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咯,老黑在這裏祝大家新春快樂,闔家歡樂,虎年萬事勝意,虎虎生威!!!
————————————
最先回來的還是陳管事。
帶著一些丫環、仆役、仆婦,以及鄭經的那一大車道藏,隻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大車東西,包括鍋碗瓢盆,也包括被褥布匹錦緞之類的,幾乎所有必要的生活用具都已配置齊全。
畢竟這是德王爺的吩咐。
而德王府那邊,德王妃一聽說鄭經連許諾給他的宅子都不另外要了,同樣也有補償心理,因此不管是一切用具,還是服侍的丫環、仆婦之類的,都撿最好的挑,然後由陳管事帶了過來。
這讓鄭經忍不住懷疑,德王府是不是真把自己當女婿對待了,要知道,陳管事所拉來的這些東西,絕大部分都屬於貢品級別的,換做是普通人家,已相當於把家都給搬來了。
不過他也懶得矯情。
這些東西,在普通人家眼裏是值錢貨,可是對於家大業大的德王府來說,卻隻能算是普通,而他自己對德王府也是有利用價值的,因此不如不計較,免得顯得小家子氣。
“那就安排人把這裏給收拾好吧。”
他淡定地吩咐起了陳管事。
這位陳管事,才真正是德王爺的同宗。
大夏朝的先祖霸帝原本是餘杭一普通百姓,在家鄉那一帶自然有很多同宗族人,現在德王府用人,心腹之人還是習慣用同宗。
既然陳管事先回來了,那就先收拾住處。
這棟宅子確實也夠大,比如說第二進,一樓雖然被用來當了作坊、庫房等,但二樓的大部分房間卻是空的,因此鄭經直接把自己的臥室、書房之類的都安排在了二樓。
這原本也是主人的居住、會客之所。
而鄭書笙,則被安排進了第三進,也就是家眷的住處。
至於一會回來的墨家傳人小魯,以及其她丫環、仆婦之類的,則可以安排在每一進都有的廂房、雜房。
確實用不著另找住處。
第二個回來的是德王爺的隨身管事。
畢竟鄭經所需要的那些材料確實夠普通,幾乎所有的,德王府的庫房都有現成的,因此他來去很快。
隻不過跟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另一架馬車。
一聽說德王爺的身份已經暴露,而鄭經又要折騰新型油墨,呆在德王府聽候消息的德王妃、陳蒨文、陳蒨武等人,又按捺不住了,也跟過來想看熱鬧。
打著給德王爺鄭經備吃食的名義。
所謂的備吃食,隻不過是派人去對麵的醉香樓,吩咐他們備好最為精美的酒食給送過來,實際上根本就用不著他們給操心。
於是乎,船上已相處慣了的一幫人又相聚了。
隻不過是多了一位德王爺。
正常來說,是應該先一起開開心心地吃個飯,喝點小酒,拉拉近乎,再幹活的,可還在上頭的德王爺卻顧不上妻女在場,又催促道:“材料已經來了,先試試,吃食等會再說。”
他已經急於打鄭經的臉,挫其傲氣了。
試就試!
反正也費不了太長時間。
鄭經也不多廢話,轉身走向了剛拉過來的那些材料。
德王府不愧是財大氣粗,僅是試製油墨的話,原本各種材料都隻需要少量的,可現在搬過來的,卻有桐油三大桶,豆油一桶,上等鬆煙一大盒,精磨麵粉一大袋,蜂蠟也是一大盒。
這麽多,都夠書局用上個一年半載了。
這樣挺好的,能省一點算一點,畢竟馬上就要印精裝版《三字經》了,他現有的銀子還稍顯不夠。
他立即動了起來,準備開始熬製古法油墨。
既然是熬,當然得用到爐灶、鍋、火之類的,而這些在書局裏都是現成的,因此他立即按記憶中的配方準備材料。
桐油九份,豆油一份,這是最為關鍵的最佳比例。
至於鬆煙、麵粉、蜂蠟,適量即可,可以在熬製過程中視情況適量添加,因此,他很快就將材料備好,讓人把它們端進了位於宅院第一進側邊的廚房,準備開始熬製。
也正在此時,前去幫自己行李的墨家傳人小魯也趕了回來。
鄭經立即向他招了招手:“小魯,先把東西擱一邊,過來幫忙。”
剛趕回來的小魯有點不知所措,但他在放行李的過程中,很快就從其他工匠嘴裏得知,那位待他似乎還不錯的書局新主子,竟然真打算製作印刷用的新型墨汁了。
油墨?
書局裏的工匠不是嚐試過多次都沒成功嗎?
此時的他也是一臉的狐疑。
要知道,在書局的工匠裏,作為墨家傳人的他是最有鑽研精神的一個,因此書局裏的每次工藝改良試驗,都少不了他。
包括墨汁的調試。
可關於油墨的調試,最終都失敗了。
書局這位儒生新主子待匠人還算和氣,可印刷畢竟是工匠活,他能比天天跟這個打交道的工匠還厲害?
