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占領了三彌山的西突厥牙帳,狠狠地抽了西突厥一巴掌。
射匱可汗心中大惱,顧不得師老兵疲,連番大戰,又率軍向西,準備奪回天山以南,報這一箭之仇。
而此時的天山以南的局勢,已經完全和射匱可汗想象的不一樣。
隋軍占領龜茲之後,堵住了從熱海往天山以南最近的道路。而黃明遼占領突厥牙帳,殲敵近萬,西突厥在天山以南最後一支主力部隊覆滅。大隋重新取得了對天山以南的控製。這時候射匱可汗再想著與隋軍一戰,天時地利人和俱不占優勢,已經晚了。
黃明遼占領三彌山之後,便料到射匱可汗若是在河中得勝,必然會對隋軍發動報複性攻擊,於是調集兵力西進至大石城,準備和西突厥攤牌。
其實黃明遼也不想和射匱可汗決戰,大隋在西域缺的就是時間。他手中軍隊極缺,根本不能和動輒十多萬軍隊調動的西突厥大決戰。
當然,吃下去的東西,就是噎著也得強咽下去。這一次既然將西突厥的勢力趕出天山以南,就決不能讓他們重新返回,為此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於是黃明遼命令契苾葛從鷹娑川草原北上,殺入伊列河穀,做出威脅西突厥腹地的樣子。又調動龜茲、焉耆、高昌等地的土人,組建附從軍,擺足了和西突厥決戰的架勢。
大業十年八月,勃達嶺。
射匱可汗屯兵頓多城,此時心中滿是驚異。隋軍來的也太迅速了,他還未動,隋軍已經主動出擊到他眼皮子底下。
整個勃達嶺上,旌旗如林。而隋軍的營帳更是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連綿不絕。射匱可汗也不知道隋軍有多少人,心中有些驚慌。
西突厥雖然家底厚,但也扛不住揮霍。這兩年又是遏索山,又是河中,又是碎葉川,西突厥軍隊連番大戰,幾乎沒有停過。射匱可汗雖然擊敗了薛延陀部和河中叛軍,但兩地皆需要布置守軍,因此射匱可汗這一次雖然傾巢而動,但手中實際上能用的軍隊不超過五萬騎。
射匱可汗原本的底氣是很足的,但現在看來,五萬騎真的不算什麽。
雙方在勃達嶺進行了第二次大決戰。
此戰並沒有出現上一次騎兵大對決的場麵,雙方都有保存實力的意圖,因此都收著打。黃明遼不願意消耗過多兵力,因此在嶺上布置了重裝騎兵和步兵,然後利用弓弩優勢,居高臨下。
而射匱可汗對於上一次隋軍具裝甲騎的威力,心中著實畏懼,不敢與其硬碰硬,多布置輕騎兵在外圍襲擾。因此雙方這一次大小發生了十餘場激戰,沒有一次達到上一次大決戰的規模。
雙方一直從八月底打到十月初,但始終沒能結束戰爭。此時天氣轉冷,寒衾入骨。胡天八月即飛雪,更何況是十月的隆冬,到了這種時候,這仗也打不下去了。
隋軍還好一些,黃明遼之前便對這一仗做過最壞的打算,料想此戰時間不會短,因此早就讓李節提前預備好過冬的冬衣和石炭。
伊吾、蒲類等地,石炭資源豐富,後世著名的準東煤田、哈密煤田都在這裏。豐州采石炭、製石炭技術已經很發達了,所以黃明遼到西域之後,立刻勘探石炭礦,用石炭取代了木頭、馬糞取暖。
而西突厥則與之相比,準備工作做得太少,射匱可汗幾乎是被逼著到了戰場,哪有時間做準備。西突厥各部軍隊幾乎都是連番大戰,沒有修整,原以為打敗了叛軍和薛延陀部可以喘口氣,現在又要麵對隋軍的鐵疙瘩,不少士兵心中積怨。
而且三彌山、碎葉川等西突厥的根據地被多番肆虐,物資損失嚴重,隆冬時節,短缺的物資根本無法補充。到了十月,西突厥軍中連士兵的糧食也無法保障了。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十月初,西突厥軍中發生多起小規模的騷亂,軍心動蕩。
