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與主力離隊之後,歐彥率主力部隊繼續南下,大軍一路進擊至餘杭郡北部的白鵠山。
白鵠山所在的武康縣(治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西)是餘杭郡的北大門。
之前劉元進兵敗計山,損兵折將,幾乎要山窮水盡。一眾將領,聞聽隋軍追來的風聲,便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
眾人逃入餘杭郡之後,劉元進唯恐追兵深入,隻得命麾下大將王瑉之守武康縣,又趁機命朱燮麾下大將侯文師守封嵎山(今浙江省德清縣東南封山個嵎山),將朱燮的軍隊與其分割開來。
王瑉之麾下有兩萬人馬,侯文師所部有四千人,二人共同護衛錢塘北大門。當然為了統一指揮,戰時侯文師要受王瑉之節製。
負責守衛武康縣的大將王瑉之祖上是琅琊王氏,雖然琅琊王氏早就沒落了,可他骨子裏卻滿是優越感,為人素來驕縱自傲,看不上旁人。王瑉之與朱燮關係也不睦,與守衛封嵎山是侯文師更是相看兩厭,雙方根本沒有往來。
不過王瑉之打仗有兩手,曾率軍橫掃餘杭郡西部諸縣,在越軍中和李君範同為劉元進的左膀右臂。
王瑉之提兩萬人馬北上進駐武康縣之後,立刻搶占了武康縣北麵的製高點白鵠山。武康縣位於天目山東側,地形崎嶇多山地,交通不便。王瑉之控製了白鵠山,便擋住了隋軍南下之路,還能沿著天目山威脅隋軍的後方。
白鵠山雖隻有守軍五千山,但因為緊靠著武康縣,隨時可以得到武康縣的支援。
歐彥六萬人馬停駐在白鵠山北,王世充、元演等人皆是立功心切,紛紛求戰。眾人雖然是新軍未經過戰陣,但也知道此前吐萬緒南征,一路摧枯拉朽一般,賊匪望風而逃,因此對賊匪很是輕視,都認為此次南下是收割戰功的。隻有朱寬當初跟著陳棱遠征過琉球,多通曉戰場之事,深知南方征戰之不易,又見除了他和元演,軍中都是歐彥的人,不便與歐彥相爭,因此便一直低調蟄伏,不發一言。
歐彥和對方交過手,很清楚對方戰力不俗,即使現在不如之前,但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打敗的。
因此歐彥不允諸部出擊的請求,而是準備再行觀察。
元演見此便認為歐彥不公,想獨吞功勞,因此頗有怨言,還試圖拉攏朱寬與歐彥對抗。
歐彥眼看對方不遜,有些二愣子,便想讓元演試一下白鵠山的實力,因此便命元演所部為先鋒,王世充為元演壓陣,向白鵠山發起攻擊。
元演出身西魏皇族,是北周韓國公元謙之孫,今年不過三十歲,已經官拜虎牙郎將,是家族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元演去年跟著楊廣出征了高句麗,混了個經驗豐富的評價。說是經驗豐富,但其實並沒有打仗,跟著楊廣武裝遊行一圈便回來了。不過好歹有了領兵經驗,這次也是走通了虞世基的門路,才領了淮北的這支新軍。
元演急於建功,又怕歐彥反悔,因此得令之後,立刻出擊白鵠山。
白鵠山不高,看著並不是險境。為了破敵,元演便令軍隊分散開,分成三路出擊。每一路又分為三個批次,每個批次約千餘人。他準備以三路人馬不停地攻擊敵匪大營,利用兵力優勢,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
三路人馬約三千人,皆一手持小盾,一手提橫刀,仰麵向山上攻去。他們身後是第三批次的進攻人馬,皆手持弓弩,在後掩護。至於第二批次在縋在最後,時刻準備越過弓弩手,接應前軍。
戰鼓敲得“咚咚”響,漫山遍野的隋軍向著山頂衝去,隋軍的絳色映人眼眸,仿佛滿世界都是那一抹絳色。
白鵠山由王瑉之麾下大將方州鎮守。他眼看隋軍發起蟻附衝鋒,便命人伏在草叢之中,隻留少部分人在山頭吸引隋軍。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元演見山上的賊匪稀稀拉拉沒幾人,射下來的箭也是稀稀疏疏,綿軟無力。元演心中大喜。在元演看來賊匪必是心中無戰意,且心生恐懼,這才無力還擊。因此元演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竟然親自帶著人向山頭衝鋒而來。
元演一身的明光鎧,在陽光下照得閃閃發亮。
等到隋軍到了半山腰,已經完全在賊匪的攻擊範圍之內。此時方州也不再隱藏實力,一聲鼓響,原本盡皆隱藏的賊匪紛紛從草叢、樹林中殺出,更有無數的羽箭向隋軍射來。
隋軍對此全無防備,衝在最前排的官兵紛紛被射中。接著山頂的賊匪也開始發動反擊,無數的石頭從山上滾下來,照著隋軍碾壓過去。整個白鵠山上皆是賊匪的喊殺聲,這聲音來回震蕩,直把隋軍嚇得膽寒。
“頂住!”
