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揚沿江西進,而此時同安郡治懷寧城(今安徽省潛山市,故皖城,與現在的懷寧非一地)已經守了一個多月了。
同安郡太守李遂恩是當初黃明遠在婺州破賊時的婺州車騎府司馬。他本就出身一般,又是南陳舊官。這麽多年兜兜轉轉,並沒太大的機緣。於是他始終抱住黃明遠的大腿,也算是黃明遠一黨, 因此穩坐了十多年的太守。而黃維揚定淮南時,他第一時間選擇了投奔。
不得不說,黃明遠這二十年努力經營,各處扶植,舊部真算得上遍天下。
李遂恩投奔黃維揚之後,黃維揚並沒有顧得上同安郡,也沒有將手深入進去,所以李遂恩還是跟之前一樣做他的土皇帝。
直到林士弘北上攻打同安郡
李遂恩麵對來勢洶洶的林士弘,自知抵敵不過, 遂向江都求援。
同安城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以至於隋軍不得不救。黃維烈第一時間率領杜伏威部馬不停蹄地前來支援,七百裏的路走了不過九日,沿途掉隊者無數,這才最終在林士弘趕到懷寧城前的兩日,進入懷寧城中,接手了懷寧城的城防。
李遂恩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與黃維烈爭權。黃維烈入城之後,便將城中所有兵權、政權,全都拱手相讓。
不得不說,李遂恩或許能力不強,但這輩子在機遇麵前,卻不貪權,因而兩次做出了做好的選擇。
今日在同安,一如當年在婺州。
黃維烈今年十五歲,比當年的黃明遠還年輕。看著黃維烈稚嫩的麵容,李遂恩似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運籌帷幄、風采激昂的黃明遠。
李遂恩不由得感歎, 上天何其寵幸衛公, 今天下風采,盡在衛公父子啊!
從豫章到懷寧有六百裏,而黃維烈趕赴懷寧之時,楚軍已過皖水,離著懷寧城隻有七八十裏地了。
在黃維烈到達之前,李遂恩已經進行了城防布置,但並不算太穩妥。主要是李遂恩手中兵力不過四五千人,這麽點人想妥善守禦懷寧城,是個很困難的事。
懷寧城是個大城,若論規模,在淮南地區,應該也就比江都、壽春、合肥三城小一些,但繁華程度卻並不比壽春、合肥差。
但很多時候,大城在太平時期是繁榮的象征,但在亂時,並不是一個好事。
大城,意味著城牆長,同時也意味著需要守禦的兵多。最重要的是,防線越長, 出現疏漏的可能便越大, 城池被攻破的可能便越大。
黃維烈所部加上李遂恩部,差不多一萬五六千人,是楚軍的五分之一。
三月初二,林士弘統領九萬人馬號稱二十萬大軍兵臨懷寧城下。
因為懷寧城通過皖水和長江水道相連,此次林士弘北上,主力盡走的是水路。而楚軍大多生長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因此楚軍的水軍頗為強大。
此時楚軍有大船近百艘,小船近千艘。行軍之時,戰船前後相連,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邊。
楚軍頓兵城下,陸上、水上盡是軍隊,將整個懷寧城圍得水泄不通,頗有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架勢,讓人望之心生畏懼。
黃維烈經過的大場麵並不少,當初在雁門城數十騎衝營,亦無所畏懼。
隻是今日,作為三軍總指揮,麵對群敵,他心中的確是壓力巨大。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人,其一舉一動,還關乎著這兩萬軍隊和滿城百姓的生存。
楚軍兵臨城下,黃維烈的反應很快。
他以杜伏威鎮守壓力最大的東城,因為城東便是皖水,楚軍的戰船可以直達城邊。而闞棱則鎮守壓力亦重的南城,這裏將要麵對楚軍的主力步兵。西門君怡鎮守北城,守護的是眾人突圍的通道。王雄誕鎮守西城,指揮的是同安郡兵,實力最弱。
除此之外,黃維烈還留了三千人馬為預備隊。
