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慎刑司的人的確查不出來,因為偷東西的人的確挺謹慎的,但誰讓有安然引導呢,慎刑司的人,很快就查到有人(這人自然是安然引導對方看到的)目睹某某人進過芍藥的房間,可能是小偷,剛剛已將小偷逮到了,稍稍上刑對方就招供了,並錄下了口供,正準備報告安然案件的進展。
所以當皇帝聽了安然的申請,派人向慎刑司詢問這個事時,慎刑司便拿著口供並小偷,來到了芳婕妤的宮殿。
王賢妃看慎刑司還真逮到了小偷,也就是她的人,不由驚了,當下有點坐不住了,屁股在椅子裏動了幾下,就盼著那人,不要將她供出來,可惜,她的希望失敗了。
當下安然聽慎刑司說,是王賢妃身邊的心腹太監偷的簪子,便問那太監道:“你身為賢妃娘娘的心腹太監,為什麽要偷芍藥的簪子,然後交給劉嬤嬤,讓劉嬤嬤栽贓我,說是我讓她下毒害芳婕妤?”
芳婕妤看到此處,其實已經知道凶手是誰了,暗道原來竟是王賢妃!
她瞬間明白她為什麽這樣做,無非就是借著害自己,想扳倒楚安然。
但,你們鬥你們的,為什麽要害我?讓我失去了孩子?想到這兒,芳婕妤不由恨恨地看向了王賢妃。
王賢妃隻當沒看到,隻拿眼睛盯著那宋公公,就盼著他不要將真相說出來,要不是不能說什麽,要不然王賢妃都要跟他說了,反正你偷了芍藥的簪子,交給劉嬤嬤,讓劉嬤嬤陷害楚安然,就是死罪了,何必再將我拖出來,一人將罪頂了就是了。
一般來說,宋公公的確該一人頂罪,反正左右是死罪,何必將主子供出來,沒供出主子,自己死了,主子活著,還能替他報仇;要是自己將主子也供出來了,主子也死了,那他就要白死了,不合算。
但,安然早趁人不注意,將真話符打到了他的身上,所以這時那宋公公便不由自主地老實交代了,道:“我主子賢妃娘娘想弄死你和大皇子,那樣陛下沒了孩子,她就能申請從宗室過繼皇子,然後交由她撫養,將來等皇帝死了,她就能當太後了,所以便讓老奴找到芳娘娘殿裏的劉嬤嬤,讓她下毒害芳娘娘流產,然後栽贓到娘娘頭上,到時娘娘做了這樣的事,肯定就是一個死字。劉嬤嬤因為身體不行了,想給娘家侄子攢點錢,就同意了。”
一邊的王賢妃聽到此處,不由一驚,差點沒尖叫起來。
卻說王賢妃作為管理後宮的人,這次發生了這樣的事,也不請自到,來圍觀——其實她就是想看安然怎麽被自己弄死,但是沒想到,最後吃瓜吃到了自己身上,自然嚇白了臉。
她是怎麽也沒想到,宋公公竟然會將真相說出來,自是嚇倒了,當下忙否認道:“這個老閹貨肯定是被楚氏收買了,才會這樣攀咬我,陛下明鑒啊!”
皇帝臉色難看,道:“剛才,你們讓楚氏自證清白,現在你說你是冤枉的,也行,你也自證清白吧。”
宋公公說的話,皇帝再傻也明白,一看就是真的,因為對方敘述的很平靜,眼神也很平靜,不像有些撒謊的人那樣,眼珠子亂轉。
而一想到事實真是這樣,王賢妃,甚至王家人為了爭皇位,竟然想害了自己唯一的兒子,然後打算從宗室過繼,就為了當太後,還害了芳婕妤肚裏的孩子,相當於要害兩個孩子,皇帝就不由怒火中燒,想弄死王賢妃和王家人。
想著王家人真是不把他放在眼裏啊,就這樣堂而皇之地算計他的皇位,要真讓他們從宗室過繼了皇子,下一步,就是弄死自己,然後王大人扶持宗室之子即位了吧,畢竟,王大人年紀越來越大,而自己還很年輕,他肯定等不了那皇子長大,等不及自己老死,隻能提前弄死。
一想到王家人覬覦自己的皇位不說,還打算弄死自己,皇帝就想將王家人滿門抄斬。
以前找不到王家作死的證據,所以就算王家人囂張,也不能怎麽著王家,免得民間說自己忘恩負義,兔死狗烹。
但現在,王賢妃殘害皇嗣,還想栽贓陷害另一個高位妃嬪,可是鐵打的證據,麵對這樣的證據,收拾王家人那是分分鍾的事。
其實本來皇帝一直不想弄死王家的,因為想製衡另一個重臣,免得王大人死了,另一個重臣就要一手遮天了,但現在王家做的事,實在是惹惱他了,所以皇帝也顧不得製衡了,就想弄死對方了。
估計王家也是覺得,他需要他們製衡另一家,所以才這樣狂,以為自己不會怎麽著他們吧。
現在他就讓他們看看,不要覺得自己有底氣,就能這樣狂!
