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揚為崔民象收屍的事情還是小範圍的被人傳播開來,有人覺得黃維揚是君子的行為,有人覺得黃維揚迂腐短智,但黃維揚皆不為外人的評價而喜怒。
不過在很多有識之人眼中,黃明遠這個升官跟飛一樣,私底下卻幾乎透明的兒子,的確非同一般,至少他當得起“君子”二字。
楊廣後來也聽說了此事,但他卻並不以為忤,黃明遠父子二人的性格他很清楚,做事不惜身,平日裏又常有些婦人之仁,若是不這麽做,反倒不是他們父子了。他倒是很讚賞黃維揚的膽量,卻鄙夷那些同在朝為官卻不敢為崔民象收屍的崔家人,真是連個孩子都不如。
但很快所有人都顧不上崔民象被殺之事。
楊佶派往各處的斥候騎兵回報,在安北城的北麵、東麵、西麵都出現了大批的胡人騎兵,目的不明。
隋朝上下大吃一驚,大批目的不明的騎兵隱隱將安北城給包圍起來,再結合義成公主送來的急信,始畢可汗的目的怕是不言而喻。
這個時候,眾人紛紛諫言楊廣立刻撤回長城以內。
此時楊廣本人也有些不淡定了,不應該啊,始畢可汗這小子怎麽敢造反。不過他倒是相信自己寶貝大孫子不會騙自己,否則換了別人帶來的消息,他直接不搭理。
很快四麵八方的斥候消息紛紛傳到天子行營,都是不好的消息。
楊佶派出的斥候直接生擒了兩個突厥哨騎,然後送到了天子行營。審訊之下,對方才說出了始畢可汗準備大舉突襲大隋天子的事情。
至此真相大白。
不過此時反倒沒人敢再說什麽。
楊廣這種自傲的性格,若是真的因此惱羞成怒,遷怒於人,怕是後果更嚴重。
所幸楊廣沒有起幺蛾子,這個時候,他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馬上召集諸將,商議撤退。
但此時眾人已經出了恒安鎮三百多裏,至少需要數日才能返回長城之內。此時掉頭南下,一旦為突厥軍隊發現,對方必然尾隨擊之。到時候稍有不測,便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宇文述建議留一部兵馬斷後,為天子爭取時間。
但此時斷後,明擺著便是全軍覆沒的下場,因此沒人願意做這個斷後之人。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諸將麵麵相覷,就是不說話。最後還是左侯衛大將軍獨孤覽請命,並左侯衛將軍柳武建、李瓊二人,共一萬八千人馬,為天子斷後。
楊廣顧不得慰藉獨孤覽,便向南逃奔。
大漠黃沙,落日孤煙,千軍萬馬之中,隻留下這支斷後的孤軍。
突厥人是數麵包抄,獨孤覽沒有選擇就地堅守,而是跟在天子鑾駕三四十裏之後行軍。這樣左侯衛軍隨時呈一個半圓弧狀的隊形,掩護天子鑾駕。
隋軍南下的很快,但突厥人發現的更快。
突厥人從三麵對隋軍隱隱成包抄狀,因此隋軍一南下,發現隋軍蹤跡的突厥斥候立刻將此事上報給始畢可汗。
始畢可汗雖然是個殘暴之徒,但卻是東突厥少有的悍將,軍事能力出眾。這也是阿史那俟利弗始終不敵始畢可汗的一個重要原因。
始畢可汗眼看隋軍南下,立刻便明白是情報泄露,隋軍已經知曉自己的目的,所以撤退。他很清楚,若是讓隋軍撤回長城之中,後果不堪設想。他尚沒有和隋軍決戰的勇氣,也沒有和隋軍決戰的實力。
於是始畢可汗立刻下令各部,不再隱藏蹤跡,加速向隋軍逼近,務必將隋軍擋在長城以外。又傳信給阿史那俟利伐和同羅斜也,讓他們加緊出擊,否則走了大隋天子,引得隋軍報複,誰也沒有好下場。
始畢可汗的堂叔哥倫很快率領突厥精銳四萬騎從北麵壓了過來。
這些突厥騎兵在草原上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經過數年的曆練,已經重現當初突厥鐵騎的雄風。
獨孤覽部下騎兵並不多,主力都是步兵。有一部分步兵是乘坐著車輛,還有一部分是徒步。
