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葬禮辦的還算體麵,而楊佶和黃維揚兄弟一直幫著主事,直待到下午戌時才離開。
回去的路上,楊佶邀請黃維揚前往他的宮殿一敘,不過被黃維揚以天色太晚為由而拒絕了。
今天的事情,楊佶是有些話想和黃維揚說的,但黃維揚卻不想和楊佶談。
這些日子,楊佶的心思都放在了拉攏朝臣,勾連黨羽之上,兩個人的想法很多時候已經背道而馳了。黃維揚多次勸楊佶莫要太著急,急功近利,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楊佶卻是不聽。
而且這段時間,楊佶一直希望將楊素的女兒嫁給他為妾室。
楊氏生於仁壽二年,今年十五歲。楊玄感造反之後,楊氏家族被籍沒,楊氏也被充入掖庭。不過楊廣倒是還念著楊素一絲舊情,並未苛待楊氏,反而欣加禮異,特超恒序。楊氏在宮中的地位也比較超然。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楊佶也很清楚自己和黃維揚的關係發生了裂痕,為了帝位,他急著修複雙方的關係。楊佶想把楊氏嫁給黃維揚,用楊氏做潤滑劑化解雙方的矛盾。長孫觀音婢不在江都,他倒是挺關心黃維揚的帷幕之事。
不過這些手段黃維揚有些看不上。
二人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親密無間,小時候他真把楊佶當作兄弟。而出仕之後,他對楊佶也算是盡心竭力,處處維護。在他看來,楊佶沒必要如此試探他。
說到底楊佶還是對大姊的事情對黃家有些芥蒂。
今日拒絕楊佶,除了不想過多介入宗室的事情,也是黃維揚不想再談納妾之事。他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本就壓力重重,又是在這個緊張時候,步步危機,他是瘋了才會去納妾。
衛公府雖大,但黃維揚平日裏一個人住在府上,而維烈則是衛公府和公主府兩頭跑。他地位再高,家世再顯赫,但還是一個駙馬,得跟著公主住。
本以為今日維烈送公主回府,不會返回,沒想到快到三更,他又回來了。
今天勞累一日,泡了壺茶,哥倆坐在一起閑聊。
黃維烈喟歎道:“大兄,這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國事混亂,宗室該最是可靠,最為依仗才對,可聖人就這麽不待見宗室?”
黃維揚說道:“先皇刻薄,除了親手教養的衛王,其餘幾個兄弟,皆如寇仇。傳說先滕王就是被先皇鴆斃的,其對待兄弟都能這麽狠辣,那對待侄子便可想而知。至於咱們這位天子,更是不得了,以一個次子的身份,踏著兄弟的血,一步一步走上這個位置的,又怎麽會在意這些普通的宗室。別說重用宗室,恐怕他還擔心這些宗室和亂匪勾連在一起,趁機作亂吧。”
黃維烈沒在說話。
對於大隋這前後兩位天子,其實大家都不太願意評價了。尤其是當今天子,實在沒法說。唉!隨他去吧。
“皇太孫今日之事做的,倒是出彩的很,彌補了蔡王之死給皇室的詬病。經今日之事,倒是在朝堂之上,名聲會更盛。隻是!”
黃維揚不禁搖搖頭。
大廈將傾,作為窩中的鳥獸,無論怎麽騰挪,都逃不得覆亡的下場。楊佶的能力,做天子的確是綽綽有餘,若是太平盛世,甚至未必會比當今天子差。可是他的命運並不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而是與大隋的命運息息相關。
可是,這亂世之中,群雄並起,風雲激蕩,大隋的未來又在哪裏。
隨著局勢越來越混亂,黃維揚猜測江都的動亂怕是越來越近。這種亂世,旁的都不頂用,能依仗的,隻有軍隊。
“猊奴,你手中的軍隊能掌握多少?”
黃維烈沒想到兄長突然說起這個,不過他還是據實說道:“我手中有萬餘人馬,但能完全信用的差不多三千人。驍果軍多是關中招募的子弟,其中還多夾雜著世家大族子弟,這些人天然對我們反感。我雖然盡力掌握軍隊,但還是有差距。”
黃維烈雖然身份貴重,又有黃明遠為依托,但畢竟年幼,難以服眾。這三千人馬,還是他經營多時,以心腹將領替換才掌握的。
黃維揚有些皺眉,江都城周圍有十多萬人馬,他們手中可用的就幾千人,一旦生亂,恐難以處置。
黃維烈以為江都城要兵亂了,連忙問道:“大兄,城中局勢已經惡化到這麽嚴重了嗎?難道真要兵變了?”
