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眼不敢怠慢,這一次可是關乎全軍生死,他準備三匹快馬,一人三馬往南陽府趕去,徐芸不放心,強行要求跟著他去,方小眼咬咬牙,帶上徐芸和五匹快馬,往南陽府飛奔而去。
明軍選擇戰術撤退,劉良佐率軍撲個空,他絲毫不懼怕和明軍作戰,但是他卻害怕被明軍和大西軍聯手。
消滅明軍前鋒主力部隊,他帶著軍隊撤回到汝寧府。
哈泰正在西平城紮營,他沒有消滅一個明軍士兵,心情卻非常好,因為劉良佐消滅西平城明軍部隊,劉良佐回來後,向他匯報明軍大步後退,他不敢孤軍深入,暫且退回來,和哈泰請示要不要追擊明軍。
和劉良佐想法類似,哈泰也擔心明軍和大西軍聯手,他讓部將去京城和攝政王匯報河南地區軍情,又讓翻譯和劉良佐說道:“今日起,我率部駐守西平城,你把在南陽府軍隊撤回來,駐守汝寧府西部,確保我軍不被明軍和大西軍圍攻。”
翻譯說完以後,劉良佐在城內休息一晚,第二天帶著部隊踏上去南陽府道路。
南陽府清軍因為劉良佐帶走部分精兵,麵對李定國進攻,清軍消極避戰。
也是因為清軍做縮頭烏龜,大西軍數次進攻都不能攻破清軍城池,李定國也有些懊惱大哥孫可望,在前期損失大量大西軍兵馬,導致他的部隊人手不足,不足以強攻清軍駐守城池。
等劉良佐率部歸來,李定國有想暫時撤退念頭,可劉良佐到來以後,卻率領清軍撤回到汝寧府,讓大西軍一群將領大眼瞪小眼。
孫可望立功心切,急於報之前被清軍之仇,以督軍南陽府名義,下令各部兵馬追擊清軍,李定國提出反對意見,被孫可望拒絕。
不得已之下,大西軍在孫可望指揮下追擊清軍,劉良佐在撤退途中,布下重兵埋伏,就等大西軍前來追擊。
數萬大西軍從各條陣線,進入清軍布置好的伏擊圈,被清軍殺的大敗,損失慘重,孫可望幾乎被清軍生擒,要不是李定國神勇,大西軍又要在一次被清軍擊敗。
這一次追擊導致大西軍損失三分之二兵馬,李定國率領驍騎營和虎賁營十不存三,其他各營兵馬不是被清軍全殲,就是全營投降。
劉良佐見勢頭正旺,讓少數軍隊撤回到汝寧府,他率領大部隊猛攻南陽府西部城池,竟然一口氣拔掉大西軍在南陽府的軍事據點。
清軍銳不可當,大西軍殘兵沒有一戰之力,李定國認為不能和清軍硬拚,護送孫可望撤退到河南府。
大西軍在河南府還有數萬兵馬,孫可望撤回到河南府,意思到自己軍事能力不如李定國,就任命李定國為河南府督軍,總督河南府軍事,他一心在河南府各地為李定國籌集糧草和兵源。
李定國掌握河南府軍事指揮權,可以放開手腳和清軍作戰,可劉良佐卻在這個時候撤回去。
清軍在撤退前,把南陽府付之一炬,大西軍在南陽府經營數月,被清軍徹底破壞,劉良佐帶著勝利之姿撤回到汝寧府,哈泰本想罵他,說他不聽從指揮,私自出兵南陽府。
可又想想,劉良佐是綠營兵總兵,大清需要綠營兵打天下,他笑臉相迎劉良佐得勝歸來,並且還送給劉良佐一棟大宅子和十個婦人,以此表明他對劉良佐的信任。
劉良佐得到哈泰獎賞,心裏美上天,在他看來明軍仍舊是爛泥,幸好他投降清軍,要是繼續在明軍陣營廝混,早就被清軍全殲。
他欣然成為哈泰跟班,哈泰告訴他,他已讓人去京城和攝政王匯報軍情,相信不久後會有援軍抵達河南,他們隻需在汝寧府堅守即可。
因為清軍在和大西軍作戰中,清軍損失不少兵馬,哈泰也有些擔心兵力不足,令劉良佐擴軍,這可是劉良佐拿手好戲,他硬是從百姓中拉壯丁,補充綠營兵,又俘虜數千明軍。
一通操作下來,清軍在人數上恢複到七萬餘人,其中可戰
之軍有四萬餘人,剩下的都是些壯丁,隻適合防守和後勤。
汝寧府清軍規模得到恢複,哈泰和劉良佐坐鎮汝寧府,等待清軍主力再一次南下,徹底消滅江北明軍,大順軍和大西軍。
在京城的多爾袞,接到哈泰被明軍,大西軍圍攻情報,他非常猶豫,是要在關內繼續鏖戰,還是帶上關內人口財富撤回到關外?
