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屯在零口兵敗,狼狽逃入渭南城。
這一戰敗的,他是灰頭土臉,全軍三亭折了兩亭,底褲都丟幹淨了。若不是戰場離著渭南城近,他非得全軍覆沒。
這四千殘兵,困守渭南城,雖說是膈應黃明遼,但折威軍也算是徹底失去了進擊之力。
兵困孤城,前路未卜,這滋味,真是百味雜陳啊。
而且折威軍本來是救援旁人的,現在困在渭南城中,又能指望何人來救援他們。
楊屯正思索出頭之路,這時折威軍的監軍監察禦史袁朗前路求見楊屯。
袁朗出身陳郡袁氏,是南陳左仆射袁樞之子。袁朗初仕南朝,起家秘書郎,遷太子冼馬、德教殿學士。南陳亡國後,袁朗入仕隋朝,授儀曹郎。
這袁朗已有五十歲,年老體衰,可亂軍之中,馳奔十多裏,他竟然沒喪,也是一件奇事。
袁朗因為滯留長安,不得已投了李淵,但他一江南人,還真看不上李淵。
今日楊屯兵敗,他見楊屯憂心忡忡,長籲短歎,便知楊屯恐生出一些旁的心思,至少也是對前途擔憂。
袁朗便有心勸楊屯投降隋軍。
袁朗雖然官職不高,但算是楊廣身邊的詞臣,曾幾次跟著楊廣出巡,與衛公黃明遠相識,甚至關係還不錯。
衛公豪傑,可不是李淵小兒可比的。
於是袁朗見到楊屯道:“楊將軍,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誌也。敢問將軍,當今天下,衛公和唐王,疏為英雄?”
楊屯一愣。
“先生何出此言?”
袁朗雖然隻是個監察禦史,級別跟楊屯差了十萬八千裏。但人家是監軍,又是名士,所以楊屯對袁朗很是尊敬,開口閉口都是“先生”。
袁朗言道:“不過是個問題,楊將軍隨意說說便是。”
楊屯思慮片刻,這才說道:“當今天下,唐王與衛公,俱是英雄。”
雖是衛公黃明遠是敵人,但楊屯也不好抹黑對方。
黃明遠以一介武夫,滅五國,獲七君,封狼居胥,出將入相,成為武將之極點,雖白起王翦、李牧韓信、衛青霍去病也未必能比,是所有武將膜拜的對象。
要說黃明遠不是英雄,楊屯自己心裏都過意不去。
袁朗早就料到楊屯會這麽說,便故意又問道:“那老夫再問楊將軍,若衛公和唐王二人之間,要選出一個更為英雄之人,那楊將軍會選誰?”
這話問的,楊屯更是語塞。
雖說李淵起兵河東,兵進關中;雖說李淵得關隴世家之助,聲勢大陣;雖說李淵是他的主子,可楊屯真不是個溜須拍馬、巧舌如簧、沒臉沒皮的人啊。穀
拿唐王去和衛公比,拿什麽去比。
袁朗仿佛早就看穿了楊屯一般,眼見楊屯有遲疑,立刻便說道:“楊將軍心想的應該是衛公吧!”
楊屯此時如踩了尾巴一般,立刻說道:“不是,當然不是,是······是······”
楊屯急切的反駁,可仿佛被掐住了脖子一般,說不出話來。
曾幾何時,衛公黃明遠是天下男兒的偶像啊。楊屯實在是不能、也不敢去侮辱對方。
袁朗一擺手說道:“楊將軍不必說了,將軍的心思,老夫都明白。隻是我有一言勸將軍,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將軍之才能,從萬軍之中,尚突圍而出,保全三軍,便知乃是絕對的良臣。可是唐王之能,汝怕是也知之,素來軟弱,又優柔寡斷,世人譏諷其‘婆婆麵’,現雖為一國之主,卻也受關隴各家的挾製,其與衛公相比,誰是良主,不言自明。
將軍乃隋將出身,既不是唐王家將,又未受唐王厚恩,不過是因緣際會,才投入唐王門下。
今君擇臣,臣亦擇君。將軍何不棄燕雀而就鴻鵠,改投衛公門下,做一個隋將,也不辜負將軍這一身的本事。”
楊屯默然不語,良久才說道:“我本一鷹揚郎將,唐王不以我卑鄙,委以重任,方得領軍萬人。今唐王勢微,我安敢棄之,如此行事,豈非不義。”
袁朗乃言道:“楊將軍,須知義有大小之分。若是非義,也是唐王先非義的。唐王身為隋臣,手受國恩,文帝獻後親養之,大業天子更是對其委以重任,可唐王卻犯上作亂,陰謀篡位,本就是違背道義之事。楊將軍拘泥於個人恩義,此乃小義,要知道將軍一身才華,就是沒有唐王,也會遭到重用。而反正歸隋,為國平亂,此乃大義,是為關中百姓,天下萬民。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將軍當棄小義而就大義,方能始終。”
