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院士,雖然國內銀河-3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達到130億次,但同富士通的數值風洞、日立的sa2201、cp-pacs,intel的ascired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打算由國智電腦公司投資1億元人民幣,在中官村園區成立一家國智超級計算機研究所,研究和生產國智超級計算機,我請倪院士擔任所長。”
一行人來到貴賓接待室,工作人員送上茶水。
接到倪光蘭願意加入京城鯤鵬軟件研究所的消息後,孫健也很高興,又多了一名計算機軟硬件皆通的院士,在家裏思索給倪院士找一個好崗位和研究方向,提供條件,讓這位耿直的老人幹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不留下遺憾,他從皮卓定的口裏得知,倪光蘭參加過中k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曙光超級計算機研製的消息後,心中一喜。
具有計算機核心技術的國智半導體研究院和國智電腦公司不可能錯過超級計算機的研製和生產,前世,沒有計算機核心技術的聯想集團還研發成功深騰係列超級計算機,晉升世界超級計算機的先進行業。
前世,天河和神威係列超級計算機雖然占據了三屆全球前 500的超級計算機排名的第一名,但配備的都是intel、amd生產的cpu和英偉達的gpu,一卡脖子就停滯不前了。
超級計算機(superputer)又稱巨型機,顧名思義,不是一般個人電腦能比擬的,個人電腦通常是四核、六核或者八核處理器,而超級計算機聚集了數以千計萬計甚至更多的處理器,可處理大量的數據和高速運算。
“兩彈一星”是國家硬實力的體現,而超級計算機也是“兩彈一星”級別的國之重器,上到軍用的模擬核試驗,下到民用的天氣預測,遠到太空探索,近到人類基因測序,都有巨大的計算量門檻,要想更快地得到計算結果,隻能靠超級計算機。
美國是全球最早投入這個領域的的國家,自 20世紀 50年代後期起,就研發超級計算機以滿足國防和軍事需求;60、70年代,全球的超級計算機行業基本上由intel和ibm兩家美國公司主導。
80年代進口一台ibm超級計算機要耗費700多萬美元,這是一筆巨款!
即使從美國買來一台ibm超級計算機,按照規定,要放在通透的玻璃房裏,房間鑰匙由美方人員保管,中國科學家經過授權才能進入玻璃房,並且得在美方監視下上機操作。
這台ibm超級計算機運算的內容,必須經過美方允許,操作完成後,美方會馬上封鎖玻璃房。
這台ibm超級計算機的監控日誌還要定期上交給美國政府審查。
日本也不遑多讓,從 80年代起,政府大規模補貼超級計算機科研項目,富士通和日立公司同intel和ibm爭奪全球超級計算機的桂冠。
1993年開始,美國田納西大學、德國曼海姆大學以及美國能源部的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每年都會發布兩次全球前 500的超級計算機排名(top500),發布時間一次在 6月,一次在 11月。
排名依據基準程序 linpack測試值來進行,1993年 6月至 1996年 6月,top500第一名都是由富士通、日立公司、intel和ibm生產的超級計算機交替把持。
1978年 3月,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領導人一句“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超級計算機”,開啟了自研超級計算機的曆史進程。
1983年12月,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超級計算機“銀河-i”在國防科大研製成功,其設計主持人為慈運桂院士。
慈運桂院士也被稱為中國超級計算機之父。
“銀河-i”的誕生打破了西方大國在超級計算機上的技術封鎖,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後,世界上第 3個可以自主研製超級計算機的國家,這台超級計算機也因此得一別名:“爭氣機”。
1987年,“銀河-i”超級計算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氫彈小型化工程。
1992年11月19日,由國防科大研製的“銀河-2“10億次超級計算機在潭州通過國家鑒定,實現了從向量巨型機到處理並行巨型機的跨越,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實現10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1994年,“銀河-2“超級計算機在國家氣象局投入正式運行,用於天氣中期預報。
1997年6月19日,由國防科大研製的“銀河-3“並行超級計算機在京通過國家鑒定,該機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儲結構,麵向大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基本字長64位,峰值性能為130億次,綜合技術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世界上隻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了高性能超級計算機的研製技術。“銀河-iii“超計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在這個領域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多謝孫總,我願意!”
