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圍著江陵內城整整打了六日,始終沒有破城。李世民的內心如起火一般,江陵未竟全功,而蕭銑又東逃,這段時間,足夠他趕到荊南,抵抗大唐了。
一旦真出現那種情況,則大事休矣。
到了第七日,李世民實在等不下去,乃令李道宗繼續圍攻江陵內城,自領一萬人馬,往東而去。
此時蕭銑尚在巴陵城苟延殘喘。
巴陵城中,算上蕭銑帶出來的部隊和郭華所部,加起來不到兩萬人,不過憑借這座堅城,倒也穩固。
馬上董景珍就要到了,至少還會有兩萬人馬,這是蕭銑留在巴陵城最大的底氣。
大司馬晉王董景珍,巴陵派的領袖。蕭銑稱帝之後,更是憑借著手中的兵權城外朝中第一權臣。
但蕭銑精於算計,提拔楊道生和張繡與之抗衡。二人屢立戰功,地位漸長。蕭銑又任命張繡為大將軍,雖位在董景珍之下,卻擁有統兵之權。之後蕭銑又屢次派張繡征討嶺表、湘沅,逐漸從董景珍手中收回兵權。
沒了兵權,董景珍話語權大失,在江陵也遭到荊襄世家的反攻。
董景珍也是硬氣,一怒之下南下長沙。
蕭銑也知道董景珍的影響力,並不敢激怒他,隻得保留職位,令其總攬荊南軍事。
董景珍在長沙跟土皇帝一般,蕭銑的命令也是時聽時不聽。之前救援林士弘,他就待在長沙不動,坐看蘇胡兒覆滅。
不過董景珍也不傻,他知道自己出身不高,之所以爵封親王,位極人臣,就是因為他有擁立之功,地位特殊。可若是大梁亡了,無論是投降李唐還是大隋,都不可能換得王位,更不會有這麽自在。
所以雖然大隋、李唐前來勸降的使者就沒有斷過,可董景珍始終不為所動。
2k
蕭銑的求援信到了長孫,董景珍聽到江陵失守,也是大驚。他這時候不敢再坐看蕭銑的覆滅,遂領長沙的兩萬主力向北援去。
一路上董景珍不住地思考著江陵失守的後果。他默默盤算,蕭梁怕是要亡了,同時麵對東麵的大隋還有西麵的李唐,單是一個小小的巴陵定然守不住。
現在是時候該考慮前途命運了。
當然董景珍這些想法誰也沒有說,若是能保全蕭梁,誰又願意放著堂堂親王不做,去別人那裏附驥尾而行。
大軍過了汨水,此地離著巴陵隻有百裏了。
眼看到了中午,董景珍被太陽曬得無精打采,便下令三軍埋鍋做飯,休息一個時辰再行。
剛埋下鍋沒多久,這飯還麽做好,眾人就聽到“冬冬”的聲音。
這聲音由遠及近,越來越響。到最後眾人明顯感受到整個大地都在顫動,他們的胸膛也跟著顫動。
有人抬頭望去,在東麵不遠處,隱隱有一條黑線,綿延到看不見的地方。
這條黑線慢慢地向前移動。
眾人終於看清楚,這是騎兵,高昂的“唐”字迎風飛揚,彷佛九天翱翔的雄鷹一般威武雄壯。
這支騎兵,正是李世民率領的大唐精騎。
李世民順江而下,連續迫降石首、華容、監利等地,兵臨巴陵城下。
不過巴陵是處險要之地,三麵環水,一麵環山,易守難攻。蕭銑又擺明了裝死,堅守不出。李世民雖然能力出眾,但也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一萬人瞬間攻破兩萬人防守的城池,他還做不到這麽凶殘。
李世民圍著巴陵城轉了幾圈,始終沒有發現破綻。
這時南麵的斥候回報,有蕭梁的援兵從南線趕來,已經離著巴陵不遠了的。
李世民跟著黃明遠,可沒少學本事,尤其是廣布斥候這一招。梁軍缺騎兵,本就沒有多少四麵遊弋的斥候,因此整個巴陵城外,盡成了唐軍斥候的樂園。
李世民甚至將斥候派到百裏之外,來防備梁軍的偷襲。
聽得此事,李世民有些動心。
他完全可以將巴陵城當作誘餌,來一招圍點打援。
於是李世民下令,其堂兄李琛繼續圍攻巴陵城,他則率領四千騎兵南下,截擊北上的梁軍。
自關中兵敗之後,李世民意識到和隋軍騎兵的差距,於是便挑選出四千騎士,一人雙馬,盡著精甲良駒,訓練出一支精銳騎兵,號“玄甲軍”。
之前李世民在通州破冉肇則,此軍尚未到達,所以這一仗,其實也是玄甲軍要經曆的第一場硬仗。
李世民對此,充滿了信心。
而到達汨水之後,李世民將戰場預設在汨水以北,就是準備斷梁軍之歸路。
“敵襲!”
