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細雨的湖麵,一條畫廊船上,平王負手站在船頭,眺望遠處煙雨空濛。


    “船家,船家”隱約傳來女子的呼聲。


    他微微側頭朝對岸看去,岸邊站著幾個女子,正朝他所在的遊船高喊。


    船家沒有雇主吩咐,不敢搭攏,平王望著微風斜雨中幾個女子毫無遮擋,突發一點善念,“靠過去”


    船靠岸,他眼風一掃,一個穿戴似中年的婦人,跟著兩個丫鬟打扮,還有兩個粗使婆子,一個老仆。


    他眼睛很毒,一眼便看出這女子的不對勁,這女子穿著老氣,可眉目清秀,秋水般明眸靈活富有生氣,寬鬆的青布大衫套在身上遮掩不住風流體態,這絕非中年婦人,可卻扮作老態不知為何?


    正自猜想,“路上遇雨,公子,求行個方便”


    這女子聲婉轉清透悅耳,他不覺唇角浮上一縷笑,揚揚手,示意她們上船。


    那女子蹲身福了福,“謝公子”


    他完全可以確定這女子決計不超桃李年華。


    他雖好奇,可自身身份教養,不容他盯著一個女子看,那女子一行上船,他麵朝湖麵,心裏猜測那女子到底是來曆,終究經不住好奇心,似無意中側頭,這一看,他笑容又深了一重,那女子一臉膩粉,雨水一澆,成一溜溜的,妝容花了,甚是狼狽,可巧那女子一抬頭,四目相對,那女子似察覺出他盯著她臉看,身旁丫鬟摸出一枚小銅鏡,她執起一照,頓時,臉上現出狼狽,溜了他一眼,尷尬笑笑。


    她抽出繡帕抹去臉上雨水,膚色細白,透著清純,果然,他猜得沒錯,這女子很年輕。


    更意想不到的是,她與他毗鄰而居。


    平王趙世昭當時已與厲王暗中勾結,正值沿海地方匪患猖獗,官員貪汙受賄嚴重,奉皇命暗地裏調查,並以此為掩護,幫助厲王招兵買馬,準備舉事。


    平王在錢塘桃溪塢暫時落腳,一日黃昏,他登高遠望,落日餘暉灑在湖麵,看見那女子蹲身溪水邊石頭上,似神情淒婉,錯落的光影下,籠罩一層淡淡的憂傷,他刹那呼吸一滯,這位女子身上撒發出來的熟悉氣息,令他莫名感動,讓他想起母妃,還有那個叫方媯的女子。


    他越來越發現這個女子耐人尋味,他命小順子接近那位姑娘,不出幾日,小順子發揮特有的本領,跟那姑娘的丫鬟混得熟稔。


    小順子像表功的似的說個不停,“西偏院的姑娘姓吳,是吳娘子的姐姐,是來走親戚的,因喜歡這個地方小住。”


    小順子看主子認真細聽,又賣弄地道:“吳姑娘還沒訂婚,年紀不小,已經一十八歲了。”


    平王唇角浮上一抹笑,這猴崽子大概也猜到主子心裏,知道主子對那位姑娘感興趣,打聽得詳細。


    小順子說了半天,看主子但笑不語,停住,瞄了主子的臉色。


    “我怎麽聽著不像京城人,她那個粗使婆子倒像是山東口音”平王聽了半天,突然問出這麽一句話。


    小順子小眼睛擠出阿諛的笑,“爺就是爺,什麽都瞞不過爺的眼,她們老家是山東的”


    “吳娘子的老家是山東的嗎?”


    平王輕輕一句,小順子語塞,哢吧小眼睛,擱心裏琢磨,是呀,吳娘子是京城人。


    趙世昭對這位隱姓埋名的姑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他因為急事出門幾日,回來後,發現西院已人去屋空。


    房主吳娘子對他回來倒有幾分意外和喜悅,熱絡地招呼,“民婦以為蕭大爺不回來了,幸好房屋空著,我每日命人灑掃。”


    趙世昭猶豫一下問,“西屋的吳姑娘出門了嗎?”


