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李世民在白帝城起兵,宣布討伐李建成。
從白帝城到成都,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約兩千多裏。李世民率三萬主力,盡數乘船,晝夜不停,向西而進。
從白帝城到渝州,這是李世民的地盤,沿途並無阻礙。
而從渝州往西,便是瀘州。
瀘州倚靠大江,是巴蜀南線重鎮,也是李唐羈縻南麵蠻族的要塞之地。
李淵自入巴蜀後,便分別在瀘州(瀘川郡)、戎州(犍為郡)、雅州三地置總管府,以經略南蠻諸族。其中瀘州乃是川東、川西和南中的交匯地,最為重要,所以李淵在荊襄之戰後,任命堂弟李神符為總管,以控扼此要地。
荊襄之戰後,李淵對李唐失敗已經有了預估,所以針對巴蜀失陷做了準備,而瀘州便是一處後手,可進可退。
李世民到了瀘州之後,便親自去拜見李神符。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次出兵,不僅是國事,也是家事。此時李氏宗族,長一輩的隻剩下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二人,所以非得獲得李神符的支持,才能在道義上站住腳,才能獲得宗族更多的支持。
李世民為表誠意,一人入城,見到李神符,一身喪服的李世民便跪著地上,失聲痛哭起來。
“叔父,我沒有父親了!”
想到李家今日的遭遇,李淵的身死,李神符也不由得跟著落淚。
叔侄二人,抱頭痛哭。
周邊一些瀘州軍的將領看這場麵,也心有戚戚,不禁潸然淚下。
叔侄回到州府,李世民就勸李神符和他一起,討伐李建成,為父親報仇。
李神符聽到這話,便沉默起來。
倒不是他已經投奔了李建成,而是他之前和兄長李神通通了消息,李神通建議他不要插手此事。
李建成三兄弟互鬥,誰知道誰能贏,還不如守著軍隊、地盤,坐看風雲。
而且在李神通看來,想獲得他們的支持也不難,拿利益來換就是了。李建成給了李神通一個王位,一個川北諸軍總指揮的位置,這才讓李神通勉強接受了李建成的令旨,那李世民要想說動李神符,又該哪什麽換。
於是李神符便勸道:“世民,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換了別的時候,我必然支持你。可今明軍伐我,此時整個李家都朝不保夕了,你兄弟幾人,何必這時候內亂,白白便宜了外人。”
“叔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啊!”
可任憑李世民怎麽勸,李神符都拿定主意,不跟隨他一起起兵。而且李神符還反過來不停地規勸李世民,讓他相忍為國,以和為貴。
李世民在李神符這裏待了兩日,都說不動對方。
眼看勸說無果,李世民隻得選擇自己獨自西進。
第三日一早,李世民向李神符請辭。
李神符也知道,今日拒絕了李世民,必然引得對方不痛快,因此為了緩解關係,不至於得罪李世民,李神符便親自送李世民出城。
到了郊外,李世民的心腹將領鄭仁泰正帶著人在此等候。
雙方話別,李神符就要送李世民離開。
這時李世民突然上前,拉住李神符的手,對眾人說道:“叔父將隨我征討逆臣,爾等還不速速準備,一同出兵。”
李神符大驚,看著李世民說道:“世民,這是作何?”
此時李世民的一眾護衛已經將二人圍住。
李世民鬆開李神符的手,拜了一拜說道:“叔父,為討逆賊,情非得已,不得不如此,還望叔父怪罪。”
李神符看著李世民的樣子,後悔不已。這是一個連老師都能背叛的惡狼,自己怎麽就忘了小心提防了呢?