若不是軍中騎兵實在太少,不過數百騎,留在城外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他一定還會派騎兵在城外遊弋。
至於李遂恩,則指揮城中青壯,負責後勤工作。
“諸位,今日一戰,事關同安安危。你們多是同安子弟,我們今日守衛的,是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父老鄉親。我知道城外敵軍多如山海,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絕不會阻攔。可諸位若不走,便得和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黃維烈滿臉肅殺之狀,說得毅然決然。
無論是杜伏威還是李遂恩,都緊繃著雙臉,黃維烈雖然稚嫩,卻讓他們感受到力量。
城外的楚軍很快發起了攻擊。
對於林士弘來說,這是勢在必得的一擊。
林士弘和操師乞造反比較晚,在杜伏威麵前都算後輩。不過二人占了大隋在江南地區無強兵的便宜,自橫空出世,便勢不可擋。此時林士弘的地盤橫跨江海,地廣十餘郡,整個長江以南,也就隻有蕭銑能和其相比。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林士弘能做到如此,如何不驕傲。
所以林士弘大軍前來,根本沒有把小小的同安郡看在眼中。
林士弘在攻城之前,先派遣了使者前來勸降。林士弘還算有誠意,給李遂恩許諾了舒州總管之位,封國公,當然若是李遂恩願意,也可入朝擔任一部尚書。
林士弘自覺已經是仁至義盡,以前俘虜的隋朝官吏,他可盡是誅殺殆盡的。
現在林士弘稱了帝,知道不能再跟草寇一樣,亂殺一氣,治理國家也需要人,所以對於之前的隋朝官吏才算優待起來。
黃維烈見了楚軍的勸降使者有些想笑,直到現在,林士弘還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敵人是誰。
黃維烈於是讓李遂恩好好接待了楚軍使者,答應投降,隻是要準備幾日,然後讓人將其禮送出去。
林士弘真以為李遂恩要投降,也不著急,便同意等兩日。
可是隻見日子一天天過去,卻始終不見李遂恩出城投降。林士弘屢屢派人入城,李遂恩就是口頭答應,始終不出。
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到三月十日,林士弘終於意識到被李遂恩給騙了,惱羞成怒之下,遂下令全軍攻擊。
同安郡太守李遂恩是當初黃明遠在婺州破賊時的婺州車騎府司馬。他本就出身一般,又是南陳舊官。這麽多年兜兜轉轉,並沒太大的機緣。於是他始終抱住黃明遠的大腿,也算是黃明遠一黨, 因此穩坐了十多年的太守。而黃維揚定淮南時,他第一時間選擇了投奔。
不得不說,黃明遠這二十年努力經營,各處扶植,舊部真算得上遍天下。
李遂恩投奔黃維揚之後,黃維揚並沒有顧得上同安郡,也沒有將手深入進去,所以李遂恩還是跟之前一樣做他的土皇帝。
直到林士弘北上攻打同安郡
李遂恩麵對來勢洶洶的林士弘,自知抵敵不過, 遂向江都求援。
同安城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以至於隋軍不得不救。黃維烈第一時間率領杜伏威部馬不停蹄地前來支援,七百裏的路走了不過九日,沿途掉隊者無數,這才最終在林士弘趕到懷寧城前的兩日,進入懷寧城中,接手了懷寧城的城防。
李遂恩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與黃維烈爭權。黃維烈入城之後,便將城中所有兵權、政權,全都拱手相讓。
不得不說,李遂恩或許能力不強,但這輩子在機遇麵前,卻不貪權,因而兩次做出了做好的選擇。
今日在同安,一如當年在婺州。
黃維烈今年十五歲,比當年的黃明遠還年輕。看著黃維烈稚嫩的麵容,李遂恩似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運籌帷幄、風采激昂的黃明遠。
李遂恩不由得感歎, 上天何其寵幸衛公, 今天下風采,盡在衛公父子啊!
