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自然不知道她們這樣想,要知道她們的想法,隻怕就要笑了,畢竟她都不主動找吳三郎,是吳三郎來找她,這還不叫避嫌?怎麽,自己得不見吳三郎才行?她現在這樣不怎麽出去玩耍,吳家上下都說自己孤僻了,這要連見都不見吳府的大紅人吳三郎,那還不要被全府上下把自己說成什麽樣呢。
就算不提這些,她跟誰走動是她的自由,隻要不違這個時代的規矩,她們就沒資格說自己,覺得自己能跟哪個走動,不能跟哪個走動,畢竟她們是自己的誰啊,有資格這樣管自己的人際交往?
再說了,也沒見崔珍珠跟府裏其他表哥表弟不見麵的,自己跟吳三郎見麵,吳三郎喜歡上了自己,就怪自己?還有這樣的道理?那府裏要有哪個表哥表弟喜歡崔珍珠,是不是也是崔珍珠的錯?不去怪吳三郎這個當事人控製不住感情,反而怪外人跟他見麵,這是典型的出了錯就往別人身上推的思維。
要安然說,你不高興,就管好吳三郎,最好讓他不要見任何女人,防止發生這種意外,要不然指不定哪天他又喜歡上了哪個女人呢,不是嗎?
不說崔家因吳三郎傷感安然出閣不高興,隻說安然到了夫家,因一進去就管家,上麵沒婆婆管著,果然像吳老夫人想的那樣,生活的很好。
丈夫齊遠雖是宗室,但人還算不錯,沒那些閑著無聊的宗室那樣,喜好吃喝嫖賭,甚至有其他怪癖。
齊遠之所以跟其他宗室不太一樣,大概跟他還剛十五歲,父親就過世了,等出了孝,母親又去了廟裏,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管,他很忙,有事做,不像其他宗室那樣閑的發慌,所以容易走歪路有關吧,也算是讓安然撿漏了,要不然很多宗室人品差,都是不適合嫁的。
齊遠雖然父親早逝,母親也去了廟裏,成親第二天都不用去拜見——他娘早吩咐過了,不用過去見她,免得打擾了她清修,不過安然他們也不能真的不去,所以還是去齊夫人清修的廟外磕了個頭——但安然也不是什麽人都不用拜見,去廟裏就能回來了,因為齊遠的祖母也就是清河郡王太妃還在,所以安然和齊遠從齊母那兒回來後,又去了清河郡王府,給清河郡王太妃磕頭。
按理,清河郡王太妃還在,該不分家的,就像吳家一樣,之所以分了家,是因為清河郡王太妃一口氣生了五個兒子,齊父是最小的,上麵幾個哥哥全都娶妻生子了,再加上姬妾成群,這樣府裏人滿為患,所以等齊父成親後不久就分了家,就是逢年過節大家才在一起聚聚。
兒子多,孫子自然也多,不提老王爺的庶子生的孫子,隻老太妃自己五個兒子生的,就有一二十個,除了幾個特別親近的,大部分都是普通感情,而齊遠跟老太妃顯然就屬於普通感情的,所以安然他們過去磕頭,老太妃並無多話,隻按規矩給了見麵禮就完事了。
其實安然巴不得這樣,因為如果老太妃跟齊遠關係好,到時隻怕自己婆婆是不會管自己,反倒太婆婆要管自己了,現在兩人關係一般,就不會冒出來一個管著自己的人了,而這自是安然樂見的。
