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戲小姑娘這種事,必須得見好就收,否則的話,效果會恰得其反,不僅不能讓小姑娘春心蕩漾,反而可能會讓她惱羞成怒,徹底翻臉。
因此,在嘴瓢過後,鄭經又識趣地閉上了嘴,假裝若無其事地欣賞起秦淮河兩岸的風景來。
他的內心卻是在得意。
他為什麽又突然來嘴瓢上這麽幾句?純粹是嘴癢嗎?
當然不是。
撩一撩徐玄機,勾起她對自己的心思是一個方麵,更為重要的,則是想通過陳管事之口,徹底絕了德王府想駙馬他的心思。
別以為他猜不出來,陳管事鐵定會去告密,事實上,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當然知道,古往今來,最善於勾心鬥角的就是帝王家,最善於到處安插眼線的也是帝王家。
因此,別看他並沒有推辭德王府塞給他的那些人,包括陳管事,也包括打理書局的丫環、仆婦、仆役之類的,但他心裏卻是清醒得很。
眼線,也是可以反過來利用的!
隻是這麽一來,可是苦了徐玄機。
在這個時代,女子一旦到了十六歲,基本上就會嫁人,就算晚的,一般也不會超過十八歲,若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就會嫁得更早,十一二歲就嫁人生子的都有。
但道家修行之人卻不在此列,別說二十歲還不嫁人,哪怕是終身不嫁都很正常,比如說徐玄機的師父慧存真人,都已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也還是獨身。
這並不是道家不允許道家之人婚嫁,事實上,道家隻主張一夫一妻製,但並不限製道家人的婚姻自由,修行之人有道侶實在是再正常不過,道家男子硬要三妻四妾,也不是不可。
而導致道家之人,尤其是道姑嫁人晚的原因,則是道家所修行的功法。
就以徐玄機所修行的道家最正宗心法《通玄真經》為例。
第一境:堪世境;
第二境:積德境;
第三境:窮理境;
第四境:求真境;
第五境:築基境;
第六境:和合境;
……
這極為關鍵的第六境,便是陰陽和合。
這第六境開篇的一句便是:“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陰陽之道也。”
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合,方能得道。
而這陰陽,又分為天地之陰陽、日月之陰陽、男女之陰陽、心腎之陰陽等。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這道家之人修行《通玄心經》,等修行到第六境,孤陰或獨陽已到達了極致,再不中和,就再難寸進不說,反而有走火入魔的風險。
這男性修行倒還好,等到了第六境,哪怕之前已結過婚,也沒關係,再找一極陰之道侶修行也無妨。
而女性,若是早早就嫁了人,並且所嫁之人陽元還不足的話,那到了第六境,讓她們怎麽辦?
去偷人?
這就是這個世道男女之間的區別。
因此,道家修行的女的,但凡在修行方麵有天賦的話,一般都嫁人很晚,要麽是碰上了陽元十足之人才嫁,要麽是幹脆不嫁,等修行到了第六境,通過修行天地日月之陽還無法突破時,再找一個陽元十足的道侶來突破。
這就是徐玄機都快二十的人了,也還沒考慮嫁人的原因。
可現在,登徒子卻在不停地撩她了。
撩得她春心蕩漾。
撩得她忍不住想:你是陽元十足之人嗎?
呸,壞我道心!
