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南陽侯府的人真這樣想的,覺得她有汙跡,不能管家,讓她那些妯娌管家,那她也不怕,總有一天,她兒子長大了,到時南陽侯世子過世了,他繼承了侯府,她成了侯太夫人,到那個時候,她總能當家了。
不管怎麽說,她總有當家的時候。
等她當了家,做了主,到時再看有沒有機會報複嚴家。
雖然可能要等一段時間,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她等得起!
而因現在對李欣然情緒複雜,所以安樂侯府接到消息,說南陽侯府將李欣然幽禁了起來,並未上門說些什麽。
南陽侯府看自己府上將李欣然幽禁了起來,安樂侯府聽到消息後沒有動靜,一方麵想著,沒動靜的好,要不然要還真好意思上門吵,他們就要問問他們安樂侯府怎麽教的姑娘了,竟然連殺人的事也做的出來;另一方麵,從安樂侯府沒管李欣然,南陽侯府也嗅出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暗道安樂侯府這是放棄李欣然了?要不然怎麽會一點都不關心,要知道,他們以前可是很寵她的,哪怕她嫁了人,也會三五不時來南陽侯府看她,現在出了這樣大的事,問都不問一聲,讓人怎能不多想。
不過也是了,雖然沒證據證明張三李四是李欣然殺的,但隻要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明白是怎麽一回事,安樂侯府看李欣然做出了這樣的事,對她失望了,又或者想避嫌,不想搭理她了,也很正常。
安然自然不知道李欣然在想什麽,她這會兒已是順利生下了皇子,繼續盯著太上皇。
不過太安宮守衛森嚴,再加上安然也不想太上皇真搞出了什麽,她跟在後麵操心,所以一向是加強預防,所以太上皇的小動作雖然不斷,但一直沒機會實現。
因一直出不去,太上皇不由情緒低落。
這情緒一低落,不知道是不是會影響到身體,反正太上皇慢慢的連身體都不太好了,於是不久一場風寒,太上皇便掛了。
太上皇駕崩,讓安然不由鬆了口氣,畢竟這是建元帝交給她的任務,她不能搞砸了,現在太上皇駕崩了,她不用多操那一份心了,能越發休閑了,能不鬆了口氣嗎?
太上皇駕崩後,建元帝封太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生母淑妃為聖母皇太後,並批準母後皇太後從太安宮遷出來,遷到曆屆太後會住的慈恩宮。
雖然從禁錮之地出來了,不過母後皇太後知道自己在宮中的地位,所以向來不會生事,老老實實地呆在自己的宮殿裏,從不對宮中事務發表什麽意見,免得惹惱了皇後甚至皇上,給自己帶來麻煩。
相比之下,聖母皇太後因是建元帝的生母,自然做什麽都不怕,有時不免會教育一下安然。
以前因太上皇還在,淑妃還隻是妃子,不是太後,還要好一點,現在成了太後,在皇宮那算是最大的存在——母後皇太後夾著尾巴做人,安然這個皇後又是晚輩,自然不可能越過她去,所以她可不是皇宮最大的存在——於是慢慢的,當她看不慣安然做的某些事時,就喜歡跟她說,要怎麽怎麽做。
其實聖母皇太後也不是說對安然不好,她對安然也不錯,但,就是喜歡管著她,想讓什麽事都要按她的想法做,這就讓安然有些接受不了了,畢竟她不想被人這樣管著。
她不想做的事,自然就不會忍著,當下安然便委婉地跟建元帝提了下這個事,問他能不能委婉地勸下他娘,不要整天這樣管她,那樣管她,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好嗎?