倪光蘭沒有想到孫健見這麽重大的任務交給他,心裏感動,一路上也在思索,孫健會給他安排什麽崗位?最有可能出任京城鯤鵬軟件研究所顧問,不管主要事情的閑職。
倪光蘭這幾年在家也沒有閑著,對國內個人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的發展了如指掌。
1993年 10月,由中k院計算計算研究所智能中心研製的“曙光一號”超級計算機誕生,峰值運算速度達每秒 6.4億次,在多個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比如采用全對稱共享存儲多處理結構、操作係統核心實現並行化。
1995年,智能中心又推出了“曙光 1000”,實現了多個第一:第一台自研的大規模並行處理機結構的計算機,第一台實際運算速度突破每秒 10億次大關的超級計算機,第一次獨立進入市場售賣。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研製生產都是為了滿足特殊部門的需要,以行政手段確定用戶推廣使用。
在經過產品化後,曙光天潮係列(含曙光1000和曙光1000a)逐漸走上商品化銷售的道路。
1997年,曙光1000a落戶遼河油田,這是中國超級計算機第一次獨立進入市場,實現了國產超級計算機商品化零的突破,打破了進口產品對中國超級計算機市場的壟斷。
一行人來到貴賓接待室,工作人員送上茶水。
接到倪光蘭願意加入京城鯤鵬軟件研究所的消息後,孫健也很高興,又多了一名計算機軟硬件皆通的院士,在家裏思索給倪院士找一個好崗位和研究方向,提供條件,讓這位耿直的老人幹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不留下遺憾,他從皮卓定的口裏得知,倪光蘭參加過中k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曙光超級計算機研製的消息後,心中一喜。
具有計算機核心技術的國智半導體研究院和國智電腦公司不可能錯過超級計算機的研製和生產,前世,沒有計算機核心技術的聯想集團還研發成功深騰係列超級計算機,晉升世界超級計算機的先進行業。
前世,天河和神威係列超級計算機雖然占據了三屆全球前 500的超級計算機排名的第一名,但配備的都是intel、amd生產的cpu和英偉達的gpu,一卡脖子就停滯不前了。
超級計算機(superputer)又稱巨型機,顧名思義,不是一般個人電腦能比擬的,個人電腦通常是四核、六核或者八核處理器,而超級計算機聚集了數以千計萬計甚至更多的處理器,可處理大量的數據和高速運算。
“兩彈一星”是國家硬實力的體現,而超級計算機也是“兩彈一星”級別的國之重器,上到軍用的模擬核試驗,下到民用的天氣預測,遠到太空探索,近到人類基因測序,都有巨大的計算量門檻,要想更快地得到計算結果,隻能靠超級計算機。
美國是全球最早投入這個領域的的國家,自 20世紀 50年代後期起,就研發超級計算機以滿足國防和軍事需求;60、70年代,全球的超級計算機行業基本上由intel和ibm兩家美國公司主導。
80年代進口一台ibm超級計算機要耗費700多萬美元,這是一筆巨款!
即使從美國買來一台ibm超級計算機,按照規定,要放在通透的玻璃房裏,房間鑰匙由美方人員保管,中國科學家經過授權才能進入玻璃房,並且得在美方監視下上機操作。
這台ibm超級計算機運算的內容,必須經過美方允許,操作完成後,美方會馬上封鎖玻璃房。
這台ibm超級計算機的監控日誌還要定期上交給美國政府審查。
日本也不遑多讓,從 80年代起,政府大規模補貼超級計算機科研項目,富士通和日立公司同intel和ibm爭奪全球超級計算機的桂冠。
1993年開始,美國田納西大學、德國曼海姆大學以及美國能源部的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每年都會發布兩次全球前 500的超級計算機排名(top500),發布時間一次在 6月,一次在 11月。
排名依據基準程序 linpack測試值來進行,1993年 6月至 1996年 6月,top500第一名都是由富士通、日立公司、intel和ibm生產的超級計算機交替把持。
1978年 3月,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領導人一句“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超級計算機”,開啟了自研超級計算機的曆史進程。
1983年12月,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超級計算機“銀河-i”在國防科大研製成功,其設計主持人為慈運桂院士。
慈運桂院士也被稱為中國超級計算機之父。
“銀河-i”的誕生打破了西方大國在超級計算機上的技術封鎖,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後,世界上第 3個可以自主研製超級計算機的國家,這台超級計算機也因此得一別名:“爭氣機”。
1987年,“銀河-i”超級計算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氫彈小型化工程。
1992年11月19日,由國防科大研製的“銀河-2“10億次超級計算機在潭州通過國家鑒定,實現了從向量巨型機到處理並行巨型機的跨越,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實現10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1994年,“銀河-2“超級計算機在國家氣象局投入正式運行,用於天氣中期預報。
1997年6月19日,由國防科大研製的“銀河-3“並行超級計算機在京通過國家鑒定,該機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儲結構,麵向大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基本字長64位,峰值性能為130億次,綜合技術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世界上隻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了高性能超級計算機的研製技術。“銀河-iii“超計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在這個領域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多謝孫總,我願意!”
倪光蘭沒有想到孫健見這麽重大的任務交給他,心裏感動,一路上也在思索,孫健會給他安排什麽崗位?最有可能出任京城鯤鵬軟件研究所顧問,不管主要事情的閑職。
倪光蘭這幾年在家也沒有閑著,對國內個人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的發展了如指掌。
1993年 10月,由中k院計算計算研究所智能中心研製的“曙光一號”超級計算機誕生,峰值運算速度達每秒 6.4億次,在多個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比如采用全對稱共享存儲多處理結構、操作係統核心實現並行化。
1995年,智能中心又推出了“曙光 1000”,實現了多個第一:第一台自研的大規模並行處理機結構的計算機,第一台實際運算速度突破每秒 10億次大關的超級計算機,第一次獨立進入市場售賣。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研製生產都是為了滿足特殊部門的需要,以行政手段確定用戶推廣使用。
在經過產品化後,曙光天潮係列(含曙光1000和曙光1000a)逐漸走上商品化銷售的道路。
1997年,曙光1000a落戶遼河油田,這是中國超級計算機第一次獨立進入市場,實現了國產超級計算機商品化零的突破,打破了進口產品對中國超級計算機市場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