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張大奶奶聽的出來,安然對她的拳拳關愛之心,自然不會生她的氣了,畢竟她們兩人,都是被張安負過的人,有什麽氣好生的呢。
自從哥哥過世,雖然嫂嫂和父親也關心她,但他們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像安然,身為永康王妃,她是有能力給自己撐腰的,當下聽了安然的話,張大奶奶馬上便道:“我不打算跟他過了。”
其實當初嫁給張安,她都是無可奈何的,因為當時家裏是老弱婦孺,孤兒寡母,如果家裏沒個可靠的男丁,是要被欺負的,而當時張安,因為是她哥哥救的人,又有哥哥的托付,縱然她不想嫁,但因有哥哥的托付,也隻能嫁。
但說句老實話,她調查過張安,知道張安在安國公府的過往,甚至知道他在安國公府,是因為偷人老婆,被人攆出來的。
——這也好調查,畢竟當初張安是因為什麽失去了安國公府家丁頭目的位置,那是一問就能問出來的,畢竟誰讓被張安綠了的男人,找張安算賬的事,不是什麽機密呢。
這樣一個人,就不提他的出身,跟她一點也不配,她跟對方沒任何共同語言了——張大奶奶從小受貴族教育出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張安先前隻是下人出身,能識字就算不錯了,兩人哪來的共同語言——光是這品行,也不是張大奶奶願意嫁的。
事實上,要不是哥哥將自己托付給了他,張大奶奶是想找更好的,畢竟有忠勇侯府做背景,想找個比張安更好的人,不見得不行。
隻是哥哥托了孤,她要反悔怕人說忠勇侯府出爾反爾,再加上想著哥哥對他有救命之恩,他又得到了忠勇侯府,可以說忠勇侯府對他有救命和前途雙重大恩,想來他也不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要不然京中人還不要罵死他,說他是白眼狼,所以便同意了。
婚後,張安一直沒納妾,這讓張大奶奶漸漸對他產生了好感,想著看來不能按以前的事來一棍子打死,人也是能變好的。
結果幸福不幾年,汪氏就一悶棍子打了下來,有了兒子不說,汪氏進府以來,張安麵上不高興她進府,但每次碰到汪氏,又一副對她有感情的樣子,讓汪氏得以在府中猖狂。
看著那一對狗男女,在自己家這樣囂張地欺負自己,張大奶奶對張安的那一點好感,早消耗光了,現在她隻想讓那一對狗男女去死,不要汙染自己的眼睛。
她知道,就算將忠勇侯的名頭還給自己兒子,但張安羽翼已豐,就算沒爵位,也是實權官員,照樣能活的很滋潤。
但她不想看著那一對狗男女受氣,所以哪怕分開對張安可能不會有多大影響,也寧願跟他分開。
既然張大奶奶是這個想法,當下安然便道:“既然張夫人是這樣想的,可以,你大膽地做這個事,我會站在你的背後,支持你,有什麽困難,你可以來找我。”
張大奶奶雖不知道安然的能力,但人家既然這樣說了,她自然點頭稱“好”,反正要是安然糊弄她,不幫她,她不過是和離不成就是了,也沒什麽損失,相反,要是賭贏了,那她就能借著安然之勢,結束這場婚姻了,所以相信安然,對她有百利而無一害,何不信信試試呢。
說過了正事,當下兩人便閑聊起來。
從閑聊中,安然也聽出了張大奶奶跟張安沒有共同語言,平常話說不到一塊兒去的情況。
這也很正常,兩人受的教育天差地別,怎麽可能聊到一起去,她當初能跟張安聊到一起去,是因為一來要做任務,二來,她經曆的世界太多,既做過大人物,也做過小人物,善於按不同的身份行事,讓她做大人物行,做小人物也行,隻要她願意,都能聊得來。
安然便跟張大奶奶交代了些話術,叮囑她跟張安和離,該怎麽說,能讓張安同意她的想法。
張大奶奶聽了,一一記下了。
張大奶奶回去後,先跟老父親和嫂子通了氣,表示因為汪姨娘的緣故,她受不了那個氣了,所以她想跟張安和離,然後將孩子要來,記在自己家名下,這也算是給忠勇侯府留後了。
老忠勇侯聽了,不免遲疑道:“……隻怕他不會同意跟你和離的,更不會把孩子給你。”
畢竟任誰都看的出來,跟自家女兒和離了,對張安沒好處。
這樣沒好處的事,他會幹?