其實郡王在京中的地位一般,畢竟有五十幾位郡王(王朝傳承時間有點長了,曆代累積下來,會有這麽多郡王很正常),這人多就不稀罕了,特別是清河郡王府跟皇室的關係很遠了,所以在京中的地位就更一般了,這也是吳老夫人給齊遠說安然,對方同意了的原因,要不然安然這樣的孤兒,吳家又漸漸敗落了,哪裏嫁的了地位高的郡王孫子——哪怕安然出身不錯也不行,畢竟人走茶涼,成了孤兒,方家以前混的再好,隨著方父過世,也成過眼雲煙了。
雖然安然一去就管家,上麵還沒婆婆找她的麻煩挺自在的,但也不是說齊遠家就沒什麽做,因為齊父走後還留下了一些姬妾和庶子庶女之類的人需要照顧。
據安然在之前打聽到的消息看,齊父跟齊遠可不一樣,他雖然在宗室中不算太差勁的,起碼吃喝嫖賭沒沾最後一項賭,不過還是有些好色的,養了不少女人,生了不少孩子。
在齊父過世後,那些沒生孩子的,基本上都不打算守,而是離開了鎮國將軍府,另謀出路了;但生了孩子的自然都留下來了。
所以眼下鎮國將軍府,可不是安然跟齊遠兩個人,還有齊父那些姬妾姨娘庶子庶女一大幫人呢。
除了這些庶出,跟齊遠同胞的,隻有一個姐姐,早在齊父過世前就嫁人了。
有這樣一大幫子人要齊遠養,然後齊夫人又不管事,進了廟裏,所以在安然進門前,齊遠每天自然忙的很。
之所以齊遠一個人忙,沒讓哪個姬妾幫忙管一下內院,他隻管外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要是讓哪個庶母幫管的話,對方肯定也隻能管個內院,外院的事還是要齊遠管的,到時內外院交接,齊遠免不了要跟庶母經常聯係,這……他一個成年男子,整天跟庶母來往頻繁,他怕外麵會傳出不好的流言來,所以幹脆他自己一個人管了,然後內院就托大管家的妻子管——內院開支由大管家的妻子報給大管家,然後大管家再報給齊遠,這樣就有效避免了他跟內院溝通,傳出流言是非。
所以這個時代一般大戶人家要當家主母啊,要不然要沒有當家主母,很多事都太麻煩了。
也正是因為家裏沒個當家主母,所以齊遠才會在出孝後,趕緊訂親結婚了,實在是齊家急需要個當家主母。
這會兒安然來了,大管家的妻子,金三家的自是將內院的管家權移交給了安然,並沒像有些宅鬥裏寫的那樣,敢卡著權不交的,畢竟除非傻子,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府裏來了女主人,你想卡著管家權不給,除非是想滾出府,要不然男主子那邊也說不過去啊。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m.
就算不提這些,她跟誰走動是她的自由,隻要不違這個時代的規矩,她們就沒資格說自己,覺得自己能跟哪個走動,不能跟哪個走動,畢竟她們是自己的誰啊,有資格這樣管自己的人際交往?
再說了,也沒見崔珍珠跟府裏其他表哥表弟不見麵的,自己跟吳三郎見麵,吳三郎喜歡上了自己,就怪自己?還有這樣的道理?那府裏要有哪個表哥表弟喜歡崔珍珠,是不是也是崔珍珠的錯?不去怪吳三郎這個當事人控製不住感情,反而怪外人跟他見麵,這是典型的出了錯就往別人身上推的思維。
要安然說,你不高興,就管好吳三郎,最好讓他不要見任何女人,防止發生這種意外,要不然指不定哪天他又喜歡上了哪個女人呢,不是嗎?
