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烈奇襲槽漁灘口,得手之後,甚至顧不得清理唐軍殘兵,便命令五十五軍一六三步營乘船西進,一六四營從陸路出擊,兩營齊頭並進,突襲和龍戍。


    和龍戍雖然隻是一個小戍堡,但位置卻極為重要。


    此地扼守青衣水南岸沿江大道,往北便是一片開闊的衝擊平原。明軍若占領此地,便能在青衣水兩岸列陣,相當於將刀捅到李世民的腹部。而且占領和龍戍和北麵的草壩裏,便相當於繞到名山防線的後麵,能使得唐軍的名山防線不攻自破。


    所以蘇烈恨不得飛越群山,搶占此地。


    可惜蘇烈失算了。


    他能看到和龍戍的重要性,李世民自然也可以看到,他提前便在此次駐軍千人,以為兩線屏障。


    李世民之前將西線都交給了權弘壽,畢竟他也認為權弘壽的防禦沒有問題。可是明軍出兵之後,他聽到斥候回報明軍之中有水師,李世民就知道麻煩了。


    作為一個用兵大家,他很清楚權弘壽布防上對於水路的疏漏,於是趕緊派人傳信權弘壽,讓他防止明軍從水路突襲。


    等信使離開之後,李世民還有些不放心,又親率五千人馬支援槽漁灘口。


    可惜李世民沒趕上槽漁灘口一戰,但是卻趕上了和龍戍一戰。


    明軍的一五三營趕到和龍戍,便向此地發起攻擊。城中守軍不備,被打得連連後退,眼看和龍戍不保。


    此時一五四營尚未趕到,戰場上隻有一五三營。


    而李世民這五千生力軍加入戰場,憑借著兵力優勢,和守軍裏應外合,立刻壓製住兵力不足的一五三營。


    明軍統帥是五十五軍副郎將趙同生。


    此時的趙同生很清醒。唐軍據城而守,他們打的就是一個突然。而此時唐軍援兵已至,明軍已經不能再迅速拿下和龍戍,再打下去也不過是個消耗而已。


    而且他兵力不足,再打下去還有被唐軍包圍的風險。


    於是趙同生立刻下令從水路撤退


    趙同生撤退及時,李世民又沒有充足的水軍,雖然無奈,隻得眼看著對方離開。


    此時蘇烈正在率軍清剿唐軍殘兵。


    權弘壽兵敗之後,便企圖翻越山嶺逃走。但蘇烈早就命唐軍從大坪上一帶翻越山嶺,出現在唐軍的身後。


    權弘壽率部奮戰半夜,卻是越戰明軍越多。他眼看無法突圍而出,又不願被明軍所俘,最後便選擇自盡。


    此戰唐軍大部被殲滅,隻有少部人向西潰逃,幸免於難。


    蘇烈正準備派軍支援和龍戍時,便收到了一六三營突襲和龍戍失利的消息。聽聞是李世民親自領兵,蘇烈便知道沒什麽機會了,也不強求,便下令三軍駐軍吳壩,清理戰場,穩定防線,等待再戰。


    蘇烈雖然勝了一場,但他知道這一場僥幸的成分大,勝在敵軍對他們的實力不了解,否則不會贏得這麽順利。而李世民他很了解,那就不是一個會吃虧的人,定然準備全麵反撲,所以自己必須小心應對。


    李世民和蘇烈是同學,雖然沒有做過對手,但因為相處的時間不短,相互之間還是比較了解的。


    李世民原本以為會對陣陳克敵,但蘇烈來了,他也不敢小心。


    大家都是一個老師調教出來的,誰也不比誰差。


    李世民到達和龍戍之後,第一時間便分兵前往北麵的草壩裏駐防,防止明軍突襲自己的側翼。他很清楚,若是不能有效防範住明軍的水師,唐軍將隨時可能遭遇打擊,於是針對明軍的水師優勢,他又令人在打造了一批柵欄,插入江中,作為阻攔。


    這些柵欄深埋入江中,露出水麵約有兩尺。明軍的船隻一旦逆流而上,便會撞到柵欄,停下腳步,成為岸上的靶子。


    如此明軍水師便不能再肆無忌憚地深入雅安腹地。


    李世民又讓人在柵欄兩側各立一個箭樓,把控大江。青衣水在和龍戍最窄的地方不過一百五十步,一左一右兩座箭樓完全可以封鎖整條青衣水。


    而李世民又前出至白家旋一帶。


    他的防守策略跟權弘壽的差不多,也是正麵阻擊,側翼利用地形騷擾。


    不過他更細化了防禦。在白家旋前連挖五道壕溝,多置柵欄。又在一側的白家山上置兩個箭樓,作為製高點,把控全局。


    蘇烈結束了槽漁灘口的戰鬥之後,便多派斥候向西北方向查探。


    果不出其所料,李世民用了不到一日,便將和龍戍建成了一座堡壘。


    蘇烈雖然兵多,但並不敢貿然向其發起攻擊。從槽漁灘口到和龍戍三十餘裏,盡是險灘窄路,沿途李世民有無數個選擇可以伏擊明軍。


    蘇烈便想沿用之前突襲槽漁灘口的戰術,主力從水路出擊,在草壩裏登陸。


    明軍三千水師載著五千嶺南土兵,作為先鋒,往西而去。


    因為唐軍沒有水師阻攔,明軍前進很是順利。


    或許是之前的戰鬥太順利了,讓明軍失了戒備,或許他們覺得唐軍沒有水軍,所以水路已經完全為他們控製。


    於是水軍並沒有派出前出斥候船,而是一股腦地向前,一頭紮入唐軍的防禦圈中。


    一開始前麵的船隻不約而同地撞上柵欄,行動受阻。這時候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便有兩側突然出現小船,用鉤索連住明軍的大船,然後射出火箭。


    明軍前麵的船受阻,陣型自然被打亂。


    不待明軍作出調整,這時在兩側偽裝起來的箭樓也開始發威。


    無數的投石器、床弩不斷地對著明軍船隻轟擊。百十步的距離,逼著眼睛都能擊中,很快有明軍船隻中彈,甚至還有的船隻起火。


    明軍開始亂了起來。


    這時李世民下令全軍出擊,向明軍船隻靠近,準備接舷戰。


    明軍統帥是楊弘禮,他已經被花樣百出的唐軍打的暈頭轉向。此時見漫山遍野都是唐軍,也不敢再戰,直接下令撤退。


    可狹窄的青衣水中,船隻沒有騰挪轉移的空間,想掉頭也不容易。


    一眾船隻,失去組織,奪路而逃,驚慌失措之間,不知道有多少船隻相互撞擊,更不知有多少人落水。


    明軍倉皇而退,幸好唐軍沒有水師,否則全軍就要覆滅在此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