黃維揚搖搖頭道:“我這是未雨綢繆,現在雖然勉強能穩住局勢,但山雨欲來風滿樓啊,真到了那一日,我們再去準備,怕是就晚了。”
其實黃維揚也不確定江都真的要發生兵變,但父親的來信中卻很確定此事,還讓他注意監視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戡等人的動向。
這三人黃維揚都熟識,宇文化及不過是個浪蕩子弟,掛著一個右屯衛將軍的名號,根本沒什麽權利。宇文智及更是聲名狼藉,宇文述死的時候還上表天子,把宇文智及殺了。而司馬德戡乃是天子的心腹,無論怎麽看,三人都不像是要造反的樣子。
不過父親的堅持,黃維揚一直很信任。
“要加快對沈光、麥孟才、錢傑、陳伯圖等人的拉攏。而且你麾下所部,也要加快清理,實在不行,手段硬一些也是可以的。把蘇烈(蘇定方)、段雄(段誌玄)、李文相(李商胡)等人都調入軍中,一旦亂起,咱們不求得勝,但至少能逃命。”
黃維烈點點頭。
想到這,黃維揚又說道:“從明日開始,你就搬到軍營去住,以防有變。”
見兄長如此鄭重其事,黃維烈也心中沉甸甸的,沒有多言。
到了三更,二人要去休息了。
這時黃維烈忽然想起什麽,便問道:“兄長,這兩日怎麽不見淩先生啊?”
淩先生是兄長的謀士,年近四十,是個道士,具體叫什麽不清楚。不過看起來有些本事,兄長對他言聽計從。
“怎麽,你找淩先生有事?”
“沒有,就是突然想起來了。”
黃維揚這才說道:“淩先生有事出去了,待淩先生回來,或許當下混亂的局勢就要撥雲見日了。”
回去的路上,楊佶邀請黃維揚前往他的宮殿一敘,不過被黃維揚以天色太晚為由而拒絕了。
今天的事情,楊佶是有些話想和黃維揚說的,但黃維揚卻不想和楊佶談。
這些日子,楊佶的心思都放在了拉攏朝臣,勾連黨羽之上,兩個人的想法很多時候已經背道而馳了。黃維揚多次勸楊佶莫要太著急,急功近利,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楊佶卻是不聽。
而且這段時間,楊佶一直希望將楊素的女兒嫁給他為妾室。
楊氏生於仁壽二年,今年十五歲。楊玄感造反之後,楊氏家族被籍沒,楊氏也被充入掖庭。不過楊廣倒是還念著楊素一絲舊情,並未苛待楊氏,反而欣加禮異,特超恒序。楊氏在宮中的地位也比較超然。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楊佶也很清楚自己和黃維揚的關係發生了裂痕,為了帝位,他急著修複雙方的關係。楊佶想把楊氏嫁給黃維揚,用楊氏做潤滑劑化解雙方的矛盾。長孫觀音婢不在江都,他倒是挺關心黃維揚的帷幕之事。
不過這些手段黃維揚有些看不上。
二人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親密無間,小時候他真把楊佶當作兄弟。而出仕之後,他對楊佶也算是盡心竭力,處處維護。在他看來,楊佶沒必要如此試探他。
說到底楊佶還是對大姊的事情對黃家有些芥蒂。
今日拒絕楊佶,除了不想過多介入宗室的事情,也是黃維揚不想再談納妾之事。他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本就壓力重重,又是在這個緊張時候,步步危機,他是瘋了才會去納妾。
衛公府雖大,但黃維揚平日裏一個人住在府上,而維烈則是衛公府和公主府兩頭跑。他地位再高,家世再顯赫,但還是一個駙馬,得跟著公主住。
本以為今日維烈送公主回府,不會返回,沒想到快到三更,他又回來了。
今天勞累一日,泡了壺茶,哥倆坐在一起閑聊。
黃維烈喟歎道:“大兄,這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國事混亂,宗室該最是可靠,最為依仗才對,可聖人就這麽不待見宗室?”
