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漠南趨於穩定而且逐漸繁榮的局勢相比,整個漠北就完全亂的不成樣子了。


    到並不是諸部相互征伐,而是各部勢力混在一起,犬牙交錯,相互明爭暗奪,內部形勢混亂的不成樣子。


    暗戰並明戰更亂。


    自始畢可汗在雁門之變中戰死河東之後,昔日的草原之主東突厥就失去了最後一個共主。


    雖然之後楊廣又封了義成公主之子阿史那維翰為奉恩大可汗,但阿史那維翰本身是個孩子,還未長成,在部落中並無什麽威望。


    而攝政的義成公主更是一個女人,還不是突厥人,雖倚仗著大隋撐腰,但也做不到一統東突厥。


    其實大隋對義成公主的支持並不大,態度甚至有些曖昧,不遠不近,讓人難以捉摸。實際上若說最擔心義成公主統一草原的,反而是黃明遠了。


    對於黃明遠來說,統一草原的除了自己,別說姘頭了,親爹也不行。


    所以大隋對義成公主的支持,隻能局限到保證阿史那維翰名義上仍是突厥之主,不受其餘諸部侵害。可若是義成公主想打著大隋的旗號四麵吞並,把這個名義之主變成草原真正的主人,那來自大隋的支持,就不再是支持,怕是會變成打擊了。


    義成公主也看得明白,自己那個阿兄是個狠心的人。什麽甜言蜜語、曲意小心都沒法迷惑他。


    於是義成公主隻得安心窩在頞根河以西,默默發展實力。


    而此時的東突厥內部,尚有數股大的勢力,光是大可汗之下的小可汗就有六個。


    啟民可汗的二子英明可汗阿史那俟利弗,為北麵可汗,建帳於娑陵水一帶;


    啟民可汗的弟弟懷順可汗阿史那執室,為阿史那家族第一長老,建帳於於都斤山北;


    啟民可汗的三子歸義小可汗阿史那咄苾,義成公主的好盟友,追求者,建帳於頞根河東岸;


    啟民可汗的五子英義小可汗拓特勒;


    啟民可汗的六子懷義小可汗阿史那叱吉設;


    啟民可汗的堂弟誠義小可汗阿史那蘇尼施,大隋養的一條好狗,蜷縮於突厥內部的大隋間諜。


    還有兩個葉護阿史那步利設和阿史那欲穀設。


    這還不算一直在漠西的阿史那裴羅。


    若不是阿史那思摩打死不願為可汗,隻願為隋職,這突厥的小可汗更多。


    這十多人相互合縱連橫,各自勾結,為了利益和地位爭得不亦樂乎,把整個東突厥弄得烏煙瘴氣。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尤其是阿史那俟利弗和阿史那咄苾二人,為了爭奪阿史那家族內部的主導權,都快把狗腦子打出來了。


    若非隋軍在旁邊看著,二人不敢動手,分分鍾便是草原大戰。


    所有人都知道阿史那俟利弗覬覦大可汗之位,造阿史那維翰的反隻是早晚的事情。當初始畢可汗在位時阿史那俟利弗便與其相爭,隻是他先在二人的競爭中落敗,河東一役也損失慘重,實力比不過義成公主,隻得暫時低頭蟄伏,等待時機。


    而阿史那咄苾則是義成公主的仰慕者和支持者,他對這個小媽和嫂子覬覦多時,甘願死在義成公主的琉璃裙下,所以為了義成公主,屢屢將矛頭對準阿史那俟利弗,不放過一點打擊對方的機會。


    他似乎是怕自己二兄恨他淺,每次都是親自衝鋒陷陣,幾乎已經和阿史那俟利弗撕破臉了。


    至於其餘幾人,或是支持阿史那俟利弗,或是支持阿史那咄苾,即使兩不相幫的,在這種局麵下,也不得不被卷入進去。


    整個東突厥內部,已經如堆滿炸藥的洞穴,隻待一星火苗,便可將所有人炸的粉碎。


    突厥內部是混亂,鐵勒內部就是亂成一鍋粥了。


    自同羅斜也死後,整個鐵勒內部也失去了共主。


    鐵勒本就是分支眾多,來源極雜,多時也不曾統一。雖然藥羅葛·時健、屈古棱和同羅斜也這些強人先後將鐵勒凝結成一個聯盟,但基本上靠的是強力鎮壓,彼此並無向心力。


    三人死後,鐵勒又四分五裂。


    此時同羅部東遷,空出的位置為隋軍占領。


    鄭言慶北出草原之後,雖然主力屯駐於安北城,重點也是經略漠南防線,但仍令韋雲起率四營隋軍,北上定北城。


    韋雲起除了重建定北城,又沿著弓盧水修建了衛山(今蒙古巴彥得根)、安稽(今蒙古賈格爾特)、破奴(今蒙古溫都爾汗)、複陸支(今蒙古巴彥敖包)、博德(今蒙古哈倫博爾)、不識(今蒙古巴彥圖門)六個戍堡,分別以當年跟著霍去病渡過弓盧水的六員大將衛山、趙安稽、趙破奴、路博德、複陸支、高不識命名。


    雖然隻是幾個小戍堡,但沿河而建,已經隔絕了弓盧水南北聯係,杜絕了鐵勒人南下弓盧水的可能。


    隻待時機成熟,便建堡為城。


    由隋軍壓著,包括蒙陳、斛薛、覆羅、阿跌、阿特、奚結、多覽葛等諸部都緊緊跟著大隋的腳步,隻希望跟著大隋,保持部落的獨立性和整體性。


    但鐵勒人這麽多年,各部習慣了有一個領頭羊,尤其是幾個大部落,你方唱罷我登場。


    因此同羅部敗落後,並未在河東之變中受到打擊的韋紇部和已經東遷的拔也古部,便有了其他想法。


    拔也古部還想重新奪回被同羅部占領的俱倫泊一帶,而仆骨部也隨著大隋在弓盧水流域的大踏步而東進,雙方為爭奪肥沃的俱倫泊草原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而北麵年富力壯的藥葛羅·菩薩眼瞅著整個漠北空虛,突厥人和鐵勒各部甚至隋軍都無暇再糾集大股軍隊,便準備再一次進入娑陵水祖地,重現昔日韋紇部的輝煌。


    這必然是大隋無法接受的。


    漠北草原已經夠亂的了,韋紇部再來插上一腳,非得打起來不可。


    不過南下之事,對於韋紇部來說,算得上生存和核心問題。所以韋紇部和大隋,和突厥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尖銳起來。


    無論是突厥的奪位之爭,鐵勒的爭霸之爭,都是上一場鬥爭的延續。雖然不斷上演各種劇情,但一直未落幕。


    各部之間都很清楚,戰爭問題其實無可避免,剩下的隻是大隋實力能發展哪一步,還有時間問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