建元帝聽了,倒沒什麽不高興的表情,當下隻歎了口氣,道:“唉,不光是你,她也整天管著我,我以前根本不知道她這樣的性格。行,我會跟她說的。”
畢竟他自己也快受不了了。
安然聽了建元帝的話,暗道她以前不是這性格還不好理解麽,那會兒她還不是宮裏老大,自然要隱藏真實的性格,夾著尾巴做人,現在已經成了後宮老大了,自然是想怎麽做就能怎麽做了。
安然不反對她想怎麽做就怎麽做,但關鍵是,你做你的,何必跑去管別人呢?這不是討人嫌嗎?她敢打賭,現在宮裏隻怕很多人都討厭她,因為她太喜歡管著別人了。
這不是她的空穴來風,而是她偶爾偷聽眾人議論,聽出來的,不少人的確挺煩她的,要不是她是皇太後,估計沒誰會跟她玩了,畢竟誰受的了身邊有人整天對自己指手畫腳呢。
不過建元帝的委婉勸說之旅顯然不太成功。
在建元帝跟聖母皇太後表示,讓她能不能少管點他,也少管點別人,省得別人說她太煩人的時候,聖母皇太後不但沒點頭同意,相反,還生氣了,說他是她的兒子,她當然要關心他,至於別人,要是做的不合適,她知道了,哪能不指出來,又問他,是不是誰在他麵前說了什麽,要是說了,讓他跟她說,是哪個說的。
建元帝自然不能說是安然說的了,要不然等自家老娘知道了真相,豈不是要跟安然搞僵關係?那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於是當下便表示:“我是私下聽宮女們抱怨的。”
這倒也不是假的,建元帝是習武之人,五感比普通人好,所以的確像安然那樣,也聽到過宮人抱怨自家老娘。
聖母皇太後不相信,當下便道:“是皇後讓你跟我說的吧?她似乎也嫌我管著煩,其實不是我喜歡管她,而是她有些事做的不對,做的不對我還不能指出來了?”
建元帝自然不能承認,當下便一口咬定,是他聽宮女們說,才那樣說的,皇後沒說什麽。
因建元帝死活不說是誰跟他說的,所以太後也沒法自顧自地認定是安然說的,然後找安然的麻煩,隻能勸兒子不要再跟她提這個事,說她做的對,不會改的。
建元帝看他娘這樣說,不由鬱悶,不過對方是自己老娘,也不能說重話,隻能跟安然吐槽。
不管怎麽說,她總有當家的時候。
等她當了家,做了主,到時再看有沒有機會報複嚴家。
雖然可能要等一段時間,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她等得起!
而因現在對李欣然情緒複雜,所以安樂侯府接到消息,說南陽侯府將李欣然幽禁了起來,並未上門說些什麽。
南陽侯府看自己府上將李欣然幽禁了起來,安樂侯府聽到消息後沒有動靜,一方麵想著,沒動靜的好,要不然要還真好意思上門吵,他們就要問問他們安樂侯府怎麽教的姑娘了,竟然連殺人的事也做的出來;另一方麵,從安樂侯府沒管李欣然,南陽侯府也嗅出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暗道安樂侯府這是放棄李欣然了?要不然怎麽會一點都不關心,要知道,他們以前可是很寵她的,哪怕她嫁了人,也會三五不時來南陽侯府看她,現在出了這樣大的事,問都不問一聲,讓人怎能不多想。
不過也是了,雖然沒證據證明張三李四是李欣然殺的,但隻要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明白是怎麽一回事,安樂侯府看李欣然做出了這樣的事,對她失望了,又或者想避嫌,不想搭理她了,也很正常。
安然自然不知道李欣然在想什麽,她這會兒已是順利生下了皇子,繼續盯著太上皇。
不過太安宮守衛森嚴,再加上安然也不想太上皇真搞出了什麽,她跟在後麵操心,所以一向是加強預防,所以太上皇的小動作雖然不斷,但一直沒機會實現。
因一直出不去,太上皇不由情緒低落。
這情緒一低落,不知道是不是會影響到身體,反正太上皇慢慢的連身體都不太好了,於是不久一場風寒,太上皇便掛了。
太上皇駕崩,讓安然不由鬆了口氣,畢竟這是建元帝交給她的任務,她不能搞砸了,現在太上皇駕崩了,她不用多操那一份心了,能越發休閑了,能不鬆了口氣嗎?