元演也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可他此時根本不敢退,否則便是潰敗。硬著頭皮的元演隻得一麵大呼指揮,一麵親自帶人衝鋒反擊。
元演一身明光鎧,在這個時候,幾乎就是最亮眼的那個活靶子。山上的賊匪眼看元演大呼大叫,又看他一身盔甲,便將弓箭都向元演招呼起來。
元演來不及閃躲,便被無數支羽箭射中,變成了一支紮滿羽箭的豪豬。
隋軍主將身死,剩下的部隊更加混亂。而且在這半山腰上,毫無遮蔽,原本手持的小盾早就因為急於攀爬不知丟到哪去了,因此眾人便在山上賊匪的打擊下成了待宰殺的羔羊,哭喊著往山下逃去。
山下的隋軍也發現了山上的亂子,可是主帥元演不在,全軍陷入混亂的狀態,隻得各自自發抵抗。眾人是新軍,而且軍中將領也多沒有經驗,眾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可渾無辦法。
還是壓陣的王世充有些經驗,眼看元演兵敗,便命士兵向前頂著盾牌至山腳位置列陣。一麵接應山上往下逃的隋軍,一麵在山腳構築防線,防止敵軍跟著潰兵順勢衝擊隋軍山下的陣列。
雙方鏖戰一上午,隋軍終於狼狽不堪地撤回。此戰以隋軍折損千餘人,陣亡前軍主將元演而告終。
白鵠山所在的武康縣(治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西)是餘杭郡的北大門。
之前劉元進兵敗計山,損兵折將,幾乎要山窮水盡。一眾將領,聞聽隋軍追來的風聲,便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
眾人逃入餘杭郡之後,劉元進唯恐追兵深入,隻得命麾下大將王瑉之守武康縣,又趁機命朱燮麾下大將侯文師守封嵎山(今浙江省德清縣東南封山個嵎山),將朱燮的軍隊與其分割開來。
王瑉之麾下有兩萬人馬,侯文師所部有四千人,二人共同護衛錢塘北大門。當然為了統一指揮,戰時侯文師要受王瑉之節製。
負責守衛武康縣的大將王瑉之祖上是琅琊王氏,雖然琅琊王氏早就沒落了,可他骨子裏卻滿是優越感,為人素來驕縱自傲,看不上旁人。王瑉之與朱燮關係也不睦,與守衛封嵎山是侯文師更是相看兩厭,雙方根本沒有往來。
不過王瑉之打仗有兩手,曾率軍橫掃餘杭郡西部諸縣,在越軍中和李君範同為劉元進的左膀右臂。
王瑉之提兩萬人馬北上進駐武康縣之後,立刻搶占了武康縣北麵的製高點白鵠山。武康縣位於天目山東側,地形崎嶇多山地,交通不便。王瑉之控製了白鵠山,便擋住了隋軍南下之路,還能沿著天目山威脅隋軍的後方。
白鵠山雖隻有守軍五千山,但因為緊靠著武康縣,隨時可以得到武康縣的支援。
歐彥六萬人馬停駐在白鵠山北,王世充、元演等人皆是立功心切,紛紛求戰。眾人雖然是新軍未經過戰陣,但也知道此前吐萬緒南征,一路摧枯拉朽一般,賊匪望風而逃,因此對賊匪很是輕視,都認為此次南下是收割戰功的。隻有朱寬當初跟著陳棱遠征過琉球,多通曉戰場之事,深知南方征戰之不易,又見除了他和元演,軍中都是歐彥的人,不便與歐彥相爭,因此便一直低調蟄伏,不發一言。
歐彥和對方交過手,很清楚對方戰力不俗,即使現在不如之前,但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打敗的。
因此歐彥不允諸部出擊的請求,而是準備再行觀察。
元演見此便認為歐彥不公,想獨吞功勞,因此頗有怨言,還試圖拉攏朱寬與歐彥對抗。
歐彥眼看對方不遜,有些二愣子,便想讓元演試一下白鵠山的實力,因此便命元演所部為先鋒,王世充為元演壓陣,向白鵠山發起攻擊。