不說崔家因吳三郎傷感安然出閣不高興,隻說安然到了夫家,因一進去就管家,上麵沒婆婆管著,果然像吳老夫人想的那樣,生活的很好。
丈夫齊遠雖是宗室,但人還算不錯,沒那些閑著無聊的宗室那樣,喜好吃喝嫖賭,甚至有其他怪癖。
齊遠之所以跟其他宗室不太一樣,大概跟他還剛十五歲,父親就過世了,等出了孝,母親又去了廟裏,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管,他很忙,有事做,不像其他宗室那樣閑的發慌,所以容易走歪路有關吧,也算是讓安然撿漏了,要不然很多宗室人品差,都是不適合嫁的。
齊遠雖然父親早逝,母親也去了廟裏,成親第二天都不用去拜見——他娘早吩咐過了,不用過去見她,免得打擾了她清修,不過安然他們也不能真的不去,所以還是去齊夫人清修的廟外磕了個頭——但安然也不是什麽人都不用拜見,去廟裏就能回來了,因為齊遠的祖母也就是清河郡王太妃還在,所以安然和齊遠從齊母那兒回來後,又去了清河郡王府,給清河郡王太妃磕頭。
按理,清河郡王太妃還在,該不分家的,就像吳家一樣,之所以分了家,是因為清河郡王太妃一口氣生了五個兒子,齊父是最小的,上麵幾個哥哥全都娶妻生子了,再加上姬妾成群,這樣府裏人滿為患,所以等齊父成親後不久就分了家,就是逢年過節大家才在一起聚聚。
兒子多,孫子自然也多,不提老王爺的庶子生的孫子,隻老太妃自己五個兒子生的,就有一二十個,除了幾個特別親近的,大部分都是普通感情,而齊遠跟老太妃顯然就屬於普通感情的,所以安然他們過去磕頭,老太妃並無多話,隻按規矩給了見麵禮就完事了。
其實安然巴不得這樣,因為如果老太妃跟齊遠關係好,到時隻怕自己婆婆是不會管自己,反倒太婆婆要管自己了,現在兩人關係一般,就不會冒出來一個管著自己的人了,而這自是安然樂見的。
其實郡王在京中的地位一般,畢竟有五十幾位郡王(王朝傳承時間有點長了,曆代累積下來,會有這麽多郡王很正常),這人多就不稀罕了,特別是清河郡王府跟皇室的關係很遠了,所以在京中的地位就更一般了,這也是吳老夫人給齊遠說安然,對方同意了的原因,要不然安然這樣的孤兒,吳家又漸漸敗落了,哪裏嫁的了地位高的郡王孫子——哪怕安然出身不錯也不行,畢竟人走茶涼,成了孤兒,方家以前混的再好,隨著方父過世,也成過眼雲煙了。
雖然安然一去就管家,上麵還沒婆婆找她的麻煩挺自在的,但也不是說齊遠家就沒什麽做,因為齊父走後還留下了一些姬妾和庶子庶女之類的人需要照顧。
據安然在之前打聽到的消息看,齊父跟齊遠可不一樣,他雖然在宗室中不算太差勁的,起碼吃喝嫖賭沒沾最後一項賭,不過還是有些好色的,養了不少女人,生了不少孩子。
在齊父過世後,那些沒生孩子的,基本上都不打算守,而是離開了鎮國將軍府,另謀出路了;但生了孩子的自然都留下來了。
所以眼下鎮國將軍府,可不是安然跟齊遠兩個人,還有齊父那些姬妾姨娘庶子庶女一大幫人呢。
除了這些庶出,跟齊遠同胞的,隻有一個姐姐,早在齊父過世前就嫁人了。
有這樣一大幫子人要齊遠養,然後齊夫人又不管事,進了廟裏,所以在安然進門前,齊遠每天自然忙的很。
之所以齊遠一個人忙,沒讓哪個姬妾幫忙管一下內院,他隻管外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要是讓哪個庶母幫管的話,對方肯定也隻能管個內院,外院的事還是要齊遠管的,到時內外院交接,齊遠免不了要跟庶母經常聯係,這……他一個成年男子,整天跟庶母來往頻繁,他怕外麵會傳出不好的流言來,所以幹脆他自己一個人管了,然後內院就托大管家的妻子管——內院開支由大管家的妻子報給大管家,然後大管家再報給齊遠,這樣就有效避免了他跟內院溝通,傳出流言是非。
所以這個時代一般大戶人家要當家主母啊,要不然要沒有當家主母,很多事都太麻煩了。
也正是因為家裏沒個當家主母,所以齊遠才會在出孝後,趕緊訂親結婚了,實在是齊家急需要個當家主母。
這會兒安然來了,大管家的妻子,金三家的自是將內院的管家權移交給了安然,並沒像有些宅鬥裏寫的那樣,敢卡著權不交的,畢竟除非傻子,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府裏來了女主人,你想卡著管家權不給,除非是想滾出府,要不然男主子那邊也說不過去啊。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