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別看村裏的族人沒什麽來頭,但鎮裏甚至縣裏、府裏的族人,都能在一定情況下,聯合起來。
打個比方,本村原家人發現自己對付不了敵人時,他們會找鎮上甚至縣裏的族人幫忙,擴大範圍之後,總會有大有背景的人,到時這些大有背景的人,一旦被族裏找上,就會給族裏提供庇護,這就是宗族的厲害之處了。
更何況,原大郎還是被鎮上先生以及考官公認能考上秀才甚至桉首的人,這樣將來可能大有出息的人,現在他身體變好了,極有可能會考上秀才,甚至更進一步,原家宗族是肯定會保護這樣的優秀人才的,畢竟等他考上了,又反過來能反哺族裏。
哪會讓外來人欺淩到他的老婆啊,畢竟俗話說的好,強龍不壓地頭蛇,劉小姐再厲害,隻要劉大人不出手,想收拾原大郎的妻子,除非原家宗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才會讓她得手,要不然,在原家宗族做了準備的情況下,可不一定收拾得了。
安然不但在原家說了這事,也回娘家說了這事,不過,孫家孫輩雖然也讀過書,但見識顯然沒原大郎好,所以沒想到這一點,還是安然跟他們說了,他們才想到這樣解決。
當然了,為防娘家人奇怪她怎麽知道這些,安然有跟他們說,這是原大郎想出來的主意。
聽說是原大郎想出來的主意,想到學堂裏的先生都說原大郎厲害,大家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而就像安然和原大郎想的那樣,聽說這是原大郎想出來的主意,再想到王家的得瑟,孫原兩家族裏的確重視了起來,畢竟,原大郎可是先生和考官們說,能考上秀才,甚至能當桉首的人,兩家族裏自然不想自己族裏(姻族裏)這樣一個出息的人才,會因王家的緣故,被連累了,所以都答應了,會提防這事。
兩家族裏交際廣,在縣裏有人脈的人,甚至跑到縣裏,跟縣裏的同族通過氣了,讓他們注意一下王家或劉家可在縣裏活動,針對原家或孫家,要有的話,讓他們及時派人通知他們,讓他們想辦法防止這事。
安然看孫家和原家行動了起來,這便放下心來。
雖然她覺得一年內,劉小姐可能沒心思找她的麻煩,而等一年後,原大郎考中秀才,且成為桉首,就不是劉小姐輕易能動的了,這樣一來,不用擔心劉小姐會對她怎麽樣,但安然向來是行事謹慎的人,所以還是做了安排。
反正安排了總比不安排好,畢竟萬一用得上呢。
就在王家跟劉小姐訂好了親,兩家說好了,等劉小姐及笄了就嫁過來的時候,新一年的童生試又開始了。
童生試,考中了,就是秀才。
童生試有三輪,縣試,府試,院試。
以前每次考試,原大郎總是心頭發怵,不是擔心考不上,而是,又怕身體出事。
但這一次,他終於不害怕了,因為這一年以來,他身體好很多了,不說別的,他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勁,力氣也變大了,壯得像一頭牛,他有預感,這一次,他考試不會暈倒了。
原大郎跟安然一樣大年紀,今年十九歲,按理,他應該考過不少次了,但因原父過世,原大郎要守孝,不能科舉,所以原大郎真正下場,隻考過一次,就是兩年前的那次,十七歲之前,沒下場過,因為十五歲那年,他還在孝期,而再往前三年,他隻有十二歲,又太小了,所以到現在,也才考過一次,還是沒考完的那種。
所以對能不能考中,原大郎還沒安然有信心,畢竟他的考場經驗不多,隻預感自己應該不會暈倒,這對他來說,就很滿意了,所以他對這次考試要求不高,想著能不暈倒,完整地經曆一次考試,他就滿意了,能不能考上秀才,他無所謂,反正隻要不暈倒,他還年輕,還可以繼續考。
倒是安然覺得,依原大郎的學識,不說將來能不能考中舉人進士吧,反正秀才是完全沒問題的。
原大郎的預感沒錯,而安然對原大郎學識的估計也沒錯,原大郎一路縣試、府試、院試上去,不但沒暈倒,還全部都第一名升了上去,如學堂裏的老師和以前的考官說的那樣,原大郎成了桉首,還是小三元。
一開始,原大郎中了縣試第一名,原家和孫家雖高興,但也不好太得意,怕以後考的不好,被人笑話。
反正對原母來說,兒子考試順利,沒像上一次那樣暈倒,那就不錯了。
但接下來,原大郎府試又考了第一名。
就算原母再怎麽想低調,這會兒也控製不住,跟親朋好友報喜了,因為從兒子這情況來看,院試就算考不了第一名,秀才應該也是妥了,這讓原母能不高興,想跟周圍的人報喜嗎?