    吳娘子愣了下神,隨即神色恢複自然,賠笑道:“我姐姐回家去了,在這裏呆的日子不短。”


    他心裏不知為何有些許失望。


    夜晚,小院出奇的靜謐,西院一空,就好像憑空少了許多人似的,小順子也無精打采的。


    他夜裏不知怎麽竟失眠,腦子裏總是晃動吳姑娘的影子,忽地起疑,當提到吳姑娘時,吳娘子神色很不自然,顯然,吳娘子說了謊話,他才走幾日,之前閑聊,吳姑娘隻字未提回京城家裏,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


    翌日,他吩咐人暗中打聽。


    果不其然,派出的人回來稟報說,“兩日前,鎮子上突然來了許多官府的人,聽說裏麵有當朝國舅,還有個王爺,隻呆著一日,人就都撤了,把吳姑娘帶走了。”


    他又留住幾日,希冀吳姑娘突然回轉,可是顯然吳姑娘是不會回來了,吳娘子看他的眼神多了幾分戒備,大概他暗中調查此事,讓精明的吳娘子知道了,這吳娘子行為舉止絕非小戶人家出身,看似大有來頭,吳姑娘的來路不一般,當朝國舅,是皇後的娘家人還是太後的娘家人?或者是後宮那位妃嬪外戚,來的王爺,又是那位?


    這些,在不久他回京後,得到了答案。


    吳姑娘已成為安王妃,他的皇嫂。


    之後,他周密部署,打擊安王,報母仇的同時,是不是隱隱有一點私心,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清楚。


    可是,他連輸了兩局,而且都輸在安王妃的手裏,輸得徹底,吳姑娘不安王妃短短幾日,令他幾年經營毀於一旦。


    人就是這麽奇怪,他敗在她手上,心悅誠服,而且,自此,她真正走進了他孤獨的內心。


    這女子似母妃,又不似母妃柔弱,似方媯又不似方妃世故,她聰慧、執著,忠貞。


    可也讓他看清了她的內心,她真正愛的是他的三哥,安王,他沒有一分機會。


    再後來,他發兵,攻破京城,他首先想到的是她,他下死命保護安王府,保護安王妃,任何人不得動安王府。


    那次兵敗,他不得不暫時離開,待十年後,他重返京師,可安王府人去樓空。


    德昌五年


    乾清宮


    “沈侍郎夫人故去了?”德昌帝問,沈綰貞之父已升任戶部三品侍郎,頗得皇帝器重。


    “是,皇上”戶部尚書郭啟道。


    趙世昭似自言自語道:“她走了這些年,也該回來了”


    郭啟莫名其妙,正說著沈侍郎家事,皇上怎麽又說到別處去了。


    沈府


    厚重的朱漆大門上掛著幾串冥紙,正廳內四處懸著白帷,設靈堂,祭奠二太太吳氏。


    偏廳裏,沈家姊妹隻除了五姑娘沈綰珠都趕回娘家,多年不見,姊妹人到中年才得以重逢,相對唏噓,四姑娘沈綰雲的夫君已升任山東青州知府,育有一雙兒女,六姑娘沈綰玉生子,已六生日了,林家得嫡子如獲至寶。


    沈綰貞看沈綰玉已發福,臉色紅潤,問:“甥男怎麽沒來?”


    沈綰玉道:“你妹夫說人多,怕他吵鬧,留在家裏”沈綰玉臉上一派滿足,三十幾歲的人,早已不似年輕時心境,變得務實。


    四姑娘沈綰雲哭得眼睛紅腫,沈綰貞命丫鬟打熱水,擰了熱巾,沈綰雲擦臉。


    這邊,沈綰玉跟沈綰貞說話,沈綰玉道:“這次可惜五姐姐沒回來,聽說,五姐姐在山東老家日子挺艱難,老太太年歲大了,不大管事,家事都是三太太說了算,三嬸娘又是小氣的,吃穿用度不比咱們府裏。”


    沈綰貞不好搭茬,當年沈綰珠深恨自己,不知現在若見麵,倆姊妹能說什麽,就沈綰珠的心性也許還不能釋懷。


    “姑奶奶們,又有外客來了”鳳兒身穿重孝,過來招呼,靈堂送走一撥,又來一撥,絡繹不絕,都是朝廷官員攜家眷登門祭拜。


    送走外客,鳳兒悄悄拉住舊主子,謂沈綰貞道:“姑奶奶去後堂歇歇,我叫人把飯菜送到後麵”


    鳳兒早已不是當年稚氣未脫的小丫鬟,變成中年美婦,由於吳氏中毒後,纏綿病榻,沈老爺就命人把小爺抱到鳳兒房中,由鳳兒撫育,鳳兒的孩子失而複得,抱住兒子喜極而泣,自此,就悉心教養,現已長大成人,頗有乃父之風。


    沈綰貞在娘家住到嫡母落葬,心裏惦記趙世幀和兒子,就打算三日後,返回錢塘。


    夜裏,她還住在未出閣時的閨房,沈老爺一直命人保持原樣,平常鎖著,不許人進去,這是沈老爺心細之處,不全為父女情深,精明如沈老爺大概早已覺察出皇帝對三女兒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沈綰貞又回到熟悉的環境,多年前往事曆曆在目,她倏忽想起當年出家在西山抱月庵。