獨孤覽將戰車連接起來,組成車陣,對突厥人的騎兵進行防禦。
車陣是數百年來步兵對抗騎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用車陣進行防禦,然後士兵依靠弓弩對胡騎進行遠程打擊,可給予敵軍有效地殺傷。
但突厥人與隋軍打了這麽多年,怎麽不明白隋軍的意圖。
哥倫率領騎兵直接到達隋軍弓弩射程之外的地方,離著隋軍大陣差不多有一百五十步。此時隋軍除了弩車以外,根本傷害不了對方。
哥倫令前排的騎兵紛紛下馬,然後推著大車、盾牌,以步兵的形式向隋軍衝去。這些大車、盾牌,可有效地阻擊對方的弓弩打擊。
雖然騎兵改為步兵,速度大降,但眾人忍受著死傷,很快跑過這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突厥人為了對抗隋軍的弓弩,特製的大盾高兩丈多,厚三寸。需要數個士兵扛著才能向前。
這些大盾上麵有一個斜坡,可以有效地阻擋拋射下落的弓箭。
至於那些大車,上麵覆蓋了高大的木板,以為移動的盾牌。士兵從後麵推著向前,弓箭也很難射中。
雖然隋軍鋪天蓋地的弓弩,射殺了不少突厥人,但對方有了盾牌、大車的防護,很快衝鋒到隋軍的陣前。
這時那些大盾和戰車,被突厥人推倒,斜搭在隋軍的車陣上,頓時便成了盾梯。突厥人便能踩著這盾梯,很快越過大車,衝入隋軍陣中,與隋軍絞殺在一起。
這些年來,都速、阿勿思力、阿史那裴羅、斛律晟······突厥騎兵幾乎每年都在戰鬥,無論是攻擊還是防禦早就配合的爐火純青了。
而隋軍雖然在裝備上比對方精良,但真正的精銳早就消耗在東征高句麗和各地的平叛之中。
很快,隋軍便被突厥人犀利的攻擊給打懵了。
雙方是步戰絞殺,隋軍的弓弩根本無法發揮本來巨大的作用。而且隋軍是圍著大車列陣,防禦重點在大車上,一旦被對方越過大車,失了防禦,隻能陷入被動還手之中。
雙方搏戰正激烈,這時哥倫眼看攻擊勢頭正猛,便一擺手,大隊的騎兵開始出擊。
不過在很多有識之人眼中,黃明遠這個升官跟飛一樣,私底下卻幾乎透明的兒子,的確非同一般,至少他當得起“君子”二字。
楊廣後來也聽說了此事,但他卻並不以為忤,黃明遠父子二人的性格他很清楚,做事不惜身,平日裏又常有些婦人之仁,若是不這麽做,反倒不是他們父子了。他倒是很讚賞黃維揚的膽量,卻鄙夷那些同在朝為官卻不敢為崔民象收屍的崔家人,真是連個孩子都不如。
但很快所有人都顧不上崔民象被殺之事。
楊佶派往各處的斥候騎兵回報,在安北城的北麵、東麵、西麵都出現了大批的胡人騎兵,目的不明。
隋朝上下大吃一驚,大批目的不明的騎兵隱隱將安北城給包圍起來,再結合義成公主送來的急信,始畢可汗的目的怕是不言而喻。
這個時候,眾人紛紛諫言楊廣立刻撤回長城以內。
此時楊廣本人也有些不淡定了,不應該啊,始畢可汗這小子怎麽敢造反。不過他倒是相信自己寶貝大孫子不會騙自己,否則換了別人帶來的消息,他直接不搭理。
很快四麵八方的斥候消息紛紛傳到天子行營,都是不好的消息。
楊佶派出的斥候直接生擒了兩個突厥哨騎,然後送到了天子行營。審訊之下,對方才說出了始畢可汗準備大舉突襲大隋天子的事情。
至此真相大白。
不過此時反倒沒人敢再說什麽。
楊廣這種自傲的性格,若是真的因此惱羞成怒,遷怒於人,怕是後果更嚴重。
所幸楊廣沒有起幺蛾子,這個時候,他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馬上召集諸將,商議撤退。
但此時眾人已經出了恒安鎮三百多裏,至少需要數日才能返回長城之內。此時掉頭南下,一旦為突厥軍隊發現,對方必然尾隨擊之。到時候稍有不測,便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宇文述建議留一部兵馬斷後,為天子爭取時間。