畢竟高麗半島南端已被扶桑人攻占,要不是高麗人揭竿而起抵抗抵抗扶桑軍隊北上,整個半島都會成為扶桑人領土。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半島是滿清後花園,不容他人覬覦,可多爾袞兵力就隻有這麽多,同時在關內和關內開戰,清軍耗不起,多爾袞召集滿明群臣,商議是南下還是北上?
大臣到齊以後,多爾袞問群臣是要撤回到關外,還是在關內消滅殘明等軍事力量,再去關外決戰?
他以為滿人會選擇撤回到關外,守住龍興之地,而明人大臣眷戀故土不肯回到關外。
可結果確實讓他驚掉眼珠子,大多數滿人文臣武將並不希望回到關外化外之地,都覺得關內花花世界才是人住的地方。
明人大臣在朝廷沒有多少話語權,見大多數滿人要求在關內,明人大臣也就順水人情,讚同繼續在關內駐守。
滿人入關就如此退化,多爾袞為之氣結,他怒斥大臣,為了關內花花世界就忘了龍興之地,他越罵越激動,最後竟然下令退朝,讓眾臣滾回去。
但是多爾袞在退朝後,又讓人把洪承疇,代善等朝廷重臣請來,多鐸這些天一直在家中,他也被多爾袞邀請到皇宮。
多鐸第一個來到多爾袞禦書房,看見濟爾哈朗不在,於是好心提醒多爾袞,這一次有沒有邀請濟爾哈朗?
提起濟爾哈朗,多爾袞就有些不痛快,濟爾哈朗被大順軍俘虜,為了把濟爾哈朗救回來,多爾袞用劉宗明,田見秀等大順軍被俘高級把他換回來。
濟爾哈朗回到朝中,人變得蒼老很多,威望也隨著他被大順軍俘虜而大幅度下降。
多爾袞讓濟爾哈朗回家休養,濟爾哈朗也知道意思,回來後閉門不出,整日打拳喝酒,好不快活。
他遠離滿清權力中心,但是這一次是關乎到滿清戰略選擇,多爾袞想了想,還是邀請濟爾哈朗。
他讓多鐸親自去邀請濟爾哈朗,多鐸剛剛出門,多爾袞讓他等一下,他和多鐸親自去去濟爾哈朗府上拜見。
濟爾哈朗在家裏養著,但內心仍舊是關心時局,多爾袞讓他遠離中心,但並沒有限製他的自由,濟爾哈朗從多渠道聽到大順軍,明軍,大西軍動向,還有高麗半島的扶桑人,正在攻打高麗殘餘軍隊。
他非常迫切想回到軍隊,率領八旗主力部隊回到關內,守住滿清大本營,就在他想怎麽重新回到軍隊,奴才跑來和他慌張說道:“叔王,攝政王和豫親王來了。”
聽到多爾袞和多鐸到來,濟爾哈朗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心想機會終於來了。
多爾袞和多鐸來到王府,非常客氣和尊重,濟爾哈朗也沒有倚老賣老,以君臣禮儀和多爾袞請安,多爾袞虛心和他說明來意,濟爾哈朗靜靜地聽多爾袞說完,才發表他的意見。
“吾以為,挑選精兵撤回關外,守住龍興之地,等關內戰事結束,再去關外驅逐扶桑人。”
這點和多爾袞不謀而合,多爾袞欣慰濟爾哈朗支持他,決定讓濟爾哈朗重新回到軍隊。
“叔王,這些日子可好?”