她嫂子世子夫人也是這樣想的。
張大奶奶道:“父親不用擔心,我有他的把柄,能逼的他同意和離。”
老忠勇侯聽了,不免問她是什麽把柄。
但張大奶奶自然不能將安然跟張安的事說出來,隻說自己有充足的把柄,能辦到這個事,讓他不用擔心。
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看張大奶奶下定了決心,隻得隨她去弄了。
說句實話,張安成了忠勇侯府主人後,以前還是挺好的,但現在,來了那什麽汪姨娘之後,他們這些忠勇侯府真正的主人,倒像是客人似的,他們那群鳩占鵲巢的家夥,倒一副主人的樣子,耀武揚威了起來,看的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母女,都是不高興的,畢竟任誰看一個外人在自己家地盤,對著自己趾高氣揚,都高興不起來。
所以這會兒張大奶奶說想和離,搶回忠勇侯府,且有把握搶的回來,他們便沒說什麽了,想著要是能將那一群鳩占鵲巢的家夥弄走,那的確是好事。
想到這兒,他們也不免埋怨忠勇侯世子當初是怎麽看人的,怎麽能將他們一大家子,托付給那樣的人。
要真是好人倒也罷了,但分明是個垃圾啊,不說他以前在安國公府做的那些醜事——老忠勇侯等人也知道張安的過往——隻說他眼下縱容著汪姨娘欺負他們全家上下,也是讓人夠惡心的了。
現在京中不少人都在背地裏嘲笑或同情地議論他們,說他們一家,好歹也是名門之後,最後竟然被一個下人出身的男人和一個村姑出身的姨娘欺負的不敢作聲,笑死人了。
有時聽了,都讓人心裏難過的很。
所以,張大奶奶想和離,那就和離吧,反正再差,也不會比現在更差了。
自從哥哥過世,雖然嫂嫂和父親也關心她,但他們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像安然,身為永康王妃,她是有能力給自己撐腰的,當下聽了安然的話,張大奶奶馬上便道:“我不打算跟他過了。”
其實當初嫁給張安,她都是無可奈何的,因為當時家裏是老弱婦孺,孤兒寡母,如果家裏沒個可靠的男丁,是要被欺負的,而當時張安,因為是她哥哥救的人,又有哥哥的托付,縱然她不想嫁,但因有哥哥的托付,也隻能嫁。
但說句老實話,她調查過張安,知道張安在安國公府的過往,甚至知道他在安國公府,是因為偷人老婆,被人攆出來的。
——這也好調查,畢竟當初張安是因為什麽失去了安國公府家丁頭目的位置,那是一問就能問出來的,畢竟誰讓被張安綠了的男人,找張安算賬的事,不是什麽機密呢。
這樣一個人,就不提他的出身,跟她一點也不配,她跟對方沒任何共同語言了——張大奶奶從小受貴族教育出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張安先前隻是下人出身,能識字就算不錯了,兩人哪來的共同語言——光是這品行,也不是張大奶奶願意嫁的。
事實上,要不是哥哥將自己托付給了他,張大奶奶是想找更好的,畢竟有忠勇侯府做背景,想找個比張安更好的人,不見得不行。
隻是哥哥托了孤,她要反悔怕人說忠勇侯府出爾反爾,再加上想著哥哥對他有救命之恩,他又得到了忠勇侯府,可以說忠勇侯府對他有救命和前途雙重大恩,想來他也不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要不然京中人還不要罵死他,說他是白眼狼,所以便同意了。
婚後,張安一直沒納妾,這讓張大奶奶漸漸對他產生了好感,想著看來不能按以前的事來一棍子打死,人也是能變好的。