當下皇帝看王賢妃說不出什麽話來自證清白,便讓慎刑司的人將王賢妃鎖了,帶回去好好審問。
王賢妃之前狂,但到底是個貴族小姐,且還是沒多少曆練的貴族小姐,麵對酷刑,哪有膽子撐的下去不招供,很快就將自己做的所有事,還有跟娘家人密謀的那些,全都招了出來,看的皇帝自然越發生氣,當下便以謀大逆的罪名,將王家上下全抓了起來。
因有另一家支持,王家不是一手遮天的,所以皇帝收拾王家,並不怕王家在朝廷勢力大,沒法連根拔起。
另一家自然知道王家的心思,畢竟將女兒送進宮,為了什麽,傻子才不明白。
但也是沒想過,王家野心勃勃到這種程度,想弄死皇帝唯一的皇子,然後從外麵給皇帝過繼個孩子,然後好讓王賢妃當太後。
在另一家想來,王家頂多就是努力生孩子,實在生不了孩子,先將皇後位搶來,這樣一來,不管自己能不能有兒子當皇帝,反正當了皇後,將來也是妥妥的太後,來個保底富貴嘛。
在這個基礎上,將來從其他妃嬪那兒搶一個兒子過來當皇子,扶自己的皇子上位,這樣一來,更進一步的富貴就到手了。
沒想到人家已經快進到弄死皇帝唯一的皇子,這樣好光明正大地從宗室過繼兒子,根本等不及從其他妃嬪那兒搶兒子。(未完待續)
所以當皇帝聽了安然的申請,派人向慎刑司詢問這個事時,慎刑司便拿著口供並小偷,來到了芳婕妤的宮殿。
王賢妃看慎刑司還真逮到了小偷,也就是她的人,不由驚了,當下有點坐不住了,屁股在椅子裏動了幾下,就盼著那人,不要將她供出來,可惜,她的希望失敗了。
當下安然聽慎刑司說,是王賢妃身邊的心腹太監偷的簪子,便問那太監道:“你身為賢妃娘娘的心腹太監,為什麽要偷芍藥的簪子,然後交給劉嬤嬤,讓劉嬤嬤栽贓我,說是我讓她下毒害芳婕妤?”
芳婕妤看到此處,其實已經知道凶手是誰了,暗道原來竟是王賢妃!
她瞬間明白她為什麽這樣做,無非就是借著害自己,想扳倒楚安然。
但,你們鬥你們的,為什麽要害我?讓我失去了孩子?想到這兒,芳婕妤不由恨恨地看向了王賢妃。
王賢妃隻當沒看到,隻拿眼睛盯著那宋公公,就盼著他不要將真相說出來,要不是不能說什麽,要不然王賢妃都要跟他說了,反正你偷了芍藥的簪子,交給劉嬤嬤,讓劉嬤嬤陷害楚安然,就是死罪了,何必再將我拖出來,一人將罪頂了就是了。
一般來說,宋公公的確該一人頂罪,反正左右是死罪,何必將主子供出來,沒供出主子,自己死了,主子活著,還能替他報仇;要是自己將主子也供出來了,主子也死了,那他就要白死了,不合算。
但,安然早趁人不注意,將真話符打到了他的身上,所以這時那宋公公便不由自主地老實交代了,道:“我主子賢妃娘娘想弄死你和大皇子,那樣陛下沒了孩子,她就能申請從宗室過繼皇子,然後交由她撫養,將來等皇帝死了,她就能當太後了,所以便讓老奴找到芳娘娘殿裏的劉嬤嬤,讓她下毒害芳娘娘流產,然後栽贓到娘娘頭上,到時娘娘做了這樣的事,肯定就是一個死字。劉嬤嬤因為身體不行了,想給娘家侄子攢點錢,就同意了。”
一邊的王賢妃聽到此處,不由一驚,差點沒尖叫起來。
卻說王賢妃作為管理後宮的人,這次發生了這樣的事,也不請自到,來圍觀——其實她就是想看安然怎麽被自己弄死,但是沒想到,最後吃瓜吃到了自己身上,自然嚇白了臉。
她是怎麽也沒想到,宋公公竟然會將真相說出來,自是嚇倒了,當下忙否認道:“這個老閹貨肯定是被楚氏收買了,才會這樣攀咬我,陛下明鑒啊!”
