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二年四月底,與河北一水之隔的齊郡來信,曆城危急,向衛公求援。
自去年齊郡太守張須陀戰死大海寺,大將賈務本也傷重去世之後,八風營便回到齊郡,努力經營老巢。
此時齊郡沒有主事之人,也沒人任命新的太守、郡丞,於是張須陀之子張元備便被眾人擁立為主。
張元備從小跟著父親在軍中,也多臨戰陣,頗有威信。其軍中也有羅士信、樊虎、唐萬義等大將為用,但可惜八風營的靈魂人物是張須陀,張元備是萬無法取代的,因此自張須陀死後,這支軍隊也跟泄了氣一般,再不複往日的雄壯威武。
張元備在齊郡,麵對崩亂的局勢,也隻得勉力維持。
自張須陀去世之後,青州各地的盜匪沒了壓製,如雨後春筍一般又起,肆虐各處郡縣。包括齊郡下轄的各縣,也多有反複。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張元備雖然不像其父一般,忠義無雙,甘心為大隋四處滅火,但郡內的盜匪也是得平的。隻是齊郡兵少,又缺少糧食,麵對不斷肆虐的盜匪,疲於應付,始終不能真正平亂。
原本被張須陀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王薄,也得以休整勢力,從頭再來。
大業十二年三月,王薄聯合另一位齊郡盜匪顏宣政,二人率領數萬人馬攻打曆城。
作為齊郡郡治,曆城本有七八千軍隊,更兼占據城池優勢,按道理來說還是可以抵擋王薄大軍的。隻是偏偏不湊巧,曆城之軍剛調出一支主力,此時城中不過三四千人,且多以老弱為主。
原來之前有盜匪圍攻濟水以北的臨濟縣(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高城鎮西北),臨濟縣向郡城求援,張元備乃分兵四千給羅士信,令其救援臨濟。
眾將皆以“曆城實力薄弱,堪堪自保”為由,不讚同出兵,但張元備卻是堅持己見,強自出兵。
曆城的確是實力不足,可救援臨濟,還真不是張元備迂腐。
自張須陀死後,盜賊又起,齊郡諸縣多有淪陷。王薄複起之後,整個齊郡東部更是接連淪陷。此時齊郡十縣,除了郡治曆城,隻剩下祝阿(今山東省禹城市)、臨邑(治今山東省臨邑縣南)、臨濟三縣控製在大隋手中。
臨濟三縣皆在濟水以北,若是臨濟失守,則另外兩縣也必然不保。那樣齊郡也就隻剩曆城一個空殼子了。
到時候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曆城,根本守不了多久。
所以張元備才力排眾議,決定出兵。
隻是此番出兵,正好落入王薄的算計之中。原來王薄擔心曆城兵多,難以攻下,才請顏宣政率部攻打臨濟縣,正是調虎離山之計。
羅士信率領四千人馬渡過黃河,救援臨濟。
此時一直攻打臨濟城的顏宣政眼看羅士信北上之後,立刻撤了回來,又在濟水沿線布防,阻擊羅士信回援曆城。
而得到消息的王薄,也趁機率大軍攻打曆城。
此時曆城隻有三千餘人,正是防禦最薄弱的時候。
張元備雖無其父用兵之才能,但其父張須陀出兵剿匪,曆城常為張元備守禦。因此張元備對於曆城防禦,極其了解。
麵對王薄匪部的強攻猛打,張元備積極調兵遣將,又發動青壯上城守禦,用三千之兵,堪堪守住曆城。
隻是王薄這個人,素來狠辣,手段陰毒。為了破城,竟然驅趕普通百姓攻城。
麵對城下哀嚎的百姓,張元備也是有些失措。此時張元備心中稍稍一猶豫,王薄果然尋得機會,命令軍隊跟在百姓身後,趁機攻城。
若不是大將唐萬義當機立斷,命令城頭士兵無差別放箭,壓製住賊匪登城的勢頭,曆城早就為王薄攻破了。
此戰之後,眾人無不痛罵王薄的無恥,恨不得寢皮食肉。隻是眾人義憤,卻也無可奈何。而城中百姓更多的是恐懼,一時之間,城中士氣,極其低落。
