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對爵位,李大夫人自然也是怕掉了的,自然也想讓李承安有兒子,但,這不是平原公主已經在急了嗎?既然平原公主已經急了,就用不著她也急了,她樂得看兒子兒媳,跟平原公主關係漸漸惡化,畢竟她對平原公主一直有意見。
不光是不能第一個喝到兒子兒媳敬的茶,主要還是,本來她是京中一流世家的宗婦,該風光無限的,結果自公主下嫁之後,因為對方尊貴的地位,她在李家並不能像其他家族宗婦那樣,是家族裏最說一不二的存在,因為她很多事,還要聽公主的吩咐,這早就讓她心情很不爽了。
隻是對方是公主,她不能說什麽罷了。
說起來,家族有人尚公主,對家族也許是好事,但對她們這樣的宗婦來說,有這樣一個大有來頭的妯裏,很多人是不喜的。
不光對平原公主有意見,李大夫人對原身也有意見。
意見有二。
一是,兒子特別喜歡這個兒媳,如此喜歡,甚至要跟對方一生一世一雙人,不納妾,在平日裏,還處處維護著這個兒媳,這就讓李大夫人對這個兒媳有點反感了,覺得對方是不是狐狸精變的,怎麽能把自己如此優秀的一個兒子,迷的如此五迷三道呢?
二是,因為平原公主也是原身的婆婆之一,兼祧嗣母嘛,再加上人家是公主的身份,也不能得罪啊,所以平常原身對平原公主,跟對李大夫人一樣恭敬,但原身這個樣子,可就讓李大夫人不高興了,因為,李大夫人不喜歡平原公主,而她的兒媳,竟然不是站在她這一邊的,竟然還對自己討厭的人恭敬,這讓李大夫人對原身,能沒意見嗎?
所以她樂見平原公主為難原身,就想看兩人鬥起來。
安然雖然看出來了李大夫人有點不高興,但並不放在心上,因為她根本不把她當一回事。
當然了,原身敏感,當時也是看出來了的,正因為看出來了,所以才忐忑了起來,想著是不是自己哪兒做的不好,讓婆婆不高興了。
其實原身茫然的那些事,在安然眼裏,都不是個事,隻要不把平原公主和李大夫人當回事,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根本沒什麽好茫然的。
但原身既然茫然,茫然到了詢問,她是不是選錯了人,不該結婚,那她就要好好感受一下,看看李承安還有沒有救,是不是原身真的不該嫁給這樣一個人。
在原身世界,兩人本來關係是極好的,要不然李承安也不會頂著壓力,不納妾了。
但這種感情,隨著家庭矛盾的消磨,已經越來越澹薄了,安然感覺,要不是原身後來鬱鬱而終,要不然遲早,可能李承安一方麵頂不住家裏的壓力,一方麵因跟原身感情澹薄了,會納妾的。
說起來,李家也真是造孽,李承安挺優秀的,年紀輕輕就考中了進士,還是前三甲的探花,如果沒家裏那些糟心事,全心放在仕途,隻怕會前途無量。
結果就被李家人用內部矛盾一直消磨著他的鬥誌,大房二房催生子,三房虎視眈眈要奪爵位,三房還有一個暗中使壞的人,還不知道會做什麽,如此種種,讓李承安縱然優秀,因精力全被這些家庭瑣事纏繞著,最後仕途並沒多好。
而原身也一樣,出身不錯,本人也是個挺聰明的人,嫁了個同樣不錯的人家,還是自己喜歡的人,本該幸福,結果就因大家族的這些矛盾,生生消耗掉了。
不得不說,兩個都是優秀的人,就因為家庭瑣事,拖了後腿,過的越來越差,可不是可惜。