他不信。
不信歸不信,但他還是快步走向了廚房,準備配合新主子來做這個試驗。
廚房之內,鄭經已將桐油和豆油按九比一的比例倒進了鍋裏,爐灶內的火也已經生了起來,小魯一進來,他又立即招呼道:“小魯,你過來幫著攪拌。”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他立即把自己手中的勺子交給了小魯。
古法油墨的熬製,加熱攪拌也是很關鍵的,因為豆油跟桐油的特性是有所不同的,隻有通過加熱及充分攪拌,才能通過熱聚合反應連結到一起,成為油墨速幹必要的關鍵連結料。
因為是自己帶的學生,而且他還在論文上署名,因此他對整個試驗的原理,及熬製過程都極為清楚。
用油汁來製作墨汁竟然還要加熱?
這倒是小魯沒試過的,此時的他還是一臉狐疑,但他還是拿著那把嶄新的勺子,賣力地快速攪動了起來。
在加熱攪拌了一段時間之後,鍋裏開始冒起了青煙,原本稀稠的混合油,慢慢變得粘稠了起來。
這也正是桐油加熱聚合後的獨有特性。
鄭經見狀,開始一邊往鍋裏加蜂蠟,一邊吩咐負責燒火的仆役:“減火。”
灶膛裏的火很快變成了小火。
當蜂蠟慢慢融化之後,鄭經又開始往鍋裏倒鬆煙,在小魯的賣力攪拌之下,鍋裏的混合油很快又變得黑漆漆的。
接著,鄭經又開始往鍋裏加麵粉,一直加到鍋裏黑漆漆的混合油,在小魯的攪拌之下,變成油光鋥亮的粘稠糊糊。
“退火,成了。”
鄭經滿意地拍了拍手。
而一直跟在他身後袖手旁觀的德王爺則是一臉的狐疑。
成了?
真能行?
他還是不信,立即就吩咐道:“快,準備雕版和紙張,即刻就試。”
他還是急於用印刷結果來打鄭經的臉。
而更為不信的,是剛幫忙攪拌完油墨的小魯。
要知道,早在曆史上,同為顯學的墨家跟儒家其實是極為不對付的,儒家弟子出身,但最終叛離儒家創立墨家的墨家老祖宗墨子就認為,儒家人既虛偽又無能,隻會耍嘴皮子功夫。
而幾乎所有的墨家之人,也都是這麽認為的。
包括小魯。
因此,哪怕他表麵上對這位待他還算不錯的儒生新主子還算恭敬,但骨子裏其實是有點不以為然的,他還是不信,這種所謂的新型油墨,真的能被成功應用到印刷中。
嗬,那就等著看笑話吧!
他不動聲色地跟著眾人,走向了印刷房。
————————————
最先回來的還是陳管事。
帶著一些丫環、仆役、仆婦,以及鄭經的那一大車道藏,隻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大車東西,包括鍋碗瓢盆,也包括被褥布匹錦緞之類的,幾乎所有必要的生活用具都已配置齊全。
畢竟這是德王爺的吩咐。
而德王府那邊,德王妃一聽說鄭經連許諾給他的宅子都不另外要了,同樣也有補償心理,因此不管是一切用具,還是服侍的丫環、仆婦之類的,都撿最好的挑,然後由陳管事帶了過來。
這讓鄭經忍不住懷疑,德王府是不是真把自己當女婿對待了,要知道,陳管事所拉來的這些東西,絕大部分都屬於貢品級別的,換做是普通人家,已相當於把家都給搬來了。
不過他也懶得矯情。
這些東西,在普通人家眼裏是值錢貨,可是對於家大業大的德王府來說,卻隻能算是普通,而他自己對德王府也是有利用價值的,因此不如不計較,免得顯得小家子氣。
“那就安排人把這裏給收拾好吧。”
他淡定地吩咐起了陳管事。
這位陳管事,才真正是德王爺的同宗。
大夏朝的先祖霸帝原本是餘杭一普通百姓,在家鄉那一帶自然有很多同宗族人,現在德王府用人,心腹之人還是習慣用同宗。
既然陳管事先回來了,那就先收拾住處。
這棟宅子確實也夠大,比如說第二進,一樓雖然被用來當了作坊、庫房等,但二樓的大部分房間卻是空的,因此鄭經直接把自己的臥室、書房之類的都安排在了二樓。
這原本也是主人的居住、會客之所。
而鄭書笙,則被安排進了第三進,也就是家眷的住處。
至於一會回來的墨家傳人小魯,以及其她丫環、仆婦之類的,則可以安排在每一進都有的廂房、雜房。
確實用不著另找住處。
第二個回來的是德王爺的隨身管事。
畢竟鄭經所需要的那些材料確實夠普通,幾乎所有的,德王府的庫房都有現成的,因此他來去很快。
隻不過跟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另一架馬車。
一聽說德王爺的身份已經暴露,而鄭經又要折騰新型油墨,呆在德王府聽候消息的德王妃、陳蒨文、陳蒨武等人,又按捺不住了,也跟過來想看熱鬧。
打著給德王爺鄭經備吃食的名義。
所謂的備吃食,隻不過是派人去對麵的醉香樓,吩咐他們備好最為精美的酒食給送過來,實際上根本就用不著他們給操心。
於是乎,船上已相處慣了的一幫人又相聚了。
隻不過是多了一位德王爺。
正常來說,是應該先一起開開心心地吃個飯,喝點小酒,拉拉近乎,再幹活的,可還在上頭的德王爺卻顧不上妻女在場,又催促道:“材料已經來了,先試試,吃食等會再說。”
他已經急於打鄭經的臉,挫其傲氣了。
試就試!
