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氣完王牧後,和聆敬陽說道:“都督,今日李如風,張順,高鼎三部兵馬去大同府三縣,下官以為我軍橫在大順軍和朝廷之間,這妥否?”
聆敬陽驚訝周遠如此精明,竟然一眼就看出來大順軍的企圖,周遠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鄭重其事和聆敬陽說起天下大事。
周遠再一次請求聆敬陽做好撤退山西準備,聆敬陽不明白他為什麽有這麽強的執念,非要撤出陝西,莫非山西不久就要被隕石撞擊嗎?
聆敬陽沒有同意周遠說的,周遠咬咬牙,和聆敬陽繼續說道:“都督,下官有個問題,一直想問都督,還請都督今日為下官授業解惑。”
“你說。”
“都督起兵以來,可有替朱明王朝之意?”
聆敬陽屏住呼吸,看了周遠足足有十秒鍾,才說道:“周遠,你這是不臣之心。”
周遠笑了笑,他和聆敬陽表達出他內心想法,天下大亂,任何一個沒有統一河山的軍頭,都不是合格軍頭,哪怕是一城守將,也要心懷天下。
統一天下?
在聆敬陽腦海裏不過是一念之間,但他更關心的是什麽時候趕走建奴,還要抵禦扶桑人進攻,可今日周遠這一點撥,聆敬陽在這一刻,突然有些悟了,就像是未來的扶桑人,來到這個年代,不也是為了稱霸世界嗎?
他為什麽就不能有這個宏偉目標嗎?
周遠見聆敬陽臉上表情變化莫測,又說道:“聆都督,自大宋大水滿貫太原城,山西已非龍脈之地,都督想要更大作為,就要有進取心,而不是在大順和大明之間搖擺不定。”
聆敬陽很想告訴他,他是來自八百年後,可他還是活生生忍住,他和周遠說起扶桑人,問他周遠可曾知道扶桑人,扶桑人在山西也聽說過些扶桑人,好像扶桑人在扶桑有不小勢力,但是在他看來,扶桑人不值一提,在軍隊麵前就一群螻蟻。
“周遠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和大順軍,清軍還有其他敵對勢力在流血,最後卻讓扶桑人鑽空子嗎?”
“都督,扶桑不過隻東海夷人,哪有那個能力鯨吞我華夏大陸?”
聆敬陽反問他:“清軍不也鯨吞大半個華夏嗎?”
周遠一時間有些窘迫,不明白聆敬陽為什麽說起扶桑人,聆敬陽沒有和他繼續扶桑人話題,和他說道:“周遠,我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想找一個可以穩定的大本營,就像明太祖廣積糧那樣,不斷積蓄實力,可你忽略一點,一支成熟的軍隊,是需要經過血與火錘煉,才有資格統一天下。”
“可都督你有沒有看到,我們數次擊敗清軍,可我軍將士卻越來越少,每一次大戰都要從俘虜中補充士兵,這樣打下去,將軍麾下都是俘虜兵。”
見聆敬陽沒有說話,他又說道:“我軍陷入到怪圈,那就是不斷勝利,地盤也越來越小,之前還有汾州和小半個平陽府,可現在呢,不過是寧武關,和大同府三縣,這麽一丁點地盤,說好聽點都督你還是個軍閥,說不好聽點,都督還不如一個山大王。”
聆敬陽看著遠方,吐出一口氣,和周遠說道:“周遠,你說得有道理,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我們在山西堅持作戰,大順和朝廷會不會已被建奴滅了?”