結果幸福不幾年,汪氏就一悶棍子打了下來,有了兒子不說,汪氏進府以來,張安麵上不高興她進府,但每次碰到汪氏,又一副對她有感情的樣子,讓汪氏得以在府中猖狂。
看著那一對狗男女,在自己家這樣囂張地欺負自己,張大奶奶對張安的那一點好感,早消耗光了,現在她隻想讓那一對狗男女去死,不要汙染自己的眼睛。
她知道,就算將忠勇侯的名頭還給自己兒子,但張安羽翼已豐,就算沒爵位,也是實權官員,照樣能活的很滋潤。
但她不想看著那一對狗男女受氣,所以哪怕分開對張安可能不會有多大影響,也寧願跟他分開。
既然張大奶奶是這個想法,當下安然便道:“既然張夫人是這樣想的,可以,你大膽地做這個事,我會站在你的背後,支持你,有什麽困難,你可以來找我。”
張大奶奶雖不知道安然的能力,但人家既然這樣說了,她自然點頭稱“好”,反正要是安然糊弄她,不幫她,她不過是和離不成就是了,也沒什麽損失,相反,要是賭贏了,那她就能借著安然之勢,結束這場婚姻了,所以相信安然,對她有百利而無一害,何不信信試試呢。
說過了正事,當下兩人便閑聊起來。
從閑聊中,安然也聽出了張大奶奶跟張安沒有共同語言,平常話說不到一塊兒去的情況。
這也很正常,兩人受的教育天差地別,怎麽可能聊到一起去,她當初能跟張安聊到一起去,是因為一來要做任務,二來,她經曆的世界太多,既做過大人物,也做過小人物,善於按不同的身份行事,讓她做大人物行,做小人物也行,隻要她願意,都能聊得來。
安然便跟張大奶奶交代了些話術,叮囑她跟張安和離,該怎麽說,能讓張安同意她的想法。
張大奶奶聽了,一一記下了。
張大奶奶回去後,先跟老父親和嫂子通了氣,表示因為汪姨娘的緣故,她受不了那個氣了,所以她想跟張安和離,然後將孩子要來,記在自己家名下,這也算是給忠勇侯府留後了。
老忠勇侯聽了,不免遲疑道:“……隻怕他不會同意跟你和離的,更不會把孩子給你。”
畢竟任誰都看的出來,跟自家女兒和離了,對張安沒好處。
這樣沒好處的事,他會幹?
她嫂子世子夫人也是這樣想的。
張大奶奶道:“父親不用擔心,我有他的把柄,能逼的他同意和離。”
老忠勇侯聽了,不免問她是什麽把柄。
但張大奶奶自然不能將安然跟張安的事說出來,隻說自己有充足的把柄,能辦到這個事,讓他不用擔心。
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看張大奶奶下定了決心,隻得隨她去弄了。
說句實話,張安成了忠勇侯府主人後,以前還是挺好的,但現在,來了那什麽汪姨娘之後,他們這些忠勇侯府真正的主人,倒像是客人似的,他們那群鳩占鵲巢的家夥,倒一副主人的樣子,耀武揚威了起來,看的老忠勇侯和世子夫人母女,都是不高興的,畢竟任誰看一個外人在自己家地盤,對著自己趾高氣揚,都高興不起來。
所以這會兒張大奶奶說想和離,搶回忠勇侯府,且有把握搶的回來,他們便沒說什麽了,想著要是能將那一群鳩占鵲巢的家夥弄走,那的確是好事。
想到這兒,他們也不免埋怨忠勇侯世子當初是怎麽看人的,怎麽能將他們一大家子,托付給那樣的人。
要真是好人倒也罷了,但分明是個垃圾啊,不說他以前在安國公府做的那些醜事——老忠勇侯等人也知道張安的過往——隻說他眼下縱容著汪姨娘欺負他們全家上下,也是讓人夠惡心的了。
現在京中不少人都在背地裏嘲笑或同情地議論他們,說他們一家,好歹也是名門之後,最後竟然被一個下人出身的男人和一個村姑出身的姨娘欺負的不敢作聲,笑死人了。
有時聽了,都讓人心裏難過的很。
所以,張大奶奶想和離,那就和離吧,反正再差,也不會比現在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