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逃回來的這些潰兵,不但讓王將軍丟臉,更重要的是,呂匪不殺降的政策,果然像安然想的那樣,瓦解了大部隊的軍心。
要知道以前的義軍,都是殺俘的,有些手段還特別殘忍,所以各路朝廷將士都奮勇殺敵,畢竟一旦失敗了,朝廷要追究,自己也沒命了。
但現在,既然敵人不殺俘,那大家自然就不用拚命了,免得將命丟了。
眾人都是這樣想的,董含章很快發現這形勢不對,於是嚴禁討論此事,同時將傳播敵人不殺俘政策的潰兵全看管了起來,讓他們不要在外麵亂說話。
可惜的是,他做的晚了,這種事早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
董含章看到這樣一個局麵,不由臉色難看,同時對王將軍十分不滿,畢竟這人,沒打到柳葉堡就罷了,還這樣拖後腿,董含章的臉色能好看嗎?
要不是大戰當前,不好責備他,要不然,董含章都會一封奏折報上去,奪了王將軍的職務,讓他回家賣紅薯去。
雖然沒這樣做,但王將軍也不傻,自己這次這樣大敗,還敗的這樣慘,董含章對自己肯定有意見,所以接下來,他都很老實,不敢再在董含章跟前晃,怕被董含章罵。
不過王將軍大敗而回對董含章統領新來的不屬於自己的軍隊也有好處,因為王將軍大敗而回,於是其他剛來見董含章一直圍困,不敢去攻擊安然偷襲,對董含章頗有些不以為然的將領,現在終於老實了,不再質疑他的決定了,畢竟,他一路走來,被呂匪襲擊了那麽多次,士兵還有士氣圍城,對比下王將軍的兵還沒走到地點,就被人打散了,是多麽難得,這讓其他將領收起了對董含章的輕視之心。
要知道之前他們看董含章被安然打的這樣畏首畏尾,還覺得董含章有點名過其實,是吹出來的,現在看王將軍的表現,大家便不敢這樣想了,他們對董含章不了解,畢竟對方之前一直在江南作戰,跟他們沒打過交道,但他們對在自己附近駐軍的王將軍可是了解的,是個跟他們差不多能力的將領,人家打成了那樣,他們可不敢覺得,自己就能比他打的好。
雖然有這方麵的好處,但壞處也是明顯的——本來董含章還指望其他人打一打柳葉堡,要是能將柳葉堡破了,自己就有借口離開這鬼地方,帶領眾人打其他好打的堡去了,結果呢,王將軍連柳葉堡都沒摸到,就被人將兵打散了,看到這樣一個結果,就算自己的董家軍比王將軍手下強多了,隻怕也畏懼上路,找其他堡攻擊吧?
這樣畏敵如虎,自己強行逼人上路,隻怕也是沒用的,相反,現在大軍源源不斷地過來,圍困線上的人越來越多,敵人雖然偷襲如故,但因人多了,傷亡就被分散了,這樣一來,自己的人自然也就死的少了,這一死的少,大家就更想在這兒堅守圍困了,都想不冒那麽大的險上路,將敵人困死在這兒。
想到這兒,董含章又不由很愁,因為圍困楓葉堡,他並沒有把握,他之所以這樣做,不過就是想逼呂氏派人來攻打,給大家一個正麵接觸的機會,但對方並不為他所動,依然龜縮著,隻派很少的人騷擾,讓他想打都找不到人打,但一天幾百人地損失下去,他是損失不起的,想到這兒,董含章能不愁嗎?