但此時斷後,明擺著便是全軍覆沒的下場,因此沒人願意做這個斷後之人。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諸將麵麵相覷,就是不說話。最後還是左侯衛大將軍獨孤覽請命,並左侯衛將軍柳武建、李瓊二人,共一萬八千人馬,為天子斷後。
楊廣顧不得慰藉獨孤覽,便向南逃奔。
大漠黃沙,落日孤煙,千軍萬馬之中,隻留下這支斷後的孤軍。
突厥人是數麵包抄,獨孤覽沒有選擇就地堅守,而是跟在天子鑾駕三四十裏之後行軍。這樣左侯衛軍隨時呈一個半圓弧狀的隊形,掩護天子鑾駕。
隋軍南下的很快,但突厥人發現的更快。
突厥人從三麵對隋軍隱隱成包抄狀,因此隋軍一南下,發現隋軍蹤跡的突厥斥候立刻將此事上報給始畢可汗。
始畢可汗雖然是個殘暴之徒,但卻是東突厥少有的悍將,軍事能力出眾。這也是阿史那俟利弗始終不敵始畢可汗的一個重要原因。
始畢可汗眼看隋軍南下,立刻便明白是情報泄露,隋軍已經知曉自己的目的,所以撤退。他很清楚,若是讓隋軍撤回長城之中,後果不堪設想。他尚沒有和隋軍決戰的勇氣,也沒有和隋軍決戰的實力。
於是始畢可汗立刻下令各部,不再隱藏蹤跡,加速向隋軍逼近,務必將隋軍擋在長城以外。又傳信給阿史那俟利伐和同羅斜也,讓他們加緊出擊,否則走了大隋天子,引得隋軍報複,誰也沒有好下場。
始畢可汗的堂叔哥倫很快率領突厥精銳四萬騎從北麵壓了過來。
這些突厥騎兵在草原上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經過數年的曆練,已經重現當初突厥鐵騎的雄風。
獨孤覽部下騎兵並不多,主力都是步兵。有一部分步兵是乘坐著車輛,還有一部分是徒步。
獨孤覽將戰車連接起來,組成車陣,對突厥人的騎兵進行防禦。
車陣是數百年來步兵對抗騎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用車陣進行防禦,然後士兵依靠弓弩對胡騎進行遠程打擊,可給予敵軍有效地殺傷。
但突厥人與隋軍打了這麽多年,怎麽不明白隋軍的意圖。
哥倫率領騎兵直接到達隋軍弓弩射程之外的地方,離著隋軍大陣差不多有一百五十步。此時隋軍除了弩車以外,根本傷害不了對方。
哥倫令前排的騎兵紛紛下馬,然後推著大車、盾牌,以步兵的形式向隋軍衝去。這些大車、盾牌,可有效地阻擊對方的弓弩打擊。
雖然騎兵改為步兵,速度大降,但眾人忍受著死傷,很快跑過這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突厥人為了對抗隋軍的弓弩,特製的大盾高兩丈多,厚三寸。需要數個士兵扛著才能向前。
這些大盾上麵有一個斜坡,可以有效地阻擋拋射下落的弓箭。
至於那些大車,上麵覆蓋了高大的木板,以為移動的盾牌。士兵從後麵推著向前,弓箭也很難射中。
雖然隋軍鋪天蓋地的弓弩,射殺了不少突厥人,但對方有了盾牌、大車的防護,很快衝鋒到隋軍的陣前。
這時那些大盾和戰車,被突厥人推倒,斜搭在隋軍的車陣上,頓時便成了盾梯。突厥人便能踩著這盾梯,很快越過大車,衝入隋軍陣中,與隋軍絞殺在一起。
這些年來,都速、阿勿思力、阿史那裴羅、斛律晟······突厥騎兵幾乎每年都在戰鬥,無論是攻擊還是防禦早就配合的爐火純青了。
而隋軍雖然在裝備上比對方精良,但真正的精銳早就消耗在東征高句麗和各地的平叛之中。
很快,隋軍便被突厥人犀利的攻擊給打懵了。
雙方是步戰絞殺,隋軍的弓弩根本無法發揮本來巨大的作用。而且隋軍是圍著大車列陣,防禦重點在大車上,一旦被對方越過大車,失了防禦,隻能陷入被動還手之中。
雙方搏戰正激烈,這時哥倫眼看攻擊勢頭正猛,便一擺手,大隊的騎兵開始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