她越想越懊惱。
……
皇城之內,另一出戲也正在上演。
母賢子孝的大戲。
這大夏朝皇室啥都好,唯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人丁稀落不說,還男的普遍不長命。
比如說,先祖霸帝總共就兩個兒子,在位還不到十年。
霸帝過後的文帝倒是有好幾位公主,但兒子同樣也隻有兩個,一個是被廢的太子,另一個則是後來登基的武帝。
武帝也好不到哪裏去,同樣隻有當今聖上和德王爺兩個兒子,而且還短命,年過四十就駕崩了,把皇位讓給了現如今的宣帝。
宣帝和德王爺的娘親孫太後倒是命長,都快六十的人了,還精神抖擻,挺喜歡管事。
管的當然不是朝事。
而是自家兒孫的事。
這德王妃離京兩月回來,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進宮去覲見她,她就有些不高興了,昨日就派了太監去德王府,說想孫子孫女了。
這就是德王爺一家一大早就進宮的原因。
太後想孫子孫女,見的自然不止是陳蒨文陳蒨武二人,這德王爺一家子一進宮,宣帝家的那些皇子公主自然也聞訊趕來,以便讓孫太後來個兒孫滿堂。
其實宣帝的繁衍能力也不行,都已四十好幾的人了,皇子也隻有十八歲的東宮太子,以及另一位比陳蒨武還小的側妃之子,年齡才五歲。
公主倒是有好幾個,但年齡都普遍不大,最大的一個,也都比陳蒨文還小上半歲。
“伯容,這蒨文蒨武回京,你怎麽不即刻帶他們進宮?你也不知予想他們了嗎?”
孫太後也確實蠻有掌控欲的,德王爺一出現在她麵前,她就即刻訓斥起來。
伯容,是德王爺的大名。
不過這也很正常。
畢竟出現在孫太後跟前的,德王妃是外人不說,還是北華公主,不能隨便訓,而宣帝又忙於朝事不在場,陳蒨文陳蒨武那一輩又普遍都還小,因此她隻能拿德王爺這個自家小兒子來出氣。
“回稟母後,昨日有事耽擱了。”
別看德王爺在別人麵前不講規矩得很,可是在這位從小管他到現在的母後麵前,卻是不敢有半分無禮。
但他總不能說,原本是打算昨日下午就帶兒女進宮的,結果卻被一年輕士子給灌趴下了。
“哦,還有什麽事比蒨文的婚事重要?比蒨武的學業重要?”
孫太後卻不依不饒,又沉著臉追問道。
很顯然,在她眼裏,自己這個小兒子有點不爭氣,成天隻知道玩,不管正事,因此她隻能代他來管。
所謂正事,就是陳蒨文嫁人的事,以及安排陳蒨武上太學的事。
別以為皇子皇孫們一個個都是不學無術之輩,事實上,皇家對於子孫後代的教育,比官宦之家還要重視,這是因為,這皇家子孫若是沒學問的話,這天很容易就塌了。
因此,不管是前朝還是現在的大夏朝,都為設立了專門的太學,來供皇室子弟及公卿大臣子弟去學習,請的老師自然也是當世較為有學問的名家,實力還要強過普通官紳及世家子弟所上的國子學。
而像陳蒨武這樣的皇孫,一旦過了十歲,就必須送入太學,直到所學起碼能蓋過一般的秀才為止。
因此,孫太後現在是在訓自家兒子,不替她的寶貝孫子孫女著想。
這倒是冤枉德王爺了。
他昨日之所以耽擱,不就是為陳蒨文抓駙馬,好進宮能給孫太後一個交代嗎?
隻可惜女婿沒抓著不說,反倒把他給灌趴了。
那他現在該怎麽回?
女婿的事鄭經那邊還沒敲定,他總不能現在就拿出來說吧?
因此,想了想之後,他回道:“回稟母後,兒臣正是為蒨武學業之事給耽擱了。”
他總算想到了另一個可以用來打發孫太後的借口。
那就是讓陳蒨武拜鄭經為師這事。
其實這太學也不一定非得要上,但那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請到比太學的那些先生還厲害的先生來教陳蒨武。
私學,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色,在世家和權貴之家甚為流行。
就好比說滎陽鄭氏,就有屬於自己的族學。
“哦?”
孫太後皺起了眉頭。
德王爺又連忙說道:“啟稟幕後,瑞瀅和兒臣已為蒨武尋訪到了一位當世大才當老師,因此這太學,暫時不打算讓蒨武去上了。”
為給自己開脫,他把鄭經給兜了出來。
就這樣,原本在會寧城內水花都沒激起一個的鄭經,卻被德王爺像一塊巨石一般砸入了皇宮,在這宮城之內掀起了驚天駭浪。
當世大才!
這樣的稱呼有幾人很配得上?