當然了,這中間李大夫人和平原公主的矛盾固然有些影響,但導致這場悲劇,除了時代重男輕女的因素,最最重要的,還是三房。
如果不是三房有人覬覦二房的爵位,不是三房的人暗中使絆子,讓大房二房一直生女,也許兩人在生活中,會因李大夫人和平原公主的矛盾,有些小矛盾,但,不會很大,因為,如果二房有兒子,他們會過自己的日子,不會找原身夫妻的麻煩;李大夫人也會過自己的日子,原身作為李大夫人的兒媳,肯定也會完全站在李大夫人這邊,不會有那些糾結。
所以說到底,兩人日子過的不好,雖有一些外部原因,但悲劇的最大原因,還是三房。
所以安然想將三房暗中的垃圾找出來。
之後就是要想辦法對付這人了,因為對方極有可能有係統——沒係統哪來生女丸這種東西——都是有係統的人,想殺掉對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隻有弄死對方,或對方的係統,大房二房的悲劇,才會停止。
當下安然裝作沒看到李大夫人不高興的樣子,繼續給李三嬸等人敬茶,又給平輩兄弟姐妹發紅包。
因李家人口多,弄完這些,已是許久後的事了,這時大家才一起吃飯。
要不是之前吃點心墊了下肚子,這會兒要餓死了。
安然吃過飯,就隨李承安回去了。
原身當時還積極了一下,侍候在李大夫人身邊,等李大夫人發話才回去。
安然既不喜歡李大夫人,也不喜歡平原公主,當然了,對三房更沒好感了,所以吃過飯,便告退了,不像原身,因李大夫人沒主動說讓她離開的話,就不好意思告退。
長輩沒說走,就自己先走了,安然這個樣子,自然讓李大夫人更不高興了。
至於其他人,好比平原公主等人,還要好一點,畢竟她雖也算安然的婆婆,但隻是嗣母婆婆,不是真婆婆,所以沒生氣。
這也很正常,因為前期原身的困擾,主要來自李大夫人,李大夫人覺得原身是狐狸精,吸引了她兒子全部的注意力,老是找原身的麻煩;後期沒生兒子,才有了來自平原公主的困擾,而因為平原公主找原身的麻煩,李大夫人樂得看兩人打起來,所以就減少了找原身的麻煩。
李大夫人一不高興,當下等李承安跟安然回去了,閑下來去了前頭書房辦公,便讓丫環叫來了李承安,跟他說了這個事。
不光是不能第一個喝到兒子兒媳敬的茶,主要還是,本來她是京中一流世家的宗婦,該風光無限的,結果自公主下嫁之後,因為對方尊貴的地位,她在李家並不能像其他家族宗婦那樣,是家族裏最說一不二的存在,因為她很多事,還要聽公主的吩咐,這早就讓她心情很不爽了。
隻是對方是公主,她不能說什麽罷了。
說起來,家族有人尚公主,對家族也許是好事,但對她們這樣的宗婦來說,有這樣一個大有來頭的妯裏,很多人是不喜的。
不光對平原公主有意見,李大夫人對原身也有意見。
意見有二。
一是,兒子特別喜歡這個兒媳,如此喜歡,甚至要跟對方一生一世一雙人,不納妾,在平日裏,還處處維護著這個兒媳,這就讓李大夫人對這個兒媳有點反感了,覺得對方是不是狐狸精變的,怎麽能把自己如此優秀的一個兒子,迷的如此五迷三道呢?
二是,因為平原公主也是原身的婆婆之一,兼祧嗣母嘛,再加上人家是公主的身份,也不能得罪啊,所以平常原身對平原公主,跟對李大夫人一樣恭敬,但原身這個樣子,可就讓李大夫人不高興了,因為,李大夫人不喜歡平原公主,而她的兒媳,竟然不是站在她這一邊的,竟然還對自己討厭的人恭敬,這讓李大夫人對原身,能沒意見嗎?
