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因為張方翼擅自做主,在還沒有清理完城中賊匪之時,便主動出擊,攻打回洛倉,擔任尚書左司郎的盧楚便率先彈劾張方翼。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此時洛陽城內的血腥之氣尚未散去,而張方翼拯救了這座瀕臨滅亡的城市。
盧楚其實對於張方翼沒什麽看法,他彈劾張方翼,乃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目的便是打擊衛公黃明遠的勢力。
因為黃明遠在幽州的一係列做法,殘存的範陽盧氏的子弟對黃明遠是恨之入骨。不顧他們報複不了黃明遠,隻得想法給黃明遠找麻煩。
這次盧楚對張方翼的彈劾很荒謬,不說張方翼做法的對錯。他被越王受命總領城中各軍禦敵,本就有資格就戰場情況作出各種部署。即使沒有及時告知越王,也不能說做法上有錯。
本來做主的元文都直接駁斥便可,但元文都卻對此不發表意見,直接將彈劾呈給越王,使此事公開化。
張方翼是洛陽四大留守中的二號人物。
因為身份、立場等各種原因,不管張方翼願意不願意,他都和元文都天然出現對立。
元文都再是個性耿直,但這是政治鬥爭。成熟的政治家不會以個人的喜惡而影響對政敵的出手。
而且這些日子,張方翼出盡了風頭,已經壓他一頭了。
越王楊侗接到盧楚的彈劾有些為難,但他還不傻,這個時候,仗還沒打完,肯定不能處置在此戰中功勞最大的張方翼。
楊侗便想直接駁斥。
但楊侗的老師郭文懿卻是勸楊侗,原本元文都和張方翼二人勢均力敵,各自負責一塊,越王才能從中決斷,保障不受二人的挾製。現在張方翼在洛陽保衛戰中立得大功,贏得了人望,往後二人之間的平衡就要打破了。
張方翼的功勞要賞,但也要防止元文都為張方翼完全壓製。
楊侗是不怎麽懂帝王之學,但見其老師言之鑿鑿,便同意了郭文懿的意見。於是越王明發了盧楚的彈劾,以示對張方翼不滿,又提拔盧楚暫領尚書左丞事。尚書左司郎是尚書左丞的副手,現在尚書左丞空缺,以左司郎領左丞事,倒還說得過去。但尚書右丞正是張方翼,倒是有讓盧楚跟張方翼打擂台的意思。
朝局從來都是需要平衡的,不能使一家獨大。但問題是政治鬥爭不能影響到國家大事,尤其是社稷危急存亡的時候。
越王對盧楚的提拔,使得眾人明顯看到越王的態度。而張方翼從回洛倉派來請求朝廷發動百姓前往回洛倉運糧的奏疏也因此而耽擱。
張方翼左等右等,不見越王回信。最後無奈地他隻得返回洛陽城,親自去見越王。
等他到了洛陽,眼看朝中局勢有些詭異,這才知道朝中發生的事情。他並沒有勃然大怒,甚至還有些理解越王的態度,因此報之以平常之心。
當今之時,個人榮辱是小事,重點是洛陽城的糧食問題。
張方翼急匆匆地趕到皇宮見越王楊侗,楊侗還以為張方翼為之前盧楚彈劾他的事情而來,有些尷尬。郭文懿便建議越王暫時不見張方翼。楊侗性格有些懦弱,也擔心張方翼當場發難,因此推脫不見。
張方翼為此在宮門口等了三個時辰,也沒有見到越王楊侗。
直到傍晚,張方翼終於忍不住了。他沒有強行闖宮,當然也闖不進去,而是去見元文都。
事關社稷,他相信元文都分得清輕重。
果然,元文都聽到張方翼說的事情臉色也凝重起來。做到他這個位置的人,都不是傻子,往日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想到,不代表看不出這條建議的重要性。
元文都略一思索,便決定和張方翼一起前往皇宮麵見越王,畢竟內鬥不是掀桌子。洛陽城失了,他倆都沒好。
元文都和張方翼兩大重臣來見,越王楊侗當然不能再不見。此時見到張方翼,他還有些尷尬。
張方翼也顧不得其它,便將自己請奏往洛陽運糧的事稟報了楊侗。
楊侗還不太明白其中的意義,便問道:“張右丞,你不是已經奪回了回洛倉,洛陽城怎麽還會缺糧?”
