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弓沒有回頭箭,當李淵誅殺王威、高君雅之後,他便沒了後路,隻能造反了。而黃明遠也不擔心事情會有反複,便開始了對李淵的布置。
黃明遠在河東有許多舊部。
這是黃明遠迅速解決河東問題的底氣。這些人遍布河東各郡縣,文武皆有,很多人都已經在當地經營了十多年。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李淵雖然有世家大族相助,但自漢王楊諒之亂開始,河東被清理了多次,關隴世家在河東的實力早就十不存一了。
這也是之前李淵一直不敢動手的原因。關隴世家光喊口號,但你來點實際的啊。
黃明遠傳信河東諸將,命眾人各自堅守城池,等待主力東進。
河北主力七衛,左武衛在信都郡,右屯衛在恒山郡,龍驤衛在武陽郡,控鶴衛在東昌郡,虎威衛在上穀郡,鷹揚衛、豹韜衛在魏郡。七衛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東和黃河北岸。
此時西進的飛狐徑、井陘關、葦澤關、滏口盡控製河北軍的手中。
河東東南,長平郡和上黨郡,二郡太守分別是嚴孝武和段偃師。黃明遠傳令嚴孝武總領二郡兵馬,段偃師總攬二郡政務,防備晉陽之兵,又命黃明溥率領豹韜衛從滏口西進,進駐長平關。
而命張文遠率領右屯衛軍從恒山郡向西,進駐井陘關。
至於北麵馬邑郡,則更是簡單,黃明遠從沒有將沒有獲得突厥支持的劉武周放在眼裏。範文林、李子仁分屯恒安鎮、雁門關,南北挾製馬邑郡,再命劉雲芳率領虎威衛從上穀郡西進,先平定劉武周部,再南下太原郡。
三衛兵馬,再加上當地的軍隊,加起來有十多萬,從三麵包圍太原郡。若是李淵放棄太原,選擇南下,這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李淵死守太原,則晉陽就是他葬身之地。
其實黃明遠並不想在晉陽與李淵死戰,而是希望驅趕著李淵南下,趁機席卷河東,進入關中。
所以三路大軍,中路、南路二軍不動,北路先向馬邑郡率先發起了攻擊。
劉武周的造反很坑,至少在這個時代很坑。曆史上他的崛起是因為背靠突厥,獲得了突厥的支持,郡內還有原邊軍精銳,所以才能趁機興盛。
但黃明遠殺了始畢可汗,突厥現在陷入內亂,自顧不暇。而原朔州精銳邊軍,盡被黃明遠調到了安北都護府和恒安鎮,馬邑郡本身並沒有多少。雖然北地男丁悍勇,劉武周自領太守之後,也開倉放糧,招募了大批的壯丁,有著上萬人馬,但仍舊不能與隋軍相比。
劉武周知道馬邑窮困,若是困守馬邑,必然落敗,必須打出去,攻略富庶的太原諸郡。於是他率兵南下,準備進攻汾陽宮。汾陽宮物資充沛,占領這裏,才能有南下河東的可能。
樓煩郡都尉韓元建得知劉武周造反之後,便率部北上樓煩關,阻止對方南下。
樓煩等關在經過去年突厥人南下之後,都進行了修繕。劉武周本來打著突襲的主意,手中兵力不足,因此雙方相持,劉武周便難以前進。
差不到相持半個多月,屯駐雁門關的李子仁率部占領桑幹鎮,威脅善陽城。
劉武周得知大驚,隻恐後路不保,立刻撤回馬邑。
屯駐恒安鎮的虎賁郎將範文林有兵八千,他在得到黃明遠的命令之後,也率部六千南下至神武縣,堵住了劉武周可能的北逃路線。
不過劉武周的造反終究引得代北人心動蕩,企圖渾水摸魚的人仍是不在少數,雁門前郡丞楊長仁,雁門守令王確等,也暗自聚集人馬,準備響應劉武周,不料走漏風聲,被太守侯莫陳乂知曉。侯莫陳乂先下手為強,將楊長仁、王確及其家族、黨羽全部捉拿處死,一時雁門舉郡震懼,無敢反者。
十一月十五日,劉雲芳率領虎威衛萬餘人先行趕到雁門關。
十七日,劉雲芳指揮各軍包圍了善陽城。
隋軍各部集合,約有兩萬餘人,是劉武周所部的三倍之眾。
此時蹦躂了一個多月的劉武周終於發現自己陷入了絕境之中。劉武周有野心,也有能力,但並無與隋軍主力決戰的底氣。
劉武周雖然已經派人去聯絡突厥的新任可汗處羅可汗,但突厥人根本不敢前來。
劉武周麵對城外重重隋軍,急得是抓耳撓腮。他常在邊關,自然知曉城外諸軍的實力,而善陽城外無援兵,且今年馬邑郡歉收,善陽城中的糧食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繼續打下去,隻有城破一個可能。
這時其妹夫苑君璋建議劉武周,善陽城已經不可守,可突圍至突厥,再作計較。
劉武周也是猶豫,給胡人做狗,是那麽容易的嗎?而且突厥也是黃明遠的手下敗將,投奔突厥有用嗎?