黃維揚說道:“先皇刻薄,除了親手教養的衛王,其餘幾個兄弟,皆如寇仇。傳說先滕王就是被先皇鴆斃的,其對待兄弟都能這麽狠辣,那對待侄子便可想而知。至於咱們這位天子,更是不得了,以一個次子的身份,踏著兄弟的血,一步一步走上這個位置的,又怎麽會在意這些普通的宗室。別說重用宗室,恐怕他還擔心這些宗室和亂匪勾連在一起,趁機作亂吧。”
黃維烈沒在說話。
對於大隋這前後兩位天子,其實大家都不太願意評價了。尤其是當今天子,實在沒法說。唉!隨他去吧。
“皇太孫今日之事做的,倒是出彩的很,彌補了蔡王之死給皇室的詬病。經今日之事,倒是在朝堂之上,名聲會更盛。隻是!”
黃維揚不禁搖搖頭。
大廈將傾,作為窩中的鳥獸,無論怎麽騰挪,都逃不得覆亡的下場。楊佶的能力,做天子的確是綽綽有餘,若是太平盛世,甚至未必會比當今天子差。可是他的命運並不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而是與大隋的命運息息相關。
可是,這亂世之中,群雄並起,風雲激蕩,大隋的未來又在哪裏。
隨著局勢越來越混亂,黃維揚猜測江都的動亂怕是越來越近。這種亂世,旁的都不頂用,能依仗的,隻有軍隊。
“猊奴,你手中的軍隊能掌握多少?”
黃維烈沒想到兄長突然說起這個,不過他還是據實說道:“我手中有萬餘人馬,但能完全信用的差不多三千人。驍果軍多是關中招募的子弟,其中還多夾雜著世家大族子弟,這些人天然對我們反感。我雖然盡力掌握軍隊,但還是有差距。”
黃維烈雖然身份貴重,又有黃明遠為依托,但畢竟年幼,難以服眾。這三千人馬,還是他經營多時,以心腹將領替換才掌握的。
黃維揚有些皺眉,江都城周圍有十多萬人馬,他們手中可用的就幾千人,一旦生亂,恐難以處置。
黃維烈以為江都城要兵亂了,連忙問道:“大兄,城中局勢已經惡化到這麽嚴重了嗎?難道真要兵變了?”
黃維揚搖搖頭道:“我這是未雨綢繆,現在雖然勉強能穩住局勢,但山雨欲來風滿樓啊,真到了那一日,我們再去準備,怕是就晚了。”
其實黃維揚也不確定江都真的要發生兵變,但父親的來信中卻很確定此事,還讓他注意監視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戡等人的動向。
這三人黃維揚都熟識,宇文化及不過是個浪蕩子弟,掛著一個右屯衛將軍的名號,根本沒什麽權利。宇文智及更是聲名狼藉,宇文述死的時候還上表天子,把宇文智及殺了。而司馬德戡乃是天子的心腹,無論怎麽看,三人都不像是要造反的樣子。
不過父親的堅持,黃維揚一直很信任。
“要加快對沈光、麥孟才、錢傑、陳伯圖等人的拉攏。而且你麾下所部,也要加快清理,實在不行,手段硬一些也是可以的。把蘇烈(蘇定方)、段雄(段誌玄)、李文相(李商胡)等人都調入軍中,一旦亂起,咱們不求得勝,但至少能逃命。”
黃維烈點點頭。
想到這,黃維揚又說道:“從明日開始,你就搬到軍營去住,以防有變。”
見兄長如此鄭重其事,黃維烈也心中沉甸甸的,沒有多言。
到了三更,二人要去休息了。
這時黃維烈忽然想起什麽,便問道:“兄長,這兩日怎麽不見淩先生啊?”
淩先生是兄長的謀士,年近四十,是個道士,具體叫什麽不清楚。不過看起來有些本事,兄長對他言聽計從。
“怎麽,你找淩先生有事?”
“沒有,就是突然想起來了。”
黃維揚這才說道:“淩先生有事出去了,待淩先生回來,或許當下混亂的局勢就要撥雲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