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拖拖拉拉的,走了好半天才到風景區,然後孫大虎便趕緊回去了,家裏正在整田,準備插秧呢,耽誤不得。
六個星期過去,現在風景區附近賣筆筒的已經遍地開花了,基本上每家店都賣筆筒,反正這種東西自己家就能做,不需要什麽成本,那就弄一些放在店裏賣就是了,到時能賣一些是一些。
安然看著這個樣子,不由暗暗慶幸自己這次沒賣筆筒了,要不然就這個形勢,就算自己的筆筒較好,隻怕也是賣不掉的,就算能賣掉,也賣不到好價錢。
她預測自己的都難賣掉,於是孫大丫姐弟倆的東西就更賣不掉了,人家店還能賣優惠價,他們姐弟倆沒得到孫二嫂的“授權”,不敢將東西便宜賣,一樣的東西,別人賣的比你便宜,那你的怎麽賣的出去呢,自然沒人要。
安然看他們搞的辛苦,還一件都沒賣出去,便建議他們便宜一點賣,人無我有,人有我廉嘛,反正幾乎是不要成本的,賣了就是賺了啊,但孫大丫不敢便宜賣,怕賣便宜了回去她媽媽罵她,於是等安然將十幾個中國結全賣光了,倆姐弟一件也沒賣出去。
這就是安然能自己作主,他們姐弟不能自己作主的壞處了,孫大虎不會管安然怎麽賣,所以安然有高度自主權,能因時製宜地賣東西,免得貨物賣不出去,白跑一趟,而孫大丫姐弟沒有自主權,當市場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反應,東西就賣不出去了,然後就白跑一趟了。
安然看勸不動孫大丫,自然不會多勸,免得孫二嫂到時覺得孫大丫賣便宜了,聽說是自己慫恿的,別找自己賠錢——就孫二嫂這樣極品的性格,這種事隻怕還真做的出來。
當下等到了時間,孫大虎又來接安然了。
其實經過這麽長時間的修煉,安然走這麽長時間的山路不覺得累了,但孫大虎就是要接送她,安然也沒辦法,隻能隨他了。
安然的中國結,大的賣五毛,小的賣三毛,因看著喜慶,安然又往吉祥話上說,比如說紅色辟邪啦,紅色帶來好運之類,遊客們都願意買一兩個回去掛著,所以很快就賣光了。
十個小的賣了三塊,十二個大的賣了六塊,成本一塊,純賺了八塊,不過這是兩個星期賺的,所以相當於一個星期隻能賺四塊,但這也比賣筆筒賺錢多了,而且這麽算,一個月的收入,快趕上城裏一些工廠學徒工的工資了,而這,僅僅是安然利用周末賺的,一個月也就是四五天的樣子,這就厲害了,所以難怪改革開放初期掀起了下海大潮,實在是做生意太賺錢了。
看女兒這麽會賺錢,孫大虎回去反而沒說了。
上次筆筒被人模仿那是沒辦法,沒有二嫂模仿,也有別人,也就無所謂了。
但現在這個絡子,別人就算想模仿,隻怕也要一段時間,所以在那之前,他就不說女兒賣多少錢了,免得依二嫂那個性格,她要知道他閨女能賣這麽多錢,肯定垂涎,然後要他閨女教她編的,到時不教不好,畢竟一家人;教吧,他女兒好不容易想到的新東西,又要被別人搶走生意了,那自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所以就暫時不說了,等他們知道了再教不遲。
反正女兒做這東西他們也沒發現,賣的時候,據女兒說他們也不在一起賣的,大丫他們也沒注意到,所以還是能隱瞞一段時間的。
安然自然不知道孫大虎想的,不過就算知道,也會跟他說沒關係的,因為她早想過了應對方法。
當下安然等人回去,孫大虎沒說安然賺了多少錢,孫二嫂也沒問,因為她忙著罵孫大丫怎麽一個筆筒都沒賣掉,沒時間關心安然這邊的情況了。
就這樣,安然安穩地賣了三個星期中國結,而孫大丫因為連續兩個星期沒賣出去一件東西被孫二嫂大罵。