此時麵對一眾如狼似虎的軍隊,李神符哪能拒絕,隻得說道:“為國討賊,為兄長報仇,本是應盡之事,我隻是想世民先行,待處理完瀘州事務後,再行跟隨。既然世民這麽著急,我且一同前去便是。”
李世民趕緊說道:“是侄兒錯了。”
雖然說得很好聽,但李世民卻是將李神符拘在軍中,又讓人持李神符的印璽,前往瀘州,接收軍隊,同時將李神符的家卷也帶到軍中。
李神符看到連次子李德懋也被帶來,知道無力反抗,遂隻得安心留在李世民的軍中。
而李世民令張士貴接收瀘州諸軍,然後將城中八千人馬,全部帶走,隻留下一座瀘州城,由心腹蘭謀代管。
而李世民的主力,則沿著雒水(今四川沱江),逆流而上。
從瀘州往北,便是資州。
資州刺史田留安,本來就是李世民的人。
李世民統領大軍多年,早就不是當初的小白了。尤其是這兩年,屢起屢複,讓李世民對其父李淵也有些怨言。
有事的時候是好兒子,出了事就拿出來頂鍋,他李世民就跟塊磚頭一般,隨搬隨用。李世民脾氣再好,心裏也不痛快。
於是李世民便提前做了預防,安排自己的心腹田留安為資州刺史。
倒不是李世民準備造反,而是李世民擔心成都出了什麽事,不管是不是跟李淵有關,他也有個逃命的通道。
巴蜀二地雖遠,其實主要經一個資州就到了。
李世民跟裴寂關係很親密,所以安排個刺史,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可惜資州沒成為他逃命的要道,反而成了他反攻成都的通途。
資州刺史田留安,本就得了李世民的信,做好了準備。待李世民一到,換上旗幟,就成了李世民的先鋒軍。
資州北麵是陽安縣(治今四川省簡陽市西北),是蜀郡的東南門戶。
此時李建成一直集中部隊,一麵抵擋李元吉,一麵守衛成都城,哪有功夫管底下的小縣城。
而且這些日子,西南方向一直沒有動靜,他被朝堂上下和李元吉攪得頭昏腦漲,就把李世民給忘了。
於是李世民派遣田留安和高甑生二人,當夜奇襲陽安縣城。城中無備,幾乎沒有打,便拿下陽安城。
而李世民又命令高甑生趕往成都東南的東陽驛。
東陽驛在分棟山(今四川成都平原東南之龍泉山)下,為成都往東南的交通要地。
東陽驛既下,整個成都城,都在李世民的腳下。
從白帝城到成都,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約兩千多裏。李世民率三萬主力,盡數乘船,晝夜不停,向西而進。
從白帝城到渝州,這是李世民的地盤,沿途並無阻礙。
而從渝州往西,便是瀘州。
瀘州倚靠大江,是巴蜀南線重鎮,也是李唐羈縻南麵蠻族的要塞之地。
李淵自入巴蜀後,便分別在瀘州(瀘川郡)、戎州(犍為郡)、雅州三地置總管府,以經略南蠻諸族。其中瀘州乃是川東、川西和南中的交匯地,最為重要,所以李淵在荊襄之戰後,任命堂弟李神符為總管,以控扼此要地。
荊襄之戰後,李淵對李唐失敗已經有了預估,所以針對巴蜀失陷做了準備,而瀘州便是一處後手,可進可退。
李世民到了瀘州之後,便親自去拜見李神符。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次出兵,不僅是國事,也是家事。此時李氏宗族,長一輩的隻剩下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二人,所以非得獲得李神符的支持,才能在道義上站住腳,才能獲得宗族更多的支持。
李世民為表誠意,一人入城,見到李神符,一身喪服的李世民便跪著地上,失聲痛哭起來。
“叔父,我沒有父親了!”
想到李家今日的遭遇,李淵的身死,李神符也不由得跟著落淚。
叔侄二人,抱頭痛哭。
周邊一些瀘州軍的將領看這場麵,也心有戚戚,不禁潸然淚下。
叔侄回到州府,李世民就勸李神符和他一起,討伐李建成,為父親報仇。
李神符聽到這話,便沉默起來。
倒不是他已經投奔了李建成,而是他之前和兄長李神通通了消息,李神通建議他不要插手此事。
李建成三兄弟互鬥,誰知道誰能贏,還不如守著軍隊、地盤,坐看風雲。
而且在李神通看來,想獲得他們的支持也不難,拿利益來換就是了。李建成給了李神通一個王位,一個川北諸軍總指揮的位置,這才讓李神通勉強接受了李建成的令旨,那李世民要想說動李神符,又該哪什麽換。
於是李神符便勸道:“世民,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換了別的時候,我必然支持你。可今明軍伐我,此時整個李家都朝不保夕了,你兄弟幾人,何必這時候內亂,白白便宜了外人。”
“叔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啊!”
