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路狂奔了三十多裏,直逃到亭口城方停歇。等到達亭口城,李世民一行不過數百人,且人人帶傷,狼狽不堪,個個如鬥敗的鵪鶉一般,士氣全無。


    李世民看著這番慘狀,不禁悲從中來,一朝數萬精銳,盡數喪盡,他還有什麽臉麵去見父親。


    李世民摸起腰間佩刀,忍不住就要橫刀自盡。


    這時侯君集一把將李世民抱住。


    “秦公,勝敗乃兵家常事,世間哪得常勝將軍。若人人兵敗便如此,世間便沒將軍了。”


    李世民一片慘戚的樣子,閉著眼說道:“今日一敗,關中危矣。”


    “秦公不可喪了銳氣。當今之計,乃是收攏殘兵,整軍備戰,擋住薛舉南下的腳步。若秦公都喪失了信心,底下的將領又何談抵抗的勇氣。真到了那個時候,關中才是真的危矣。”


    李世民今年才十九,再是有本事,還是沒脫少年氣。此番兵敗,自信心嚴重受挫,若是沒人勸導,真有可能一蹶不振了。


    終究是李世民明白,為了李家,他也得重振旗鼓。


    不過這一仗李世民實在是敗慘了,狼狽潰逃,身邊殘兵不過數百人。而亭口是個小城,城不過數裏,也沒什麽駐軍。


    侯君集建議李世民撤往豳州城,以擋秦軍。


    豳州是李淵從北地郡的南部析出來的一個州郡,原叫新平郡,治新平縣(今陝西省彬州市),後改為豳州。駐紮在豳州的是竇軌的招搖軍,雖說此戰竇軌主力盡出,但城中好歹還有少部分留守人員可用。


    李世民想了想,還是拒絕了。


    撤往豳州容易,但從淺水原到豳州城足有七十多裏。他再退往豳州,這潰兵就更不可能收拾了。現在留在亭口,雖說危險,但能收集一點兵馬是一點。


    自己在戰場上已經拋棄了自己的同袍一次,沒臉再退一次了。


    不拋棄袍澤乃豐州的軍訓,可自己背棄了自己的誓言。


    李世民在亭口打出旗幟,招攬潰兵。又派人前往豳州,令豳州刺史梁實整軍自守。


    為了擋住薛舉,李世民還派人前往寧州(北地郡),傳信駐紮在寧州的折威軍統軍將軍楊屯,令其率部支援豳州。


    若涇州一戰得勝,寧州便是抵禦隋軍的前線要地。但此戰已敗,隨著薛舉的進擊,寧州已經孤懸北邊,重要性大大降低。


    現在對於李世民來說,寧可丟了寧州,也不能丟了豳州。


    李世民在亭口待了半日,這時後麵的柴紹也趕到了。


    李世民走了之後,柴紹也立刻撤退,不過他部下兵多,緊趕慢趕,沒想到還慢了這麽多。


    也虧得柴紹手中都是李淵的元從禁軍,馬匹數量充足,眾人撒丫子狂奔,才沒被西秦軍留下。


    柴紹帶回來四千餘人,其部傷亡盡半,但已經算是好的了。


    也虧了柴紹所部在中軍,前麵的宗羅睺有李高遷擋著,後麵薛舉的第一波衝擊也讓丘行恭擋著了,這才編製齊全,沒有完全潰散。


    見到柴紹,李世民心中大喜。


    這次他與柴紹,也算是患難見真情了。尤其是柴紹給他帶來這麽多軍隊,也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雙方在亭口待了大半日,先後收攏潰散之兵四千多人。也是薛舉急著進攻高墌城,並沒有在意這些四麵潰逃之兵,這才讓眾人逃散到亭口。


    柴紹所部加上收攏潰兵,以及李世民的親兵,也有八九千人之多。李世民握著這麽多兵力,勉強鬆了口氣,準備前往豳州。


    這麽多人,也需要重新整編,才能形成戰鬥力。


    眾人東撤,還沒到豳州,失散的行軍總管丘行恭追了上來。


    丘行恭所部是關中豪強兵,當日戰場之後,眾人遇襲潰散,丘行恭也止不住,跟著裹亂東去,直逃了半夜,才穩住手腳。不過當時李世民所部已亂,他眼看返回無濟於事,便再次東行,終於才前往豳州的路上見到李世民。


    不過這番潰亂之後,丘行恭所部,已不足千人。


    李世民毫不客氣地吞並了丘行恭所部。


    眾人到了豳州,李世民接管了豳州的軍政權利。眾人眼看唐軍的狼狽樣,皆是暗暗吃驚,不過李世民身份這在,也沒人敢多嘴。


    李世民在豳州待了一日,之前的消息,也漸漸傳回。


    先是高墌城失陷。


    這並不出李世民所料。主力盡喪,高墌城就是無根之源,失陷也是應有之事。


    不過很快這事給了他一個驚喜。


    李世民在豳州沒兩日,唐儉和裴寂竟然帶著四千多禁軍從涇水北麵趕到了豳州。


    原來當日李世民兵敗,高墌城大為驚恐。留守的唐儉眼看手中盡是二線士兵,戰力不足,根本擋不住西秦軍。與其白白送死,不如留待以後。


    留在城中的長史裴寂本就嚇得要死,當然同意撤退。


    高墌城兩側是山,前麵被淺水原擋著。於是唐儉讓人拆掉城中的門窗為舢板,從北麵強渡涇水,撤離了高墌城。


    這一撤,雖然丟了高墌城,但為李唐保留了有限的兵力,倒也算是件好消息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cc">xiaoshuting.cc</a>


    唐儉這邊沒被薛舉包了餃子,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但另外兩路,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竇軌兵敗牛角溝,狼狽北逃,所部在涇水之中,淹死者不計其數,就連副將藺興粲也死在涇水之中,隻有竇軌僥幸逃往寧州。


    而另一路的劉弘基倒是聽了李世民撤退的命令。他身在南線,麵對的西秦軍較少,薛舉也沒把他當回事,他本來是最應該順利突圍的。


    可劉弘基接令之後,沒頭沒腦地逃往高墌城,正好撞入了剛得勝的薛舉的懷中。


    薛舉當然不會拒絕另一隻肥美的羔羊。於是雙方在淺水原前,又一場激戰。此戰,唐軍不敵,主帥劉弘基被俘,副將慕容羅睺戰死,隻有長史殷開山僥幸撤退成功。而全軍逃出生天者,不過一兩千人。


    整個淺水原上,屍橫遍野,血流成川。


    每到夜裏,孤魂野鬼遍地,鬼哭狼嚎。


    至此,決定西秦和李唐命運的淺水原一戰,以李唐慘敗,西秦大勝,暫時告一段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