張方翼乃說道:“大王,李密逆賊將興洛倉的糧食分發給百姓,其賊日增之數,數以萬計。今李逆其勢已成,一旦其率主力兵臨洛陽,斷絕洛陽城和回洛倉的聯係,則洛陽城數十萬百姓,將陷入無糧可食的地步。”
楊侗還是不解。
“洛陽城這麽缺糧嗎,城內難道無糧?”
“大王,洛陽城內人口超過五十萬,每月最少需要糧食二十多萬石。東都含嘉倉的糧食不超過三十萬石,連一個月都撐不住。”
楊侗大驚失色,這些事情,他全都不知道。
楊侗雖然年幼,但也知道糧食是命脈,趕緊同意張方翼的建議,並命元文都、張方翼二人組織人力,從回洛倉往洛陽城運糧。
張方翼又請求增兵回洛倉。
整個東都內外,其實有兵力十幾萬人。當然這個數值是不是真實,誰也不知道。
當初楊玄感之亂後,楊廣有感於洛陽兵少,差點失陷於賊手。於是下令大肆征兵,又在河南郡廣建軍府,使得東都名義上的軍隊快二十萬。
不過當前天下,因為過度的勞役和持續不斷的民亂,中原地區早就兵力枯竭。河南郡又因為楊玄感叛亂,數年沒有緩過勁來。東都名義上的近二十萬人馬,真實情況下,有沒有一半都難說。
不過回洛倉實在太重要,不容有失。
楊侗同意了張方翼的請求,命令從東都以內,增兵萬人,守衛回洛倉。
這時郭文懿也從一眾奏疏之中,找到了張方翼給越王的奏疏。當時張方翼的奏疏已經上報到門下省,郭文懿還以為是請功的奏疏,便想壓一壓張方翼,連看都沒看,便令人擱置,這才出現了今日的事。
不過這種事郭文懿是不會承認的,他直接將此事推給門下省一個小吏,便解脫關係。至於那個小吏,則被他以瀆職之罪,直接活活打死了。
張方翼也知道郭文懿與越王的關係,知道此事沒法追究,便不再提。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此時洛陽城內的血腥之氣尚未散去,而張方翼拯救了這座瀕臨滅亡的城市。
盧楚其實對於張方翼沒什麽看法,他彈劾張方翼,乃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目的便是打擊衛公黃明遠的勢力。
因為黃明遠在幽州的一係列做法,殘存的範陽盧氏的子弟對黃明遠是恨之入骨。不顧他們報複不了黃明遠,隻得想法給黃明遠找麻煩。
這次盧楚對張方翼的彈劾很荒謬,不說張方翼做法的對錯。他被越王受命總領城中各軍禦敵,本就有資格就戰場情況作出各種部署。即使沒有及時告知越王,也不能說做法上有錯。
本來做主的元文都直接駁斥便可,但元文都卻對此不發表意見,直接將彈劾呈給越王,使此事公開化。
張方翼是洛陽四大留守中的二號人物。
因為身份、立場等各種原因,不管張方翼願意不願意,他都和元文都天然出現對立。
元文都再是個性耿直,但這是政治鬥爭。成熟的政治家不會以個人的喜惡而影響對政敵的出手。
而且這些日子,張方翼出盡了風頭,已經壓他一頭了。
越王楊侗接到盧楚的彈劾有些為難,但他還不傻,這個時候,仗還沒打完,肯定不能處置在此戰中功勞最大的張方翼。
楊侗便想直接駁斥。
但楊侗的老師郭文懿卻是勸楊侗,原本元文都和張方翼二人勢均力敵,各自負責一塊,越王才能從中決斷,保障不受二人的挾製。現在張方翼在洛陽保衛戰中立得大功,贏得了人望,往後二人之間的平衡就要打破了。
張方翼的功勞要賞,但也要防止元文都為張方翼完全壓製。
楊侗是不怎麽懂帝王之學,但見其老師言之鑿鑿,便同意了郭文懿的意見。於是越王明發了盧楚的彈劾,以示對張方翼不滿,又提拔盧楚暫領尚書左丞事。尚書左司郎是尚書左丞的副手,現在尚書左丞空缺,以左司郎領左丞事,倒還說得過去。但尚書右丞正是張方翼,倒是有讓盧楚跟張方翼打擂台的意思。