很快騷亂升級,十月五日,因為西突厥軍中的糧官克扣士兵的軍糧,底層士兵忍無可忍,終於怒而暴起,誅殺了糧官。然後在有心人的組織下,眾人將目標對準了射匱可汗。早就對射匱可汗的作為不滿的眾人,紛紛響應。
此時鬧得很大,雖然射匱可汗反應迅速,很快將動亂平定,但這次動亂帶給他的恐懼是難以描述的。
軍隊要亂了。這一次規模不大,但下次,下下次呢,這意味著統治的動搖。
此時之後,不少人也心中震動,紛紛勸始畢可汗,暫時退兵,來年再戰,兒郎們疲憊,讓兒郎們歇息一冬吧。
打到這種程度,射匱可汗心中也生了幾分退意。隻是射匱可汗統兵多年,心中很清楚,若是就這麽撤退,而隋軍尾隨而至,其軍兵敗。
而且若這麽退了,太打擊他的威望了。這兩年,對外戰爭連番的失敗,讓突厥內部矛盾迅速激化。河中叛亂隻是一個引子,中央對各部的權威持續降低才是根本原因。若是再敗,怕是整個突厥,將處處烽火了。
他實在不敢退啊。
這時阿史那咥建議兄長,未若先與隋軍和談,雙方罷兵,等到清理完內部的動亂之後,再出征大隋。
射匱可汗聽後,卻不是太願意,他著實擔心若是現在放手,等到來年他們能再出擊的時候,整個天山以南,已經被隋軍經營成鐵板一塊了。
但不願意也不得不同意。
於是射匱可汗命令心腹安頗曹出使隋軍,達成與隋軍的和議,並告訴安頗曹,勿失了西突厥的顏麵。
安頗曹是西域安國人,年輕時是個商人,跟著射匱可汗多年,算是射匱可汗的謀士。
他與漢人打交道不多,但也知道漢人多怯懦,又講虛名,因此他打定主意,這次要揚名。
黃明遼聽聞西突厥派了使節,一直忐忑的心也落了下來。他就怕射匱可汗這個愣種,死咬著牙在勃達嶺跟他硬撐,那樣隋軍也是騎虎難下。西突厥撐不住,隋軍也撐不住啊。現在西突厥先低了頭,雙方和談的主動權便掌握在了隋軍手中。
射匱可汗心中大惱,顧不得師老兵疲,連番大戰,又率軍向西,準備奪回天山以南,報這一箭之仇。
而此時的天山以南的局勢,已經完全和射匱可汗想象的不一樣。
隋軍占領龜茲之後,堵住了從熱海往天山以南最近的道路。而黃明遼占領突厥牙帳,殲敵近萬,西突厥在天山以南最後一支主力部隊覆滅。大隋重新取得了對天山以南的控製。這時候射匱可汗再想著與隋軍一戰,天時地利人和俱不占優勢,已經晚了。
黃明遼占領三彌山之後,便料到射匱可汗若是在河中得勝,必然會對隋軍發動報複性攻擊,於是調集兵力西進至大石城,準備和西突厥攤牌。
其實黃明遼也不想和射匱可汗決戰,大隋在西域缺的就是時間。他手中軍隊極缺,根本不能和動輒十多萬軍隊調動的西突厥大決戰。
當然,吃下去的東西,就是噎著也得強咽下去。這一次既然將西突厥的勢力趕出天山以南,就決不能讓他們重新返回,為此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於是黃明遼命令契苾葛從鷹娑川草原北上,殺入伊列河穀,做出威脅西突厥腹地的樣子。又調動龜茲、焉耆、高昌等地的土人,組建附從軍,擺足了和西突厥決戰的架勢。
大業十年八月,勃達嶺。
射匱可汗屯兵頓多城,此時心中滿是驚異。隋軍來的也太迅速了,他還未動,隋軍已經主動出擊到他眼皮子底下。
整個勃達嶺上,旌旗如林。而隋軍的營帳更是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連綿不絕。射匱可汗也不知道隋軍有多少人,心中有些驚慌。
西突厥雖然家底厚,但也扛不住揮霍。這兩年又是遏索山,又是河中,又是碎葉川,西突厥軍隊連番大戰,幾乎沒有停過。射匱可汗雖然擊敗了薛延陀部和河中叛軍,但兩地皆需要布置守軍,因此射匱可汗這一次雖然傾巢而動,但手中實際上能用的軍隊不超過五萬騎。