元演出身西魏皇族,是北周韓國公元謙之孫,今年不過三十歲,已經官拜虎牙郎將,是家族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元演去年跟著楊廣出征了高句麗,混了個經驗豐富的評價。說是經驗豐富,但其實並沒有打仗,跟著楊廣武裝遊行一圈便回來了。不過好歹有了領兵經驗,這次也是走通了虞世基的門路,才領了淮北的這支新軍。
元演急於建功,又怕歐彥反悔,因此得令之後,立刻出擊白鵠山。
白鵠山不高,看著並不是險境。為了破敵,元演便令軍隊分散開,分成三路出擊。每一路又分為三個批次,每個批次約千餘人。他準備以三路人馬不停地攻擊敵匪大營,利用兵力優勢,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
三路人馬約三千人,皆一手持小盾,一手提橫刀,仰麵向山上攻去。他們身後是第三批次的進攻人馬,皆手持弓弩,在後掩護。至於第二批次在縋在最後,時刻準備越過弓弩手,接應前軍。
戰鼓敲得“咚咚”響,漫山遍野的隋軍向著山頂衝去,隋軍的絳色映人眼眸,仿佛滿世界都是那一抹絳色。
白鵠山由王瑉之麾下大將方州鎮守。他眼看隋軍發起蟻附衝鋒,便命人伏在草叢之中,隻留少部分人在山頭吸引隋軍。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元演見山上的賊匪稀稀拉拉沒幾人,射下來的箭也是稀稀疏疏,綿軟無力。元演心中大喜。在元演看來賊匪必是心中無戰意,且心生恐懼,這才無力還擊。因此元演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竟然親自帶著人向山頭衝鋒而來。
元演一身的明光鎧,在陽光下照得閃閃發亮。
等到隋軍到了半山腰,已經完全在賊匪的攻擊範圍之內。此時方州也不再隱藏實力,一聲鼓響,原本盡皆隱藏的賊匪紛紛從草叢、樹林中殺出,更有無數的羽箭向隋軍射來。
隋軍對此全無防備,衝在最前排的官兵紛紛被射中。接著山頂的賊匪也開始發動反擊,無數的石頭從山上滾下來,照著隋軍碾壓過去。整個白鵠山上皆是賊匪的喊殺聲,這聲音來回震蕩,直把隋軍嚇得膽寒。
“頂住!”
元演也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可他此時根本不敢退,否則便是潰敗。硬著頭皮的元演隻得一麵大呼指揮,一麵親自帶人衝鋒反擊。
元演一身明光鎧,在這個時候,幾乎就是最亮眼的那個活靶子。山上的賊匪眼看元演大呼大叫,又看他一身盔甲,便將弓箭都向元演招呼起來。
元演來不及閃躲,便被無數支羽箭射中,變成了一支紮滿羽箭的豪豬。
隋軍主將身死,剩下的部隊更加混亂。而且在這半山腰上,毫無遮蔽,原本手持的小盾早就因為急於攀爬不知丟到哪去了,因此眾人便在山上賊匪的打擊下成了待宰殺的羔羊,哭喊著往山下逃去。
山下的隋軍也發現了山上的亂子,可是主帥元演不在,全軍陷入混亂的狀態,隻得各自自發抵抗。眾人是新軍,而且軍中將領也多沒有經驗,眾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可渾無辦法。
還是壓陣的王世充有些經驗,眼看元演兵敗,便命士兵向前頂著盾牌至山腳位置列陣。一麵接應山上往下逃的隋軍,一麵在山腳構築防線,防止敵軍跟著潰兵順勢衝擊隋軍山下的陣列。
雙方鏖戰一上午,隋軍終於狼狽不堪地撤回。此戰以隋軍折損千餘人,陣亡前軍主將元演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