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取漢口,漢陽便在望了。
從漢口到漢陽之間,不過是短短的一水之隔。隋軍隨時可以以漢口為後勤基地,攻打漢陽。
這一次,黃維揚決定發揮兵力優勢,以左衛率營和六十四軍、水師一部攻打翼際山防線,由席玭負責指揮;而右衛率營和六十三軍和水師主力攻打鸚鵡洲防線,由神策衛左副總管王增辯負責指揮。
五十七軍傷亡慘重,戰力未完全恢複,隻能作為總預備隊了。
兩路齊出,相互策應,三軍會師於漢陽城下。
隋軍的這一次攻擊,並不像上次那般盲目,沒有重點,跟沒頭蒼蠅一般亂竄。作為前敵指揮官的席玭既不準備打蝦蟆磯,也不準備打月湖,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最難打的翼際山。
在席玭看來,不管怎麽打,都要拿下翼際山才算破防。而無論是月湖、鐵門關還是蝦蟆磯,都是圍繞著翼際山設防的。
隻要翼際山一破,其餘諸處便沒有了防禦的意義。先打翼際山,也省卻了隋軍一處一處去攻的困難。
對於席玭來說,唐軍越是想用密集的防線將他們拖死,他就偏不遂你願。再亂如麻的繩子,隻要找準一頭,便迎刃而解了。
席玭手中有兩支部隊,但他沒有全部使用,而是以六十四軍兩個步營加弩營和左衛率營兩個步營加弩營為攻擊集群,進行攻擊。而剩餘兩個步營和兩個騎營則在攻擊部隊兩側護衛。
如此布置,最大程度上防止唐軍突襲兩翼。
很快大軍從漢口渡河,在對麵的翼際山下登陸。
翼際山雖說是江防要地,但比之真正的大山,不過是一個小土丘。其東西長一千二百步(1800米),高不到三十丈,據北麵的漢水最寬處不過四百步(600米)。
而為了不給隋軍登陸空間,唐軍將壕溝挖到離長江不過兩百步的地方。要不是擔心隋軍戰船上的弩車和投石器,這壕溝離得長江會更近。
隋軍想向翼際山一側發起攻擊,必須先越過兩道柵欄和一道壕溝。這山好爬,但壕溝前的地方實在有限,根本無法布置太多的兵力。即使持續不斷地攻擊,但展不開攻擊隊列,容易打成添油戰術。
唐軍在柵欄之後,居高臨下,布置重弩,隋軍每每衝鋒到壕溝前,便傷亡慘重。
這時蘇烈建議,這柵欄深埋土中,難以破壞,不若以火燒之。
眾將不解,柵欄都埋了一層土,還包了一層泥漿,什麽火也燒不壞啊。
蘇烈卻是有辦法,他讓人攜帶了大量的幹柴,布置到柵欄前,然後又澆上火油,大火一起,很快便將柵欄點著。
這柵欄再怎麽變,都是木頭,遇火而燃是天性,隻是怎麽點燃而已。
很快大火彌漫,而且因為摻雜了大量的泥土,於是產生了濃煙。
冬季裏多是北風,像之前刮起東南風的天氣,一整個冬天裏,也未必會出現幾日。於是這濃煙順著北風,便直衝到翼際山上。
煙有時候比火更可怕。
濃煙滾滾,整個翼際山前,被濃煙熏的,幾乎如黑夜一般。
蘇烈眼看煙往山上刮去,他又命人往火裏添加花椒、山葵、朱萸、辣蓼之物,以使濃煙更加的濃烈,也算是最早的化學武器了。
山上的唐軍也被這突入而來的濃煙給打懵了。這群人吸入煙霧後,很快喉嚨腫痛、呼吸窒息,甚至有人直接窒息而亡。
很快有人待不住,丟下兵器,便往後跑去,接著越來越多的人企圖躲避毒煙,四麵逃竄,至於陣地,早就忘光了。
眼看對麵的唐軍四麵崩潰,向後逃去,蘇烈這才有條不紊地向山上攻去。
此地靠近漢水,等隋軍用水澆滅柵欄上的餘火,壕溝前後的兩排柵欄已經被燒得七七八八了。
蘇烈讓人將木渣、泥土等物,盡推到壕溝之中,然後上麵鋪上木板,便在這條三四裏長的壕溝中堆出幾條橋來。
隋軍大隊人馬登岸之後,便沿著橋往山上衝。