“攝政王,身子骨硬朗著。”
濟爾哈朗拍著胸膛,表示可以繼續為大清衝鋒陷陣,多爾袞和他說道:“叔王,本王欲守護關外之地,叔王身子骨硬朗,就由叔王去關外,本王也放心。”
濟爾哈朗也是老狐狸,他欣然走馬赴任,但有一個請求,多爾袞不答應,他就
拒絕回到關外。
多爾袞很大方同意他任何請求,濟爾哈朗提出率領兩萬八旗兵,還有吳三桂,尚可喜等二十萬綠營兵去關外駐守。
這個請求遭到多鐸反對,認為在關外老家不能有這麽多綠營兵,應該增加八旗兵數量,減少綠營兵人數。
可多爾袞卻認為濟爾哈朗很有眼光,把綠營兵拉到關外,隻要山海關還在清軍手中,綠營兵撤又撤不回來,被迫為清軍死守盛京等城池。
濟爾哈朗得到多爾袞同意,去兵營點兵,多爾袞也回到宮中,讓太監草擬聖旨,再一次啟用濟爾哈朗為關外主帥,提兵駐守盛京等關外城池。
多爾袞此舉,已表明他決心,洪承疇,代善,阿濟格等人不再多言,但是多爾袞卻讓吳三桂繼續在關內作戰,免得這個反骨仔在關外橫跳。
兩萬八旗兵和二十萬綠營兵很快就踏上去關外的道路,沒有去關外的吳三桂大呼感動,他以為多爾袞讓他在關內繼續作戰,是對他的恩賜,也是信任和重用。
他請纓去河南,擊敗在河南地區明軍和大西軍,然後南北夾擊殲滅崇禎朝廷。
這就是多爾袞的不世之才,在大多數綠營兵看來,去關外駐守,就是滿人對其不信任,駐守關內的綠營軍,就是入滿人眼,很多綠營兵將領紛紛表忠心,願意為清軍消滅敵對勢力。
多爾袞見軍心可用,決定在1646年上半年,出兵消滅在江北的大順軍,大西軍和崇禎朝廷。
他製定三路出擊軍事策略,阿濟格為征西大將軍,率三萬八旗兵,二十萬綠營兵進攻山西崇禎朝廷和大順軍。
多鐸為征南大將軍,領四萬八旗兵,十五萬綠營兵進攻在河南地區明軍和大西軍。
博洛為總預備役,統八旗兵三萬,綠營兵四十萬駐守北直隸,前線開戰後,任務是負責糧草和補充兵力,他這一步兵馬兵力也最多,多爾袞雄兵百萬,誌在一統天下。
清軍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運轉,清軍第一進攻目標就是山西平陽府崇禎朝廷,崇禎朝廷在平陽府紮根後,得到大量義軍支持,崇禎朝廷在山西兵馬有三十萬之多,已是山西最強實力。
但是這三十萬軍隊,大多數是一群沒有軍事經驗的義軍,武器裝備也破爛不堪,火器部隊不到十分之一,騎兵更是少的可憐,但擁有三十萬兵馬,崇禎朝廷開始向外擴展勢力。
在擴展勢力之前,大量崇禎朝廷細作進入到清軍地盤,雖然大部分細作進入清軍地盤後,不是被清軍俘虜,就是做了賣國賊,隻有極少數細作成功帶回來情報。
崇禎朝廷君臣從細作帶回來情報,得到清軍正在策劃一場巨大的軍事行動。
朱由檢一天之內召集群臣召開三次朝會,商議怎麽擊敗清軍,大多數大臣認為朝廷有三十萬兵馬,完全有實力擋住清軍進攻,或許可以擊敗清軍,一鼓作氣光複京城。
但也有少數大臣以為清軍兵強馬壯,朝廷兵馬大多又是新兵,精銳部隊少之又少,完全不是清軍對手,應該盡快和大西軍,大順軍聯手,在清軍發起進攻之際,另兩方勢力也從相應各自陣線發起反擊,達到消耗清軍兵力目的,讓清軍疲於奔跑。
還有大臣上書陛下,請求陛下下聖旨,令江南兵馬北上,但這個意見被朱由檢扔到桌子底下。
福王,唐王,魯王三王已成氣候,麾下明軍早就聽調不聽宣,有的勢力更是不認他這個皇帝,他打消向江南明軍求援念頭,下令武大定,梅世豐等武將加強訓練,應對清軍大舉進攻,又讓李建泰,王承恩為使者去大順軍,大西軍,邀請兩軍抵禦清軍進攻。
大西軍和大順軍高層,也前後知道清軍即將發動新一輪攻勢,李自成和張獻忠不敢輕視清軍。
