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黃明遠的話,楊廣有些重視起來,這才知道黃明遠這次還真不是婦人之仁。不過“移民實邊”四個字所包含的內容實在太多了。
移民實變不是黃明遠新提出的,其政策可追溯到先秦。戰國初期的楚國,曾遷移貴族到邊境開荒,發展邊境經濟,加強國防力量。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發諸嚐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漢武帝時,為加強北方邊防,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一次就移民七十餘萬口。
但古往今來的移民,或是遷移罪人,或是征發軍隊,大規模的遷移叛逆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黃明遠接著說道:“昔日漢武帝徙民七十萬,充實北方諸郡,實行兵農結合,既減輕了國家的兵餉負擔,又保證了邊境的安全。由於采取了移民實邊和屯田戍邊的措施,前漢西北邊境一帶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既然這些人有罪,不若將這些人發配至遼東、西域、交趾等地充軍,以充實邊地人口。
我大隋東征西逃,開疆擴土,最大的敵人不是胡虜,而是當地惡劣的環境。尤其是邊陲之地,漢人稀少,以胡人巨多,即使我們占領某地,也不能編戶齊民,將此地占領。而國內百姓也將邊陲之地視作窮山惡水,雖然朝廷屢次移民實變,但效果並不明顯。
此次不若以天子的名義赦免這群必死之人,然後將眾人充軍邊陲。到時候這些愚夫愚子必然對聖人感恩戴德,到了邊疆之地也會對大隋盡心盡力。
臣料有了這些漢民,用不了多久四陲之地便盡數可化為漢家郡縣,為我大隋永世之領土。”
不得不說黃明遠的建議倒是讓楊廣眼前一亮,這些賤民的生死他是不在乎的,但若是可以鞏固邊疆楊廣當然在意。
黃明遠接著說道:“當今天下盜匪增多,其實也可如此處置。”
“也可移民邊疆?”
楊廣有些不明白黃明遠的意思,將盜匪也往邊疆遷移,對方也不願意啊。
黃明遠繼續說道:“聖人,這盜匪之事,不怪聖人,不怪百官,也不怪百姓,實乃天道,無可更改之事。”
楊廣聽了大驚。
黃明遠自是知道自己語出驚人,但唯有如此才能讓楊廣聽到心裏。
“明遠此為何意?”
黃明遠站起身來,跪在地上說道:“聖人明鑒,請聽明遠一言。大隋開國之時,有戶口四百萬,滅陳之後又加了五十萬,可到了大業五年,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大隋人口激增至八百九十萬戶,人口激增了接近一倍。這還不算各家的奴仆、部曲等隱戶,實際天下人丁不下千萬戶。而大隋土地並不加增,試問這些土地如何養活的了千萬戶百姓。故天下之糧已不足養天下之民,所以天下才會生亂。”
隋朝的人口增長很重要的一項其實是搜檢,隋朝兩次最主要的搜檢便增加了六十九萬戶,更不要提其它了。
而且雖然說曆史記載的隋朝耕地四千九百四十萬頃,約和現在三十九億市畝,比新中國當時的土地還多,此事水分太大,但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隋朝土地的充足。
黃明遠當然不會說這些,為了讓楊廣同意移民實邊,他當然會盡可能的誇大了去說。這幾年因為酒色,楊廣的腦子也早不如之前靈活了,在一些具體政務上,倒是很好騙。
楊廣聽了頗為吃驚,有些失神地說道:“有這麽嚴重?”