此時山上的唐軍尚未回過神來,因此被隋軍連奪兩道陣地,等到這群人逃到山頂之上,濃煙也將要散盡之時,隋軍已經殺到麵前了。
一方是驚慌失措,如狼奔豕突一般四麵亂竄;一方是士飽馬騰、銳氣正盛的精銳部隊。雙方在山頂上肉搏,很快唐軍不敵,被隋軍奪取了翼際山頭,大片的唐軍向翼際山南逃去。
至此,唐軍苦心經營的翼際山防線,並未完全發揮起作用,便空門大開,再無力阻擋隋軍前進的腳步。
席玭在後看得大喜,他之前隻聽說衛公這個二女婿能征善戰,為世子手中第一人,卻沒想到其用兵之能還是超乎想象啊。
小小年紀,堪比當年的定陶、北平二侯。
翼際山防線被攻破,還帶來了連鎖反應。
本來在唐軍的設計中,翼際山作為北麵防線的中心,屬於中樞的位置,憑借其狹窄的空間,絕無法從正麵突破。
唐軍環繞翼際山設防,隋軍隻有在攻破蝦蟆磯、鐵門關、月湖等地之後,才能從兩翼對翼際山發起攻擊。所以在布防中,其餘各處為守,而翼際山負責支援,最後才和隋軍決戰。
但翼際山失守之後,無論是東麵的鐵門關、蝦蟆磯還是西麵的月湖,都失去了防守的意義。
尤其是鐵門關和月湖,直接是空門大開。
隋軍兵力充足,負責主攻的六個營,分別從山頂往月湖、蓮花湖、鐵門關和漢陽城四個方向發起攻擊。
雖然唐軍的防線正麵難以攻擊,但從身後出擊,幾乎如撕布一般,摧枯拉朽。
而且因為翼際山之前的戰事,蝦蟆磯、月湖等處的唐軍還紛紛向翼際山方向支援,把一場好端端的防禦戰打成了野戰。
席玭統騎兵於後,他最擅長的就是野戰。
雙方在山腰、山麓處血戰,任憑唐軍如何英勇奮戰,可大勢已去,在隋軍絕對的優勢麵前,幾乎無力抵抗。
最終唐軍各處援兵在野戰中完全落敗,而月湖、蓮花湖、鐵門關、蝦蟆磯等漢陽城的北麵要地,也在隋軍潮水般的攻擊中,盡被隋軍占領。
至此,整個漢陽城的北麵防線,已全盤失守。
從漢口到漢陽之間,不過是短短的一水之隔。隋軍隨時可以以漢口為後勤基地,攻打漢陽。
這一次,黃維揚決定發揮兵力優勢,以左衛率營和六十四軍、水師一部攻打翼際山防線,由席玭負責指揮;而右衛率營和六十三軍和水師主力攻打鸚鵡洲防線,由神策衛左副總管王增辯負責指揮。
五十七軍傷亡慘重,戰力未完全恢複,隻能作為總預備隊了。
兩路齊出,相互策應,三軍會師於漢陽城下。
隋軍的這一次攻擊,並不像上次那般盲目,沒有重點,跟沒頭蒼蠅一般亂竄。作為前敵指揮官的席玭既不準備打蝦蟆磯,也不準備打月湖,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最難打的翼際山。
在席玭看來,不管怎麽打,都要拿下翼際山才算破防。而無論是月湖、鐵門關還是蝦蟆磯,都是圍繞著翼際山設防的。
隻要翼際山一破,其餘諸處便沒有了防禦的意義。先打翼際山,也省卻了隋軍一處一處去攻的困難。
對於席玭來說,唐軍越是想用密集的防線將他們拖死,他就偏不遂你願。再亂如麻的繩子,隻要找準一頭,便迎刃而解了。
席玭手中有兩支部隊,但他沒有全部使用,而是以六十四軍兩個步營加弩營和左衛率營兩個步營加弩營為攻擊集群,進行攻擊。而剩餘兩個步營和兩個騎營則在攻擊部隊兩側護衛。
如此布置,最大程度上防止唐軍突襲兩翼。
很快大軍從漢口渡河,在對麵的翼際山下登陸。
翼際山雖說是江防要地,但比之真正的大山,不過是一個小土丘。其東西長一千二百步(1800米),高不到三十丈,據北麵的漢水最寬處不過四百步(600米)。
而為了不給隋軍登陸空間,唐軍將壕溝挖到離長江不過兩百步的地方。要不是擔心隋軍戰船上的弩車和投石器,這壕溝離得長江會更近。