清軍還沒有進攻前,兩人使者來往於鄖陽府和西安府,商議怎麽職員明軍,最後張獻忠和李自成兩人,在陝西和湖廣交界地帶會麵。
明軍選擇戰術撤退,劉良佐率軍撲個空,他絲毫不懼怕和明軍作戰,但是他卻害怕被明軍和大西軍聯手。
消滅明軍前鋒主力部隊,他帶著軍隊撤回到汝寧府。
哈泰正在西平城紮營,他沒有消滅一個明軍士兵,心情卻非常好,因為劉良佐消滅西平城明軍部隊,劉良佐回來後,向他匯報明軍大步後退,他不敢孤軍深入,暫且退回來,和哈泰請示要不要追擊明軍。
和劉良佐想法類似,哈泰也擔心明軍和大西軍聯手,他讓部將去京城和攝政王匯報河南地區軍情,又讓翻譯和劉良佐說道:“今日起,我率部駐守西平城,你把在南陽府軍隊撤回來,駐守汝寧府西部,確保我軍不被明軍和大西軍圍攻。”
翻譯說完以後,劉良佐在城內休息一晚,第二天帶著部隊踏上去南陽府道路。
南陽府清軍因為劉良佐帶走部分精兵,麵對李定國進攻,清軍消極避戰。
也是因為清軍做縮頭烏龜,大西軍數次進攻都不能攻破清軍城池,李定國也有些懊惱大哥孫可望,在前期損失大量大西軍兵馬,導致他的部隊人手不足,不足以強攻清軍駐守城池。
等劉良佐率部歸來,李定國有想暫時撤退念頭,可劉良佐到來以後,卻率領清軍撤回到汝寧府,讓大西軍一群將領大眼瞪小眼。
孫可望立功心切,急於報之前被清軍之仇,以督軍南陽府名義,下令各部兵馬追擊清軍,李定國提出反對意見,被孫可望拒絕。
不得已之下,大西軍在孫可望指揮下追擊清軍,劉良佐在撤退途中,布下重兵埋伏,就等大西軍前來追擊。
數萬大西軍從各條陣線,進入清軍布置好的伏擊圈,被清軍殺的大敗,損失慘重,孫可望幾乎被清軍生擒,要不是李定國神勇,大西軍又要在一次被清軍擊敗。
這一次追擊導致大西軍損失三分之二兵馬,李定國率領驍騎營和虎賁營十不存三,其他各營兵馬不是被清軍全殲,就是全營投降。
劉良佐見勢頭正旺,讓少數軍隊撤回到汝寧府,他率領大部隊猛攻南陽府西部城池,竟然一口氣拔掉大西軍在南陽府的軍事據點。
清軍銳不可當,大西軍殘兵沒有一戰之力,李定國認為不能和清軍硬拚,護送孫可望撤退到河南府。
大西軍在河南府還有數萬兵馬,孫可望撤回到河南府,意思到自己軍事能力不如李定國,就任命李定國為河南府督軍,總督河南府軍事,他一心在河南府各地為李定國籌集糧草和兵源。
李定國掌握河南府軍事指揮權,可以放開手腳和清軍作戰,可劉良佐卻在這個時候撤回去。
清軍在撤退前,把南陽府付之一炬,大西軍在南陽府經營數月,被清軍徹底破壞,劉良佐帶著勝利之姿撤回到汝寧府,哈泰本想罵他,說他不聽從指揮,私自出兵南陽府。
可又想想,劉良佐是綠營兵總兵,大清需要綠營兵打天下,他笑臉相迎劉良佐得勝歸來,並且還送給劉良佐一棟大宅子和十個婦人,以此表明他對劉良佐的信任。
劉良佐得到哈泰獎賞,心裏美上天,在他看來明軍仍舊是爛泥,幸好他投降清軍,要是繼續在明軍陣營廝混,早就被清軍全殲。
他欣然成為哈泰跟班,哈泰告訴他,他已讓人去京城和攝政王匯報軍情,相信不久後會有援軍抵達河南,他們隻需在汝寧府堅守即可。
因為清軍在和大西軍作戰中,清軍損失不少兵馬,哈泰也有些擔心兵力不足,令劉良佐擴軍,這可是劉良佐拿手好戲,他硬是從百姓中拉壯丁,補充綠營兵,又俘虜數千明軍。
一通操作下來,清軍在人數上恢複到七萬餘人,其中可戰
之軍有四萬餘人,剩下的都是些壯丁,隻適合防守和後勤。
汝寧府清軍規模得到恢複,哈泰和劉良佐坐鎮汝寧府,等待清軍主力再一次南下,徹底消滅江北明軍,大順軍和大西軍。
在京城的多爾袞,接到哈泰被明軍,大西軍圍攻情報,他非常猶豫,是要在關內繼續鏖戰,還是帶上關內人口財富撤回到關外?