——之所以隻有孫大丫一個人挨罵,除了因為孫二嫂心疼兒子,不會罵他之外,也是因為走路太辛苦,孫濤就是貪玩,圖新鮮,去了那麽一次,之後都沒去了,隻有孫大丫一個人去了,倒叫安然鬆了口氣,不用擔心孫大虎難做人了,沒辦法,讓孫大虎不要送,孫大虎不聽,非要送,本來她還擔心孫濤以後還會提讓孫大虎背他的話,不來就不用擔心了。
之後孫二嫂便沒再讓女兒繼續賣筆筒了,畢竟賣不了錢,還去幹什麽,就在家做事吧,倒叫孫大丫鬆了口氣,她是寧願在家做家務,也不想做什麽生意的,她算是發現了,她沒做生意的天賦。
等三個星期後,安然發現風景區那邊有人注意到了自己賣中國結的事——她為了防止被人發現了,還專門避開其他賣東西的人,找了個偏僻角落賣的(所以沒跟孫大丫他們一起賣,倒不是為了防備他們,更多的是為了防備其他人,畢竟安然早想過如果孫二嫂他們發現了該怎麽應對的事,沒想過防孫大丫他們的),但時間久了,還是能發現得了的,畢竟總有人來來去去的,肯定發現的了。
安然琢磨著,很快他們就會買自己的東西回去研究,要不了多久,就算不是所有人都研究的出來編法,但肯定有人研究的出來,到時就有人會賣了,就算不像筆筒那樣遍地開花,但對市場肯定有一定衝擊。
不過她不擔心,因為中國結的種類太多了,她之前一直編的是其中的一種,等有人模仿,她就編一種新的,那麽多種,她能撐很長時間。
安然琢磨著暫時不會有太多人研究出來的,暫時還有市場,等遍地開花難賣了,她又會推出新的,且舊的也不會不賣,這樣讓遊客看了,她這兒品種多些,有挑選的餘地,照樣賣的好。
不但風景區有人發現了自己賣中國結的事,孫二嫂也發現了——這一段時間孫大虎沒說安然賺錢的事,孫二嫂覺得蹊蹺,就悄悄跟蹤著看,然後就發現老三家的閨女,在賣一種新的東西。
。妙書屋
六個星期過去,現在風景區附近賣筆筒的已經遍地開花了,基本上每家店都賣筆筒,反正這種東西自己家就能做,不需要什麽成本,那就弄一些放在店裏賣就是了,到時能賣一些是一些。
安然看著這個樣子,不由暗暗慶幸自己這次沒賣筆筒了,要不然就這個形勢,就算自己的筆筒較好,隻怕也是賣不掉的,就算能賣掉,也賣不到好價錢。
她預測自己的都難賣掉,於是孫大丫姐弟倆的東西就更賣不掉了,人家店還能賣優惠價,他們姐弟倆沒得到孫二嫂的“授權”,不敢將東西便宜賣,一樣的東西,別人賣的比你便宜,那你的怎麽賣的出去呢,自然沒人要。
安然看他們搞的辛苦,還一件都沒賣出去,便建議他們便宜一點賣,人無我有,人有我廉嘛,反正幾乎是不要成本的,賣了就是賺了啊,但孫大丫不敢便宜賣,怕賣便宜了回去她媽媽罵她,於是等安然將十幾個中國結全賣光了,倆姐弟一件也沒賣出去。
這就是安然能自己作主,他們姐弟不能自己作主的壞處了,孫大虎不會管安然怎麽賣,所以安然有高度自主權,能因時製宜地賣東西,免得貨物賣不出去,白跑一趟,而孫大丫姐弟沒有自主權,當市場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反應,東西就賣不出去了,然後就白跑一趟了。
安然看勸不動孫大丫,自然不會多勸,免得孫二嫂到時覺得孫大丫賣便宜了,聽說是自己慫恿的,別找自己賠錢——就孫二嫂這樣極品的性格,這種事隻怕還真做的出來。
當下等到了時間,孫大虎又來接安然了。
其實經過這麽長時間的修煉,安然走這麽長時間的山路不覺得累了,但孫大虎就是要接送她,安然也沒辦法,隻能隨他了。