皇帝臉色難看,道:“剛才,你們讓楚氏自證清白,現在你說你是冤枉的,也行,你也自證清白吧。”
宋公公說的話,皇帝再傻也明白,一看就是真的,因為對方敘述的很平靜,眼神也很平靜,不像有些撒謊的人那樣,眼珠子亂轉。
而一想到事實真是這樣,王賢妃,甚至王家人為了爭皇位,竟然想害了自己唯一的兒子,然後打算從宗室過繼,就為了當太後,還害了芳婕妤肚裏的孩子,相當於要害兩個孩子,皇帝就不由怒火中燒,想弄死王賢妃和王家人。
想著王家人真是不把他放在眼裏啊,就這樣堂而皇之地算計他的皇位,要真讓他們從宗室過繼了皇子,下一步,就是弄死自己,然後王大人扶持宗室之子即位了吧,畢竟,王大人年紀越來越大,而自己還很年輕,他肯定等不了那皇子長大,等不及自己老死,隻能提前弄死。
一想到王家人覬覦自己的皇位不說,還打算弄死自己,皇帝就想將王家人滿門抄斬。
以前找不到王家作死的證據,所以就算王家人囂張,也不能怎麽著王家,免得民間說自己忘恩負義,兔死狗烹。
但現在,王賢妃殘害皇嗣,還想栽贓陷害另一個高位妃嬪,可是鐵打的證據,麵對這樣的證據,收拾王家人那是分分鍾的事。
其實本來皇帝一直不想弄死王家的,因為想製衡另一個重臣,免得王大人死了,另一個重臣就要一手遮天了,但現在王家做的事,實在是惹惱他了,所以皇帝也顧不得製衡了,就想弄死對方了。
估計王家也是覺得,他需要他們製衡另一家,所以才這樣狂,以為自己不會怎麽著他們吧。
現在他就讓他們看看,不要覺得自己有底氣,就能這樣狂!
當下皇帝看王賢妃說不出什麽話來自證清白,便讓慎刑司的人將王賢妃鎖了,帶回去好好審問。
王賢妃之前狂,但到底是個貴族小姐,且還是沒多少曆練的貴族小姐,麵對酷刑,哪有膽子撐的下去不招供,很快就將自己做的所有事,還有跟娘家人密謀的那些,全都招了出來,看的皇帝自然越發生氣,當下便以謀大逆的罪名,將王家上下全抓了起來。
因有另一家支持,王家不是一手遮天的,所以皇帝收拾王家,並不怕王家在朝廷勢力大,沒法連根拔起。
另一家自然知道王家的心思,畢竟將女兒送進宮,為了什麽,傻子才不明白。
但也是沒想過,王家野心勃勃到這種程度,想弄死皇帝唯一的皇子,然後從外麵給皇帝過繼個孩子,然後好讓王賢妃當太後。
在另一家想來,王家頂多就是努力生孩子,實在生不了孩子,先將皇後位搶來,這樣一來,不管自己能不能有兒子當皇帝,反正當了皇後,將來也是妥妥的太後,來個保底富貴嘛。
在這個基礎上,將來從其他妃嬪那兒搶一個兒子過來當皇子,扶自己的皇子上位,這樣一來,更進一步的富貴就到手了。
沒想到人家已經快進到弄死皇帝唯一的皇子,這樣好光明正大地從宗室過繼兒子,根本等不及從其他妃嬪那兒搶兒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