朝局從來都是需要平衡的,不能使一家獨大。但問題是政治鬥爭不能影響到國家大事,尤其是社稷危急存亡的時候。
越王對盧楚的提拔,使得眾人明顯看到越王的態度。而張方翼從回洛倉派來請求朝廷發動百姓前往回洛倉運糧的奏疏也因此而耽擱。
張方翼左等右等,不見越王回信。最後無奈地他隻得返回洛陽城,親自去見越王。
等他到了洛陽,眼看朝中局勢有些詭異,這才知道朝中發生的事情。他並沒有勃然大怒,甚至還有些理解越王的態度,因此報之以平常之心。
當今之時,個人榮辱是小事,重點是洛陽城的糧食問題。
張方翼急匆匆地趕到皇宮見越王楊侗,楊侗還以為張方翼為之前盧楚彈劾他的事情而來,有些尷尬。郭文懿便建議越王暫時不見張方翼。楊侗性格有些懦弱,也擔心張方翼當場發難,因此推脫不見。
張方翼為此在宮門口等了三個時辰,也沒有見到越王楊侗。
直到傍晚,張方翼終於忍不住了。他沒有強行闖宮,當然也闖不進去,而是去見元文都。
事關社稷,他相信元文都分得清輕重。
果然,元文都聽到張方翼說的事情臉色也凝重起來。做到他這個位置的人,都不是傻子,往日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想到,不代表看不出這條建議的重要性。
元文都略一思索,便決定和張方翼一起前往皇宮麵見越王,畢竟內鬥不是掀桌子。洛陽城失了,他倆都沒好。
元文都和張方翼兩大重臣來見,越王楊侗當然不能再不見。此時見到張方翼,他還有些尷尬。
張方翼也顧不得其它,便將自己請奏往洛陽運糧的事稟報了楊侗。
楊侗還不太明白其中的意義,便問道:“張右丞,你不是已經奪回了回洛倉,洛陽城怎麽還會缺糧?”
張方翼乃說道:“大王,李密逆賊將興洛倉的糧食分發給百姓,其賊日增之數,數以萬計。今李逆其勢已成,一旦其率主力兵臨洛陽,斷絕洛陽城和回洛倉的聯係,則洛陽城數十萬百姓,將陷入無糧可食的地步。”
楊侗還是不解。
“洛陽城這麽缺糧嗎,城內難道無糧?”
“大王,洛陽城內人口超過五十萬,每月最少需要糧食二十多萬石。東都含嘉倉的糧食不超過三十萬石,連一個月都撐不住。”
楊侗大驚失色,這些事情,他全都不知道。
楊侗雖然年幼,但也知道糧食是命脈,趕緊同意張方翼的建議,並命元文都、張方翼二人組織人力,從回洛倉往洛陽城運糧。
張方翼又請求增兵回洛倉。
整個東都內外,其實有兵力十幾萬人。當然這個數值是不是真實,誰也不知道。
當初楊玄感之亂後,楊廣有感於洛陽兵少,差點失陷於賊手。於是下令大肆征兵,又在河南郡廣建軍府,使得東都名義上的軍隊快二十萬。
不過當前天下,因為過度的勞役和持續不斷的民亂,中原地區早就兵力枯竭。河南郡又因為楊玄感叛亂,數年沒有緩過勁來。東都名義上的近二十萬人馬,真實情況下,有沒有一半都難說。
不過回洛倉實在太重要,不容有失。
楊侗同意了張方翼的請求,命令從東都以內,增兵萬人,守衛回洛倉。
這時郭文懿也從一眾奏疏之中,找到了張方翼給越王的奏疏。當時張方翼的奏疏已經上報到門下省,郭文懿還以為是請功的奏疏,便想壓一壓張方翼,連看都沒看,便令人擱置,這才出現了今日的事。
不過這種事郭文懿是不會承認的,他直接將此事推給門下省一個小吏,便解脫關係。至於那個小吏,則被他以瀆職之罪,直接活活打死了。
張方翼也知道郭文懿與越王的關係,知道此事沒法追究,便不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