而他這樣一直圍困,卻沒動靜,他想著,朝廷隻怕很快就要催他了。
他沒想錯,朝廷果然很快就來催他了,原因也很簡單,這個呂匪,這邊在跟他們交戰,其他方向上,還在不停地抓緊時間修建棱堡呢。
之前義軍作亂的地方有四個省,雖然方國錚擊敗了李秀,其他義軍也在其他人的圍剿下紛紛失敗,但,因為時間短,暫時這四個省的地方,還是很亂,散兵遊勇,流民,潰散的義軍,土、匪,等,還是很多的,所以上麵朝這幾個省派官,一般還要帶著大軍過來才行,要不然要是純文官,根本沒法上任。
朝廷也是清理一個地方,再去下一個地方,而呂氏就撿這個時間差,在不停地建棱堡。
他們現在人多了,建堡的速度也更快了——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兩個月才會多一個棱堡,現在,他們往往動員所有的人手,在所有方向上朝前推進棱堡,而且因為最近秋收快要結束了,他們能騰出人手做這些事了,建設就更快了,往往兩三個月過去,他們就會冒出來一堆的棱堡。
眼看著派董含章過來打呂氏,不但沒將人打敗,人家地盤還在增長,這讓朝廷如何受的了,自是派人來催董含章快點發動進攻,不要再圍困了。
董含章收到這個消息,不由苦笑,他自然不能拿他的直係硬磕安然這個武裝到牙齒的堡壘,當下便表示,敵人火炮堅利,請求朝廷派更多的火炮營過來,還有,招募更多的洋槍隊出擊。
洋槍隊不是他的直係,就算死了他也不心疼,所以便請求朝廷多招洋槍隊。
同時,他往各國公使館發信,稱,呂氏勢大,洋槍火炮頗多,黃朝隻怕要守不住,問各公使館,他們是覺得跟黃朝合作不好,準備換人合作嗎?如果不是,請各國禁止向呂氏販賣火器;另外,要是還想繼續跟黃朝合作,最好派軍、隊前來幹預,免得黃朝不保。
他這就是想借外國人的手,除掉安然了。
沒辦法,他想盡了辦法,也除不掉,就隻能求助洋人了。
他相信,憑黃朝跟各列強友好(跪舔)合作的態度,相信各列強是願意保護黃朝不倒的,畢竟隻有黃朝不倒,他們才能從黃朝獲得更多的利益,獲得殖民地,可以在黃朝駐軍,傾銷洋貨甚至毒、品獲得黃金白銀,他們從呂氏那兒能得到什麽?他可是聽說,呂氏那邊禁、毒,販賣毒、品抓到一律處死,一直靠著在本朝販賣毒、品撈大筆銀錢的列強,隻怕是不願意看到呂氏崛起的吧,畢竟呂氏崛起了,光是這一項,就要讓他們損失無數了。
要知道以前的義軍,都是殺俘的,有些手段還特別殘忍,所以各路朝廷將士都奮勇殺敵,畢竟一旦失敗了,朝廷要追究,自己也沒命了。
但現在,既然敵人不殺俘,那大家自然就不用拚命了,免得將命丟了。
眾人都是這樣想的,董含章很快發現這形勢不對,於是嚴禁討論此事,同時將傳播敵人不殺俘政策的潰兵全看管了起來,讓他們不要在外麵亂說話。
可惜的是,他做的晚了,這種事早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
董含章看到這樣一個局麵,不由臉色難看,同時對王將軍十分不滿,畢竟這人,沒打到柳葉堡就罷了,還這樣拖後腿,董含章的臉色能好看嗎?
要不是大戰當前,不好責備他,要不然,董含章都會一封奏折報上去,奪了王將軍的職務,讓他回家賣紅薯去。
雖然沒這樣做,但王將軍也不傻,自己這次這樣大敗,還敗的這樣慘,董含章對自己肯定有意見,所以接下來,他都很老實,不敢再在董含章跟前晃,怕被董含章罵。
不過王將軍大敗而回對董含章統領新來的不屬於自己的軍隊也有好處,因為王將軍大敗而回,於是其他剛來見董含章一直圍困,不敢去攻擊安然偷襲,對董含章頗有些不以為然的將領,現在終於老實了,不再質疑他的決定了,畢竟,他一路走來,被呂匪襲擊了那麽多次,士兵還有士氣圍城,對比下王將軍的兵還沒走到地點,就被人打散了,是多麽難得,這讓其他將領收起了對董含章的輕視之心。
要知道之前他們看董含章被安然打的這樣畏首畏尾,還覺得董含章有點名過其實,是吹出來的,現在看王將軍的表現,大家便不敢這樣想了,他們對董含章不了解,畢竟對方之前一直在江南作戰,跟他們沒打過交道,但他們對在自己附近駐軍的王將軍可是了解的,是個跟他們差不多能力的將領,人家打成了那樣,他們可不敢覺得,自己就能比他打的好。
雖然有這方麵的好處,但壞處也是明顯的——本來董含章還指望其他人打一打柳葉堡,要是能將柳葉堡破了,自己就有借口離開這鬼地方,帶領眾人打其他好打的堡去了,結果呢,王將軍連柳葉堡都沒摸到,就被人將兵打散了,看到這樣一個結果,就算自己的董家軍比王將軍手下強多了,隻怕也畏懼上路,找其他堡攻擊吧?