可任憑李世民怎麽勸,李神符都拿定主意,不跟隨他一起起兵。而且李神符還反過來不停地規勸李世民,讓他相忍為國,以和為貴。
李世民在李神符這裏待了兩日,都說不動對方。
眼看勸說無果,李世民隻得選擇自己獨自西進。
第三日一早,李世民向李神符請辭。
李神符也知道,今日拒絕了李世民,必然引得對方不痛快,因此為了緩解關係,不至於得罪李世民,李神符便親自送李世民出城。
到了郊外,李世民的心腹將領鄭仁泰正帶著人在此等候。
雙方話別,李神符就要送李世民離開。
這時李世民突然上前,拉住李神符的手,對眾人說道:“叔父將隨我征討逆臣,爾等還不速速準備,一同出兵。”
李神符大驚,看著李世民說道:“世民,這是作何?”
此時李世民的一眾護衛已經將二人圍住。
李世民鬆開李神符的手,拜了一拜說道:“叔父,為討逆賊,情非得已,不得不如此,還望叔父怪罪。”
李神符看著李世民的樣子,後悔不已。這是一個連老師都能背叛的惡狼,自己怎麽就忘了小心提防了呢?
此時麵對一眾如狼似虎的軍隊,李神符哪能拒絕,隻得說道:“為國討賊,為兄長報仇,本是應盡之事,我隻是想世民先行,待處理完瀘州事務後,再行跟隨。既然世民這麽著急,我且一同前去便是。”
李世民趕緊說道:“是侄兒錯了。”
雖然說得很好聽,但李世民卻是將李神符拘在軍中,又讓人持李神符的印璽,前往瀘州,接收軍隊,同時將李神符的家卷也帶到軍中。
李神符看到連次子李德懋也被帶來,知道無力反抗,遂隻得安心留在李世民的軍中。
而李世民令張士貴接收瀘州諸軍,然後將城中八千人馬,全部帶走,隻留下一座瀘州城,由心腹蘭謀代管。
而李世民的主力,則沿著雒水(今四川沱江),逆流而上。
從瀘州往北,便是資州。
資州刺史田留安,本來就是李世民的人。
李世民統領大軍多年,早就不是當初的小白了。尤其是這兩年,屢起屢複,讓李世民對其父李淵也有些怨言。
有事的時候是好兒子,出了事就拿出來頂鍋,他李世民就跟塊磚頭一般,隨搬隨用。李世民脾氣再好,心裏也不痛快。
於是李世民便提前做了預防,安排自己的心腹田留安為資州刺史。
倒不是李世民準備造反,而是李世民擔心成都出了什麽事,不管是不是跟李淵有關,他也有個逃命的通道。
巴蜀二地雖遠,其實主要經一個資州就到了。
李世民跟裴寂關係很親密,所以安排個刺史,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可惜資州沒成為他逃命的要道,反而成了他反攻成都的通途。
資州刺史田留安,本就得了李世民的信,做好了準備。待李世民一到,換上旗幟,就成了李世民的先鋒軍。
資州北麵是陽安縣(治今四川省簡陽市西北),是蜀郡的東南門戶。
此時李建成一直集中部隊,一麵抵擋李元吉,一麵守衛成都城,哪有功夫管底下的小縣城。
而且這些日子,西南方向一直沒有動靜,他被朝堂上下和李元吉攪得頭昏腦漲,就把李世民給忘了。
於是李世民派遣田留安和高甑生二人,當夜奇襲陽安縣城。城中無備,幾乎沒有打,便拿下陽安城。
而李世民又命令高甑生趕往成都東南的東陽驛。
東陽驛在分棟山(今四川成都平原東南之龍泉山)下,為成都往東南的交通要地。
東陽驛既下,整個成都城,都在李世民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