此時梁軍也慌了,到處都是喊叫聲。
江南少馬多船,而且馬匹更是多挽馬、馱馬,甚少有能打仗的高頭大馬,更沒有多少成編製的騎兵,所以沒有人見過這種萬馬奔騰的場麵。
李世民騎在馬上,直指梁軍的中軍。
這些騎兵,更是士氣高漲,如鋒芒畢露的寶劍一般,斬盡所有阻礙。
很快,梁軍的陣型就被徹底衝垮了。當然梁軍除了自發抵抗的一下,一直也沒有統一列出陣型。
李世民帶著獨孤彥雲、公孫武達、杜君綽、鄭仁泰等玄甲軍將領,根本顧不上那些潰兵,而是發了瘋的往中軍衝。
對於李世民來說,殲滅這支部隊不是最重要的,他還想盡收俘虜。
於是隻見到李世民悍不畏死地衝陣,直突破到董景珍的中軍位置。
董景珍嚇得大驚失色,連忙命人阻擊。
董景珍的親兵張弓搭箭,對著李世民射擊,李世民的坐騎中了三箭,而他本人更是快成為一個刺蝟了。
可李世民猶不後退,猛衝猛打,甚至直接踏翻了阻擋的梁軍。
董景珍望著李世民如天神下凡的樣子,兩眼都呆了。
李世民提槊躍馬,一直衝到董景珍的麵前,當即便一槊照著董景珍刺去。董景珍嚇得蹲在地上,才躲過這致命一擊。
眼看李世民回馬又來,董景珍立刻跪在地上,高呼“願降”。
李世民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怕董景珍太頭鐵,死不投降,那他就得大開殺戒了。
李世民翻身下馬,走到董景珍身邊,拉住對方的手。
而此時隻聽“哐當”一聲,李世民的那批戰馬終於因為傷勢過重,徹底倒下。
一旦真出現那種情況,則大事休矣。
到了第七日,李世民實在等不下去,乃令李道宗繼續圍攻江陵內城,自領一萬人馬,往東而去。
此時蕭銑尚在巴陵城苟延殘喘。
巴陵城中,算上蕭銑帶出來的部隊和郭華所部,加起來不到兩萬人,不過憑借這座堅城,倒也穩固。
馬上董景珍就要到了,至少還會有兩萬人馬,這是蕭銑留在巴陵城最大的底氣。
大司馬晉王董景珍,巴陵派的領袖。蕭銑稱帝之後,更是憑借著手中的兵權城外朝中第一權臣。
但蕭銑精於算計,提拔楊道生和張繡與之抗衡。二人屢立戰功,地位漸長。蕭銑又任命張繡為大將軍,雖位在董景珍之下,卻擁有統兵之權。之後蕭銑又屢次派張繡征討嶺表、湘沅,逐漸從董景珍手中收回兵權。
沒了兵權,董景珍話語權大失,在江陵也遭到荊襄世家的反攻。
董景珍也是硬氣,一怒之下南下長沙。
蕭銑也知道董景珍的影響力,並不敢激怒他,隻得保留職位,令其總攬荊南軍事。
董景珍在長沙跟土皇帝一般,蕭銑的命令也是時聽時不聽。之前救援林士弘,他就待在長沙不動,坐看蘇胡兒覆滅。
不過董景珍也不傻,他知道自己出身不高,之所以爵封親王,位極人臣,就是因為他有擁立之功,地位特殊。可若是大梁亡了,無論是投降李唐還是大隋,都不可能換得王位,更不會有這麽自在。
所以雖然大隋、李唐前來勸降的使者就沒有斷過,可董景珍始終不為所動。
2k
蕭銑的求援信到了長孫,董景珍聽到江陵失守,也是大驚。他這時候不敢再坐看蕭銑的覆滅,遂領長沙的兩萬主力向北援去。
一路上董景珍不住地思考著江陵失守的後果。他默默盤算,蕭梁怕是要亡了,同時麵對東麵的大隋還有西麵的李唐,單是一個小小的巴陵定然守不住。
現在是時候該考慮前途命運了。
當然董景珍這些想法誰也沒有說,若是能保全蕭梁,誰又願意放著堂堂親王不做,去別人那裏附驥尾而行。
大軍過了汨水,此地離著巴陵隻有百裏了。
眼看到了中午,董景珍被太陽曬得無精打采,便下令三軍埋鍋做飯,休息一個時辰再行。
