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遼發現中計之後,又緊急往藍武道方向趕。雖然黃明遼心中也清楚,若猜測為真,李淵怕是已經走了。


    但不走這一趟,弄清楚李淵的動向,他心就不安穩。


    幸好此時,從新豐趕來的馬隊也與黃明遼部匯合。


    數千精騎,平日裏都是馬上生,馬上死,要沒有戰馬,這仗還真不會打了。


    黃明遼也清楚步兵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於是下令步兵留在灞上就地休息,而黃明遼率領騎兵往藍田大營回折。


    果不出所料,眾人趕到藍武道上,終於發現了大股的唐軍南下的痕跡。


    這次唐軍沒有遮掩,因此大軍走過的痕跡,清晰可見。


    黃明遼順著唐軍南下的痕跡一路追蹤,直到了庫穀口外。


    望著這個水陸相擁的山口,黃明遼猜測,這裏應該就是唐軍新發現的道路了。隻是不知道從這裏往南,是直通金州,還是通到漢中或者上洛。


    在此山口待了沒多久,黃明遼留了一些斥候在此地觀察,又命一部騎兵在藍武道阻截唐軍殘部,而他自率主力,返回灞上。


    諸將有些不解,之前為了追上李淵,黃明遼仿佛是拚了命一般,不停地來回運動,現在眼看李淵就在眼前,黃明遼怎麽不走了。


    黃明遼卻是很清楚,騎兵進入秦嶺,就相當於完全放棄長處,就敵人的短處了。


    李淵在如此兵敗之時,尚能理智清晰地巧妙設計,說明他並沒有為兵敗所影響。而這麽一個頭腦清晰、思慮周全之人,難道不會選擇在有利地形,打一場伏擊戰,振奮軍心嗎?


    黃明遼不敢賭,因為他知道這種概率太大。


    而且就是沒有遭到伏擊,李淵已進入秦嶺之中,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的山林之中再想再找到他也難了。隋軍現在兵力嚴重不足,他不能將有限的兵力用在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上。


    有些時候,承認失敗,也是一種正確。


    回去的路上,黃明遼又派人前往藍田關,通知李仁政、衛文通二人接管藍田縣。現在李淵逃了,藍田關甚至上洛郡的意義,已經降到了最低。


    從庫穀口到灞上,不到四十裏地。因為無需趕路,所以士兵們走得很輕鬆。


    大軍連續折騰了數日,現在總算看到了曙光。


    可黃明遼卻是愁眉不展,一臉陰鬱。


    雖然此戰之後,關中的大局基本上算是定下了,可走了一個李淵,他們這一戰的戰果,瞬間少了一半。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多年未經戰亂,人口充沛,,條件不亞於關中,簡直是天選之地。


    李淵到了巴蜀,在關隴世家的佐助下,可以輕輕鬆鬆拉起一支十多萬的軍隊,進可攻,退可守。


    而隋軍,哪裏還能再有如此良機,輕鬆剿滅李唐。


    今日之失,恐來日付出千倍、百倍之代價,亦無法彌補啊。


    兄長將如此重任交托,黃明遼都不知道該怎麽向兄長交代。


    三軍到了灞上,天都快黑了。


    黃明遼還沒到營中,便有人從營中趕來迎接。前來之人,正是右屯衛軍錄事參軍事史安民,他給黃明遼送來一個重大消息。


    長安破了,而右屯衛軍已經接收了長安。


    當日張文遠在高陵城下,利用猛火油,重創了唐軍。原本抱著必死信念的唐軍,在猛火油和隋軍鐵騎的猛烈攻擊下,一舉崩潰。穀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隋軍趁勢而進,大破唐軍。


    此戰唐軍主帥李叔良被俘,餘部或逃或降,幾乎全軍覆沒。


    張文遠兵進高陵城下,顧不得入城,便命令高元臻率虎威衛將士繼續圍困高陵城,而他則率右屯衛主力,從東渭橋渡過渭水,準備支援黃明遼。


    不過渡過渭水南下,到了長安城附近,張文遠竟然遇到了長孫敞派往新豐的信使。


    聽聞長孫敞和李幼良一同拿下長安反正,張文遠也大吃一驚。


    無論是長孫敞還是李幼良,他並不熟悉。長安城落入二人手中,不管二人是不是反正,長安城的安全都沒有保證。


    出征之前,黃明遠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眾人,務必要保證長安城的完好。


    於是張文遠命楊義琰率領騎兵繼續趕往新豐支援,而他自率主力趕往長安城。


    楊義琰西進,在新豐以西遇到了佯裝主力的柴紹所部。


    雙方相遇,柴紹所部一擊而潰,千餘兵馬立刻四散逃逸。而柴紹也不死戰,翻身往黃土台塬而去。


    這場遭遇戰,柴紹部全軍覆沒,隻有柴紹喬裝打扮,後來才逃到了成都。


    楊義琰到了新豐,眼看神武衛已結束戰事,他則率部返回長安。


    而張文遠到了長安城下,見到了前來迎接的長孫敞,聽到長孫敞講此事的前因後果一一說明,張文遠有些難辦了。


    這破長安之功,實際意義並不大,但象征意義卻是天大了。


    旁人不知道你在關中打了多少勝仗,但一個破長安之功,就能壓過一切。


    而破長安之事,雖然是城內自己反水投降的,可整個事件,從頭到尾,無論是派兵還是聯係,都是神武衛的事情。


    右屯衛什麽都沒做,卻趁機進入長安,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搶功。


    神武衛主帥不是旁人,黃明遼可是衛公的親弟弟,未來板上釘釘的一國親王。為了一個明顯理虧的事情得罪黃明遼,實屬不智。


    而且張文遠功勞已經足了,不缺這一件。


    但不入長安也不行,長安城就在那裏,總不能一直在李幼良手上。


    張文遠思前想後,決定軍隊入長安,而他本人不入長安。


    於是張文遠乃命令辛文禮率領萬餘人馬,進駐長安城,接管府庫、衙門、宮室等要地,而張文遠則越過長安城,自率軍西向,趕往扶風郡。


    張文遠同時給黃明遼送信,希望黃明遼盡快來接收長安。而他則命令辛文禮,一旦神武衛到達,交接完畢,立刻撤出長安城,趕往扶風。


    接到這個消息,黃明遼也有些感動。


    雖然長安城是神武衛運作倒戈的不假,但戰場上,本來就是誰遇到了就占便宜,哪有那麽多的前因後果。


    黃明遼也承張文遠這個情。


    畢竟神武傷亡實在太大,再想打下去,幾乎不可能了。


    於是黃明遼下令,神武衛主力,兵發長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