於是很快,村裏人就知道,原大郎考的很好,極有可能考上秀才了。
雖然人們總是說,窮秀才,富舉人,但那是相對士紳們來說,秀才是墊底的,但對普通鄉下人來說,不管怎麽說,考上了秀才,以後再不濟,也能開個私塾,養活自己,不用下田地幹活了,這就讓很多辛苦幹著農活的人羨慕了。
另外,社會地位也會提高,特殊情況下,能見到縣官等,並且不用服徭役,這都是實打實的好處,對普通鄉下人來說,那還是很好的。
再者,原大郎要是能中秀才,就說明人家是有真本領的,這樣一來,那些家中有孩子,在讀書的人,也願意跟原大郎交好,畢竟將來,無論是跟原大郎請教學問,還是科舉時請秀才作保,原大郎都是他們可以合作的對象。
所以,原大郎當時雖還沒考中秀才,但村裏人對原大郎的熱絡,比當初對王家人還要高。
這也很正常,大家覺得,王三郎的未婚妻條件那樣好,將來他們一家,肯定會住到城裏去,至於王三郎自己,肯定會去京城,畢竟劉大人怎麽也不可能,讓女兒生活在這個小縣城吧?
既然王家人將來會走,那對大家的幫助就會很有限了,既然如此,那眾人對一個要走的人,自然沒對不會走的人熱絡。
打個比方,本村原家人發現自己對付不了敵人時,他們會找鎮上甚至縣裏的族人幫忙,擴大範圍之後,總會有大有背景的人,到時這些大有背景的人,一旦被族裏找上,就會給族裏提供庇護,這就是宗族的厲害之處了。
更何況,原大郎還是被鎮上先生以及考官公認能考上秀才甚至桉首的人,這樣將來可能大有出息的人,現在他身體變好了,極有可能會考上秀才,甚至更進一步,原家宗族是肯定會保護這樣的優秀人才的,畢竟等他考上了,又反過來能反哺族裏。
哪會讓外來人欺淩到他的老婆啊,畢竟俗話說的好,強龍不壓地頭蛇,劉小姐再厲害,隻要劉大人不出手,想收拾原大郎的妻子,除非原家宗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才會讓她得手,要不然,在原家宗族做了準備的情況下,可不一定收拾得了。
安然不但在原家說了這事,也回娘家說了這事,不過,孫家孫輩雖然也讀過書,但見識顯然沒原大郎好,所以沒想到這一點,還是安然跟他們說了,他們才想到這樣解決。
當然了,為防娘家人奇怪她怎麽知道這些,安然有跟他們說,這是原大郎想出來的主意。
聽說是原大郎想出來的主意,想到學堂裏的先生都說原大郎厲害,大家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而就像安然和原大郎想的那樣,聽說這是原大郎想出來的主意,再想到王家的得瑟,孫原兩家族裏的確重視了起來,畢竟,原大郎可是先生和考官們說,能考上秀才,甚至能當桉首的人,兩家族裏自然不想自己族裏(姻族裏)這樣一個出息的人才,會因王家的緣故,被連累了,所以都答應了,會提防這事。
兩家族裏交際廣,在縣裏有人脈的人,甚至跑到縣裏,跟縣裏的同族通過氣了,讓他們注意一下王家或劉家可在縣裏活動,針對原家或孫家,要有的話,讓他們及時派人通知他們,讓他們想辦法防止這事。
安然看孫家和原家行動了起來,這便放下心來。
雖然她覺得一年內,劉小姐可能沒心思找她的麻煩,而等一年後,原大郎考中秀才,且成為桉首,就不是劉小姐輕易能動的了,這樣一來,不用擔心劉小姐會對她怎麽樣,但安然向來是行事謹慎的人,所以還是做了安排。