剛埋下鍋沒多久,這飯還麽做好,眾人就聽到“冬冬”的聲音。
這聲音由遠及近,越來越響。到最後眾人明顯感受到整個大地都在顫動,他們的胸膛也跟著顫動。
有人抬頭望去,在東麵不遠處,隱隱有一條黑線,綿延到看不見的地方。
這條黑線慢慢地向前移動。
眾人終於看清楚,這是騎兵,高昂的“唐”字迎風飛揚,彷佛九天翱翔的雄鷹一般威武雄壯。
這支騎兵,正是李世民率領的大唐精騎。
李世民順江而下,連續迫降石首、華容、監利等地,兵臨巴陵城下。
不過巴陵是處險要之地,三麵環水,一麵環山,易守難攻。蕭銑又擺明了裝死,堅守不出。李世民雖然能力出眾,但也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一萬人瞬間攻破兩萬人防守的城池,他還做不到這麽凶殘。
李世民圍著巴陵城轉了幾圈,始終沒有發現破綻。
這時南麵的斥候回報,有蕭梁的援兵從南線趕來,已經離著巴陵不遠了的。
李世民跟著黃明遠,可沒少學本事,尤其是廣布斥候這一招。梁軍缺騎兵,本就沒有多少四麵遊弋的斥候,因此整個巴陵城外,盡成了唐軍斥候的樂園。
李世民甚至將斥候派到百裏之外,來防備梁軍的偷襲。
聽得此事,李世民有些動心。
他完全可以將巴陵城當作誘餌,來一招圍點打援。
於是李世民下令,其堂兄李琛繼續圍攻巴陵城,他則率領四千騎兵南下,截擊北上的梁軍。
自關中兵敗之後,李世民意識到和隋軍騎兵的差距,於是便挑選出四千騎士,一人雙馬,盡著精甲良駒,訓練出一支精銳騎兵,號“玄甲軍”。
之前李世民在通州破冉肇則,此軍尚未到達,所以這一仗,其實也是玄甲軍要經曆的第一場硬仗。
李世民對此,充滿了信心。
而到達汨水之後,李世民將戰場預設在汨水以北,就是準備斷梁軍之歸路。
“敵襲!”
此時梁軍也慌了,到處都是喊叫聲。
江南少馬多船,而且馬匹更是多挽馬、馱馬,甚少有能打仗的高頭大馬,更沒有多少成編製的騎兵,所以沒有人見過這種萬馬奔騰的場麵。
李世民騎在馬上,直指梁軍的中軍。
這些騎兵,更是士氣高漲,如鋒芒畢露的寶劍一般,斬盡所有阻礙。
很快,梁軍的陣型就被徹底衝垮了。當然梁軍除了自發抵抗的一下,一直也沒有統一列出陣型。
李世民帶著獨孤彥雲、公孫武達、杜君綽、鄭仁泰等玄甲軍將領,根本顧不上那些潰兵,而是發了瘋的往中軍衝。
對於李世民來說,殲滅這支部隊不是最重要的,他還想盡收俘虜。
於是隻見到李世民悍不畏死地衝陣,直突破到董景珍的中軍位置。
董景珍嚇得大驚失色,連忙命人阻擊。
董景珍的親兵張弓搭箭,對著李世民射擊,李世民的坐騎中了三箭,而他本人更是快成為一個刺蝟了。
可李世民猶不後退,猛衝猛打,甚至直接踏翻了阻擋的梁軍。
董景珍望著李世民如天神下凡的樣子,兩眼都呆了。
李世民提槊躍馬,一直衝到董景珍的麵前,當即便一槊照著董景珍刺去。董景珍嚇得蹲在地上,才躲過這致命一擊。
眼看李世民回馬又來,董景珍立刻跪在地上,高呼“願降”。
李世民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怕董景珍太頭鐵,死不投降,那他就得大開殺戒了。
李世民翻身下馬,走到董景珍身邊,拉住對方的手。
而此時隻聽“哐當”一聲,李世民的那批戰馬終於因為傷勢過重,徹底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