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斥候完成對綿穀縣的占領之後,立刻派人送信給陳聚。


    陳聚接到這個消息,也是大吃一驚。那可是綿穀重地,就這麽被明軍給稀裏湖塗地占領了。


    若不是陳聚一再確認此事的真假,他甚至都不敢相信。


    之後陳聚一邊往陽安關送信,一邊率兵趕往綿穀城。


    到這個時候,陳聚仍然擔心這是個陷阱。他又下令廣布斥候,四麵偵察,務必要找到唐軍的蹤跡,以防有埋伏。


    其實這次真的是陳聚多想了,李神通哪有什麽埋伏,利州之所以沒有唐軍,那是因為李神通早讓明軍給嚇跑了。


    實際上柴紹的求援信,不僅沒有給自己求得援助,反而嚇住了李神通。


    李神通坐鎮利州,乃是作為川北防線大後方,給北麵諸州轉運物資,補充兵力的,禦敵壓力並不大。


    雖然大明伐唐,可李神通本以為有柴紹守著陽安關,作為利州屏障,他待在利州城是萬事大吉,更不會提前準備第二道防線了。


    要不然他也不會死逼著柴紹移防陽安關。


    而且李神通本人,還想著是不是調兵南下,參與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戰鬥中。李淵死後,李建成立刻封他為淮安王,總攬北麵軍事,著實讓李神通嚐到了甜頭。


    李神通甚至覺得,他作為李家的宗長,又手握重權,對於唐王大位的歸宿,也是有重要發言權的。


    不過李神通沒有南下,北麵柴紹的求援信便到了。


    李神通在剛開始對於柴紹的求援信是不屑一顧的,總覺得柴紹故意示弱,就是為了讓自己往陽安關調兵。


    可之後柴紹連連求援,就讓李神通坐不住了。


    柴紹的求援信,讓他又想起了昔日在渭北的兵敗,明軍的強大,對於明軍,他骨子裏就已經感到恐懼了。


    李神通猶豫著是否去救援柴紹,最後還是擔心唇亡齒寒,遂下令盡起兵北上,趕往陽安關。


    可是還沒有等他出擊,陽安關的敗兵就逃到了利州。


    李神通聽聞柴紹敗了,當即就天暈地轉,簡直跟死了爹娘一般。他倒不是為柴紹而傷心,而是柴紹一敗,利州就沒了屏障,靠他自己,怎麽可能擋得住明軍。


    李神通也不再救援陽安關了,當即決定,全軍南下劍閣。劍閣位於劍州和利州交界位置,撤退至劍閣,意味著放棄利州。


    李神通命令既下,也無人反對。


    李神通所部,就是一支新軍,成軍隻有幾個月,更沒有經曆過什麽大戰,連柴紹部戰力的兩成都沒有,此時哪敢和明軍拚命。


    李神通當即將全部兵馬撤離,為了趕時間,城中大批物資,全部拋棄,留給了明軍。


    而李神通還美其名曰,此為遲滯明軍行軍速度。


    要戰利品將敵軍給拖死,恐怕李神通是古往今來第一人吧。


    陳聚占領綿穀縣後,四麵出擊,完全席卷了整個利州,直到這時,他才完完全全確定李神通真的跑了。


    陳聚是豐州老人,也識得李神通,此時他也不由得對李神通一口唾棄,真是丟豐州軍的臉啊。


    此時在陽安關的黃明遼也接到了陳聚的信。


    對於這個消息,黃明遼感覺雖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黃明遼和李神通直接相處過,也交過手,太了解此人的能力和節操了。


    既克利州,黃明遼乃命令二十九軍南下,屯守義城郡(利州)。


    而明軍主力,則暫停往劍閣方向進擊。


    一方麵黃明遼這一路,本來是先打興州的,隻是計劃不如變化快,所以先取陽安關,又陰差陽錯地占領了利州。


    可是明軍到現在實際上是孤軍深入,身後尚有任瑰、李襲譽、陳演壽三支部隊。不擊敗此三部,後方始終不穩。


    而另一方麵,黃明遼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出現,影響到目前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的戰鬥。


    而且白帝城傳來消息,李世民已經打出征討李建成的旗號,率部西進,整個川中,完全亂了起來。


    這時候明軍突進的太快,容易緩和幾家矛盾,讓他們一致對外。


    黃明遼遂決定主力稍微修整之後,南下屯兵義城郡,居中調度。


    同時,黃明遼又分出三部偏師,命段綸率三十一軍北上順政,與張文遠部合圍鳳州的任瑰;命焦方威率漢中軍,向東攻打巴州的李瑊,走米倉道入蜀;命李客師率領四十五軍,逆白龍江而上,配合隴南的翟長孫、長孫安業,攻打武州的李襲譽。


    安排完三路偏師,明軍主力就地修整,而黃明遼則派人給李神通送去了勸降信。不管怎麽說,二人也是豐州老相識。


    在給李神通的信中,黃明遼寫的很誠懇。


    回顧了一下雙方在豐州的經曆,雖然李神通在豐州並沒有什麽美好回憶。並表示隻要李神通願意投降,豐州老兄弟還是願意接納他的。


    豐州人不騙豐州人。


    眾人都覺得黃明遼這封信沒多大用,李神通畢竟是李唐宗室,守著劍閣,怎麽可能投降。


    但黃明遼卻是笑道:“李幼良不也是李唐宗親,可關鍵時候,照應將長安獻給我軍,捅了李淵一刀子。這李神通我還真了解,那就不是一個能舍生取義的人。”


    果不出黃明遼的預料,


    李神通守著劍閣,是一日三驚。


    待李神通拿到黃明遼的信,心裏還真是複雜起來。他沒想到十幾年前一段不怎麽美好的記憶,現在卻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對於投降,李神通之前沒想過,可時至今日,並不是一個不能提的事情。


    李淵身死,幾個兒子,相互攻殺,整個李氏,已經完全分崩離析,到了這種地步,還真的有必要再為了一個不可能的理想,讓整個李氏家族滅亡。


    李神通不知道。


    理想已經不敢再提了,現在隻談現實。李神通亦有子女、妻妾,他明白若是自己敗亡之後這些人將要麵對的命運。


    李神通不想讓家人受難,更重要的是,他還沒活夠,他還不想死啊。


    李神通將黃明遼給他的信放下,拿起,再放下,再拿起,最後李神通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坐在那裏,悵然若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