畢竟高麗半島南端已被扶桑人攻占,要不是高麗人揭竿而起抵抗抵抗扶桑軍隊北上,整個半島都會成為扶桑人領土。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半島是滿清後花園,不容他人覬覦,可多爾袞兵力就隻有這麽多,同時在關內和關內開戰,清軍耗不起,多爾袞召集滿明群臣,商議是南下還是北上?
大臣到齊以後,多爾袞問群臣是要撤回到關外,還是在關內消滅殘明等軍事力量,再去關外決戰?
他以為滿人會選擇撤回到關外,守住龍興之地,而明人大臣眷戀故土不肯回到關外。
可結果確實讓他驚掉眼珠子,大多數滿人文臣武將並不希望回到關外化外之地,都覺得關內花花世界才是人住的地方。
明人大臣在朝廷沒有多少話語權,見大多數滿人要求在關內,明人大臣也就順水人情,讚同繼續在關內駐守。
滿人入關就如此退化,多爾袞為之氣結,他怒斥大臣,為了關內花花世界就忘了龍興之地,他越罵越激動,最後竟然下令退朝,讓眾臣滾回去。
但是多爾袞在退朝後,又讓人把洪承疇,代善等朝廷重臣請來,多鐸這些天一直在家中,他也被多爾袞邀請到皇宮。
多鐸第一個來到多爾袞禦書房,看見濟爾哈朗不在,於是好心提醒多爾袞,這一次有沒有邀請濟爾哈朗?
提起濟爾哈朗,多爾袞就有些不痛快,濟爾哈朗被大順軍俘虜,為了把濟爾哈朗救回來,多爾袞用劉宗明,田見秀等大順軍被俘高級把他換回來。
濟爾哈朗回到朝中,人變得蒼老很多,威望也隨著他被大順軍俘虜而大幅度下降。
多爾袞讓濟爾哈朗回家休養,濟爾哈朗也知道意思,回來後閉門不出,整日打拳喝酒,好不快活。
他遠離滿清權力中心,但是這一次是關乎到滿清戰略選擇,多爾袞想了想,還是邀請濟爾哈朗。
他讓多鐸親自去邀請濟爾哈朗,多鐸剛剛出門,多爾袞讓他等一下,他和多鐸親自去去濟爾哈朗府上拜見。
濟爾哈朗在家裏養著,但內心仍舊是關心時局,多爾袞讓他遠離中心,但並沒有限製他的自由,濟爾哈朗從多渠道聽到大順軍,明軍,大西軍動向,還有高麗半島的扶桑人,正在攻打高麗殘餘軍隊。
他非常迫切想回到軍隊,率領八旗主力部隊回到關內,守住滿清大本營,就在他想怎麽重新回到軍隊,奴才跑來和他慌張說道:“叔王,攝政王和豫親王來了。”
聽到多爾袞和多鐸到來,濟爾哈朗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心想機會終於來了。
多爾袞和多鐸來到王府,非常客氣和尊重,濟爾哈朗也沒有倚老賣老,以君臣禮儀和多爾袞請安,多爾袞虛心和他說明來意,濟爾哈朗靜靜地聽多爾袞說完,才發表他的意見。
“吾以為,挑選精兵撤回關外,守住龍興之地,等關內戰事結束,再去關外驅逐扶桑人。”
這點和多爾袞不謀而合,多爾袞欣慰濟爾哈朗支持他,決定讓濟爾哈朗重新回到軍隊。
“叔王,這些日子可好?”
