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洛水突圍以來,一切事情的發展,並不像李淵預料的那麽順利。


    先是李神通部傳來噩耗,天紀軍在同官、華原一線全軍覆沒,而李神通的玄戈軍則傷亡慘重,撤退到涇陽。


    不過李淵很快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天紀軍全軍覆沒,玄戈軍則剩餘一萬兩千餘人。一個主帥麾下的兩支部隊,結果境遇天差地別,即使天紀軍擋在一線,而玄戈軍則天紀軍之後,這個結果也足以讓李淵看明白,李神通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a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 id="wzsy">aiyueshuxiang.com</a>


    可是李淵不僅不能處置李神通,還得好言撫慰,令其善守涇陽城。


    因為李神通不僅僅是李家實際上的第二人,這種事情爆出了,會令異姓將領憤恨,會讓李家失去人心。還因為李神通實際控製著這萬餘人馬,一旦李神通生了異心,一切就全完了。


    所以李淵隻得打落牙往肚子裏咽。


    事到如今,李淵連兄弟都不敢相信了。


    麵對李神通派遣的使者,李淵表麵上平常,可在桌案底下不停地掐自己的手指,以使自己忍住這股怒氣。


    緊接著楊屯兵敗的消息又傳來,李淵更是受了重重一擊。


    楊屯的折威軍是唐軍在渭南的最後一支機動兵力,是支援長安城的最後力量。失了此軍,他更沒法牽製南岸隋軍,渡河南下了。


    當然,這一切都比不得竇抗南逃給他的打擊大。


    當這個消息傳到軍中之時,隨軍的竇威等人聽聞此消息,跪在地上,不停地向李淵請罪。而李淵卻是麵無表情,一言不發地一個人回到帳中。


    而進入帳中的那一刹,李淵便一口鮮血噴出,若不是親衛扶住,他就要直接倒在地上。


    盡管頭腦眩暈,渾身顫抖,李淵仍記得叮囑親衛,不得將此消息傳出。


    一個人靠在榻上,李淵不停地念叨著“竇抗”。


    李淵自小就和竇抗相識。二人年紀相差有十歲,但一個是楊佶的外甥,一個是獨孤皇後的外甥,因此常在帝後身邊侍奉。


    可二人性格正好相反,李淵含蓄內斂,而竇抗張揚外放。李淵從來都是竇抗的小老弟,直到晉陽起兵前。


    或許竇抗從來沒有真正忠誠過李淵,甚至說承認過李淵。


    一個像竇抗這麽驕傲的人,怎麽甘心給自己多年的小弟低伏做小。之前是沒有辦法,可一旦有機會,竇抗便毫不猶豫的拋棄了李淵。


    “我背叛了大隋,又遭人背叛,活該啊!”


    李淵長歎一聲,感覺整個心都是千瘡百孔。


    你說你竇抗走就走吧,為什麽要帶走我數萬大軍。


    本來按照李淵的計劃,李淵、李神通、竇抗三路大軍在涇陽會師,然後南返長安,倚靠渭水禦敵。


    而無法渡過渭水的備選方案則是以竇抗軍為主力,攻擊張文遠部身後,接應李淵主力西進,繞道涇水以西,南返長安。


    但現在一切都成了空。


    僅憑他手中的兵力加李神通的兵力,不過與張文遠兵力相當。再加上南岸的黃明遼所部阻擋,他怎麽渡河。


    而沒了竇抗所部的牽製,張文遠部的騎兵如跗骨之蛆,前進之路的每一步都是絕路。


    果不如所料,在李淵繞過下邽,進駐高陵之後,張文遠率部進駐萬年城,然後派出騎兵,不停地騷擾唐軍。


    李淵幾次想渡河,前有阻兵,後有追兵,皆沒能成功,反而白白損失不少的部隊,連搜羅來的船隻也喪失殆盡。


    最嚴重的一次,在唐軍試圖渡河時,隋軍騎兵繞過南白渠,直擊李淵所部的右翼,差一點占領高陵縣城。


    從八月一日李淵從同州城突圍到八月六日,李淵所部被隋軍擋在渭水北,幾乎糧盡。


    無論是李神通從華原南下還是李淵從同州突圍,二人都沒有攜帶多少糧食。身邊的積蓄吃盡,別說米、麵,連草都沒有。


    幸好李淵軍還有涇陽、高陵兩座城池。


    為了養活數萬大軍,李淵對二城幾乎是掘地三尺,想盡辦法的征集糧食。別管是誰的糧店、米店、糧倉,甚至是老百姓的口糧,都被李淵強征了過去。


    而城中的牛、羊、豬、狗,更是沒有活物了。


    至於老百姓的生死,以及民心,李淵此時都顧不上了。若是勝,自然有人為他洗白;可若是敗了,他都活不了,還考慮那些做什麽。


    靠著從兩城百姓口中摳出來的一點糧食,數萬大軍才沒有斷糧。


    八月四日,柴紹和李叔良帶著八千多人,行軍近兩百裏,從永壽趕到涇陽和李神通會師。


    二人不是沒想過回長安,但後來轉念,二人雖隻有八千餘人,但終究可以支援李淵。


    而李淵得知柴紹和李叔良趕到涇陽之後,立刻下令李神通率部趕往高陵,和李淵的主力會師。


    這麽多仗,李淵吃夠了分兵的虧了,他實在不敢再分兵了。


    當然,這一次李淵算是歪打正著。


    位於萬年的張文遠有感兵力不足,便命劉雲芳繼續圍攻同州,而使高元臻調一半虎威衛支援。


    若是李神通再晚走兩日,虎威衛的軍隊將會在南白渠紮營,隔斷高陵和涇陽的聯係,到時候李神通就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八月五日傍晚,李淵最後的可用兵力在高陵城會師。


    此時李淵手中有李神通一萬餘人,柴紹、李叔良八千餘人,薑寶誼近六千人,還有李淵本部兩萬餘人,共計四萬五千人馬。


    而在他的周圍,至少有五萬以上驍勇善戰的隋軍。


    以四萬五打五萬,這仗怎麽看,都沒有勝利的可能。


    八月六日晚,一顆鬥大的流星從西北墜向了西南。


    李淵看著墜去的流星,心中咯噔一下,不住地憂慮。流星墜落,此乃不祥之兆,隻是不知道哪裏又出了事情。


    這出了流星一事,李淵再也睡不著,便出來走動,正好遇到在外觀星的溫大雅。


    李淵便問起了流星之事。


    溫大雅有些猶豫,才說道:“流星墜地,恐將星墜落。”


    李淵滿臉寒噤,也說不出話來。


    又過了一會,溫大雅才言道:“主公,這一仗,不能再這麽打下去了。”


    好懸一會,李淵才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悔不聽彥弘之言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