此時率軍救援臨濟的羅士信在臨濟城沒有發現賊匪,有些狐疑。聽聞有盜匪向南而去,他猜測對方是向曆城而去,心中大驚,立刻率兵往曆城趕。但人一旦在戰場上著了急,便很容易為敵人所趁。
尤其是八風營和王薄、顏宣政這些人,雙方交手不知道多次了,相互之間極其了解。
於是在濟水邊,羅士信便遭到了顏宣政的埋伏。
羅士信率軍匆匆渡河,顏宣政準備來一個半渡而擊。幸好羅士信在率領前軍渡河的過程中,發現了賊匪的蹤跡。羅士信心知不妙,當機立斷,不待船隻靠岸,立刻下令全軍撤退。
眾人上了岸,連船也不顧,便往北麵撤,這才避免了被對方包圍。
很快顏宣政的軍隊從北麵兩側殺來,與官軍相遇。羅士信乃親自為先鋒,率軍殺破賊匪的阻擊,率部撤回了臨濟城。
茫茫濟水,浩浩蕩蕩。一旦為對方包圍在水中,前後無依,此戰必將大敗。
羅士信本來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打仗的時候,不太喜歡動腦子。平時破敵多是窮追猛打,以力克之,頂多算得上一個有勇力的匹夫。但張須陀死後,他身為八風營最重要的將領,不得不長大,不得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得不動腦子,不得不冷靜。
雖然羅士信心急如火,但隻得穩紮穩打,不敢冒進。
之後羅士信又數次準備渡河,甚至向西轉移到臨邑縣,企圖從臨邑渡河。但顏宣政兵馬眾多,又打定了主意跟羅士信死磕,這使得羅士信費勁心思,亦沒法渡河南下。
雙方相持了大半個月,王薄和張元備也相持了大半個月,整個曆城已經岌岌可危。
這時張元備終於決定,向河北的衛公請願。
張元備跟黃明遠並沒有什麽交情,甚至都沒有見過。此時向河北求援,也是抱著僥幸的心理。聽聞當初衛公也是坐困孤城,是他的父親張須陀率兵支援,才內外夾擊,大破反賊。希望衛公能記得當年之事,拉他們一把。
但賊匪圍城,出兵求援也是不可能。
若是羅士信還在城中,或許可以突圍而出,換了旁人,恐無這種能力。
自去年齊郡太守張須陀戰死大海寺,大將賈務本也傷重去世之後,八風營便回到齊郡,努力經營老巢。
此時齊郡沒有主事之人,也沒人任命新的太守、郡丞,於是張須陀之子張元備便被眾人擁立為主。
張元備從小跟著父親在軍中,也多臨戰陣,頗有威信。其軍中也有羅士信、樊虎、唐萬義等大將為用,但可惜八風營的靈魂人物是張須陀,張元備是萬無法取代的,因此自張須陀死後,這支軍隊也跟泄了氣一般,再不複往日的雄壯威武。
張元備在齊郡,麵對崩亂的局勢,也隻得勉力維持。
自張須陀去世之後,青州各地的盜匪沒了壓製,如雨後春筍一般又起,肆虐各處郡縣。包括齊郡下轄的各縣,也多有反複。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張元備雖然不像其父一般,忠義無雙,甘心為大隋四處滅火,但郡內的盜匪也是得平的。隻是齊郡兵少,又缺少糧食,麵對不斷肆虐的盜匪,疲於應付,始終不能真正平亂。
原本被張須陀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王薄,也得以休整勢力,從頭再來。
大業十二年三月,王薄聯合另一位齊郡盜匪顏宣政,二人率領數萬人馬攻打曆城。
作為齊郡郡治,曆城本有七八千軍隊,更兼占據城池優勢,按道理來說還是可以抵擋王薄大軍的。隻是偏偏不湊巧,曆城之軍剛調出一支主力,此時城中不過三四千人,且多以老弱為主。
原來之前有盜匪圍攻濟水以北的臨濟縣(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高城鎮西北),臨濟縣向郡城求援,張元備乃分兵四千給羅士信,令其救援臨濟。
眾將皆以“曆城實力薄弱,堪堪自保”為由,不讚同出兵,但張元備卻是堅持己見,強自出兵。
曆城的確是實力不足,可救援臨濟,還真不是張元備迂腐。