從豫章到懷寧有六百裏,而黃維烈趕赴懷寧之時,楚軍已過皖水,離著懷寧城隻有七八十裏地了。
在黃維烈到達之前,李遂恩已經進行了城防布置,但並不算太穩妥。主要是李遂恩手中兵力不過四五千人,這麽點人想妥善守禦懷寧城,是個很困難的事。
懷寧城是個大城,若論規模,在淮南地區,應該也就比江都、壽春、合肥三城小一些,但繁華程度卻並不比壽春、合肥差。
但很多時候,大城在太平時期是繁榮的象征,但在亂時,並不是一個好事。
大城,意味著城牆長,同時也意味著需要守禦的兵多。最重要的是,防線越長, 出現疏漏的可能便越大, 城池被攻破的可能便越大。
黃維烈所部加上李遂恩部,差不多一萬五六千人,是楚軍的五分之一。
三月初二,林士弘統領九萬人馬號稱二十萬大軍兵臨懷寧城下。
因為懷寧城通過皖水和長江水道相連,此次林士弘北上,主力盡走的是水路。而楚軍大多生長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因此楚軍的水軍頗為強大。
此時楚軍有大船近百艘,小船近千艘。行軍之時,戰船前後相連,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邊。
楚軍頓兵城下,陸上、水上盡是軍隊,將整個懷寧城圍得水泄不通,頗有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架勢,讓人望之心生畏懼。
黃維烈經過的大場麵並不少,當初在雁門城數十騎衝營,亦無所畏懼。
隻是今日,作為三軍總指揮,麵對群敵,他心中的確是壓力巨大。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人,其一舉一動,還關乎著這兩萬軍隊和滿城百姓的生存。
楚軍兵臨城下,黃維烈的反應很快。
他以杜伏威鎮守壓力最大的東城,因為城東便是皖水,楚軍的戰船可以直達城邊。而闞棱則鎮守壓力亦重的南城,這裏將要麵對楚軍的主力步兵。西門君怡鎮守北城,守護的是眾人突圍的通道。王雄誕鎮守西城,指揮的是同安郡兵,實力最弱。
除此之外,黃維烈還留了三千人馬為預備隊。
若不是軍中騎兵實在太少,不過數百騎,留在城外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他一定還會派騎兵在城外遊弋。
至於李遂恩,則指揮城中青壯,負責後勤工作。
“諸位,今日一戰,事關同安安危。你們多是同安子弟,我們今日守衛的,是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父老鄉親。我知道城外敵軍多如山海,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絕不會阻攔。可諸位若不走,便得和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黃維烈滿臉肅殺之狀,說得毅然決然。
無論是杜伏威還是李遂恩,都緊繃著雙臉,黃維烈雖然稚嫩,卻讓他們感受到力量。
城外的楚軍很快發起了攻擊。
對於林士弘來說,這是勢在必得的一擊。
林士弘和操師乞造反比較晚,在杜伏威麵前都算後輩。不過二人占了大隋在江南地區無強兵的便宜,自橫空出世,便勢不可擋。此時林士弘的地盤橫跨江海,地廣十餘郡,整個長江以南,也就隻有蕭銑能和其相比。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林士弘能做到如此,如何不驕傲。
所以林士弘大軍前來,根本沒有把小小的同安郡看在眼中。
林士弘在攻城之前,先派遣了使者前來勸降。林士弘還算有誠意,給李遂恩許諾了舒州總管之位,封國公,當然若是李遂恩願意,也可入朝擔任一部尚書。
林士弘自覺已經是仁至義盡,以前俘虜的隋朝官吏,他可盡是誅殺殆盡的。
現在林士弘稱了帝,知道不能再跟草寇一樣,亂殺一氣,治理國家也需要人,所以對於之前的隋朝官吏才算優待起來。
黃維烈見了楚軍的勸降使者有些想笑,直到現在,林士弘還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敵人是誰。
黃維烈於是讓李遂恩好好接待了楚軍使者,答應投降,隻是要準備幾日,然後讓人將其禮送出去。
林士弘真以為李遂恩要投降,也不著急,便同意等兩日。
可是隻見日子一天天過去,卻始終不見李遂恩出城投降。林士弘屢屢派人入城,李遂恩就是口頭答應,始終不出。
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到三月十日,林士弘終於意識到被李遂恩給騙了,惱羞成怒之下,遂下令全軍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