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二人當著眾人的麵敘了一會話,便又提起了楊廣的後事。
當初楊廣隋死,黃明遠也給他發了喪,還是兩次,但這一切並不是結束。楊廣的身後事還有很多,最重要的兩點便是陵墓和諡號、廟號。
楊廣一直沒有下葬,蕭後到了信都之後也拜祭過幾次。
按道理來說, 現在黃明遠已經基本上控製了洛陽,等局勢稍定之後,將楊廣葬到陵墓之中便可。
但問題就出在這裏,楊廣生前沒給自己修陵。
對此黃明遠也沒法理解。
若是自己不修,那是因為自己後世人,不在乎這些, 可楊廣他不一樣啊。這個時代的人, 事死如事生。《荀子·禮論》並言“喪禮者, 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老人常把自己年老時的體己叫做棺材板,是為自己死後準備的。這年頭一個窮困老農都會給自己備下棺材板,更何況天子。
即使不像一些人登基之後就開建陵墓,但年紀大了,也得準備著。比如李世民的昭陵建於貞觀十年,當時李世民叁十九歲。
而楊廣死時四十八歲,已經算是老人了。
楊廣死了,也管不了身後事,但黃明遠得管。這修陵之事,不是個小事,李世民的昭陵號稱建了一百多年。
黃明遠正想著,蕭後便言道:“明遠覺得,該在何處為天子修陵?”
黃明遠還在想應不應該修, 蕭後便跳到在哪裏修了。倒不是蕭後故意跟黃明遠找麻煩, 這就是這個時代人的正常想法。
眾人都看向黃明遠。
這不僅僅是修陵的問題, 還有黃明遠想定都在何處的問題。
長安、洛陽、信都或者是其他地方,可各代表不同的利益。蕭後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沒有自己決定,而是交給黃明遠選擇。
黃明遠沒有說話,過了一會,才有些謹慎地說道:“先帝遷都洛陽,莫不就選擇北邙山吧!”
眾人聽了,鬆了一口氣。
選擇建陵北邙山,也就是選擇建都洛陽。雖然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但選擇洛陽,或許是最能平衡的選擇了。
蕭後也鬆了一口氣,她還真擔心黃明遠再說些其他的。
黃明遠定下地點,接著便說道:“其實這修陵之事,我一直在琢磨,覺得有兩點要注意。
其一,修陵要快。先帝去世已經大半年了,還是宜早些入土為安。拖拖拉拉,修個十年二十年的,難道就讓先帝等上十年二十年。”
眾人皆點點頭, 楊廣的棺槨老那麽放著也不合適。
“其二,先帝在時,有功有過。當年蒸蒸日上的大隋王朝忽然就要走向崩潰,群雄逐鹿,跟先帝當年濫用民力脫不得關係。”
黃明遠這麽說,大家有些緊張。就連蕭後臉上,也有些變色,不知道黃明遠的意圖。
黃明遠卻不用在意旁人的臉色。
“所以我認為,此次修陵,宜儉不宜奢。要體現帝王之尊崇,卻不必在意那些浮華、奢靡之細節。”
眾人聽到這,再聯係上一條,忽然有些明白了。黃明遠這是不想大修,不想花錢啊。
不過今日之人,都是行台之人,倒是了解黃明遠的作風,因此並沒有反對。
“衛公所言極是!”