反正也費不了太長時間。
鄭經也不多廢話,轉身走向了剛拉過來的那些材料。
德王府不愧是財大氣粗,僅是試製油墨的話,原本各種材料都隻需要少量的,可現在搬過來的,卻有桐油三大桶,豆油一桶,上等鬆煙一大盒,精磨麵粉一大袋,蜂蠟也是一大盒。
這麽多,都夠書局用上個一年半載了。
這樣挺好的,能省一點算一點,畢竟馬上就要印精裝版《三字經》了,他現有的銀子還稍顯不夠。
他立即動了起來,準備開始熬製古法油墨。
既然是熬,當然得用到爐灶、鍋、火之類的,而這些在書局裏都是現成的,因此他立即按記憶中的配方準備材料。
桐油九份,豆油一份,這是最為關鍵的最佳比例。
至於鬆煙、麵粉、蜂蠟,適量即可,可以在熬製過程中視情況適量添加,因此,他很快就將材料備好,讓人把它們端進了位於宅院第一進側邊的廚房,準備開始熬製。
也正在此時,前去幫自己行李的墨家傳人小魯也趕了回來。
鄭經立即向他招了招手:“小魯,先把東西擱一邊,過來幫忙。”
剛趕回來的小魯有點不知所措,但他在放行李的過程中,很快就從其他工匠嘴裏得知,那位待他似乎還不錯的書局新主子,竟然真打算製作印刷用的新型墨汁了。
油墨?
書局裏的工匠不是嚐試過多次都沒成功嗎?
此時的他也是一臉的狐疑。
要知道,在書局的工匠裏,作為墨家傳人的他是最有鑽研精神的一個,因此書局裏的每次工藝改良試驗,都少不了他。
包括墨汁的調試。
可關於油墨的調試,最終都失敗了。
書局這位儒生新主子待匠人還算和氣,可印刷畢竟是工匠活,他能比天天跟這個打交道的工匠還厲害?
他不信。
不信歸不信,但他還是快步走向了廚房,準備配合新主子來做這個試驗。
廚房之內,鄭經已將桐油和豆油按九比一的比例倒進了鍋裏,爐灶內的火也已經生了起來,小魯一進來,他又立即招呼道:“小魯,你過來幫著攪拌。”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他立即把自己手中的勺子交給了小魯。
古法油墨的熬製,加熱攪拌也是很關鍵的,因為豆油跟桐油的特性是有所不同的,隻有通過加熱及充分攪拌,才能通過熱聚合反應連結到一起,成為油墨速幹必要的關鍵連結料。
因為是自己帶的學生,而且他還在論文上署名,因此他對整個試驗的原理,及熬製過程都極為清楚。
用油汁來製作墨汁竟然還要加熱?
這倒是小魯沒試過的,此時的他還是一臉狐疑,但他還是拿著那把嶄新的勺子,賣力地快速攪動了起來。
在加熱攪拌了一段時間之後,鍋裏開始冒起了青煙,原本稀稠的混合油,慢慢變得粘稠了起來。
這也正是桐油加熱聚合後的獨有特性。
鄭經見狀,開始一邊往鍋裏加蜂蠟,一邊吩咐負責燒火的仆役:“減火。”
灶膛裏的火很快變成了小火。
當蜂蠟慢慢融化之後,鄭經又開始往鍋裏倒鬆煙,在小魯的賣力攪拌之下,鍋裏的混合油很快又變得黑漆漆的。
接著,鄭經又開始往鍋裏加麵粉,一直加到鍋裏黑漆漆的混合油,在小魯的攪拌之下,變成油光鋥亮的粘稠糊糊。
“退火,成了。”
鄭經滿意地拍了拍手。
而一直跟在他身後袖手旁觀的德王爺則是一臉的狐疑。
成了?
真能行?
他還是不信,立即就吩咐道:“快,準備雕版和紙張,即刻就試。”
他還是急於用印刷結果來打鄭經的臉。
而更為不信的,是剛幫忙攪拌完油墨的小魯。
要知道,早在曆史上,同為顯學的墨家跟儒家其實是極為不對付的,儒家弟子出身,但最終叛離儒家創立墨家的墨家老祖宗墨子就認為,儒家人既虛偽又無能,隻會耍嘴皮子功夫。
而幾乎所有的墨家之人,也都是這麽認為的。
包括小魯。
因此,哪怕他表麵上對這位待他還算不錯的儒生新主子還算恭敬,但骨子裏其實是有點不以為然的,他還是不信,這種所謂的新型油墨,真的能被成功應用到印刷中。
嗬,那就等著看笑話吧!
他不動聲色地跟著眾人,走向了印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