“比此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廣聽了,愣了一會才說道:“朕就說過人多了便會枉**邪,果然如此。”楊廣倒是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
黃明遠隻當沒聽見,接著說道:“聖人,今日將這些人移民邊疆,便是為將來探尋一條出路。往後中國人口越來越多,所需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大,唯有移民實邊,開拓邊疆,方能反哺中原,長盛不衰。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地方上將一些豪強、亂民之徒遷徙邊疆,既可以開拓土地,也能減少內地動亂的根源,於國有益,一舉多得。”
此時的楊廣已經完全為黃明遠所說服,畢竟事關他的宏圖大業,他不可能不上心。
至於移民的壞處和其中蘊含的風險,黃明遠沒有提,楊廣也沒有在意。黃明遠是不想以此使得楊廣畏懼,而楊廣本人則是根本不在意,隻要有益於大業的,其它事情都是小事。
此時楊廣眼中全是興奮,他上前將黃明遠扶起,拉著黃明遠的手道:“若論為君分憂,無如明遠者也。”
動輒數十萬人口的移民,光損傷、消耗就海了去了。
但楊廣並不在乎,或者說他不在乎移民在此過程中的死傷,隻希望將這群禍害趕緊遷移出去。
移民可以,但錢沒有。
黃明遠並不在乎,隻要楊廣願意移民。正如黃明遠所言,邊疆最重要的便是人口,隻要當主體民族占多數時,才能保證邊疆穩定,不出現動蕩或者是胡化的現象。中原王朝數次占領西域,最後都沒能使其郡縣化,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人口問題。
黃明遠可不希望如唐朝一般,辛辛苦苦奪得的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最後便宜了渤海人和新羅人,成了為他人作衣裳。
這也是黃明遠為什麽準備這麽多年,甚至不惜傷筋動骨也要去做的事情。
楊廣還沒有過了興奮勁,對黃明遠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牽扯頗多。當有你親自處置,方可穩妥。”
黃明遠要得便是這個差事,因此立刻領旨謝恩。
楊廣還是盤算著此事,到底該遷徙到哪裏。
最後楊廣說道:“既然是實邊,目前最重要也是最穩妥的地方便是遼東。遼東本是漢家故地,隻是這些年為胡虜所侵襲,遼東之民盡為胡虜,若移民遼東,用不了多久,漢家四郡便盡是漢民。”
“聖人英明!”
盡管虞世基、裴蘊等人再是幸進,掌握朝中大權。但實際上在大隋隻要楊廣和黃明遠達成一致,任何事情都將不被更改。
移民實變不是黃明遠新提出的,其政策可追溯到先秦。戰國初期的楚國,曾遷移貴族到邊境開荒,發展邊境經濟,加強國防力量。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發諸嚐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漢武帝時,為加強北方邊防,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一次就移民七十餘萬口。
但古往今來的移民,或是遷移罪人,或是征發軍隊,大規模的遷移叛逆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黃明遠接著說道:“昔日漢武帝徙民七十萬,充實北方諸郡,實行兵農結合,既減輕了國家的兵餉負擔,又保證了邊境的安全。由於采取了移民實邊和屯田戍邊的措施,前漢西北邊境一帶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既然這些人有罪,不若將這些人發配至遼東、西域、交趾等地充軍,以充實邊地人口。
我大隋東征西逃,開疆擴土,最大的敵人不是胡虜,而是當地惡劣的環境。尤其是邊陲之地,漢人稀少,以胡人巨多,即使我們占領某地,也不能編戶齊民,將此地占領。而國內百姓也將邊陲之地視作窮山惡水,雖然朝廷屢次移民實變,但效果並不明顯。
此次不若以天子的名義赦免這群必死之人,然後將眾人充軍邊陲。到時候這些愚夫愚子必然對聖人感恩戴德,到了邊疆之地也會對大隋盡心盡力。
臣料有了這些漢民,用不了多久四陲之地便盡數可化為漢家郡縣,為我大隋永世之領土。”
不得不說黃明遠的建議倒是讓楊廣眼前一亮,這些賤民的生死他是不在乎的,但若是可以鞏固邊疆楊廣當然在意。
黃明遠接著說道:“當今天下盜匪增多,其實也可如此處置。”
“也可移民邊疆?”