蕭後卻是心中一喑,想說什麽,卻沒有說出來。
她當然希望丈夫的陵寢能超乎規格,隻是這事她說了不算,也不敢因此得罪黃明遠。
眼看眾人紛紛讚同,蕭後便強顏歡笑道:“我也覺得明遠說得有道理,先帝的事,壞就壞在一個奢上,今先帝去了,少用民力,也算是心安之舉了。”
眼看蕭後都答應了,此事便定下。
黃明遠又提議,可由宰輔裴矩和右武衛大將軍領河北道行台尚書右仆射滑公李景、行台工部侍郎楊元弘叁人負責,一年之內,完成修建。
眾人皆無異議。
於是此事便這麽定了下來。
蕭後看著黃明遠在眾人麵前幾乎是言出法隨,心中更是警醒,愈發謹慎小心,不敢惡了黃明遠,以防招致災禍。
定下修陵之事,接著便是楊廣的廟號和諡號。
廟號這東西,本來隻有明君有資格獲得,西漢時期,漢景帝沒有,漢武帝的也差點撤了。但到了以後,就逐漸爛大街了。
尤其是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那些皇帝,人人稱呼“祖”,簡直讓人無語。
趕上楊廣命好,有黃明遠這個好養子,所以楊廣雖死於非命,國家都要亡了,但也能有廟號。
這時眾人提了幾個廟號。
有稱呼“世祖”的,有稱呼“高祖”的,還有“烈祖”、“肅祖”、“顯祖”什麽的,聽得黃明遠一陣頭皮發麻。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偏偏眾人還比較在乎這個,因為此事而爭執不休。
黃明遠隻得敲敲桌桉,對眾人說道:“開國為祖,繼業為宗,哪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稱呼。就定一個‘莊’字,莊宗武皇帝。”
眾人聽了,立刻不再爭執,細細品味著這個“莊”字。
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誌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征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真心大度曰莊;好勇致力曰莊;威而不猛曰莊;嚴敬臨民曰莊······
至於楊廣的這個莊,應該不是後麵幾個意思。
黃明遠接著說道:“先帝繼位之後,屢征殺伐,開疆拓土,四夷威服,武功卓著,此功比秦皇漢武,亦不弱也。但功是功,過是過,大隋至於今日,先帝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莊’字,有好亦有過,也算是對先帝最客觀的評價。”
整個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用莊的,應該是李存勖了。不得不說,楊廣一生,大起大落,跟李存勖太像了。
至於武皇帝,不用解釋。
這天底下楊廣若不稱武,則沒人能用武了。
武功赫赫,窮兵黷武!
其實眾人對於給楊廣的諡號、廟號,真沒有那麽上心。什麽祖、宗的都是給黃明遠麵子罷了。
換個人承繼天下,就得是隋煬帝、隋靈帝、隋厲帝、隋幽帝了。
於是楊廣的諡號、廟號就這麽定了下來,莊宗武皇帝,葬獻陵。
當初楊廣隋死,黃明遠也給他發了喪,還是兩次,但這一切並不是結束。楊廣的身後事還有很多,最重要的兩點便是陵墓和諡號、廟號。
楊廣一直沒有下葬,蕭後到了信都之後也拜祭過幾次。
按道理來說, 現在黃明遠已經基本上控製了洛陽,等局勢稍定之後,將楊廣葬到陵墓之中便可。
但問題就出在這裏,楊廣生前沒給自己修陵。
對此黃明遠也沒法理解。
若是自己不修,那是因為自己後世人,不在乎這些, 可楊廣他不一樣啊。這個時代的人, 事死如事生。《荀子·禮論》並言“喪禮者, 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老人常把自己年老時的體己叫做棺材板,是為自己死後準備的。這年頭一個窮困老農都會給自己備下棺材板,更何況天子。
即使不像一些人登基之後就開建陵墓,但年紀大了,也得準備著。比如李世民的昭陵建於貞觀十年,當時李世民叁十九歲。
而楊廣死時四十八歲,已經算是老人了。
楊廣死了,也管不了身後事,但黃明遠得管。這修陵之事,不是個小事,李世民的昭陵號稱建了一百多年。
黃明遠正想著,蕭後便言道:“明遠覺得,該在何處為天子修陵?”
黃明遠還在想應不應該修, 蕭後便跳到在哪裏修了。倒不是蕭後故意跟黃明遠找麻煩, 這就是這個時代人的正常想法。
眾人都看向黃明遠。
這不僅僅是修陵的問題, 還有黃明遠想定都在何處的問題。
長安、洛陽、信都或者是其他地方,可各代表不同的利益。蕭後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沒有自己決定,而是交給黃明遠選擇。
黃明遠沒有說話,過了一會,才有些謹慎地說道:“先帝遷都洛陽,莫不就選擇北邙山吧!”