反正安排了總比不安排好,畢竟萬一用得上呢。
就在王家跟劉小姐訂好了親,兩家說好了,等劉小姐及笄了就嫁過來的時候,新一年的童生試又開始了。
童生試,考中了,就是秀才。
童生試有三輪,縣試,府試,院試。
以前每次考試,原大郎總是心頭發怵,不是擔心考不上,而是,又怕身體出事。
但這一次,他終於不害怕了,因為這一年以來,他身體好很多了,不說別的,他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勁,力氣也變大了,壯得像一頭牛,他有預感,這一次,他考試不會暈倒了。
原大郎跟安然一樣大年紀,今年十九歲,按理,他應該考過不少次了,但因原父過世,原大郎要守孝,不能科舉,所以原大郎真正下場,隻考過一次,就是兩年前的那次,十七歲之前,沒下場過,因為十五歲那年,他還在孝期,而再往前三年,他隻有十二歲,又太小了,所以到現在,也才考過一次,還是沒考完的那種。
所以對能不能考中,原大郎還沒安然有信心,畢竟他的考場經驗不多,隻預感自己應該不會暈倒,這對他來說,就很滿意了,所以他對這次考試要求不高,想著能不暈倒,完整地經曆一次考試,他就滿意了,能不能考上秀才,他無所謂,反正隻要不暈倒,他還年輕,還可以繼續考。
倒是安然覺得,依原大郎的學識,不說將來能不能考中舉人進士吧,反正秀才是完全沒問題的。
原大郎的預感沒錯,而安然對原大郎學識的估計也沒錯,原大郎一路縣試、府試、院試上去,不但沒暈倒,還全部都第一名升了上去,如學堂裏的老師和以前的考官說的那樣,原大郎成了桉首,還是小三元。
一開始,原大郎中了縣試第一名,原家和孫家雖高興,但也不好太得意,怕以後考的不好,被人笑話。
反正對原母來說,兒子考試順利,沒像上一次那樣暈倒,那就不錯了。
但接下來,原大郎府試又考了第一名。
就算原母再怎麽想低調,這會兒也控製不住,跟親朋好友報喜了,因為從兒子這情況來看,院試就算考不了第一名,秀才應該也是妥了,這讓原母能不高興,想跟周圍的人報喜嗎?
於是很快,村裏人就知道,原大郎考的很好,極有可能考上秀才了。
雖然人們總是說,窮秀才,富舉人,但那是相對士紳們來說,秀才是墊底的,但對普通鄉下人來說,不管怎麽說,考上了秀才,以後再不濟,也能開個私塾,養活自己,不用下田地幹活了,這就讓很多辛苦幹著農活的人羨慕了。
另外,社會地位也會提高,特殊情況下,能見到縣官等,並且不用服徭役,這都是實打實的好處,對普通鄉下人來說,那還是很好的。
再者,原大郎要是能中秀才,就說明人家是有真本領的,這樣一來,那些家中有孩子,在讀書的人,也願意跟原大郎交好,畢竟將來,無論是跟原大郎請教學問,還是科舉時請秀才作保,原大郎都是他們可以合作的對象。
所以,原大郎當時雖還沒考中秀才,但村裏人對原大郎的熱絡,比當初對王家人還要高。
這也很正常,大家覺得,王三郎的未婚妻條件那樣好,將來他們一家,肯定會住到城裏去,至於王三郎自己,肯定會去京城,畢竟劉大人怎麽也不可能,讓女兒生活在這個小縣城吧?
既然王家人將來會走,那對大家的幫助就會很有限了,既然如此,那眾人對一個要走的人,自然沒對不會走的人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