隋軍想向翼際山一側發起攻擊,必須先越過兩道柵欄和一道壕溝。這山好爬,但壕溝前的地方實在有限,根本無法布置太多的兵力。即使持續不斷地攻擊,但展不開攻擊隊列,容易打成添油戰術。
唐軍在柵欄之後,居高臨下,布置重弩,隋軍每每衝鋒到壕溝前,便傷亡慘重。
這時蘇烈建議,這柵欄深埋土中,難以破壞,不若以火燒之。
眾將不解,柵欄都埋了一層土,還包了一層泥漿,什麽火也燒不壞啊。
蘇烈卻是有辦法,他讓人攜帶了大量的幹柴,布置到柵欄前,然後又澆上火油,大火一起,很快便將柵欄點著。
這柵欄再怎麽變,都是木頭,遇火而燃是天性,隻是怎麽點燃而已。
很快大火彌漫,而且因為摻雜了大量的泥土,於是產生了濃煙。
冬季裏多是北風,像之前刮起東南風的天氣,一整個冬天裏,也未必會出現幾日。於是這濃煙順著北風,便直衝到翼際山上。
煙有時候比火更可怕。
濃煙滾滾,整個翼際山前,被濃煙熏的,幾乎如黑夜一般。
蘇烈眼看煙往山上刮去,他又命人往火裏添加花椒、山葵、朱萸、辣蓼之物,以使濃煙更加的濃烈,也算是最早的化學武器了。
山上的唐軍也被這突入而來的濃煙給打懵了。這群人吸入煙霧後,很快喉嚨腫痛、呼吸窒息,甚至有人直接窒息而亡。
很快有人待不住,丟下兵器,便往後跑去,接著越來越多的人企圖躲避毒煙,四麵逃竄,至於陣地,早就忘光了。
眼看對麵的唐軍四麵崩潰,向後逃去,蘇烈這才有條不紊地向山上攻去。
此地靠近漢水,等隋軍用水澆滅柵欄上的餘火,壕溝前後的兩排柵欄已經被燒得七七八八了。
蘇烈讓人將木渣、泥土等物,盡推到壕溝之中,然後上麵鋪上木板,便在這條三四裏長的壕溝中堆出幾條橋來。
隋軍大隊人馬登岸之後,便沿著橋往山上衝。
此時山上的唐軍尚未回過神來,因此被隋軍連奪兩道陣地,等到這群人逃到山頂之上,濃煙也將要散盡之時,隋軍已經殺到麵前了。
一方是驚慌失措,如狼奔豕突一般四麵亂竄;一方是士飽馬騰、銳氣正盛的精銳部隊。雙方在山頂上肉搏,很快唐軍不敵,被隋軍奪取了翼際山頭,大片的唐軍向翼際山南逃去。
至此,唐軍苦心經營的翼際山防線,並未完全發揮起作用,便空門大開,再無力阻擋隋軍前進的腳步。
席玭在後看得大喜,他之前隻聽說衛公這個二女婿能征善戰,為世子手中第一人,卻沒想到其用兵之能還是超乎想象啊。
小小年紀,堪比當年的定陶、北平二侯。
翼際山防線被攻破,還帶來了連鎖反應。
本來在唐軍的設計中,翼際山作為北麵防線的中心,屬於中樞的位置,憑借其狹窄的空間,絕無法從正麵突破。
唐軍環繞翼際山設防,隋軍隻有在攻破蝦蟆磯、鐵門關、月湖等地之後,才能從兩翼對翼際山發起攻擊。所以在布防中,其餘各處為守,而翼際山負責支援,最後才和隋軍決戰。
但翼際山失守之後,無論是東麵的鐵門關、蝦蟆磯還是西麵的月湖,都失去了防守的意義。
尤其是鐵門關和月湖,直接是空門大開。
隋軍兵力充足,負責主攻的六個營,分別從山頂往月湖、蓮花湖、鐵門關和漢陽城四個方向發起攻擊。
雖然唐軍的防線正麵難以攻擊,但從身後出擊,幾乎如撕布一般,摧枯拉朽。
而且因為翼際山之前的戰事,蝦蟆磯、月湖等處的唐軍還紛紛向翼際山方向支援,把一場好端端的防禦戰打成了野戰。
席玭統騎兵於後,他最擅長的就是野戰。
雙方在山腰、山麓處血戰,任憑唐軍如何英勇奮戰,可大勢已去,在隋軍絕對的優勢麵前,幾乎無力抵抗。
最終唐軍各處援兵在野戰中完全落敗,而月湖、蓮花湖、鐵門關、蝦蟆磯等漢陽城的北麵要地,也在隋軍潮水般的攻擊中,盡被隋軍占領。
至此,整個漢陽城的北麵防線,已全盤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