這樣畏敵如虎,自己強行逼人上路,隻怕也是沒用的,相反,現在大軍源源不斷地過來,圍困線上的人越來越多,敵人雖然偷襲如故,但因人多了,傷亡就被分散了,這樣一來,自己的人自然也就死的少了,這一死的少,大家就更想在這兒堅守圍困了,都想不冒那麽大的險上路,將敵人困死在這兒。
想到這兒,董含章又不由很愁,因為圍困楓葉堡,他並沒有把握,他之所以這樣做,不過就是想逼呂氏派人來攻打,給大家一個正麵接觸的機會,但對方並不為他所動,依然龜縮著,隻派很少的人騷擾,讓他想打都找不到人打,但一天幾百人地損失下去,他是損失不起的,想到這兒,董含章能不愁嗎?
而他這樣一直圍困,卻沒動靜,他想著,朝廷隻怕很快就要催他了。
他沒想錯,朝廷果然很快就來催他了,原因也很簡單,這個呂匪,這邊在跟他們交戰,其他方向上,還在不停地抓緊時間修建棱堡呢。
之前義軍作亂的地方有四個省,雖然方國錚擊敗了李秀,其他義軍也在其他人的圍剿下紛紛失敗,但,因為時間短,暫時這四個省的地方,還是很亂,散兵遊勇,流民,潰散的義軍,土、匪,等,還是很多的,所以上麵朝這幾個省派官,一般還要帶著大軍過來才行,要不然要是純文官,根本沒法上任。
朝廷也是清理一個地方,再去下一個地方,而呂氏就撿這個時間差,在不停地建棱堡。
他們現在人多了,建堡的速度也更快了——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兩個月才會多一個棱堡,現在,他們往往動員所有的人手,在所有方向上朝前推進棱堡,而且因為最近秋收快要結束了,他們能騰出人手做這些事了,建設就更快了,往往兩三個月過去,他們就會冒出來一堆的棱堡。
眼看著派董含章過來打呂氏,不但沒將人打敗,人家地盤還在增長,這讓朝廷如何受的了,自是派人來催董含章快點發動進攻,不要再圍困了。
董含章收到這個消息,不由苦笑,他自然不能拿他的直係硬磕安然這個武裝到牙齒的堡壘,當下便表示,敵人火炮堅利,請求朝廷派更多的火炮營過來,還有,招募更多的洋槍隊出擊。
洋槍隊不是他的直係,就算死了他也不心疼,所以便請求朝廷多招洋槍隊。
同時,他往各國公使館發信,稱,呂氏勢大,洋槍火炮頗多,黃朝隻怕要守不住,問各公使館,他們是覺得跟黃朝合作不好,準備換人合作嗎?如果不是,請各國禁止向呂氏販賣火器;另外,要是還想繼續跟黃朝合作,最好派軍、隊前來幹預,免得黃朝不保。
他這就是想借外國人的手,除掉安然了。
沒辦法,他想盡了辦法,也除不掉,就隻能求助洋人了。
他相信,憑黃朝跟各列強友好(跪舔)合作的態度,相信各列強是願意保護黃朝不倒的,畢竟隻有黃朝不倒,他們才能從黃朝獲得更多的利益,獲得殖民地,可以在黃朝駐軍,傾銷洋貨甚至毒、品獲得黃金白銀,他們從呂氏那兒能得到什麽?他可是聽說,呂氏那邊禁、毒,販賣毒、品抓到一律處死,一直靠著在本朝販賣毒、品撈大筆銀錢的列強,隻怕是不願意看到呂氏崛起的吧,畢竟呂氏崛起了,光是這一項,就要讓他們損失無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