因此,不止是孫太後,連包括當今太子在內的那些皇子公主之類的,也全都被他這一句給吸引住了。
當世大才?
誰啊?
因此,在嘴瓢過後,鄭經又識趣地閉上了嘴,假裝若無其事地欣賞起秦淮河兩岸的風景來。
他的內心卻是在得意。
他為什麽又突然來嘴瓢上這麽幾句?純粹是嘴癢嗎?
當然不是。
撩一撩徐玄機,勾起她對自己的心思是一個方麵,更為重要的,則是想通過陳管事之口,徹底絕了德王府想駙馬他的心思。
別以為他猜不出來,陳管事鐵定會去告密,事實上,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當然知道,古往今來,最善於勾心鬥角的就是帝王家,最善於到處安插眼線的也是帝王家。
因此,別看他並沒有推辭德王府塞給他的那些人,包括陳管事,也包括打理書局的丫環、仆婦、仆役之類的,但他心裏卻是清醒得很。
眼線,也是可以反過來利用的!
隻是這麽一來,可是苦了徐玄機。
在這個時代,女子一旦到了十六歲,基本上就會嫁人,就算晚的,一般也不會超過十八歲,若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就會嫁得更早,十一二歲就嫁人生子的都有。
但道家修行之人卻不在此列,別說二十歲還不嫁人,哪怕是終身不嫁都很正常,比如說徐玄機的師父慧存真人,都已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也還是獨身。
這並不是道家不允許道家之人婚嫁,事實上,道家隻主張一夫一妻製,但並不限製道家人的婚姻自由,修行之人有道侶實在是再正常不過,道家男子硬要三妻四妾,也不是不可。
而導致道家之人,尤其是道姑嫁人晚的原因,則是道家所修行的功法。
就以徐玄機所修行的道家最正宗心法《通玄真經》為例。
第一境:堪世境;
第二境:積德境;
第三境:窮理境;
第四境:求真境;
第五境:築基境;
第六境:和合境;
……
這極為關鍵的第六境,便是陰陽和合。
這第六境開篇的一句便是:“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陰陽之道也。”
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合,方能得道。
而這陰陽,又分為天地之陰陽、日月之陰陽、男女之陰陽、心腎之陰陽等。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這道家之人修行《通玄心經》,等修行到第六境,孤陰或獨陽已到達了極致,再不中和,就再難寸進不說,反而有走火入魔的風險。
這男性修行倒還好,等到了第六境,哪怕之前已結過婚,也沒關係,再找一極陰之道侶修行也無妨。
而女性,若是早早就嫁了人,並且所嫁之人陽元還不足的話,那到了第六境,讓她們怎麽辦?
去偷人?
這就是這個世道男女之間的區別。
因此,道家修行的女的,但凡在修行方麵有天賦的話,一般都嫁人很晚,要麽是碰上了陽元十足之人才嫁,要麽是幹脆不嫁,等修行到了第六境,通過修行天地日月之陽還無法突破時,再找一個陽元十足的道侶來突破。
這就是徐玄機都快二十的人了,也還沒考慮嫁人的原因。
可現在,登徒子卻在不停地撩她了。
撩得她春心蕩漾。
撩得她忍不住想:你是陽元十足之人嗎?
呸,壞我道心!
她越想越懊惱。
……
皇城之內,另一出戲也正在上演。
母賢子孝的大戲。
這大夏朝皇室啥都好,唯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人丁稀落不說,還男的普遍不長命。
比如說,先祖霸帝總共就兩個兒子,在位還不到十年。
霸帝過後的文帝倒是有好幾位公主,但兒子同樣也隻有兩個,一個是被廢的太子,另一個則是後來登基的武帝。
武帝也好不到哪裏去,同樣隻有當今聖上和德王爺兩個兒子,而且還短命,年過四十就駕崩了,把皇位讓給了現如今的宣帝。
宣帝和德王爺的娘親孫太後倒是命長,都快六十的人了,還精神抖擻,挺喜歡管事。
管的當然不是朝事。
而是自家兒孫的事。
這德王妃離京兩月回來,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進宮去覲見她,她就有些不高興了,昨日就派了太監去德王府,說想孫子孫女了。
這就是德王爺一家一大早就進宮的原因。
太後想孫子孫女,見的自然不止是陳蒨文陳蒨武二人,這德王爺一家子一進宮,宣帝家的那些皇子公主自然也聞訊趕來,以便讓孫太後來個兒孫滿堂。
其實宣帝的繁衍能力也不行,都已四十好幾的人了,皇子也隻有十八歲的東宮太子,以及另一位比陳蒨武還小的側妃之子,年齡才五歲。
公主倒是有好幾個,但年齡都普遍不大,最大的一個,也都比陳蒨文還小上半歲。
“伯容,這蒨文蒨武回京,你怎麽不即刻帶他們進宮?你也不知予想他們了嗎?”