“攝政王,身子骨硬朗著。”
濟爾哈朗拍著胸膛,表示可以繼續為大清衝鋒陷陣,多爾袞和他說道:“叔王,本王欲守護關外之地,叔王身子骨硬朗,就由叔王去關外,本王也放心。”
濟爾哈朗也是老狐狸,他欣然走馬赴任,但有一個請求,多爾袞不答應,他就
拒絕回到關外。
多爾袞很大方同意他任何請求,濟爾哈朗提出率領兩萬八旗兵,還有吳三桂,尚可喜等二十萬綠營兵去關外駐守。
這個請求遭到多鐸反對,認為在關外老家不能有這麽多綠營兵,應該增加八旗兵數量,減少綠營兵人數。
可多爾袞卻認為濟爾哈朗很有眼光,把綠營兵拉到關外,隻要山海關還在清軍手中,綠營兵撤又撤不回來,被迫為清軍死守盛京等城池。
濟爾哈朗得到多爾袞同意,去兵營點兵,多爾袞也回到宮中,讓太監草擬聖旨,再一次啟用濟爾哈朗為關外主帥,提兵駐守盛京等關外城池。
多爾袞此舉,已表明他決心,洪承疇,代善,阿濟格等人不再多言,但是多爾袞卻讓吳三桂繼續在關內作戰,免得這個反骨仔在關外橫跳。
兩萬八旗兵和二十萬綠營兵很快就踏上去關外的道路,沒有去關外的吳三桂大呼感動,他以為多爾袞讓他在關內繼續作戰,是對他的恩賜,也是信任和重用。
他請纓去河南,擊敗在河南地區明軍和大西軍,然後南北夾擊殲滅崇禎朝廷。
這就是多爾袞的不世之才,在大多數綠營兵看來,去關外駐守,就是滿人對其不信任,駐守關內的綠營軍,就是入滿人眼,很多綠營兵將領紛紛表忠心,願意為清軍消滅敵對勢力。
多爾袞見軍心可用,決定在1646年上半年,出兵消滅在江北的大順軍,大西軍和崇禎朝廷。
他製定三路出擊軍事策略,阿濟格為征西大將軍,率三萬八旗兵,二十萬綠營兵進攻山西崇禎朝廷和大順軍。
多鐸為征南大將軍,領四萬八旗兵,十五萬綠營兵進攻在河南地區明軍和大西軍。
博洛為總預備役,統八旗兵三萬,綠營兵四十萬駐守北直隸,前線開戰後,任務是負責糧草和補充兵力,他這一步兵馬兵力也最多,多爾袞雄兵百萬,誌在一統天下。
清軍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運轉,清軍第一進攻目標就是山西平陽府崇禎朝廷,崇禎朝廷在平陽府紮根後,得到大量義軍支持,崇禎朝廷在山西兵馬有三十萬之多,已是山西最強實力。
但是這三十萬軍隊,大多數是一群沒有軍事經驗的義軍,武器裝備也破爛不堪,火器部隊不到十分之一,騎兵更是少的可憐,但擁有三十萬兵馬,崇禎朝廷開始向外擴展勢力。
在擴展勢力之前,大量崇禎朝廷細作進入到清軍地盤,雖然大部分細作進入清軍地盤後,不是被清軍俘虜,就是做了賣國賊,隻有極少數細作成功帶回來情報。
崇禎朝廷君臣從細作帶回來情報,得到清軍正在策劃一場巨大的軍事行動。
朱由檢一天之內召集群臣召開三次朝會,商議怎麽擊敗清軍,大多數大臣認為朝廷有三十萬兵馬,完全有實力擋住清軍進攻,或許可以擊敗清軍,一鼓作氣光複京城。
但也有少數大臣以為清軍兵強馬壯,朝廷兵馬大多又是新兵,精銳部隊少之又少,完全不是清軍對手,應該盡快和大西軍,大順軍聯手,在清軍發起進攻之際,另兩方勢力也從相應各自陣線發起反擊,達到消耗清軍兵力目的,讓清軍疲於奔跑。
還有大臣上書陛下,請求陛下下聖旨,令江南兵馬北上,但這個意見被朱由檢扔到桌子底下。
福王,唐王,魯王三王已成氣候,麾下明軍早就聽調不聽宣,有的勢力更是不認他這個皇帝,他打消向江南明軍求援念頭,下令武大定,梅世豐等武將加強訓練,應對清軍大舉進攻,又讓李建泰,王承恩為使者去大順軍,大西軍,邀請兩軍抵禦清軍進攻。
大西軍和大順軍高層,也前後知道清軍即將發動新一輪攻勢,李自成和張獻忠不敢輕視清軍。
清軍還沒有進攻前,兩人使者來往於鄖陽府和西安府,商議怎麽職員明軍,最後張獻忠和李自成兩人,在陝西和湖廣交界地帶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