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西胡人攻擊的是京城附近的棱堡,這是為了方便最大程度地調動人力和糧草,畢竟要打其他方向上的棱堡,那還要長途行軍,兒郎們既累,糧草和人力補充也不方便。
不過打京城附近的棱堡,固然方便,但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旦打敗了,就要承受對方路太近,攻進京城,將他們趕走的後果。
所以此戰必須勝,不能敗。
看西胡五萬大軍來了,安然也不敢托大,當下便將前線一些棱堡的百姓撤了出來,隻留下軍隊。
這樣一來,前一個棱堡丟了,軍隊便撤到後一個棱堡繼續廝殺。
她並不擔心自己打不過西胡人,就是損失多少棱堡的問題,因為到最後,不是西胡發現打不過跑了,就是對方鐵了心要死戰,最後將五萬大軍倒在自己這一層層棱堡前麵。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北方大地上,建了多少棱堡,他們每攻破一個棱堡,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到最後,不是他們自己走,就是將最後一個人倒在這些棱堡前麵。
結硬寨,打呆仗,她這邊借著棱堡,不會死多少人的,但對方為了推平這些棱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次指揮五萬大軍的,是西胡的王族和第一戰將。
他們都是以前打中原王朝的英傑,本以為是下麵的人誇大了安然塢堡的可怕之處,但,等他們真正打的時候,就發現這些塢堡,跟他們以前尚未攻進中原時,劫掠的中原財主塢堡完全不同。
他們都是有百戰經驗的,一下子就發現了這樣的棱堡像烏龜殼一樣,極其難啃,且對方能做多麵攻擊,攻城的兒郎很難衝上去。
更甭提對方那數不清的弓箭,簡直像是繁星一樣多,也不知道他們哪來這麽多弓箭,一直拿弓箭壓製,真的很難打。
——誰讓安然有火力不足恐懼症呢,再加上治下發現了鐵礦,自是可著勁地造弓箭,敵人來進攻,先來一波箭雨洗地,任誰也架不住這攻勢啊。
當然了,西胡最頂尖的將才,再配上五萬大軍,也不是吹的,還是攻破了安然好幾個棱堡。
但就像安然預測的那樣,也就到此為止了。
安然這邊因為有通暢的退路,所以棱堡被攻破後,並沒發生因棱堡攻破導致的傷亡事件,也就是在牆頭作戰時,發生過被敵人弓箭偶爾殺死殺傷的戰士。
所以雖然被敵人攻破了幾個棱堡,但安然這邊的傷亡有限,倒是西胡五萬大軍,為了攻破這幾個棱堡,付出了巨大代價。
沒辦法,每個棱堡都特別難攻破,純粹靠人肉磨破防線。
不過攻破了區區幾個棱堡,就讓西胡人付出了兩三萬的傷亡,比他們這些年,打中原朝廷傷亡的還要多。
且隨著傷亡增多,士氣在迅速下降,要繼續下去,剩下的兩三萬,遲早會丟在安然的棱堡前。
但他們卻不敢就此撤退,因為一旦撤退,就意味著失敗,就要退出好不容易才打下的繁華世界,他們怎麽舍得呢?所以他們隻能咬牙,吩咐後方繼續派人支援。
雖然死了兩三萬人,但也不是攻破了唐安然好幾個棱堡嗎?不怕,隻要他們一直打下去,總能將唐安然所有的棱堡全攻破。
但他們沒想過,繼續這樣打下去,要是安然的棱堡,最終沒全部攻破,那死光的可就是他們了。
要知道,他們現在連炮灰都抓不到了,因為北方的流民知道他們打仗要抓人當炮灰,早跑的遠遠的了,或者躲進深山裏,他們根本抓不到。
抓不到炮灰,他們就隻能親自上陣,這樣一來,每死一個人,西胡人就少一個。
時間久了,西胡方麵的確扛不住,尤其是各家留在家裏的老弱婦孺,聽到兒子/丈夫/父親死了,往往會嚎啕大哭,悲傷不已,這種情緒會傳染,導致本來住進了京城,這兩年過的歡天喜地的西胡人,這下高興不起來了,整個京城都漂浮著一股悲傷的味道。
