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還要被克扣工錢,不給他一個匠師的身份。


    王也得知黎豐的境遇之後,也是相當無語,隻能感慨如今這世道,就連世家豪族內部對自己人也是照坑不誤,各種傾軋和內卷。


    這其實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古代的農業社會,如果糧食產量不提升,那麽兩三百年左右,整個社會就會因為人口的增長而進入發展停滯的瓶頸狀態。


    人地資源的矛盾空前尖銳,內卷是必然的結局,所以才會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說法。


    因為一旦社會發展進入瓶頸期,要麽你爆發產業革命,突破上限,要麽就爆發內部戰爭,減少人口。


    如今的東漢,也到了社會秩序瀕臨崩潰的前夜,世家空前強大,甚至壓倒皇權。


    但同時也失去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內部矛盾開始激化。


    普天之下,世家內部,如黎豐這般被壓迫和埋沒掉的人才,恐怕還有很多,這些人,其實也是可以拉攏的對象。


    王也的手指頭,輕輕敲打著桌麵,開始思考和盤算起各種可能性。


    若是操作得當,恐怕能夠一舉削弱天下世家。


    回到衛將軍府,王也立刻叫來李儒,將黎豐的生平告訴了他,然後下令說道:“文優,你找人暗中散布關於黎豐此人的消息,製造聲勢。”


    李儒何等精明,立刻猜測到了王也的用意,目光一震,表情驚詫說道:“主上,你這是欲行推恩令?”


    昔日漢武帝,依照主父偃之計策,以一紙推恩令,分化瓦解天下諸侯王,幫助漢武帝完成了中央集權這一空前偉業。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這樣的大事,影響遺留至今,李儒又豈會不知。


    三天之後,洛陽皇宮,又是例行地朝議大會。


    文武畢至,群賢濟濟一堂。


    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扯了半天之後,劉辯身邊的新任中常侍史淮扯著嗓子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正當群臣和皇帝都準備散會走人的時候,王也站了出來:“臣,有事要奏。


    ”


    “將軍有話,大可暢所欲言。”


    不止是皇帝劉辯,就連文武百官,也很想知道,王也打算說什麽。


    王也拱手行禮,隨即麵朝群臣,侃侃而談:“臣雖出身卑微,起於軍旅,卻也常聞聖人教誨,更聽說我們大漢,以仁孝治天下。君子治國以仁,孝悌為本,此話對還是不對?”


    袁隗第一個表態:“神武侯所言極是。”


    楊彪很是不爽地瞟了一眼袁隗,心中暗暗不屑:我呸,狗腿子。


    然後他第二個站出來,讚同王也:“神武侯所言非虛,仁與孝,確實為我大漢立國之本。”


    其餘百官,也紛紛讚同。


    哪怕他們再不爽王也,也不可能反駁儒學的核心思想,真要敢幹,那可就是欺師滅祖,要死無葬身之地的。


    見大家一致認同,王也點了點頭,但馬上話鋒一轉:“那就奇怪了,君子尚且治國以仁,為何世家大族,對待自家的骨血,卻如此苛待?”


    王也便把黎豐的事情說了出來,這件事情因為李儒的刻意傳播,早就在洛陽城內鬧得沸沸揚揚,引發了許多的話題和爭論。


    聽到王也提起此事,袁隗和楊彪頓時有了不好的預感。


    而接下來的事情,果然儒他們所料一般。


    王也直接就此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大聲喝問:“都是一家一姓,有的甚至是同源血親,富者妻妾成群,錦衣玉食,貧者落魄無依,拮據而死,此舉仁乎站在大殿之上的官僚,哪個不是舉孝廉出身?


    他們本就是世家豪族之中的既得利益者,王也說的話,他們聽不明白嗎?


    不,他們非常明白。


    但他們不敢讚同,世家豪族要立足,就必須集中資源,在少數主脈手裏,如此才能維持自身的強大,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而集中資源,必然有人多有人少,因此造成人間處處有不公。


    這是“仁”嗎?


    當然不是!


    大家同是一個先袓,體內流淌著相同的血液,憑什麽你分得多,我分得少,甚至分不到手,還被處處打壓針對?


    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一個組織,無論是國家還是世家,想要發展就必須對內壓迫剝削,集中資源。不這麽幹的,都在曆史的洪流中被迅速淘汰。


    為此,後來的儒家,甚至漸漸淡化了仁義的概念,而去重點強調孝悌。


    為何如此?


    仁義,是上對下,本質上,代表的其實是下位者對利益的合理訴求。


    而孝悌,卻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要求,是下位者必須做到的義務。


    淡化權益,強調義務,目的是為了什麽,不言自明。


    現在王也就是要扯下世家豪族的這層遮羞布。


    你們不是整天將孔子的教誨放在嘴邊嗎?不是整天拿仁義說事嗎?行啊,現在我就分割你們的財產,允許庶出和旁係,也有資格參與到家族財富的分配之中。


    誰敢反對,誰就是不仁不義之徒!


    “臣懇請陛下,頒布新的《遺產法》,家主若是身故,那麽無論庶、嫡,皆別看士族將孔子捧上神壇,把儒家經義奉為金科玉律,是他們真的喜歡這些大道理嗎?


    不是!


    儒學能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其所描繪的社會構想,最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


    劉邦建立漢朝之初,還提仁與孝。


    到了東漢,孝悌成為主流,仁之一字,早就被束之高閣,形同虛設。


    王也借“仁”之名,實則就是要分割世家豪族的財產和實力,文武百官有不是傻子,昔日漢武帝一紙推恩令,瓦解天下貴族和藩王,完成了中央集權。


    如今王也不過是故技重施罷了。


    因此朝臣立刻群起反對,就連袁隗和楊彪等剛剛投奔過來的政治盟友,都開始和王也離心離德,產生了裂痕。


    王也要削弱天下世家,世家又豈會坐以待斃?


    一場激烈的對抗,已然無法避免。


    朝會不歡而散,王也剛想離開,卻被王允叫住:“賢婿可有時間,你我好久沒一起好好聚聚了。”


    “嶽父大人相邀,豈敢不從。”


    王也坐上了王允的馬車,去到了司空府。


    大廳裏,王允屏退左右,顯然是有私.密的話,要和王也商量,剛開口就提起了今天朝堂上的話題:“天明啊,你這次是真的太衝動了。”


    “怎麽,嶽父大人也反對《遺產法》?”


    王也表情淡然,目光平靜,讓人絲毫看不清他內心之中真正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擁貂蟬,掌猛將,執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清並收藏三國:擁貂蟬,掌猛將,執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