所以她樂見平原公主為難原身,就想看兩人鬥起來。
安然雖然看出來了李大夫人有點不高興,但並不放在心上,因為她根本不把她當一回事。
當然了,原身敏感,當時也是看出來了的,正因為看出來了,所以才忐忑了起來,想著是不是自己哪兒做的不好,讓婆婆不高興了。
其實原身茫然的那些事,在安然眼裏,都不是個事,隻要不把平原公主和李大夫人當回事,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根本沒什麽好茫然的。
但原身既然茫然,茫然到了詢問,她是不是選錯了人,不該結婚,那她就要好好感受一下,看看李承安還有沒有救,是不是原身真的不該嫁給這樣一個人。
在原身世界,兩人本來關係是極好的,要不然李承安也不會頂著壓力,不納妾了。
但這種感情,隨著家庭矛盾的消磨,已經越來越澹薄了,安然感覺,要不是原身後來鬱鬱而終,要不然遲早,可能李承安一方麵頂不住家裏的壓力,一方麵因跟原身感情澹薄了,會納妾的。
說起來,李家也真是造孽,李承安挺優秀的,年紀輕輕就考中了進士,還是前三甲的探花,如果沒家裏那些糟心事,全心放在仕途,隻怕會前途無量。
結果就被李家人用內部矛盾一直消磨著他的鬥誌,大房二房催生子,三房虎視眈眈要奪爵位,三房還有一個暗中使壞的人,還不知道會做什麽,如此種種,讓李承安縱然優秀,因精力全被這些家庭瑣事纏繞著,最後仕途並沒多好。
而原身也一樣,出身不錯,本人也是個挺聰明的人,嫁了個同樣不錯的人家,還是自己喜歡的人,本該幸福,結果就因大家族的這些矛盾,生生消耗掉了。
不得不說,兩個都是優秀的人,就因為家庭瑣事,拖了後腿,過的越來越差,可不是可惜。
當然了,這中間李大夫人和平原公主的矛盾固然有些影響,但導致這場悲劇,除了時代重男輕女的因素,最最重要的,還是三房。
如果不是三房有人覬覦二房的爵位,不是三房的人暗中使絆子,讓大房二房一直生女,也許兩人在生活中,會因李大夫人和平原公主的矛盾,有些小矛盾,但,不會很大,因為,如果二房有兒子,他們會過自己的日子,不會找原身夫妻的麻煩;李大夫人也會過自己的日子,原身作為李大夫人的兒媳,肯定也會完全站在李大夫人這邊,不會有那些糾結。
所以說到底,兩人日子過的不好,雖有一些外部原因,但悲劇的最大原因,還是三房。
所以安然想將三房暗中的垃圾找出來。
之後就是要想辦法對付這人了,因為對方極有可能有係統——沒係統哪來生女丸這種東西——都是有係統的人,想殺掉對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隻有弄死對方,或對方的係統,大房二房的悲劇,才會停止。
當下安然裝作沒看到李大夫人不高興的樣子,繼續給李三嬸等人敬茶,又給平輩兄弟姐妹發紅包。
因李家人口多,弄完這些,已是許久後的事了,這時大家才一起吃飯。
要不是之前吃點心墊了下肚子,這會兒要餓死了。
安然吃過飯,就隨李承安回去了。
原身當時還積極了一下,侍候在李大夫人身邊,等李大夫人發話才回去。
安然既不喜歡李大夫人,也不喜歡平原公主,當然了,對三房更沒好感了,所以吃過飯,便告退了,不像原身,因李大夫人沒主動說讓她離開的話,就不好意思告退。
長輩沒說走,就自己先走了,安然這個樣子,自然讓李大夫人更不高興了。
至於其他人,好比平原公主等人,還要好一點,畢竟她雖也算安然的婆婆,但隻是嗣母婆婆,不是真婆婆,所以沒生氣。
這也很正常,因為前期原身的困擾,主要來自李大夫人,李大夫人覺得原身是狐狸精,吸引了她兒子全部的注意力,老是找原身的麻煩;後期沒生兒子,才有了來自平原公主的困擾,而因為平原公主找原身的麻煩,李大夫人樂得看兩人打起來,所以就減少了找原身的麻煩。
李大夫人一不高興,當下等李承安跟安然回去了,閑下來去了前頭書房辦公,便讓丫環叫來了李承安,跟他說了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