安然的中國結,大的賣五毛,小的賣三毛,因看著喜慶,安然又往吉祥話上說,比如說紅色辟邪啦,紅色帶來好運之類,遊客們都願意買一兩個回去掛著,所以很快就賣光了。
十個小的賣了三塊,十二個大的賣了六塊,成本一塊,純賺了八塊,不過這是兩個星期賺的,所以相當於一個星期隻能賺四塊,但這也比賣筆筒賺錢多了,而且這麽算,一個月的收入,快趕上城裏一些工廠學徒工的工資了,而這,僅僅是安然利用周末賺的,一個月也就是四五天的樣子,這就厲害了,所以難怪改革開放初期掀起了下海大潮,實在是做生意太賺錢了。
看女兒這麽會賺錢,孫大虎回去反而沒說了。
上次筆筒被人模仿那是沒辦法,沒有二嫂模仿,也有別人,也就無所謂了。
但現在這個絡子,別人就算想模仿,隻怕也要一段時間,所以在那之前,他就不說女兒賣多少錢了,免得依二嫂那個性格,她要知道他閨女能賣這麽多錢,肯定垂涎,然後要他閨女教她編的,到時不教不好,畢竟一家人;教吧,他女兒好不容易想到的新東西,又要被別人搶走生意了,那自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所以就暫時不說了,等他們知道了再教不遲。
反正女兒做這東西他們也沒發現,賣的時候,據女兒說他們也不在一起賣的,大丫他們也沒注意到,所以還是能隱瞞一段時間的。
安然自然不知道孫大虎想的,不過就算知道,也會跟他說沒關係的,因為她早想過了應對方法。
當下安然等人回去,孫大虎沒說安然賺了多少錢,孫二嫂也沒問,因為她忙著罵孫大丫怎麽一個筆筒都沒賣掉,沒時間關心安然這邊的情況了。
就這樣,安然安穩地賣了三個星期中國結,而孫大丫因為連續兩個星期沒賣出去一件東西被孫二嫂大罵。
——之所以隻有孫大丫一個人挨罵,除了因為孫二嫂心疼兒子,不會罵他之外,也是因為走路太辛苦,孫濤就是貪玩,圖新鮮,去了那麽一次,之後都沒去了,隻有孫大丫一個人去了,倒叫安然鬆了口氣,不用擔心孫大虎難做人了,沒辦法,讓孫大虎不要送,孫大虎不聽,非要送,本來她還擔心孫濤以後還會提讓孫大虎背他的話,不來就不用擔心了。
之後孫二嫂便沒再讓女兒繼續賣筆筒了,畢竟賣不了錢,還去幹什麽,就在家做事吧,倒叫孫大丫鬆了口氣,她是寧願在家做家務,也不想做什麽生意的,她算是發現了,她沒做生意的天賦。
等三個星期後,安然發現風景區那邊有人注意到了自己賣中國結的事——她為了防止被人發現了,還專門避開其他賣東西的人,找了個偏僻角落賣的(所以沒跟孫大丫他們一起賣,倒不是為了防備他們,更多的是為了防備其他人,畢竟安然早想過如果孫二嫂他們發現了該怎麽應對的事,沒想過防孫大丫他們的),但時間久了,還是能發現得了的,畢竟總有人來來去去的,肯定發現的了。
安然琢磨著,很快他們就會買自己的東西回去研究,要不了多久,就算不是所有人都研究的出來編法,但肯定有人研究的出來,到時就有人會賣了,就算不像筆筒那樣遍地開花,但對市場肯定有一定衝擊。
不過她不擔心,因為中國結的種類太多了,她之前一直編的是其中的一種,等有人模仿,她就編一種新的,那麽多種,她能撐很長時間。
安然琢磨著暫時不會有太多人研究出來的,暫時還有市場,等遍地開花難賣了,她又會推出新的,且舊的也不會不賣,這樣讓遊客看了,她這兒品種多些,有挑選的餘地,照樣賣的好。
不但風景區有人發現了自己賣中國結的事,孫二嫂也發現了——這一段時間孫大虎沒說安然賺錢的事,孫二嫂覺得蹊蹺,就悄悄跟蹤著看,然後就發現老三家的閨女,在賣一種新的東西。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