孫太後也確實蠻有掌控欲的,德王爺一出現在她麵前,她就即刻訓斥起來。
伯容,是德王爺的大名。
不過這也很正常。
畢竟出現在孫太後跟前的,德王妃是外人不說,還是北華公主,不能隨便訓,而宣帝又忙於朝事不在場,陳蒨文陳蒨武那一輩又普遍都還小,因此她隻能拿德王爺這個自家小兒子來出氣。
“回稟母後,昨日有事耽擱了。”
別看德王爺在別人麵前不講規矩得很,可是在這位從小管他到現在的母後麵前,卻是不敢有半分無禮。
但他總不能說,原本是打算昨日下午就帶兒女進宮的,結果卻被一年輕士子給灌趴下了。
“哦,還有什麽事比蒨文的婚事重要?比蒨武的學業重要?”
孫太後卻不依不饒,又沉著臉追問道。
很顯然,在她眼裏,自己這個小兒子有點不爭氣,成天隻知道玩,不管正事,因此她隻能代他來管。
所謂正事,就是陳蒨文嫁人的事,以及安排陳蒨武上太學的事。
別以為皇子皇孫們一個個都是不學無術之輩,事實上,皇家對於子孫後代的教育,比官宦之家還要重視,這是因為,這皇家子孫若是沒學問的話,這天很容易就塌了。
因此,不管是前朝還是現在的大夏朝,都為設立了專門的太學,來供皇室子弟及公卿大臣子弟去學習,請的老師自然也是當世較為有學問的名家,實力還要強過普通官紳及世家子弟所上的國子學。
而像陳蒨武這樣的皇孫,一旦過了十歲,就必須送入太學,直到所學起碼能蓋過一般的秀才為止。
因此,孫太後現在是在訓自家兒子,不替她的寶貝孫子孫女著想。
這倒是冤枉德王爺了。
他昨日之所以耽擱,不就是為陳蒨文抓駙馬,好進宮能給孫太後一個交代嗎?
隻可惜女婿沒抓著不說,反倒把他給灌趴了。
那他現在該怎麽回?
女婿的事鄭經那邊還沒敲定,他總不能現在就拿出來說吧?
因此,想了想之後,他回道:“回稟母後,兒臣正是為蒨武學業之事給耽擱了。”
他總算想到了另一個可以用來打發孫太後的借口。
那就是讓陳蒨武拜鄭經為師這事。
其實這太學也不一定非得要上,但那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請到比太學的那些先生還厲害的先生來教陳蒨武。
私學,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色,在世家和權貴之家甚為流行。
就好比說滎陽鄭氏,就有屬於自己的族學。
“哦?”
孫太後皺起了眉頭。
德王爺又連忙說道:“啟稟幕後,瑞瀅和兒臣已為蒨武尋訪到了一位當世大才當老師,因此這太學,暫時不打算讓蒨武去上了。”
為給自己開脫,他把鄭經給兜了出來。
就這樣,原本在會寧城內水花都沒激起一個的鄭經,卻被德王爺像一塊巨石一般砸入了皇宮,在這宮城之內掀起了驚天駭浪。
當世大才!
這樣的稱呼有幾人很配得上?
因此,不止是孫太後,連包括當今太子在內的那些皇子公主之類的,也全都被他這一句給吸引住了。
當世大才?
誰啊?