楊屯滿是猶豫,最後言自己要考慮考慮。
到最後,終究還是理智大過了情感。到了這個地步,再待在李唐陣營之中,怕是就要覆亡了。
終究衛公是兒時之偶像,楊屯也不相信唐王可以打敗衛公。
於是楊屯命令袁朗秘密前往隋軍營中,商量投降之事,而他本人則在軍中,清洗李淵的釘子。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幸好這支部隊,都是原來的隋軍改編的,李淵也沒來得及摻雜人手,所以軍中大部分人都願意歸隋。
而尉遲恭今日打造了一日的攻城器械,準備明日試探著向渭南城發起兩輪攻擊,看看能不能趁亂破城。
所以袁朗的請降,實在讓他趕到驚愕。
不過尉遲恭並沒有拒絕,他相信,請降之事,自當初史萬寶事後,往後不會是個例。
當然尉遲恭也做了折威軍是詐降的準備,他並沒有前去接收城池,而是讓楊屯帶著人從城中出來,還規定必須是明日一早。
七月三十日,李淵從洛水突圍的前一日,楊屯率領四千殘兵打開了渭南城,向隋軍投降。
楊屯的投降,開了李唐成建製軍隊投降的先例。
雖然此事出人意料,但可以相信的是,楊屯的投降,不會是個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隨著李家這艘大船一點一點的沉入水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這條船上跳出來。
沉底的,最後隻會是李家和那些死忠於李家的人。
注:滅五國為:步迦可汗的大突厥,東突厥,吐穀渾,高句麗,高建武的後高句麗,七君為東突厥都藍可汗,大突厥步迦可汗,東突厥始畢可汗,吐穀渾慕容伏允,高句麗王高元,後高句麗王高建武,廢漢王楊諒。其餘的酋長、族長,包括勢力最大的同羅部都算不上號。
這一戰敗的,他是灰頭土臉,全軍三亭折了兩亭,底褲都丟幹淨了。若不是戰場離著渭南城近,他非得全軍覆沒。
這四千殘兵,困守渭南城,雖說是膈應黃明遼,但折威軍也算是徹底失去了進擊之力。
兵困孤城,前路未卜,這滋味,真是百味雜陳啊。
而且折威軍本來是救援旁人的,現在困在渭南城中,又能指望何人來救援他們。
楊屯正思索出頭之路,這時折威軍的監軍監察禦史袁朗前路求見楊屯。
袁朗出身陳郡袁氏,是南陳左仆射袁樞之子。袁朗初仕南朝,起家秘書郎,遷太子冼馬、德教殿學士。南陳亡國後,袁朗入仕隋朝,授儀曹郎。
這袁朗已有五十歲,年老體衰,可亂軍之中,馳奔十多裏,他竟然沒喪,也是一件奇事。
袁朗因為滯留長安,不得已投了李淵,但他一江南人,還真看不上李淵。
今日楊屯兵敗,他見楊屯憂心忡忡,長籲短歎,便知楊屯恐生出一些旁的心思,至少也是對前途擔憂。
袁朗便有心勸楊屯投降隋軍。
袁朗雖然官職不高,但算是楊廣身邊的詞臣,曾幾次跟著楊廣出巡,與衛公黃明遠相識,甚至關係還不錯。
衛公豪傑,可不是李淵小兒可比的。
於是袁朗見到楊屯道:“楊將軍,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誌也。敢問將軍,當今天下,衛公和唐王,疏為英雄?”
楊屯一愣。
“先生何出此言?”
袁朗雖然隻是個監察禦史,級別跟楊屯差了十萬八千裏。但人家是監軍,又是名士,所以楊屯對袁朗很是尊敬,開口閉口都是“先生”。
袁朗言道:“不過是個問題,楊將軍隨意說說便是。”
楊屯思慮片刻,這才說道:“當今天下,唐王與衛公,俱是英雄。”
雖是衛公黃明遠是敵人,但楊屯也不好抹黑對方。
黃明遠以一介武夫,滅五國,獲七君,封狼居胥,出將入相,成為武將之極點,雖白起王翦、李牧韓信、衛青霍去病也未必能比,是所有武將膜拜的對象。
要說黃明遠不是英雄,楊屯自己心裏都過意不去。
袁朗早就料到楊屯會這麽說,便故意又問道:“那老夫再問楊將軍,若衛公和唐王二人之間,要選出一個更為英雄之人,那楊將軍會選誰?”