太上皇駕崩後,建元帝封太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生母淑妃為聖母皇太後,並批準母後皇太後從太安宮遷出來,遷到曆屆太後會住的慈恩宮。
雖然從禁錮之地出來了,不過母後皇太後知道自己在宮中的地位,所以向來不會生事,老老實實地呆在自己的宮殿裏,從不對宮中事務發表什麽意見,免得惹惱了皇後甚至皇上,給自己帶來麻煩。
相比之下,聖母皇太後因是建元帝的生母,自然做什麽都不怕,有時不免會教育一下安然。
以前因太上皇還在,淑妃還隻是妃子,不是太後,還要好一點,現在成了太後,在皇宮那算是最大的存在——母後皇太後夾著尾巴做人,安然這個皇後又是晚輩,自然不可能越過她去,所以她可不是皇宮最大的存在——於是慢慢的,當她看不慣安然做的某些事時,就喜歡跟她說,要怎麽怎麽做。
其實聖母皇太後也不是說對安然不好,她對安然也不錯,但,就是喜歡管著她,想讓什麽事都要按她的想法做,這就讓安然有些接受不了了,畢竟她不想被人這樣管著。
她不想做的事,自然就不會忍著,當下安然便委婉地跟建元帝提了下這個事,問他能不能委婉地勸下他娘,不要整天這樣管她,那樣管她,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好嗎?
建元帝聽了,倒沒什麽不高興的表情,當下隻歎了口氣,道:“唉,不光是你,她也整天管著我,我以前根本不知道她這樣的性格。行,我會跟她說的。”
畢竟他自己也快受不了了。
安然聽了建元帝的話,暗道她以前不是這性格還不好理解麽,那會兒她還不是宮裏老大,自然要隱藏真實的性格,夾著尾巴做人,現在已經成了後宮老大了,自然是想怎麽做就能怎麽做了。
安然不反對她想怎麽做就怎麽做,但關鍵是,你做你的,何必跑去管別人呢?這不是討人嫌嗎?她敢打賭,現在宮裏隻怕很多人都討厭她,因為她太喜歡管著別人了。
這不是她的空穴來風,而是她偶爾偷聽眾人議論,聽出來的,不少人的確挺煩她的,要不是她是皇太後,估計沒誰會跟她玩了,畢竟誰受的了身邊有人整天對自己指手畫腳呢。
不過建元帝的委婉勸說之旅顯然不太成功。
在建元帝跟聖母皇太後表示,讓她能不能少管點他,也少管點別人,省得別人說她太煩人的時候,聖母皇太後不但沒點頭同意,相反,還生氣了,說他是她的兒子,她當然要關心他,至於別人,要是做的不合適,她知道了,哪能不指出來,又問他,是不是誰在他麵前說了什麽,要是說了,讓他跟她說,是哪個說的。
建元帝自然不能說是安然說的了,要不然等自家老娘知道了真相,豈不是要跟安然搞僵關係?那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於是當下便表示:“我是私下聽宮女們抱怨的。”
這倒也不是假的,建元帝是習武之人,五感比普通人好,所以的確像安然那樣,也聽到過宮人抱怨自家老娘。
聖母皇太後不相信,當下便道:“是皇後讓你跟我說的吧?她似乎也嫌我管著煩,其實不是我喜歡管她,而是她有些事做的不對,做的不對我還不能指出來了?”
建元帝自然不能承認,當下便一口咬定,是他聽宮女們說,才那樣說的,皇後沒說什麽。
因建元帝死活不說是誰跟他說的,所以太後也沒法自顧自地認定是安然說的,然後找安然的麻煩,隻能勸兒子不要再跟她提這個事,說她做的對,不會改的。
建元帝看他娘這樣說,不由鬱悶,不過對方是自己老娘,也不能說重話,隻能跟安然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