自張須陀死後,盜賊又起,齊郡諸縣多有淪陷。王薄複起之後,整個齊郡東部更是接連淪陷。此時齊郡十縣,除了郡治曆城,隻剩下祝阿(今山東省禹城市)、臨邑(治今山東省臨邑縣南)、臨濟三縣控製在大隋手中。
臨濟三縣皆在濟水以北,若是臨濟失守,則另外兩縣也必然不保。那樣齊郡也就隻剩曆城一個空殼子了。
到時候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曆城,根本守不了多久。
所以張元備才力排眾議,決定出兵。
隻是此番出兵,正好落入王薄的算計之中。原來王薄擔心曆城兵多,難以攻下,才請顏宣政率部攻打臨濟縣,正是調虎離山之計。
羅士信率領四千人馬渡過黃河,救援臨濟。
此時一直攻打臨濟城的顏宣政眼看羅士信北上之後,立刻撤了回來,又在濟水沿線布防,阻擊羅士信回援曆城。
而得到消息的王薄,也趁機率大軍攻打曆城。
此時曆城隻有三千餘人,正是防禦最薄弱的時候。
張元備雖無其父用兵之才能,但其父張須陀出兵剿匪,曆城常為張元備守禦。因此張元備對於曆城防禦,極其了解。
麵對王薄匪部的強攻猛打,張元備積極調兵遣將,又發動青壯上城守禦,用三千之兵,堪堪守住曆城。
隻是王薄這個人,素來狠辣,手段陰毒。為了破城,竟然驅趕普通百姓攻城。
麵對城下哀嚎的百姓,張元備也是有些失措。此時張元備心中稍稍一猶豫,王薄果然尋得機會,命令軍隊跟在百姓身後,趁機攻城。
若不是大將唐萬義當機立斷,命令城頭士兵無差別放箭,壓製住賊匪登城的勢頭,曆城早就為王薄攻破了。
此戰之後,眾人無不痛罵王薄的無恥,恨不得寢皮食肉。隻是眾人義憤,卻也無可奈何。而城中百姓更多的是恐懼,一時之間,城中士氣,極其低落。
此時率軍救援臨濟的羅士信在臨濟城沒有發現賊匪,有些狐疑。聽聞有盜匪向南而去,他猜測對方是向曆城而去,心中大驚,立刻率兵往曆城趕。但人一旦在戰場上著了急,便很容易為敵人所趁。
尤其是八風營和王薄、顏宣政這些人,雙方交手不知道多次了,相互之間極其了解。
於是在濟水邊,羅士信便遭到了顏宣政的埋伏。
羅士信率軍匆匆渡河,顏宣政準備來一個半渡而擊。幸好羅士信在率領前軍渡河的過程中,發現了賊匪的蹤跡。羅士信心知不妙,當機立斷,不待船隻靠岸,立刻下令全軍撤退。
眾人上了岸,連船也不顧,便往北麵撤,這才避免了被對方包圍。
很快顏宣政的軍隊從北麵兩側殺來,與官軍相遇。羅士信乃親自為先鋒,率軍殺破賊匪的阻擊,率部撤回了臨濟城。
茫茫濟水,浩浩蕩蕩。一旦為對方包圍在水中,前後無依,此戰必將大敗。
羅士信本來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打仗的時候,不太喜歡動腦子。平時破敵多是窮追猛打,以力克之,頂多算得上一個有勇力的匹夫。但張須陀死後,他身為八風營最重要的將領,不得不長大,不得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得不動腦子,不得不冷靜。
雖然羅士信心急如火,但隻得穩紮穩打,不敢冒進。
之後羅士信又數次準備渡河,甚至向西轉移到臨邑縣,企圖從臨邑渡河。但顏宣政兵馬眾多,又打定了主意跟羅士信死磕,這使得羅士信費勁心思,亦沒法渡河南下。
雙方相持了大半個月,王薄和張元備也相持了大半個月,整個曆城已經岌岌可危。
這時張元備終於決定,向河北的衛公請願。
張元備跟黃明遠並沒有什麽交情,甚至都沒有見過。此時向河北求援,也是抱著僥幸的心理。聽聞當初衛公也是坐困孤城,是他的父親張須陀率兵支援,才內外夾擊,大破反賊。希望衛公能記得當年之事,拉他們一把。
但賊匪圍城,出兵求援也是不可能。
若是羅士信還在城中,或許可以突圍而出,換了旁人,恐無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