這話問的,楊屯更是語塞。
雖說李淵起兵河東,兵進關中;雖說李淵得關隴世家之助,聲勢大陣;雖說李淵是他的主子,可楊屯真不是個溜須拍馬、巧舌如簧、沒臉沒皮的人啊。穀
拿唐王去和衛公比,拿什麽去比。
袁朗仿佛早就看穿了楊屯一般,眼見楊屯有遲疑,立刻便說道:“楊將軍心想的應該是衛公吧!”
楊屯此時如踩了尾巴一般,立刻說道:“不是,當然不是,是······是······”
楊屯急切的反駁,可仿佛被掐住了脖子一般,說不出話來。
曾幾何時,衛公黃明遠是天下男兒的偶像啊。楊屯實在是不能、也不敢去侮辱對方。
袁朗一擺手說道:“楊將軍不必說了,將軍的心思,老夫都明白。隻是我有一言勸將軍,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將軍之才能,從萬軍之中,尚突圍而出,保全三軍,便知乃是絕對的良臣。可是唐王之能,汝怕是也知之,素來軟弱,又優柔寡斷,世人譏諷其‘婆婆麵’,現雖為一國之主,卻也受關隴各家的挾製,其與衛公相比,誰是良主,不言自明。
將軍乃隋將出身,既不是唐王家將,又未受唐王厚恩,不過是因緣際會,才投入唐王門下。
今君擇臣,臣亦擇君。將軍何不棄燕雀而就鴻鵠,改投衛公門下,做一個隋將,也不辜負將軍這一身的本事。”
楊屯默然不語,良久才說道:“我本一鷹揚郎將,唐王不以我卑鄙,委以重任,方得領軍萬人。今唐王勢微,我安敢棄之,如此行事,豈非不義。”
袁朗乃言道:“楊將軍,須知義有大小之分。若是非義,也是唐王先非義的。唐王身為隋臣,手受國恩,文帝獻後親養之,大業天子更是對其委以重任,可唐王卻犯上作亂,陰謀篡位,本就是違背道義之事。楊將軍拘泥於個人恩義,此乃小義,要知道將軍一身才華,就是沒有唐王,也會遭到重用。而反正歸隋,為國平亂,此乃大義,是為關中百姓,天下萬民。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將軍當棄小義而就大義,方能始終。”
楊屯滿是猶豫,最後言自己要考慮考慮。
到最後,終究還是理智大過了情感。到了這個地步,再待在李唐陣營之中,怕是就要覆亡了。
終究衛公是兒時之偶像,楊屯也不相信唐王可以打敗衛公。
於是楊屯命令袁朗秘密前往隋軍營中,商量投降之事,而他本人則在軍中,清洗李淵的釘子。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幸好這支部隊,都是原來的隋軍改編的,李淵也沒來得及摻雜人手,所以軍中大部分人都願意歸隋。
而尉遲恭今日打造了一日的攻城器械,準備明日試探著向渭南城發起兩輪攻擊,看看能不能趁亂破城。
所以袁朗的請降,實在讓他趕到驚愕。
不過尉遲恭並沒有拒絕,他相信,請降之事,自當初史萬寶事後,往後不會是個例。
當然尉遲恭也做了折威軍是詐降的準備,他並沒有前去接收城池,而是讓楊屯帶著人從城中出來,還規定必須是明日一早。
七月三十日,李淵從洛水突圍的前一日,楊屯率領四千殘兵打開了渭南城,向隋軍投降。
楊屯的投降,開了李唐成建製軍隊投降的先例。
雖然此事出人意料,但可以相信的是,楊屯的投降,不會是個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隨著李家這艘大船一點一點的沉入水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這條船上跳出來。
沉底的,最後隻會是李家和那些死忠於李家的人。
注:滅五國為:步迦可汗的大突厥,東突厥,吐穀渾,高句麗,高建武的後高句麗,七君為東突厥都藍可汗,大突厥步迦可汗,東突厥始畢可汗,吐穀渾慕容伏允,高句麗王高元,後高句麗王高建武,廢漢王楊諒。其餘的酋長、族長,包括勢力最大的同羅部都算不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