楊廣有些不明白黃明遠的意思,將盜匪也往邊疆遷移,對方也不願意啊。
黃明遠繼續說道:“聖人,這盜匪之事,不怪聖人,不怪百官,也不怪百姓,實乃天道,無可更改之事。”
楊廣聽了大驚。
黃明遠自是知道自己語出驚人,但唯有如此才能讓楊廣聽到心裏。
“明遠此為何意?”
黃明遠站起身來,跪在地上說道:“聖人明鑒,請聽明遠一言。大隋開國之時,有戶口四百萬,滅陳之後又加了五十萬,可到了大業五年,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大隋人口激增至八百九十萬戶,人口激增了接近一倍。這還不算各家的奴仆、部曲等隱戶,實際天下人丁不下千萬戶。而大隋土地並不加增,試問這些土地如何養活的了千萬戶百姓。故天下之糧已不足養天下之民,所以天下才會生亂。”
隋朝的人口增長很重要的一項其實是搜檢,隋朝兩次最主要的搜檢便增加了六十九萬戶,更不要提其它了。
而且雖然說曆史記載的隋朝耕地四千九百四十萬頃,約和現在三十九億市畝,比新中國當時的土地還多,此事水分太大,但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隋朝土地的充足。
黃明遠當然不會說這些,為了讓楊廣同意移民實邊,他當然會盡可能的誇大了去說。這幾年因為酒色,楊廣的腦子也早不如之前靈活了,在一些具體政務上,倒是很好騙。
楊廣聽了頗為吃驚,有些失神地說道:“有這麽嚴重?”
“比此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廣聽了,愣了一會才說道:“朕就說過人多了便會枉**邪,果然如此。”楊廣倒是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
黃明遠隻當沒聽見,接著說道:“聖人,今日將這些人移民邊疆,便是為將來探尋一條出路。往後中國人口越來越多,所需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大,唯有移民實邊,開拓邊疆,方能反哺中原,長盛不衰。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地方上將一些豪強、亂民之徒遷徙邊疆,既可以開拓土地,也能減少內地動亂的根源,於國有益,一舉多得。”
此時的楊廣已經完全為黃明遠所說服,畢竟事關他的宏圖大業,他不可能不上心。
至於移民的壞處和其中蘊含的風險,黃明遠沒有提,楊廣也沒有在意。黃明遠是不想以此使得楊廣畏懼,而楊廣本人則是根本不在意,隻要有益於大業的,其它事情都是小事。
此時楊廣眼中全是興奮,他上前將黃明遠扶起,拉著黃明遠的手道:“若論為君分憂,無如明遠者也。”
動輒數十萬人口的移民,光損傷、消耗就海了去了。
但楊廣並不在乎,或者說他不在乎移民在此過程中的死傷,隻希望將這群禍害趕緊遷移出去。
移民可以,但錢沒有。
黃明遠並不在乎,隻要楊廣願意移民。正如黃明遠所言,邊疆最重要的便是人口,隻要當主體民族占多數時,才能保證邊疆穩定,不出現動蕩或者是胡化的現象。中原王朝數次占領西域,最後都沒能使其郡縣化,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人口問題。
黃明遠可不希望如唐朝一般,辛辛苦苦奪得的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最後便宜了渤海人和新羅人,成了為他人作衣裳。
這也是黃明遠為什麽準備這麽多年,甚至不惜傷筋動骨也要去做的事情。
楊廣還沒有過了興奮勁,對黃明遠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牽扯頗多。當有你親自處置,方可穩妥。”
黃明遠要得便是這個差事,因此立刻領旨謝恩。
楊廣還是盤算著此事,到底該遷徙到哪裏。
最後楊廣說道:“既然是實邊,目前最重要也是最穩妥的地方便是遼東。遼東本是漢家故地,隻是這些年為胡虜所侵襲,遼東之民盡為胡虜,若移民遼東,用不了多久,漢家四郡便盡是漢民。”
“聖人英明!”
盡管虞世基、裴蘊等人再是幸進,掌握朝中大權。但實際上在大隋隻要楊廣和黃明遠達成一致,任何事情都將不被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