    西山,春深,景色迷人,沈綰貞徒步上山,按記憶尋到抱月庵原址,曾經一片焦黑,早已長出花草樹木,人們早已淡忘當年那一場大火。


    沈綰貞命下人不用跟著,隻留下繡菊一人,繡菊早已嫁做人婦,卻還不願意離開主子。


    二人信步在周圍走走,突然,繡菊指著山坳中一座庵,道:“主子看,那座庵堂原來沒有。”


    沈綰貞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離此處不遠,一座小小的庵堂。


    “我們過去看看”


    二人走至近前,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尼姑庵,門前肅靜,看來平常沒什麽人來,繡菊上前叩門,好半天裏麵有了動靜,吱呀一聲,庵門開了條縫隙,裏麵探出一個女尼的半個身體,“施主,是來上香嗎?”


    沈綰貞覺得眼熟,瞅了半日,試探地問:“你是蘇娘子的……”


    那女尼也歪頭瞅她,突然道:“你是原來住在這裏的沈姑娘?”


    “我是蘇娘子的丫鬟,我家主子在這裏出家”


    沈綰貞甚為驚奇,大喜道:“你家主子還活著?”


    那女尼道:“沈姑娘庵裏敘話”


    說著,打開門,引著沈綰貞二人進屋,邊走邊道:“師傅下山化緣去了”


    把她二人讓至一幹淨的淨室,奉上茶水,坐著說話。


    沈綰貞好奇地問:“你們是怎麽逃出來的?”


    那女尼道:“當年,我睡至半夜出恭,看見大火撲麵而來,忙進屋喚醒主子,又去告訴師太,可是師太不願意走,火中喪生,我和主子二人僥幸逃出來,得同道相助,蓋了這座小小庵堂,早晚吃齋誦經”


    “當年縱火之人找到了嗎?”沈綰貞這些年,一直猜不出,當年抱月庵大火是何人所為。


    那女尼悄聲道:“縱火之人官府查到了,是蘇娘子的丈夫,家敗了,活不下去,求我家主子回去,我家主子死活不肯,他一時想不開,就放了把火,把庵堂燒了,自己也燒死在裏麵。”


    沈綰貞和繡菊聽了,都覺淒慘,為他一時任性,就害死了那麽多人。


    皇宮,禦書房


    “皇上,安王妃今兒去了西山”魏將軍道。


    德昌帝默然,陷入深思。


    須臾,他蹭地一起,差點把龍椅帶倒,嘴裏說了一句,“潘大人,陪朕上西山,其他人不用跟著”


    話是這麽說,皇帝微服出行,哪敢不派人跟著,魏將軍派人先行驅散西山上香遊客。


    京城西延綿群山,群山環抱中有一座大的湖泊,響晴天眨眼便下起蒙蒙細雨,這是春來第一場雨。


    子菁湖邊立著一個素衣女子,旁邊一個青衣女子在她頭頂撐起一把油紙傘,遠處煙雨朦朧的湖麵,一條雕梁畫棟的廊船正緩緩地向岸邊靠攏,船頭負手立著一個著煙青長衫如清風霽月般的男子。


    德昌十五年,皇宮中發生一起謀害皇子案,皇帝子嗣稀薄,後宮嬪妃僅為皇上生下兩位皇子,都乃下等嬪妃所生,不幸早夭,好容易成嬪身懷有孕,卻誤食有毒食物,小產,後經查實乃代理後宮事物的周貴妃所害,一時眾說紛紜,疑皇帝嬪妃無所出,乃周貴妃動手腳。


    後宮妃嬪寥寥無幾,皇帝生性淡漠,心係朝政,似乎沒什麽女子都能走近他的內心。


    此事一出,皇帝往後宮去腳步更少了。


    德昌三十五年,乾清宮內,太醫來來往往,皇帝彌留之際,微弱聲念叨,“朕先去那邊等她,但願這次沒有來遲,朕上次見她還是三十年前的事”


    當年的小順子如今已逾耳順之年的老叟,看皇上唇一張一闔,湊近細聽,不覺淚流滿麵,哽咽道;“皇上,您老放心,這回遲不了”


    這一年的草長鶯飛,德昌帝眼神穿過大殿,望向廊下,似曾相識舊時堂前燕,舒心笑了。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親們一路支持和陪伴,深深鞠躬!歇一個月,發新文,求親們不離不棄,我會更加努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嫡妻名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伊憔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伊憔悴並收藏嫡妻名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