不少人便開始私下議論,說是不是不打了,回老家算了,雖然過不了這樣的好日子了,但好歹兒子/丈夫/父親還在啊,總比現在人沒了強,反正這兩年也搶到了很多東西,就是到了荒漠,也能過的不錯。
但高層的人卻知道,不能退縮,要是打敗了,真能退回荒漠繼續過?到時指不定就會被人追殺過來。
所以他們也不能管下麵的人的議論,還是繼續抽兵過去推平安然的棱堡。
隨著他們攻破了幾個棱堡,他們占領棱堡後,就發現這種棱堡,的確是易守難攻,難怪他們久攻不下了。
——其實他們得到的是殘缺版的棱堡,因為在發現要被攻破後,一些機關被安然撤了或毀了,所以安然的棱堡,比他們看到的還要複雜。
還有,安然還在棱堡裏留有地道或後門,這樣一來,西胡人要是將來準備占領這些棱堡,跟他們打拉鋸戰,那也是搞不了的。
西胡人決定死磕到底,安然其實是不願意的。
雖然繼續這樣下去,西胡人人口會遭到重創,將來打跑了,因人口過少,去其他地方生存,指不定會消失在曆史長河中,但,安然隻怕又要被攻破不少棱堡。
雖然外圍的棱堡都是建設不久的,裏麵住的人多是將士,老百姓還沒安排入住,之前在裏麵的老百姓多是幫忙做活的,都已經撤走了,且秋收過了,糧食先已經收割過了,運走了,對方搶到了棱堡也撈不到多少東西。
但,總會對棱堡造成破壞,以後還要花時間修整,這也浪費時間啊。
所以安然不想跟他們死磕下去。
不想死磕,也是有辦法的。
當下安然讓搞宣傳的人,去京城等地,將戰爭慘烈的情況說出去。
那些西胡兒郎的家裏人,諸如父母、子女、妻子等,聽說了這些消息,那是真的受不了。
本來不想打了,還隻是私下悄悄議論,現在聽說了前方這些消息,然後戰事不利,大王還一直要征兵,家裏已經死了一個孩子,還有其他孩子,馬上也要被抽去的人家,那是真的坐不住了,當下議論聲便由小變大,從底層傳到了中層,上層。
不過打京城附近的棱堡,固然方便,但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旦打敗了,就要承受對方路太近,攻進京城,將他們趕走的後果。
所以此戰必須勝,不能敗。
看西胡五萬大軍來了,安然也不敢托大,當下便將前線一些棱堡的百姓撤了出來,隻留下軍隊。
這樣一來,前一個棱堡丟了,軍隊便撤到後一個棱堡繼續廝殺。
她並不擔心自己打不過西胡人,就是損失多少棱堡的問題,因為到最後,不是西胡發現打不過跑了,就是對方鐵了心要死戰,最後將五萬大軍倒在自己這一層層棱堡前麵。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北方大地上,建了多少棱堡,他們每攻破一個棱堡,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到最後,不是他們自己走,就是將最後一個人倒在這些棱堡前麵。
結硬寨,打呆仗,她這邊借著棱堡,不會死多少人的,但對方為了推平這些棱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次指揮五萬大軍的,是西胡的王族和第一戰將。
他們都是以前打中原王朝的英傑,本以為是下麵的人誇大了安然塢堡的可怕之處,但,等他們真正打的時候,就發現這些塢堡,跟他們以前尚未攻進中原時,劫掠的中原財主塢堡完全不同。
他們都是有百戰經驗的,一下子就發現了這樣的棱堡像烏龜殼一樣,極其難啃,且對方能做多麵攻擊,攻城的兒郎很難衝上去。
更甭提對方那數不清的弓箭,簡直像是繁星一樣多,也不知道他們哪來這麽多弓箭,一直拿弓箭壓製,真的很難打。