正當劉武周猶豫不決,其部將高滿政突然打開城門,向城外隋軍投降。高滿政全家皆死於突厥之手,與突厥有血仇,如何願意投降突厥。他便勸劉武周向隋軍投降,憑這數千將士和一座善陽城,也能保得性命,但劉武周不願意。
馬邑困於兵禍,人心厭亂,高滿政利用人心所向,投降了隋軍。
此時城門打開,劉雲芳遂指揮諸軍入城。
劉武周在城中聽聞此消息大驚,嚇得魂飛魄散,連忙率領親信突圍。
而守衛城中的諸將尋相、張萬歲等人皆投降了隋軍。
劉武周帶著黃子英、苑君璋等人不到千人一路向北,被範文林率軍堵在了臘河穀(今山西省朔州市東北洪濤山南)。
劉武周進退不能,被隋軍盡滅於此。
在曆史上席卷整個河東,給李唐帶來最多敗仗的一代梟雄,就這麽死在臘河穀。
討平劉武周之後,黃明遠便下令,析馬邑郡、雁門郡北部,於恒安鎮置雲中郡,領雲內、善無、高柳(今山西省陽高縣)三縣。
同時又設代北都督府,節製雲中、雁門、馬邑、樓煩四郡軍事,轄兵兩萬兩千人。
以範文林為代北都督兼領雲中郡太守;
崔民幹為馬邑郡太守;
韓元建為樓煩郡太守;
而李子仁統兵五千人,隨劉雲芳南下。
黃明遠在河東有許多舊部。
這是黃明遠迅速解決河東問題的底氣。這些人遍布河東各郡縣,文武皆有,很多人都已經在當地經營了十多年。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李淵雖然有世家大族相助,但自漢王楊諒之亂開始,河東被清理了多次,關隴世家在河東的實力早就十不存一了。
這也是之前李淵一直不敢動手的原因。關隴世家光喊口號,但你來點實際的啊。
黃明遠傳信河東諸將,命眾人各自堅守城池,等待主力東進。
河北主力七衛,左武衛在信都郡,右屯衛在恒山郡,龍驤衛在武陽郡,控鶴衛在東昌郡,虎威衛在上穀郡,鷹揚衛、豹韜衛在魏郡。七衛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東和黃河北岸。
此時西進的飛狐徑、井陘關、葦澤關、滏口盡控製河北軍的手中。
河東東南,長平郡和上黨郡,二郡太守分別是嚴孝武和段偃師。黃明遠傳令嚴孝武總領二郡兵馬,段偃師總攬二郡政務,防備晉陽之兵,又命黃明溥率領豹韜衛從滏口西進,進駐長平關。
而命張文遠率領右屯衛軍從恒山郡向西,進駐井陘關。
至於北麵馬邑郡,則更是簡單,黃明遠從沒有將沒有獲得突厥支持的劉武周放在眼裏。範文林、李子仁分屯恒安鎮、雁門關,南北挾製馬邑郡,再命劉雲芳率領虎威衛從上穀郡西進,先平定劉武周部,再南下太原郡。
三衛兵馬,再加上當地的軍隊,加起來有十多萬,從三麵包圍太原郡。若是李淵放棄太原,選擇南下,這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李淵死守太原,則晉陽就是他葬身之地。
其實黃明遠並不想在晉陽與李淵死戰,而是希望驅趕著李淵南下,趁機席卷河東,進入關中。
所以三路大軍,中路、南路二軍不動,北路先向馬邑郡率先發起了攻擊。
劉武周的造反很坑,至少在這個時代很坑。曆史上他的崛起是因為背靠突厥,獲得了突厥的支持,郡內還有原邊軍精銳,所以才能趁機興盛。
但黃明遠殺了始畢可汗,突厥現在陷入內亂,自顧不暇。而原朔州精銳邊軍,盡被黃明遠調到了安北都護府和恒安鎮,馬邑郡本身並沒有多少。雖然北地男丁悍勇,劉武周自領太守之後,也開倉放糧,招募了大批的壯丁,有著上萬人馬,但仍舊不能與隋軍相比。