射匱可汗原本的底氣是很足的,但現在看來,五萬騎真的不算什麽。
雙方在勃達嶺進行了第二次大決戰。
此戰並沒有出現上一次騎兵大對決的場麵,雙方都有保存實力的意圖,因此都收著打。黃明遼不願意消耗過多兵力,因此在嶺上布置了重裝騎兵和步兵,然後利用弓弩優勢,居高臨下。
而射匱可汗對於上一次隋軍具裝甲騎的威力,心中著實畏懼,不敢與其硬碰硬,多布置輕騎兵在外圍襲擾。因此雙方這一次大小發生了十餘場激戰,沒有一次達到上一次大決戰的規模。
雙方一直從八月底打到十月初,但始終沒能結束戰爭。此時天氣轉冷,寒衾入骨。胡天八月即飛雪,更何況是十月的隆冬,到了這種時候,這仗也打不下去了。
隋軍還好一些,黃明遼之前便對這一仗做過最壞的打算,料想此戰時間不會短,因此早就讓李節提前預備好過冬的冬衣和石炭。
伊吾、蒲類等地,石炭資源豐富,後世著名的準東煤田、哈密煤田都在這裏。豐州采石炭、製石炭技術已經很發達了,所以黃明遼到西域之後,立刻勘探石炭礦,用石炭取代了木頭、馬糞取暖。
而西突厥則與之相比,準備工作做得太少,射匱可汗幾乎是被逼著到了戰場,哪有時間做準備。西突厥各部軍隊幾乎都是連番大戰,沒有修整,原以為打敗了叛軍和薛延陀部可以喘口氣,現在又要麵對隋軍的鐵疙瘩,不少士兵心中積怨。
而且三彌山、碎葉川等西突厥的根據地被多番肆虐,物資損失嚴重,隆冬時節,短缺的物資根本無法補充。到了十月,西突厥軍中連士兵的糧食也無法保障了。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十月初,西突厥軍中發生多起小規模的騷亂,軍心動蕩。
很快騷亂升級,十月五日,因為西突厥軍中的糧官克扣士兵的軍糧,底層士兵忍無可忍,終於怒而暴起,誅殺了糧官。然後在有心人的組織下,眾人將目標對準了射匱可汗。早就對射匱可汗的作為不滿的眾人,紛紛響應。
此時鬧得很大,雖然射匱可汗反應迅速,很快將動亂平定,但這次動亂帶給他的恐懼是難以描述的。
軍隊要亂了。這一次規模不大,但下次,下下次呢,這意味著統治的動搖。
此時之後,不少人也心中震動,紛紛勸始畢可汗,暫時退兵,來年再戰,兒郎們疲憊,讓兒郎們歇息一冬吧。
打到這種程度,射匱可汗心中也生了幾分退意。隻是射匱可汗統兵多年,心中很清楚,若是就這麽撤退,而隋軍尾隨而至,其軍兵敗。
而且若這麽退了,太打擊他的威望了。這兩年,對外戰爭連番的失敗,讓突厥內部矛盾迅速激化。河中叛亂隻是一個引子,中央對各部的權威持續降低才是根本原因。若是再敗,怕是整個突厥,將處處烽火了。
他實在不敢退啊。
這時阿史那咥建議兄長,未若先與隋軍和談,雙方罷兵,等到清理完內部的動亂之後,再出征大隋。
射匱可汗聽後,卻不是太願意,他著實擔心若是現在放手,等到來年他們能再出擊的時候,整個天山以南,已經被隋軍經營成鐵板一塊了。
但不願意也不得不同意。
於是射匱可汗命令心腹安頗曹出使隋軍,達成與隋軍的和議,並告訴安頗曹,勿失了西突厥的顏麵。
安頗曹是西域安國人,年輕時是個商人,跟著射匱可汗多年,算是射匱可汗的謀士。
他與漢人打交道不多,但也知道漢人多怯懦,又講虛名,因此他打定主意,這次要揚名。
黃明遼聽聞西突厥派了使節,一直忐忑的心也落了下來。他就怕射匱可汗這個愣種,死咬著牙在勃達嶺跟他硬撐,那樣隋軍也是騎虎難下。西突厥撐不住,隋軍也撐不住啊。現在西突厥先低了頭,雙方和談的主動權便掌握在了隋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