——誰讓安然有火力不足恐懼症呢,再加上治下發現了鐵礦,自是可著勁地造弓箭,敵人來進攻,先來一波箭雨洗地,任誰也架不住這攻勢啊。
當然了,西胡最頂尖的將才,再配上五萬大軍,也不是吹的,還是攻破了安然好幾個棱堡。
但就像安然預測的那樣,也就到此為止了。
安然這邊因為有通暢的退路,所以棱堡被攻破後,並沒發生因棱堡攻破導致的傷亡事件,也就是在牆頭作戰時,發生過被敵人弓箭偶爾殺死殺傷的戰士。
所以雖然被敵人攻破了幾個棱堡,但安然這邊的傷亡有限,倒是西胡五萬大軍,為了攻破這幾個棱堡,付出了巨大代價。
沒辦法,每個棱堡都特別難攻破,純粹靠人肉磨破防線。
不過攻破了區區幾個棱堡,就讓西胡人付出了兩三萬的傷亡,比他們這些年,打中原朝廷傷亡的還要多。
且隨著傷亡增多,士氣在迅速下降,要繼續下去,剩下的兩三萬,遲早會丟在安然的棱堡前。
但他們卻不敢就此撤退,因為一旦撤退,就意味著失敗,就要退出好不容易才打下的繁華世界,他們怎麽舍得呢?所以他們隻能咬牙,吩咐後方繼續派人支援。
雖然死了兩三萬人,但也不是攻破了唐安然好幾個棱堡嗎?不怕,隻要他們一直打下去,總能將唐安然所有的棱堡全攻破。
但他們沒想過,繼續這樣打下去,要是安然的棱堡,最終沒全部攻破,那死光的可就是他們了。
要知道,他們現在連炮灰都抓不到了,因為北方的流民知道他們打仗要抓人當炮灰,早跑的遠遠的了,或者躲進深山裏,他們根本抓不到。
抓不到炮灰,他們就隻能親自上陣,這樣一來,每死一個人,西胡人就少一個。
時間久了,西胡方麵的確扛不住,尤其是各家留在家裏的老弱婦孺,聽到兒子/丈夫/父親死了,往往會嚎啕大哭,悲傷不已,這種情緒會傳染,導致本來住進了京城,這兩年過的歡天喜地的西胡人,這下高興不起來了,整個京城都漂浮著一股悲傷的味道。
不少人便開始私下議論,說是不是不打了,回老家算了,雖然過不了這樣的好日子了,但好歹兒子/丈夫/父親還在啊,總比現在人沒了強,反正這兩年也搶到了很多東西,就是到了荒漠,也能過的不錯。
但高層的人卻知道,不能退縮,要是打敗了,真能退回荒漠繼續過?到時指不定就會被人追殺過來。
所以他們也不能管下麵的人的議論,還是繼續抽兵過去推平安然的棱堡。
隨著他們攻破了幾個棱堡,他們占領棱堡後,就發現這種棱堡,的確是易守難攻,難怪他們久攻不下了。
——其實他們得到的是殘缺版的棱堡,因為在發現要被攻破後,一些機關被安然撤了或毀了,所以安然的棱堡,比他們看到的還要複雜。
還有,安然還在棱堡裏留有地道或後門,這樣一來,西胡人要是將來準備占領這些棱堡,跟他們打拉鋸戰,那也是搞不了的。
西胡人決定死磕到底,安然其實是不願意的。
雖然繼續這樣下去,西胡人人口會遭到重創,將來打跑了,因人口過少,去其他地方生存,指不定會消失在曆史長河中,但,安然隻怕又要被攻破不少棱堡。
雖然外圍的棱堡都是建設不久的,裏麵住的人多是將士,老百姓還沒安排入住,之前在裏麵的老百姓多是幫忙做活的,都已經撤走了,且秋收過了,糧食先已經收割過了,運走了,對方搶到了棱堡也撈不到多少東西。
但,總會對棱堡造成破壞,以後還要花時間修整,這也浪費時間啊。
所以安然不想跟他們死磕下去。
不想死磕,也是有辦法的。
當下安然讓搞宣傳的人,去京城等地,將戰爭慘烈的情況說出去。
那些西胡兒郎的家裏人,諸如父母、子女、妻子等,聽說了這些消息,那是真的受不了。
本來不想打了,還隻是私下悄悄議論,現在聽說了前方這些消息,然後戰事不利,大王還一直要征兵,家裏已經死了一個孩子,還有其他孩子,馬上也要被抽去的人家,那是真的坐不住了,當下議論聲便由小變大,從底層傳到了中層,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