劉武周知道馬邑窮困,若是困守馬邑,必然落敗,必須打出去,攻略富庶的太原諸郡。於是他率兵南下,準備進攻汾陽宮。汾陽宮物資充沛,占領這裏,才能有南下河東的可能。
樓煩郡都尉韓元建得知劉武周造反之後,便率部北上樓煩關,阻止對方南下。
樓煩等關在經過去年突厥人南下之後,都進行了修繕。劉武周本來打著突襲的主意,手中兵力不足,因此雙方相持,劉武周便難以前進。
差不到相持半個多月,屯駐雁門關的李子仁率部占領桑幹鎮,威脅善陽城。
劉武周得知大驚,隻恐後路不保,立刻撤回馬邑。
屯駐恒安鎮的虎賁郎將範文林有兵八千,他在得到黃明遠的命令之後,也率部六千南下至神武縣,堵住了劉武周可能的北逃路線。
不過劉武周的造反終究引得代北人心動蕩,企圖渾水摸魚的人仍是不在少數,雁門前郡丞楊長仁,雁門守令王確等,也暗自聚集人馬,準備響應劉武周,不料走漏風聲,被太守侯莫陳乂知曉。侯莫陳乂先下手為強,將楊長仁、王確及其家族、黨羽全部捉拿處死,一時雁門舉郡震懼,無敢反者。
十一月十五日,劉雲芳率領虎威衛萬餘人先行趕到雁門關。
十七日,劉雲芳指揮各軍包圍了善陽城。
隋軍各部集合,約有兩萬餘人,是劉武周所部的三倍之眾。
此時蹦躂了一個多月的劉武周終於發現自己陷入了絕境之中。劉武周有野心,也有能力,但並無與隋軍主力決戰的底氣。
劉武周雖然已經派人去聯絡突厥的新任可汗處羅可汗,但突厥人根本不敢前來。
劉武周麵對城外重重隋軍,急得是抓耳撓腮。他常在邊關,自然知曉城外諸軍的實力,而善陽城外無援兵,且今年馬邑郡歉收,善陽城中的糧食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繼續打下去,隻有城破一個可能。
這時其妹夫苑君璋建議劉武周,善陽城已經不可守,可突圍至突厥,再作計較。
劉武周也是猶豫,給胡人做狗,是那麽容易的嗎?而且突厥也是黃明遠的手下敗將,投奔突厥有用嗎?
正當劉武周猶豫不決,其部將高滿政突然打開城門,向城外隋軍投降。高滿政全家皆死於突厥之手,與突厥有血仇,如何願意投降突厥。他便勸劉武周向隋軍投降,憑這數千將士和一座善陽城,也能保得性命,但劉武周不願意。
馬邑困於兵禍,人心厭亂,高滿政利用人心所向,投降了隋軍。
此時城門打開,劉雲芳遂指揮諸軍入城。
劉武周在城中聽聞此消息大驚,嚇得魂飛魄散,連忙率領親信突圍。
而守衛城中的諸將尋相、張萬歲等人皆投降了隋軍。
劉武周帶著黃子英、苑君璋等人不到千人一路向北,被範文林率軍堵在了臘河穀(今山西省朔州市東北洪濤山南)。
劉武周進退不能,被隋軍盡滅於此。
在曆史上席卷整個河東,給李唐帶來最多敗仗的一代梟雄,就這麽死在臘河穀。
討平劉武周之後,黃明遠便下令,析馬邑郡、雁門郡北部,於恒安鎮置雲中郡,領雲內、善無、高柳(今山西省陽高縣)三縣。
同時又設代北都督府,節製雲中、雁門、馬邑、樓煩四郡軍事,轄兵兩萬兩千人。
以範文林為代北都督兼領雲中郡太守;
崔民幹為馬邑郡太守;
韓元建為樓煩郡太守;
而李子仁統兵五千人,隨劉雲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