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雙方再次列陣,這一次燕珍知道疼了,不敢再主動出擊,乃選擇堅守營寨,不與隋軍浪戰。


    百濟軍在陣前擺下大營,繼續以重步兵和弩兵遏製隋軍的騎兵。往西高句麗與百濟的戰爭多是以步克騎,因此百濟步兵對抗騎兵的能力很強。


    對於百濟軍銅牆鐵壁的防禦,黃明遠當然不會莽撞地撞上去,而是命小股部隊試探了幾次。燕珍在防禦上倒是有一套,百濟軍相互之間配合的也比較默契。隋軍幾次試探,無法破敵,黃明遠便下令鳴金收兵。


    當然,戰場之上,黃明遠也按照了與乙支文德的約定,在軍中不顯眼的地方掛起兩盞白燈籠,以示同意乙支文德的計劃。


    今日雙方都無心此戰,各自等著夜晚的來臨,因此今日本來應該出現的一場大戰,竟然草草了事。


    當夜,溫達和燕珍開始著急忙慌地調兵遣將,準備等待隋軍的到來。


    而與此同時,黃明遠也下令二更造飯,三更出發,大軍直搗高句麗軍大營。


    雙方之間,有獵人也有獵物,且都準備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獵物,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


    定下行軍布置,黃明遠便準備親自率軍前往高句麗大營。


    這是一個有些冒險的行為。


    這時蔡知運上前勸道:“今敵情不明,或有埋伏。而衛公為軍中主將,不可輕易犯險,還是由末將為前軍,先行攻擊,若是無事,衛公再行進擊。”


    張文遠等人也紛紛請求代黃明遠前行。


    黃明遠說道:“非我執意要冒險,然左右二軍,皆是新軍,訓練時短,若是打順風仗容易,可若是突遭伏擊,恐驚慌失措,難以應對。況且賊軍若是真有埋伏,其目標也是我,我若不去,對方這場大戲豈不是唱不下去了。”


    諸將勸不過黃明遠,黃明遠遂率幽州軍和安東右軍,共計三萬人馬,趁著夜色,向高句麗大營而去。


    黃明遠又命人故意將軍隊拉得很長,每人攜帶兩根火把,不過暫時不用。


    走在路上,徐哲有些埋怨道:“主公是一軍之主,其安危關係著遼東的未來和數十萬將士的命運,實在不該冒這個險。”


    黃明遠笑道:“翁歸,我這不是冒險,而是自搗死地,非如此,不能讓溫達相信啊。”


    說著,黃明遠從懷裏將之前乙支文德的那封信遞給徐哲,信上有幾個字已經被黃明遠用紅筆圈了出來。


    徐哲一看,心中大驚,這些字連起來竟然是營中有埋伏。


    對方在句子藏字,看似隱蔽,但偏偏黃明遠是個現代人,現代人的習慣是從左往右橫著讀,正好讓黃明遠看出乙支文德的暗語。


    徐哲忙說道:“主公,這,這······既然如此,主公更不能去赴這個險了。”


    “放心翁歸,不會有事的。這就是一個冒險的仗,就得這麽打。”


    乙支文德主動投降,但在降書中又直言有埋伏,這樣一反一正,弄得黃明遠都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乙支文德。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對方老謀深算,不到最後一刻,黃明遠也不確定對方是敵是友。


    對於乙支文德,黃明遠從不忌以最大的惡意,所以就是乙支文德真的是有心投降,黃明遠也不會將全軍的安危寄托在乙支文德的忠誠與否上。


    ······


    此時高句麗大營之中,在就準備妥當的溫達等人也在等著黃明遠的到來。對於他來說,這是一段有些艱難的時刻。


    若是計劃流產,他則根本沒有任何再擊敗黃明遠的可能性。到時候他怕是不得不考慮退守平壤之事了。


    高句麗軍中,乙支文德請求自己親自迎接隋軍,溫達認為這樣太冒險,一旦隋軍發現了中伏,惱羞成怒之下,很可能會殺了乙支文德。


    但乙支文德卻說道:“黃明遠多智,未必會真正相信我的投降。到時候虛晃一槍,則我軍怕是會撲一個空,唯有我親自迎接黃明遠,才能打消黃明遠的顧慮,讓他放心入營。”


    溫達也不得不感歎乙支文德的謹慎與忠誠。


    高句麗和百濟軍隊加起來有十五萬人,其軍以萬人為一營,共連十五營。營寨共分三層,每層置五個營寨,相互串並聯。其中溫達和燕珍的主營在最中間,最東側五個營寨為高句麗人的營帳,其餘是百濟人的營帳。


    溫達將乙支藏所部安置在東北方向,也是故意的。


    溫達準備使隋軍從東北方向入寨,然後進入中間的營帳。他早在各營寨之間設置了層層障礙,到時候隋軍進來容易出去難。


    整個大營之中,除了乙支藏營有數千人,是用來迷惑隋軍的。其餘各營,早就已經抽調一空,除了一少部分偽裝成主力的士兵,再無其他人。


    這個計策是溫達在戰前便設計好的,因此他連帶到大營的糧草都是假的。除了一部分可供應大家的糧草輜重,其餘麻袋裏都是引火之物,還有幹草、木炭、硫磺等物。


    溫達將這些東西布置在各個營寨,上麵覆蓋上草料,等到隋軍進入營寨之後,他之前在各營預設的士兵便會同時點燃各個營寨,到時候各處大火一起,必能混亂入營的隋軍。而且溫達又在各處轅門和外圍大營的道路上,設置了無數的拒馬、壕溝和陷阱,都是為了阻止隋軍順利突圍。


    溫達和燕珍約定,到時候戰鬥打響,他便從埋伏的外圍率領其部和三萬百濟軍。殺向隋軍。


    在溫達的幾乎中,是做好了隋軍同時有伏兵的準備。


    溫達知道,不能將所有的一切都壓在隋軍中計上麵,若是隋軍不相信乙支文德的投誠,來個將計就計,他不是又要失敗。


    所以溫達又讓燕珍率領剩餘的百濟軍,繼續埋伏在兩側,若是隋軍的伏兵出現,則燕珍再次殺出,合圍隋軍。若是隋軍沒有伏兵,在趁機阻斷隋軍的歸路,同時阻擊隋軍大營可能的援兵。


    此謂計中有計,層層疊加,將自己當籌碼,然後算計對方的所有可能的反應,進行應對。所以溫達才會說自己“根本不在乎隋軍是否會中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