眾人聽了,鬆了一口氣。
選擇建陵北邙山,也就是選擇建都洛陽。雖然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但選擇洛陽,或許是最能平衡的選擇了。
蕭後也鬆了一口氣,她還真擔心黃明遠再說些其他的。
黃明遠定下地點,接著便說道:“其實這修陵之事,我一直在琢磨,覺得有兩點要注意。
其一,修陵要快。先帝去世已經大半年了,還是宜早些入土為安。拖拖拉拉,修個十年二十年的,難道就讓先帝等上十年二十年。”
眾人皆點點頭, 楊廣的棺槨老那麽放著也不合適。
“其二,先帝在時,有功有過。當年蒸蒸日上的大隋王朝忽然就要走向崩潰,群雄逐鹿,跟先帝當年濫用民力脫不得關係。”
黃明遠這麽說,大家有些緊張。就連蕭後臉上,也有些變色,不知道黃明遠的意圖。
黃明遠卻不用在意旁人的臉色。
“所以我認為,此次修陵,宜儉不宜奢。要體現帝王之尊崇,卻不必在意那些浮華、奢靡之細節。”
眾人聽到這,再聯係上一條,忽然有些明白了。黃明遠這是不想大修,不想花錢啊。
不過今日之人,都是行台之人,倒是了解黃明遠的作風,因此並沒有反對。
“衛公所言極是!”
蕭後卻是心中一喑,想說什麽,卻沒有說出來。
她當然希望丈夫的陵寢能超乎規格,隻是這事她說了不算,也不敢因此得罪黃明遠。
眼看眾人紛紛讚同,蕭後便強顏歡笑道:“我也覺得明遠說得有道理,先帝的事,壞就壞在一個奢上,今先帝去了,少用民力,也算是心安之舉了。”
眼看蕭後都答應了,此事便定下。
黃明遠又提議,可由宰輔裴矩和右武衛大將軍領河北道行台尚書右仆射滑公李景、行台工部侍郎楊元弘叁人負責,一年之內,完成修建。
眾人皆無異議。
於是此事便這麽定了下來。
蕭後看著黃明遠在眾人麵前幾乎是言出法隨,心中更是警醒,愈發謹慎小心,不敢惡了黃明遠,以防招致災禍。
定下修陵之事,接著便是楊廣的廟號和諡號。
廟號這東西,本來隻有明君有資格獲得,西漢時期,漢景帝沒有,漢武帝的也差點撤了。但到了以後,就逐漸爛大街了。
尤其是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那些皇帝,人人稱呼“祖”,簡直讓人無語。
趕上楊廣命好,有黃明遠這個好養子,所以楊廣雖死於非命,國家都要亡了,但也能有廟號。
這時眾人提了幾個廟號。
有稱呼“世祖”的,有稱呼“高祖”的,還有“烈祖”、“肅祖”、“顯祖”什麽的,聽得黃明遠一陣頭皮發麻。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偏偏眾人還比較在乎這個,因為此事而爭執不休。
黃明遠隻得敲敲桌桉,對眾人說道:“開國為祖,繼業為宗,哪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稱呼。就定一個‘莊’字,莊宗武皇帝。”
眾人聽了,立刻不再爭執,細細品味著這個“莊”字。
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誌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征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真心大度曰莊;好勇致力曰莊;威而不猛曰莊;嚴敬臨民曰莊······
至於楊廣的這個莊,應該不是後麵幾個意思。
黃明遠接著說道:“先帝繼位之後,屢征殺伐,開疆拓土,四夷威服,武功卓著,此功比秦皇漢武,亦不弱也。但功是功,過是過,大隋至於今日,先帝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莊’字,有好亦有過,也算是對先帝最客觀的評價。”
整個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用莊的,應該是李存勖了。不得不說,楊廣一生,大起大落,跟李存勖太像了。
至於武皇帝,不用解釋。
這天底下楊廣若不稱武,則沒人能用武了。
武功赫赫,窮兵黷武!
其實眾人對於給楊廣的諡號、廟號,真沒有那麽上心。什麽祖、宗的都是給黃明遠麵子罷了。
換個人承繼天下,就得是隋煬帝、隋靈帝、隋厲帝、隋幽帝了。
於是楊廣的諡號、廟號就這麽定了下來,莊宗武皇帝,葬獻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