軍的包圍圈。
但楊玄感想離開洛陽城下並不容易。
樊子蓋很清楚援軍將至,更不會放任楊玄感離開。因此楊玄感所部隻要一動,他就立刻出擊襲擾? 使得楊玄感所部不得寸進。
這日伏在楊玄感軍中的探子來報? 楊玄感隻是用老弱病殘來吸引城中隋軍的注意力? 而主力已經向北到了孟津,準備趁機偷渡過河。城外的一眾叛軍不過是一群被拋棄的小卒子而已。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樊子蓋大驚,意識到楊玄感要逃? 他立刻決定要率主力出城追擊。
眾將皆是不同意? 他們這群人守著洛陽城? 還能跟對方周旋一二,若是出城? 誰知道會引發什麽樣的後果。
麵對眾人的勸諫? 樊子蓋卻是不聽。他說道:“今日楊玄感北逃? 必是天子的援兵已到。楊賊之叛? 亂我朝綱? 影響極大,非斬殺於洛陽街口不足以正視聽,震懾不臣。楊氏影響力極大,一旦使其脫困討逆,必將肆虐一方,到時再想抓獲其人怕是不容易了。”
樊子蓋心意已定,便點起城中三萬人馬,準備出擊。
洛陽城的上春門在被圍困一個多月之後突然打開,數萬隋軍突然從城中殺出,直奔城外的叛軍。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戰鬥,這數萬隋軍多多少少也見了血,已不是之前那群羸弱之兵了。
樊子蓋以劉長恭為先鋒,直奔城外叛軍的大營。
這群叛軍的精壯早被楊玄感帶走了,不過是一個樣子貨,隻是突然遭遇打擊,別說應戰,逃跑都跑不動。
劉長恭在後不斷掩殺,如驅趕豬狗一般,毫不費力。
整個洛陽城外呈現出一場一邊倒的戰爭,都是殺戮與恐懼。劉長恭所部極為迅速,很快便突入叛軍的大營。
此時李子雄眼看隋軍殺入,也不作抵抗,便帶著軍中一千多老兵向北逃去,將整個叛軍大帳全部丟給了隋軍。
這一仗讓隋軍打的欣喜異常,本以為得陷入一番苦戰,誰曾想就是追著叛軍跑。
先鋒主將劉長恭也是喜不自禁,高興地來到樊子蓋身前,請求追擊李子雄所部。樊子蓋倒是很清醒,並不為這場小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他很清楚,這些都是楊玄感丟給自己的累贅,根本就是一群沒有戰力的老弱,勝利不過是必然。此戰並沒有改變什麽局勢,他還是要盡快將楊玄感攔在黃河以南,不能讓他北渡。
樊子蓋決定繼續追擊。
這時張方翼勸樊子蓋道:“楊玄感此時窮途末路,臨死一擊,勢必拚命,我軍不可追之太急。不若先解了金墉城之圍,然後合兵一處,再行向北。”
樊子蓋不悅地說道:“我軍若追擊晚了,楊玄感就逃了。屈突通隻有兩萬人馬,根本擋不住楊玄感。”
卻是不顧張方翼的勸諫,令其守衛洛陽城,自和劉長恭、範貴二人趨兵追擊。
樊子蓋領著三萬人馬迤邐前進,不知不覺進入北邙山中,離著孟津渡口已經不遠了。眾人追了一下午,到了傍晚,已經疲憊不堪。
樊子蓋卻是擔憂走了楊玄感,因此令大軍加快追擊。
到了一處山穀,樊子蓋眼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天,枝葉茂盛。心中卻是有些不安,便勒住戰馬問道:“此處是何地?”
這時範貴說道:“此地叫做落駕溝,傳說某一年,還是代王的漢文帝劉恒和母親薄姬經過此地,老天突降滂沱大雨,劉恒和薄姬的車蓋被大風掀掉,衣服被大雨淋濕,隨行的旗手們急忙將旗幟蒙到劉恒和薄姬的身上,還是沒能遮擋住風雨,不得不在小山村裏落駕避雨。後來,人們稱二人的落駕避雨的這個小山村為‘落駕溝’。”
樊子蓋心中更是一驚,卻是說道:“連真龍天子來此尚且遭受風雨,我等又如何。此地於我等怕是不利。”
樊子蓋急令後軍疾退,隻聽山坡前一聲梆子響,卻是箭如飛蝗,隻望隋軍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