在這句話之前,周遠一直以為聆敬陽不上進,也沒有帝王的雄心壯誌,可今天他發現他錯了,錯得離譜,聆敬陽才是那個心懷天下的仁人誌士,才是力挽狂瀾的大明支柱。
他很是愧疚和聆敬陽道:“都督,是下官沒有慧眼。”
聆敬陽有些動情和周遠說道:“周遠啊,我起兵抗清,是為華夏子民不被屠殺,是為天下安定,至於爭奪天下,我告訴你,吾等盡力而為。”
周遠和他重重點點頭,聆敬陽也沒有打消他的熱情,讓他多關注江南,未來主戰場會在江南地區,畢竟整個北方已經打爛了。
就像周遠說的,山西已經不足以
支撐大規模會戰,就算是在山西取得決定性勝利,也沒有後備力量補充軍事損失,也確實需要一個人口更多,土地更多的地盤。
周遠以為聆敬陽完全沒有接受自己的建議,內心非常沮喪,突然聽到聆敬陽這番話,內心又重新燃起熊熊大火,他建議聆敬陽應該南下巴蜀。
以巴蜀人口和天險爭奪天下,但前提是要把漢中掌握在手中,這也是聆敬陽軍隊能否出川的關鍵地帶,如果漢中被其他勢力占領,聆敬陽就隻能窩在四川地區,成為地方諸侯,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
他告訴聆敬陽他的策略,聆敬陽聽完以後,和他說起從四川出貴州,入湖廣,不也可以出川嗎?
“大人,漢中府如不在我軍手中,我軍就要用大量兵力去提防敵軍從漢中南下巴蜀,如此一來,我軍始終不能集中軍隊出川,反而還要把兵力分散到各地。”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漢中在大順軍手中,四川各地軍閥林立,我軍就算是想去,也沒有那個能力。”
周遠神神秘秘和他說道:“都督,這你可以有。”
“哦,快和我說說,我軍怎麽去四川?”
周遠看了看附近,沒有其他人,在聆敬陽耳邊,輕輕說道:“都督,下官是兵部尚書王應熊門生,王尚書督川、湖、雲、貴軍務,雖有數十萬大軍,卻都各自為政,大人可以率部南下,拜入王尚書門下,取其信任後,伺機進入四川和貴州等地,彼時,都督龍入大海,飛鳥在天,大順,建奴,還有這崇禎朝廷,大人都可以視而不見。”
“我可是崇禎朝廷五軍都督,投入弘光朝廷兵部尚書,天下人知道怎麽看我啊?”
“這天下都打成這個樣子了,沒有人看都督。”
聆敬陽在腦海裏想了想,此時放棄在山西打下來的根據地,去一個全新地區,風險很大,可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可以擺脫和清軍正麵交鋒,還能夠積蓄力量,可他一走,大順軍和崇禎朝廷不就直麵交鋒嗎?
聆敬陽驚訝周遠如此精明,竟然一眼就看出來大順軍的企圖,周遠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鄭重其事和聆敬陽說起天下大事。
周遠再一次請求聆敬陽做好撤退山西準備,聆敬陽不明白他為什麽有這麽強的執念,非要撤出陝西,莫非山西不久就要被隕石撞擊嗎?
聆敬陽沒有同意周遠說的,周遠咬咬牙,和聆敬陽繼續說道:“都督,下官有個問題,一直想問都督,還請都督今日為下官授業解惑。”
“你說。”
“都督起兵以來,可有替朱明王朝之意?”
聆敬陽屏住呼吸,看了周遠足足有十秒鍾,才說道:“周遠,你這是不臣之心。”
周遠笑了笑,他和聆敬陽表達出他內心想法,天下大亂,任何一個沒有統一河山的軍頭,都不是合格軍頭,哪怕是一城守將,也要心懷天下。
統一天下?
在聆敬陽腦海裏不過是一念之間,但他更關心的是什麽時候趕走建奴,還要抵禦扶桑人進攻,可今日周遠這一點撥,聆敬陽在這一刻,突然有些悟了,就像是未來的扶桑人,來到這個年代,不也是為了稱霸世界嗎?
他為什麽就不能有這個宏偉目標嗎?
周遠見聆敬陽臉上表情變化莫測,又說道:“聆都督,自大宋大水滿貫太原城,山西已非龍脈之地,都督想要更大作為,就要有進取心,而不是在大順和大明之間搖擺不定。”
聆敬陽很想告訴他,他是來自八百年後,可他還是活生生忍住,他和周遠說起扶桑人,問他周遠可曾知道扶桑人,扶桑人在山西也聽說過些扶桑人,好像扶桑人在扶桑有不小勢力,但是在他看來,扶桑人不值一提,在軍隊麵前就一群螻蟻。
“周遠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和大順軍,清軍還有其他敵對勢力在流血,最後卻讓扶桑人鑽空子嗎?”
“都督,扶桑不過隻東海夷人,哪有那個能力鯨吞我華夏大陸?”
聆敬陽反問他:“清軍不也鯨吞大半個華夏嗎?”
周遠一時間有些窘迫,不明白聆敬陽為什麽說起扶桑人,聆敬陽沒有和他繼續扶桑人話題,和他說道:“周遠,我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想找一個可以穩定的大本營,就像明太祖廣積糧那樣,不斷積蓄實力,可你忽略一點,一支成熟的軍隊,是需要經過血與火錘煉,才有資格統一天下。”
“可都督你有沒有看到,我們數次擊敗清軍,可我軍將士卻越來越少,每一次大戰都要從俘虜中補充士兵,這樣打下去,將軍麾下都是俘虜兵。”
見聆敬陽沒有說話,他又說道:“我軍陷入到怪圈,那就是不斷勝利,地盤也越來越小,之前還有汾州和小半個平陽府,可現在呢,不過是寧武關,和大同府三縣,這麽一丁點地盤,說好聽點都督你還是個軍閥,說不好聽點,都督還不如一個山大王。”
聆敬陽看著遠方,吐出一口氣,和周遠說道:“周遠,你說得有道理,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我們在山西堅持作戰,大順和朝廷會不會已被建奴滅了?”
在這句話之前,周遠一直以為聆敬陽不上進,也沒有帝王的雄心壯誌,可今天他發現他錯了,錯得離譜,聆敬陽才是那個心懷天下的仁人誌士,才是力挽狂瀾的大明支柱。
他很是愧疚和聆敬陽道:“都督,是下官沒有慧眼。”
聆敬陽有些動情和周遠說道:“周遠啊,我起兵抗清,是為華夏子民不被屠殺,是為天下安定,至於爭奪天下,我告訴你,吾等盡力而為。”
周遠和他重重點點頭,聆敬陽也沒有打消他的熱情,讓他多關注江南,未來主戰場會在江南地區,畢竟整個北方已經打爛了。
就像周遠說的,山西已經不足以
支撐大規模會戰,就算是在山西取得決定性勝利,也沒有後備力量補充軍事損失,也確實需要一個人口更多,土地更多的地盤。
周遠以為聆敬陽完全沒有接受自己的建議,內心非常沮喪,突然聽到聆敬陽這番話,內心又重新燃起熊熊大火,他建議聆敬陽應該南下巴蜀。
以巴蜀人口和天險爭奪天下,但前提是要把漢中掌握在手中,這也是聆敬陽軍隊能否出川的關鍵地帶,如果漢中被其他勢力占領,聆敬陽就隻能窩在四川地區,成為地方諸侯,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
他告訴聆敬陽他的策略,聆敬陽聽完以後,和他說起從四川出貴州,入湖廣,不也可以出川嗎?
“大人,漢中府如不在我軍手中,我軍就要用大量兵力去提防敵軍從漢中南下巴蜀,如此一來,我軍始終不能集中軍隊出川,反而還要把兵力分散到各地。”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漢中在大順軍手中,四川各地軍閥林立,我軍就算是想去,也沒有那個能力。”
周遠神神秘秘和他說道:“都督,這你可以有。”
“哦,快和我說說,我軍怎麽去四川?”
周遠看了看附近,沒有其他人,在聆敬陽耳邊,輕輕說道:“都督,下官是兵部尚書王應熊門生,王尚書督川、湖、雲、貴軍務,雖有數十萬大軍,卻都各自為政,大人可以率部南下,拜入王尚書門下,取其信任後,伺機進入四川和貴州等地,彼時,都督龍入大海,飛鳥在天,大順,建奴,還有這崇禎朝廷,大人都可以視而不見。”
“我可是崇禎朝廷五軍都督,投入弘光朝廷兵部尚書,天下人知道怎麽看我啊?”
“這天下都打成這個樣子了,沒有人看都督。”
聆敬陽在腦海裏想了想,此時放棄在山西打下來的根據地,去一個全新地區,風險很大,可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可以擺脫和清軍正麵交鋒,還能夠積蓄力量,可他一走,大順軍和崇禎朝廷不就直麵交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